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词选释
12448900000013

第13章 中卷 宋词之一(6)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①?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②,霏霏凉露沾衣③。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④,树杪参旗⑤。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⑥。迢递路回清野⑦,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⑧,遗钿不见,斜径都迷⑨。兔葵燕麦⑩,向残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注释】

①点明地点、时间。“夜何其”见前苏轼《洞仙歌》注⑧。②庾信《对烛赋》:“铜荷承泪蜡。”兼用李商隐诗,见注⑤。③《史记·淮南王安传》载伍被之言:“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陈注引作《西汉·淮南王传》,误。若引《汉书》,亦当在《伍被传》中。又在“露”上添一“凉”字,《史》、《汉》均无之,乃涉本文而误。④“探”,探听。“探”字领下两句,言打听什么时候了。“津鼓”,在渡口报时的更鼓。李端《古别离》:“月落闻津鼓。”陈注引作王介甫诗,疑误。⑤《史记·天官书正义》:“参旗九星在参西,天旗也。”李商隐《明日》:“天上参旗过,人间烛焰销。”参星和北斗星在后半夜转了方向,所谓“斗转参横”。⑥陈注引李贺诗,颇得词意。李贺《代崔家送客》:“恐随行处尽,何忍重扬鞭。”白居易《闲出》:“马蹄知意缘行熟。”张《上所知》:“而今马亦知人意。”与“化骢会意”并有关合。⑦“过变”一般以换笔换意为多。这里仍言送别情事,径连上文不断。到“何意重经”以下方换一意。⑧“重经前地”从毛本、元巾箱本。彊村本作“重红满地”,似误。⑨“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已是往迹全非,下文“兔葵燕麦”云云,更加一番渲染。⑩“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见刘禹赐《再游玄都观绝句诗序》。但“兔葵燕麦”云云六朝时已有之,详见《容斋三笔》卷三引《北史·邢邵传》,这里不过用唐诗而已。《后汉书·陈留老父传》:“陈留张升去官归乡里,道逢友人,共班草而言。”注曰:“班,布也。”“班草”语从《左传》“班荆”来,“班”字用法亦同。陈注:“扬雄《方言》云:‘哀而不泣曰唏嘘。’”今传宋本《方言》卷一无“嘘”字,陈注盖误。“欷歔”、“唏嘘”字通。“欷歔”见《太平广记》卷三五○引《纂异记》:“白叟命飞杯,凡数巡,而座中欷歔不已。”亦作“歔欷”。玄应《一切经音义》引《仓颉篇》:“歔欷,泣余声也。”以上二义相同,似与《方言》相反。其实或欲泣未泣,或泣犹未止,皆得谓之“欷歔”、“歔欷”,各随其文义定之。若此词所云,自未真哭,合于“哀而不泣”之义,《广雅·释诂》云“悲也”,亦甚明简。二字连用,平声。“欷”字又读去声。“酹酒”见前苏轼《念奴娇》注。“班草”、“酹酒”,皆指昔年送别言,即所谓“前地”。

本篇写残夜清晨,写黄昏落日。夏孙桐评:“以景写情,方能深厚。”陈廷焯曰:“白石《扬州慢》一阕从此脱胎,超处或过之,而厚意微逊。”(《白雨斋词话》卷一)

齐天乐

绿芜凋尽台城路①,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②,深阁时闻裁剪③。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④;尚有囊,露萤清夜照书卷⑤。荆江留滞最久⑥,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⑦,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⑧,蟹螯初荐⑨。醉倒山翁⑩,但愁斜照敛。

【注释】

①陈元龙注:“晋成帝咸和年间新宫成,署曰建康宫,即今所谓台城也。”六朝时称宫省为“台”,故呼禁城为“台城”。故址在今南京城北玄武湖边。此词当作于金陵。《齐天乐》一名《台城路》,即用此词首句为名。②“蛩”,即蟋蟀。其声似劝人机织,一名促织。③韩偓《倚醉》:“分明窗下闻裁剪。”这里写逆旅无聊情况。④言天气渐冷。就字面说,类似六朝丘巨源《咏七宝扇》:“卷情随象簟,舒心谢锦茵。”从意思说,又似唐柳宗元《行路难》:“盛时一去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当。”桃笙即簟,竹席。此盖借时节寒暖变迁,而有感于世态人情。⑤《晋书·车胤传》:“夏月则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以稀疏得名,是极稀薄的布,可以透亮的,字亦通作“疏”。或作“练”字,非。这里只借典故来说夏天所用的有些还在,不必真有囊萤照读这样的实事实物。⑥作者曾客居荆州。据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所附年表,列在哲宗元祐七年以前,作者三十多岁,大致不差。谭献评:“应‘殊乡’”,语很简略。美成,杭人,金陵、荆州,对他说来,都是他乡,而荆州是少年羁旅(见《琐窗寒》词),秣陵是晚年寄迹,却有不同,一意分作两层,就将今昔之感说出了。⑦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全唐诗》卷五七二)陈注引贾岛诗,“生”作“吹”,并云:“后人传为吕洞宾诗。”美成是否到过长安,也很难定。汲古阁本《片玉词》卷下《西河》词,有“长安道,潇洒秋风时起”云云,但毛注云“清真集不载”。今陈元龙注本亦不载。此词真伪尚不可知。既云“空忆诗情宛转”,已明说这里引用古诗。词意尽可借指汴梁,追忆少年在京的朋友,较“荆江留滞”更推进一层,不必泥于唐人原句的地名。⑧“”,漉酒竹器,亦可作动词。《唐诗纪事》卷六十五引杜荀鹤断句:“旧衣灰絮絮,新酒竹。”“絮”、“”二字皆叠用,却非一般的叠字,其上一字均为名词,下一字均为动词。⑨《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⑩陈注:“晋山简每置酒辄醉。儿童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日倒载归,酩酊无所知。’”亦见《世说新语·任诞》,而文字略异。陈廷焯曰:“几于爱惜寸阴,日暮之悲更觉余于言外。”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本篇虽无题目,观“凭高眺远”云云,盖亦是重九之作。《清真集》中艳词居多,此词辞意皆胜,唯意境似衰飒。

陈 克

陈克(1081—?),字子高,号赤城居士,天台人,一云临海人(天台,临海,今均属浙江)。绍兴时,为敕令所删定官。有《赤城词》。

谒金门①

愁脉脉②,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③。细草孤云斜日④,一向弄晴⑤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⑥。

【注释】

①词似泛写闺情,而语甚悲。“江南江北”、“东风无气力”等句似有寓意。②“脉脉”,见上卷温庭筠《望江南》注②。③倚楼平眺,山似不高,故云“几尺”。山虽几尺,却能遮人望眼,隔断音书,何况烟树重重呢?④两字一逗,一句三折。⑤“一向”,一霎时。“向”通作“饷”、“晌”(“一向”亦有如字读音,意相异)。“弄晴”,欲晴而又不定。

⑥因东风无力,故残红委地不能重飞。其实即使凭借好风扬起落花,落花亦岂能重上枝头?结语轻淡。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夫赵明诚,卒于宋南渡时。易安晚年,流寓在浙江金华、绍兴。有《易安词》,一名《漱玉集》。

如梦令①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②。知否?知否③?应是绿肥红瘦④。

【注释】

①词意殆出自韩偓五言诗《懒起》:“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②指卷帘人,即侍女的答语。虽说“依旧”,却已有不同了。一意作两番渲染。黄了翁云:“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二句来。”(见《蓼园词选》中评语)③本调在此处例有短韵叠句,这里叠用“知否”两问句,极自然。④全篇淡描,结句着色,更觉浓艳醒豁。黄前评续云:“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浣溪沙

淡荡①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②。海燕③未来人④斗草⑤,江梅⑥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释】

①“淡荡”,犹淡沲,动摇貌。“淡”与“澹”通。②古人多用高枕。“隐”,凭倚,读如《孟子·公孙丑》“隐几而卧”之隐。温庭筠《菩萨蛮》:“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言美人凝妆,凭枕而卧。③燕子远从海上来,称“海燕”。④“人”指他人,自己不必在内。⑤“斗百草”本为五月五日之戏,见《荆楚岁时记》。后来不拘于这节令,宋代在二月。《梦粱录》卷一:“二月朔谓之中和节……禁中宫女以百草斗戏。”易安所记,也是这个时候,故云“海燕未来”。斗草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有些描写,虽近代事,亦可参考。⑥范成大《梅谱》:“江梅,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

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①,朱樱斗帐掩流苏②,通犀还解辟寒无③?

【注释】

①“玉鸭”,鸭为熏炉的形状。“瑞脑”,一名“龙脑”,其香以龙脑木蒸馏而成,通称“片脑、冰片”。《梦粱录》卷五:“自黄道撒瑞脑香而行”,又另条引诗:“黄道先扬瑞脑香。”“闲瑞脑”者,意谓不熏香。②“朱樱”,帐子的颜色。“斗帐”,小帐形如覆斗。“流苏”,排穗,今吴语谓之苏头,即须头,须亦音苏。古诗《孔雀东南飞》:“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温庭筠《偶游》:“红珠斗帐樱桃熟。”③“通犀”,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缕直上到尖端,故名。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心有灵犀一点通。”又《碧城》三首之一:“犀辟尘埃玉辟寒。”传说尚有其他种种灵异。《本草纲目》卷五十一,李时珍引《开天遗事》:“有辟寒犀,其色如金,交趾所贡,冬月暖气袭人。”(见今本《开元天宝遗事》卷上)本句“通犀”,承上句“斗帐”来,把犀角悬挂在帐子上,所谓镇帏犀(并见下程垓《摸鱼儿》注④)。意谓纵有灵奇之物,又岂能解心上的寒冷,用问句,只是虚拟。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②,雁字回时,月满西楼③。花自飘零水自流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⑤。

【注释】

①“红藕”,红藕花之简称,荷花亦称藕花。此句似倒装,即下文“兰舟”的形容语。船上盖亦有枕簟的铺设。若释为一般的室内光景,则下文“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即颇觉突兀。②雁之关于书信有两种意思:一是雁足捎书;一是群雁的行列,在空中排成字形。这句用第一义。次句改用第二义接。③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雁点青天字一行。”夏宝松断句:“雁飞南浦砧初断,月满西楼酒半醒。”④此句即承上“红藕香残”、“兰舟”来。⑤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醉花阴

薄雾浓云①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②,半夜凉初透。东篱③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④。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⑤。

【注释】

①杨慎《词品》卷一引中山王《文木赋》“薄雾浓雰”,又引此词“薄雾浓雰愁永昼”,而云“今俗本改‘雰’作‘云’”。清人多赞同此说,如王士禛《花草蒙拾》、况周颐《蕙风词话》。按,《乐府雅词》、《花庵词选》并作“云”,疑作“雰”者杨慎校改,原本或不必用典。②近代以木做格扇,形如小屋,用以避蚊,中可置榻;框上糊以轻纱,大抵是绿色的,叫“碧纱厨”,亦名“蚊幮”。薛能《吴姬》十首之五:“高卷蚊厨独卧科。”《中朝故事》:“路岩……籍没家产……有蚊幮一领。”《广韵》十虞:“幮,帐也,似厨形,出陆该《字林》。”薛诗云“高卷”,《故事》云“一领”,是纱厨即纱帐,与后世制作或有不同。③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④古诗:“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⑤司空图《诗品》:“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借花来比喻人的品格。这里说人憔悴。关于这两句的故事,见元人《琅记》卷中。

凤凰台上忆吹箫①

香冷金猊②,被翻红浪③,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④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休休⑤,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⑥,也只难留。念武陵人远⑦,烟锁秦楼⑧。惟有楼前流水⑨,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①此调盖用本意(弄玉忆萧史),别后怀念其夫赵明诚而作。现在流传的关于这词的两个本子《乐府雅词》、《花庵词选》,字句差别很多,当本是两个稿子,似互有得失。今从通行的张惠言《词选》,即《绝妙词选》本。②以涂金为狻猊(suān ní,即狮子)形,空其中以焚香,使香气从兽口中喷出,熏衣被所用。此句意连下句“被翻红浪”。③柳永《凤栖梧》(《蝶恋花》):“鸳鸯绣被翻红浪。”④“生”为副词,加重语气。《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生怕犹言只怕或最怕。”⑤“休休”,仿佛今语“罢了,罢了”。见司空图《耐辱居士歌》,详下卷辛弃疾《鹧鸪天》之二注②。⑥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曲一名《阳关》,一作《送元二使安西》。⑦“武陵人”见陶潜《桃花源记》。武陵,地名,今属湖南。但陶记并无恋爱的故事。后来以桃花、流水、仙境种种类似,遂牵合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逢二女的故事。如唐王涣《惆怅诗》十二之十:“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此词意亦借刘、阮指所怀远人,下句即借弄玉或罗敷来比自己。韩琦《点绛唇》:“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亦是怀人之意。⑧“秦楼”有两个来源。一、秦穆公女弄玉故事,见《列仙传》上。原典虽不曾说“楼”,楼台可通用。唐诗已用秦楼弄玉事,如杜牧《梅诗》:“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二、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这里秦楼,如用弄玉事,与篇题本意合;如用罗敷事,以作者身份来看,似较合适。词意总不过想念远人,两说似可并存。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