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词选释
12448900000011

第11章 中卷 宋词之一(4)

①本词后片多咏石榴,如元吴师道《礼部诗话》称为“别一格”,同前《卜算子》注④引《苕溪渔隐丛话》之说;如清谭献评《词辨》说“下阕别开异境”;这类说法大意不误,亦未尽合。如本词下片并非只说石榴,参看《卜算子》词注④及下注。关于本词也有一些故事,有谓为官妓秀兰而作(见杨湜《古今词话》,胡仔已驳之);有谓为侍妾榴花作(见《耆旧续闻》卷二);有谓在杭州万顷寺作,寺有榴花(见《艇斋诗话》),这些都不过传说而已。如“寺有榴花”云云,疑即从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诗而附会之。②燕子营巢,喜欢在雕梁画栋间。小燕学飞,夏初景象。杜甫《题省中院壁》:“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③“槐阴”,一作“桐阴”。④“白团扇”见晋谢芳姿《团扇歌》。“扇手”句兼用《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晋书·王衍传》作:“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⑤“谁来”,有谁来,言无人。⑥“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仙人所居。“曲”,深曲之处。《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⑦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⑧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山榴花似结红巾。”山石榴是杜鹃花,一名映山红。这里借指石榴花。⑨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⑩《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盖初夏之时,千花事,榴花独芳,因以写幽闺之情。”榴花多千叶重台的,此句与上“红巾蹙”句,皆深得形容之妙。秋风摇落,不但千红早尽,亦万绿全消,是深一层写法。皮日休《石榴》:“石榴香老愁寒霜。”此“君”字与上“君”字,均指远人。“若待得”以下,作一句读。谢脁《王孙游》:“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大意正同。“簌簌”,近接“粉泪”,远承落花,故曰“共”、曰“两”。用“若”字领头,全句只是虚拟,泛指落花,已不限于上文石榴。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①。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②。

【注释】

①言春光已晚,且有思乡之意。《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传作者在惠州命朝云歌此词。朝云泪满衣襟,说:“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见《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②《诗人玉屑》卷二十引《古今词话》说此句:“盖行人多情,佳人无情耳。”《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矣。”张释较详,又说“恼”为“撩”。按“恼”字仍从烦恼取义,被引起烦恼,即是被撩拨。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人。熙宁三年进士。曾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后历官枢密院编修官。徽宗初年,以文章获罪,编管太平(今安徽当涂县),卒年八十。有《姑溪词》。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①。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②。

【注释】

①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姑溪词》毛晋跋引此云:“真是古乐府俊语矣。”《宋书·五行志》二:“孙皓初童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饮长江水”云云,盖借用民谣。②顾夐《诉衷情》词:“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属江西)人。治平四年进士。哲宗时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以元祐党人,屡遭贬谪,卒于宜州(今属广西)。有《山谷词》。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①。

【注释】

①上片提出问题,下片自己试为解答。“除非问取黄鹂”,莺啼虽十分婉转,却无人能解。飞过蔷薇,又是春尽的光景。全篇婉转一意,但何以特提出这黄鹂呢?冯贽《云仙杂记》卷二引《高隐外书》:“戴颙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这里借寓自己身份怀抱,恐亦非泛泛之笔。

秦 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进士。元祐初,以苏轼之荐,除太学博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时,屡遭贬谪。后召还,道卒于藤州(今属广西)。有《淮海词》。

望海潮①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②,金谷俊游③,铜驼巷陌④,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⑤。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⑥。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⑦。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⑧。兰苑⑨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⑩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

①词用“金谷”、“铜驼”,均洛阳古迹,或系在洛阳作。汲古阁本题作“洛阳怀古”,恐是后人所加,以词意不重在怀古。②白梅花开于早春。“凘”,流冰。冰初凝或初融皆可称冰凘。《礼记·月令》:“东风解冻。”“东风暗换年华”是本篇的主句,意直贯篇终。以下即就此发挥。③《文选》卷二十潘岳《金谷集作诗》,李善注引石崇《金谷诗序》曰:“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又引郦道元《水经注》:“金谷水出河南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经石崇故居。”《初学记》卷八引郭缘生《述征记》:“金谷,谷也,地有金水,自太白源南流,经此谷,注谷水。”据此,本名金水。金谷即从金水得名。④陆机《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州郡部”四引)华氏《洛阳记》:“两铜驼在宫之南街,东西相对,高九尺。汉时所谓铜驼街。”(同书卷一九五“居处部”二三引)又《初学记》卷八引华延巂《洛阳记》,文字略同。“铜驼”与“金谷”对文,屡见唐人诗,如骆宾王《艳情》:“铜驼路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又如杜甫《至后》:“金谷铜驼非故乡。”本篇这两句,不仅说京洛繁华,且点明自己少年游乐的场所。⑤谭献评《词辨》曰:“顿宕。”“长记”以下,乃追忆情况,逆承上文“金谷俊游,铜驼巷陌”。韩愈《嘲少年》:“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本是嘲笑他人,这里则作自嘲口气。⑥“交加”,纷多杂乱貌,仿佛李商隐《燕台》诗所云“絮乱丝繁天亦迷”。⑦《史记·李将军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小径。王涯《游春词》:“经过柳陌与桃蹊。”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一:“无赖春色到江亭。”⑧过片写繁华,却是夜景,仍接上文,并不换意。“西园”,两汉皆有之,俱指上林苑,见扬雄《羽猎赋》及张衡《东京赋》。这里借指园林,盖用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谢脁《隋王鼓吹曲》十之四《入朝曲》:“凝笳翼高盖。”李善注:“徐引声谓之凝。”谭献评这几句:“陈隋小赋缩本。”⑨“兰苑”,指园林,承上“金谷”、“西园”。释贯休《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兰苑涨芳尘。”⑩“是事”,事事,任何事。上片结句“到人家”与这里结句“到天涯”相呼应。周济曰:“两两相形,以整见劲,以两‘到’字作眼,点出‘换’字精神。”(《宋四家词选》)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①,画角声断谯门②。暂停征棹,聊共引③离尊。多少蓬莱旧事④,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⑤。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⑥。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⑦,灯火已黄昏⑧。

【注释】

①“抹”、“黏”,练字极工。“黏天”字面屡见前人诗文中,如张祜《草》诗“草色黏天鹧鸪恨”,和这两句很相近,详见汲古阁本此篇附注。一本作“天连”,似不如“天黏”。②“谯门”,城门。城门楼谓之谯楼,以彩饰美丽谓之丽谯。《汉书·陈胜传》:“战谯门中”,师古注:“门上为高楼以望,曰谯。”③“引”有延长牵连义。引酒即连续地喝酒。“共引离尊”,言饯行时举杯相属。杜甫《夜宴左氏庄》:“看剑引杯长。”④蓬莱山是海上仙山,“蓬莱旧事”,回忆从前的欢乐,恐只是泛说。《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艺苑雌黄》:“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云云。会稽虽旧有蓬莱阁,在龙山下,本篇是否实指其地未可定。⑤隋炀帝诗(断句):“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见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引。《全隋诗》卷一引《铁围山丛谈》作“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⑥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⑦用欧阳詹诗,引见苏轼《南乡子》词注②。⑧本篇流传很广,传说故事亦很多。《避暑录话》卷三:“元丰间盛行于淮楚……‘山抹微云,天黏衰草’尤为当时所传。”相传苏东坡说秦观的词像柳七(柳永),亦不知可信否。但如《高斋诗话》记东坡的话:“‘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词林纪事》卷六引)在这些地方,确乎有点像,且有些滑。谭献评曰:“不假雕琢,水到渠成。”

鹊桥仙

纤云弄巧①,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②。金风玉露③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④如梦,忍顾鹊桥归路⑤。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⑥。

【注释】

①秋天的云多纹彩,或像人物,叫巧云。②织女、牵牛两星,中隔银河,在天文上说距离很遥远。但织女渡河的传说,由来已久。如《白氏六帖》卷二十九“鹊门”、“填河”条引《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但今本《淮南子》无此文,类书所引是否佚文,只可存疑。稍后如《文选》卷二十七曹丕《燕歌行》李善注引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方,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虽未明言渡河,亦已有七夕会同之说。《南史》卷三《宋纪》载刘昱在七夕令杨玉夫“伺织女度报己”(叫玉夫守候着,如看见织女渡河就报告他),后来被玉夫所杀。《初学记》卷四注:“吴均《续齐谐记》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吾向已被召。’弟问织女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牵牛。’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是也。又傅玄《拟天问》曰: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③“金风”,秋风,见上卷冯延巳《蝶恋花》之三注③。“玉露”,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④《楚辞·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佳”,犹言美人,本是名词,但后来“佳期”之“佳”每转作形容词,这里亦然。⑤庾肩吾《七夕》:“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忍顾”,不忍顾,以语促而省。织女为伤离别,故就归路时,不忍回头也。⑥牛女虽一年一度,毕竟地久天长;人世虽暮暮朝朝,却百年顷刻,这里补足前片结句天上胜人间意,并用《高唐赋》字面。

蝶恋花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①。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②。

【注释】

①“可无”,犹说“岂无”,口气还要软一些。“时霎”,犹一霎。“可无时霎闲风雨”,实际一定会有闲风雨的,至少是一刹那,却说得十分委婉。周邦彦《浣溪沙》:“一春须有忆人时。”实际上是一定有,却用这“须”字。这些都可见语助活用之妙。②这下片和前录黄庭坚《清平乐》词相近。流水落花既不可问,难道飞云就可问吗?浮云是最虚飘飘的,又岂能凭它遮住春的归路呢。全篇悲凉,却用委婉语写出。

如梦令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①,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释】

①写旅舍荒寂,行客待晓的景况。点着“油盏火”(吴语,油灯),耗子偷油吃。“梦破鼠窥灯”,“窥”字得神。

南歌子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①。人去②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③。

【注释】

①檀色,近赭的红色,屡见《花间集》,如张泌《生查子》:“檀画荔枝红”,表示这个颜色最为明白。这口红只圆圆地涂在唇中间,故曰“点”。李珣《浣溪沙》“翠钿檀注助容光”,“注”,亦“点”也,又称“檀的”。杜牧《寄澧州张舍人笛》:“檀的染时痕半月”,写形状尤为明白。②上片写一独立的美人,多用颜色字面渲染映射,如一幅工笔画。过片用“人去”两字紧接上文,非常清楚。③下片亦不多说情事,只是写景,“人去”以下,一气呵成,绝无停顿,真见得风流云散,其意自明,亦无须多说了。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①,淡烟流水②画屏幽。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③。

【注释】

①言春阴寒重故似秋。韩偓《惜春》:“节过清明却似秋。”以“无赖”形容春光,屡见杜甫诗,如“韦曲花无赖”(《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之一),“无赖春色到江亭”(已见前《望海潮》注⑦)。这里用法亦相似,言其不可人意。“无赖”字面见《史记·高祖本纪》及《张释之传》。“赖”,依靠;“无赖”,不可靠。引申有多义,如狡猾无用等,总之是不得人心。②“淡烟流水”,屏上的风景。③下片偶句,情景双融,境界略似崔橹《过华清宫诗》三首之三:“湿云如梦雨如尘。”全篇不甚分析层次,亦不写人物,而伊人宛在,情踪自见。末借挂起帘栊一点,用笔极轻淡,却收束正好,意境仿佛李璟词“手卷真珠上玉钩”,唯彼作起笔,此乃结语耳。

踏莎行①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②。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③。驿寄梅花,鱼传尺素④,砌⑤成此恨无重数。郴江⑥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⑦。

【注释】

①汲古阁本题“郴州旅舍”。郴州,今属湖南。②有两重意思:桃花源,避世的地方,也就仿佛神仙的境界,表示向往,陶潜记中本假云在武陵;武陵,今属湖南常德市,作者贬官南去时北望,离家乡愈远,也有思乡之意。③写景甚工。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凄厉”。“斜阳”与“暮”似重复,却不为病,详见汲古阁本《淮海词》本篇附注及《词林纪事》卷六。④周邦彦《片玉词》卷二陈元龙注引《荆州记》:“吴陆凯与范晔善,自江南寄梅花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尺素”见前晏殊《蝶恋花》注④。⑤“砌”,堆砌,犹言堆叠,动词。⑥郴江在郴州,北流入湘水。⑦汲古阁本此词附注:“释天隐注三体唐诗,谓此二句实自‘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变化。然‘邶’之‘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已有此意,秦公盖出诸此。”所引唐诗,为戴叔伦《湘南即事》诗。刘长卿《岳阳馆中望洞庭湖》:“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意亦略同。这类句法渊源承袭固已甚久,而秦此词却语法生新,写出望远思乡的真情,传为东坡所赞赏,将这二句写在自己的扇头(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又《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冷斋夜话》。今本《冷斋夜话》不载)。

贺 铸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卫州(今属河南)人。在其诗集自序中称“越人”,又号“庆湖遗老”。自言是唐贺知章之后,“庆湖”即“镜湖”也。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有《东山词》。

鹧鸪天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②。梧桐半死③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④。旧栖⑤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①“阊门”,苏州西北的城门。②“何事”,为什么。作者北人,旅居苏州,故有“不同归”之说。③枚乘《七发》:“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庾信《枯树赋》:“桐何为而半死。”用来比喻丧失配偶,唐人诗中已然。白居易《为薛台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古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晞”,干。喻人命短促,如朝露易干。⑤“旧栖”,旧居,昔年同住的地方。

踏莎行①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③,红衣④脱尽芳心苦⑤。返照迎潮,行云带雨⑥,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⑦。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