书城心理学幸福是灵魂的香味(美丽情怀卷)
12446800000014

第14章 看不见的爱——人间的友善之春(5)

“我记不得了,”他回答道,听起来真使人迷惑。“我注意的是她的眼睛,而不是她的头发。她有一双十分美丽的眼睛,可非常遗憾,对她来说,这双眼睛没有任何用处——她是一位全瞎的姑娘。难道你没注意到?”

美文欣赏

体谅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德,若人人都能如此,就会创造一个和谐美丽的世界。关爱他人,是一种高贵品质,若我们都向盲姑娘学习,就能把这尔虞我诈的人间变成天堂。

一个偷书的孩子

仵从巨

您也许还记得一个偷书的孩子?

送这本书给您——是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书店只有一位镇上人称呼为“卖书的”,就是她。

她卖了多久书了?没有人说得清。在人们的记忆中,似乎这里有了书店就有了她,也只有她。老年人记得:她刚卖书那阵儿还是个刚出校门的学生娃。撅着一双羊角小辫,斯斯文文,见了谁都是笑模笑样。

她很忙。书店里的事全由她一个人办理:进书,卖书,下乡送书,卖画,预订书,包括每日一次的结账,店堂里的内外清扫……她忙得过来吗?不知道。也没有人认真想过。反正她是忙过来了,几十年如一日地忙过来了。怎样忙过来的?说不清,也没人注意。像地上的草,绿了,黄了,黄了,绿了,“一岁一枯荣”吧。除了诗人们,一般人是不大注意到这些小草的变化的。

岁月流逝。如今,读过她卖出的小人书的小姑娘早已当了妈妈,连她们的孩子也已不大喜欢小人书而喜爱抱着厚厚的小说看了。书架上的书,也如同变幻的人生,历经了不少坎坷,但毕竟是越来越丰实,光看看那些五花八门的书名,看看那各具风格的封面,就知道书是越来越多了。

人爱书了,生意能不红火么?

岁月无情,我们的主人公看去50上下了,额际和眼角已隐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如秋日潭水般清明。那传神的眸子中有的是单纯,真诚。看她一眼,像看一座平原:一目收尽,一览无余,坦坦荡荡。大概也正因此,那些素来拘谨、甚至怯懦的卖鸡蛋的老婆婆们敢于不买书走进店来,坐在店堂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当然,她们也一反生活拮据的家庭主妇的锱铢必较,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她们以自己的直觉信任了她:她虽是个挣钱的女人,但不傲世欺民,她是个好人。

有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的客人。

这时辰正是书店里的冷清时刻。我们的主人公正倚靠在柜台上看刚刚收到的报纸。见有客人,她站起来:“您要买书?”

“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有一股文气。光那一副眼镜也足以证明他读了不少的书。

“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着书架正中的一册36开本的小书。那是一本诗集,装帧精美,雅致。书名是《孩子和书》。

“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摩着手中的诗集,问。

她赧然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太多,多得无数。但她读过的书太少,少得屈指可数。这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把每次新进的书翻一翻: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也是为了向客人们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们——她的小主顾、小客人。

她知道他们手中的一把镍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来的。

那年轻人并未注意她的窘态,继续问道:“这本书买的人多吗?”

“不少。进了50本,已快完了。”这她心中有数,答得挺爽快。“主要是中学生和老师买。听说报纸上有介绍,向学生推荐。”她补充说。

“您,认识我吗?”他突然一句,两眼盯住了她。

她愣了。仔细观察他,希望能记得起来。可是回忆带给她的是一片空白。

客人笑了,笑得很轻,很动人。“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身边的提包里取出一本书,送到她的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

她茫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他见她不接,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15年前一个偷书的孩子吗?”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打他……您自己付了书钱把书送给他……还给他取了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那时他很饿,很可怜……他的爸爸、妈妈都死了……他受人欺侮……”

他的话终于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是的,十五六年前,对,那时正是“大革命”的时代,书遭殃了,她店里的书被封,只留下些红皮书。不少封存的书放在柜台后面,贴上了封条。有一天,她听到一阵“嘟嘟嘟嘟”的响声,先认为是老鼠,但老鼠不会有那么大的声音。她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他正从一个书捆里掏出一本书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他静止了,一动不动,尔后又抬起头。于是她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倔犟中带着粗野的眼睛……后来,像他所说的,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自己付了钱,她记得那本书好像是《牛虻》。他被感动了,哭了,告诉她,他的父母不久前都被“革了命”……他无依无靠,四处流浪,没有钱,没有吃的,可是他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吃食。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从那以后,他就失踪了。她虽然不时想到,但十几年过去了,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他。

当她从回忆中醒来,发现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她赶紧走出店门,想把他找回来,问问他现在的情况,可是,一眼可以望尽的小街上,没有他的影子。她走回来,翻看年轻人留给她的那本书,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她打开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您也许还记得一个偷书的孩子?

送这本书给您——是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证明了您的崇高:

崇高的人不记得自己的善举:那正是她的伟大。

美文欣赏

给他人一个悔过的机会是一种善举,在他人获得重生的同时,也会提升自己的灵魂。人人都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的时候,在紧要关头你帮助了他人,就会像那个偷书的孩子所言:那会证明你的心灵崇高,你的心地善良,你的人格伟大。

我的生日礼物

[美国]马维斯弗格逊

我生日那天,比尔放学回家,带回一只脏兮兮的折成方块形的纸盒。打开一看,里面有3朵花,一张用蜡笔写着“生日快乐”的卡片和一枚镍币。

我的儿子上一年级了,一个星期后,他就带回家一个新闻:他在游戏场上跟班上唯一的黑人孩子罗杰在一块玩,我忍住气,不动声色地说:

“好呀。要过多久才会有别的孩子跟他一块玩呢?”

“噢,我要永远跟他一块玩下去。”比尔回答。

又过了一个星期,我得知比尔要罗杰与他同桌。

除非你像我一样,也生长在一个白人至上的国家里,否则你不会明白这将意味着什么。

一天,我去找比尔的班主任老师,她用疲倦而略带嘲弄的眼光迎接我。

“噢,我猜您也是想为您的孩子找个新同桌吧。”她说,“您能稍等一会儿吗?我正要接待另一个孩子的母亲。”

我抬头看见一位年龄与我相仿的妇女。当我认出她就是罗杰的母亲时,我的心跳猛然加快了。她矜持沉静,端庄稳重,但仍然掩饰不住她向班主任老师问话中透出的不安:

“罗杰表现怎么样?我想他跟别的孩子还处得来吧?如果不是这样,请您照直告诉我。”

她犹疑了一下,又接着问老师:

“他给您添什么麻烦了吗?我是说,因为他老是调换座位。”

我可以感觉到她内心可怕的紧张,因为她明白问题的答案。我真佩服这位老师,只听她语言温和地回答:

“不啊,罗杰没给我添麻烦。在开头几周里我要把所有孩子的座位都调换一遍,好让他们每个人都有个正好合适的同桌。”

我作了自我介绍,并且说我的儿子将是罗杰的新同桌,我希望他们俩要好。即便是在当时,我也知道这不过是几句表面的应酬话,并不是内心深处的愿望。但我可以看出,这话给她帮了忙。

罗杰两次邀请比尔到他家去,我都找借口回绝了。后来就发生了那件使我永远负疚的事情。

我生日那天,比尔放学回家,带回一只脏兮兮的折成方块形的纸盒。打开一看,里面有3朵花,一张用蜡笔写着“生日快乐”的卡片和一枚镍币。

“这是罗杰送的。”比尔说,“这是他的牛奶钱,我说今天您过生日,他非叫我把这带给您不可。他说您是他的朋友。因为全班就您一位妈妈没有强迫他再调换一个同桌。”

美文欣赏

人们常常抱怨得不到他人的尊敬、重视和善待,却从不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善待别人。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地做到尊敬他人、重视他人和善待他人,那么他所收到的礼物,一定包纳了最丰富的情感,最真诚的祝福。

从此以后我才明白

佚名

然而当汽车即将拐弯的时候,我偶然一回头,发现朋友还站在宁静的夜空下向我挥手道别。于是,我咀嚼到一股友谊的芬芳……在一次酒宴上,一位朋友称胃不舒服,要求暂时退席到主人的沙发上休息一会。当别人继续兴高采烈地喝着白兰地的时候,我随手为那位朋友端去了一杯热茶。第二天,我收到了一封没贴邮票的信——是他特意跑来投进我家的信箱的,信上说:“你的那杯茶,给我留下了温暖的记忆。”

从此以后,我仿佛刚刚开始懂得了什么才叫做“帮助别人”。

在一次深夜长谈以后,朋友送我到车站。我乘上车后便急于寻找座位——我归心似箭了。然而当汽车即将拐弯的时候,我偶然一回头,发现朋友还站在宁静的夜空下向我挥手道别。于是,我咀嚼到一股友谊的芬芳……从此以后,我改掉了漫不经心的送客习惯。

是的,尽管生活的海洋多姿多态,但片刻的感受往往会促成一个永久的信念。

我刚刚搬进新居的时刻,曾经错拿邻居的一把伞用了足足一个星期,最后,邻居认出了伞上的标记把伞拿走了。我竭力解释说,这伞是一位朋友来访时错拿了进来,而我又以为是朋友遗忘的。于是才……然而,我看到的是更加疑惑的目光……从此以后,我明白了,某些误会只能靠时间来解除。

每一个交往中的细节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如果每个人都愿意随时思考一下刚刚发生的事情,也许会创造出无数个“从此以后”。

美文欣赏

人间之爱,很伟大也很普通,比如,一句问候,一个微笑;真诚的爱,很高尚也很平凡,比如一杯热茶,一声道别。于是举手投足之间,我们发现了丝丝温馨;迎来送往之中,我们感到了点点真情。

难忘的滴水之恩

唐敏

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黯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村路上。

来时搭的是一辆热热闹闹的赶集的班车,到乡场便去寻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字库”古塔。

第一次到这个金黄菜花亦开亦败的陌生乡间,绕过好些小桥流水人家,才找到了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石塔。再弯弯绕绕寻回先前下车的小街时,墟场早已散尽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更叫我失望:“班车一点过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我知道那种货车,拖拉机的拖斗上堆满货包,人坐在高高的包垛上,一不小心便会被甩下车来。

现在,便是那样的车,我也情愿冒险搭乘了,然而,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得上班呢。

走30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径。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

“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压过来,闪电在天边耀眼地勾勒……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

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在路边挥手,司机不知是怕麻烦还是没看见,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只得加紧步子,快快地走在窄路中央,担心蛇会蓦然从路边草丛间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来了,这次被我拦在了路中央。

车停下来,我跑到驾驶室窗下。

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刚在山区小镇见习期间,有一天将散集,在街上闲逛时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无神地半翕着眼。人们在他身边窃议着,却不愿多事,怕帮助这样一个来路不明的人会惹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这个潦倒的人并没有在面前放一只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还卖着白糕,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

他无神的眼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自顾自吞食起来。

“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规劝了那个流浪汉一句,便走开了。

已过了几个月,眼前这个人虽然整洁而精神,我还是认出了是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让我上车。

道着谢坐进驾驶室。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灭。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

四周静静的,只有雨点叩窗的脆响。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吃的。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深深吸口气:“你不懂,我那时候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唉,我真的说不出的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该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我道着谢,请他下来喝杯热茶休息一会,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再见!”

没想到,爱心热心这枚风信子这样快就传来我身边。

夜色中,雨滴在脸上,溅出了大朵大朵亮丽的水花……美文欣赏

翻开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跌倒时得到了别人的搀扶,也许是伤心时受到别人的鼓励,也许是迷途时受到别人的救助。难忘的滴水之恩,恰如一枚风信子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传递到整个世界。

我找妈妈,你是妈妈吗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