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词选释
12448900000009

第9章 中卷 宋词之一(2)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时,两为宰相,创新法。后罢相居金陵,号半山老人。其政事文学皆著名,词传不多,却一洗五代绮靡旧习。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歌曲》。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①晚秋,天气初肃②。千里澄江似练③,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④。彩舟云淡,星河鹭起⑤,画图难足。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⑥,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⑦。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⑧。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⑨。

【注释】

①“故国”指南朝旧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花庵词选》此篇题作“金陵怀古”。②“肃”,严肃,肃杀,这里有寒冷、高爽的意思。《诗·豳风·七月》:“九月肃霜。”③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④“矗”,直立。“斜矗”犹言斜插。⑤二句盖谓秦淮,承上“残阳”、“酒旗”,接下“画图”、“豪华”。“彩舟”,河上之舟,与上文“征帆去棹”的江上之舟有别。空水相辉,雪羽下上,灯火沿流,华星倒落,皆凭高眺望中秦淮河晚景,所谓“画图难足”,引起过片“念往昔豪华”。⑥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言后主方晏安江左,北兵已临城外。这里用来示六朝之终结。⑦“荣”承上“豪华”,“辱”承上“悲恨”,虽是双举,意重在后者。“辱”字仍遥接叔宝、丽华故事,盖景阳宫井,一名辱井。⑧《古诗十九首》:“秋草萋已绿。”⑨杜牧《夜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其词哀怨靡丽,亦简称《后庭花》。

晏幾道

晏幾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有《小山词》。早年曾任颍昌府许田镇监,后为乾宁军通判、开封府推官,已在徽宗崇宁间。又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载蔡京请作长短句事,则年寿亦颇高。其生卒年未详,或云当在1030至1106年间。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①。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②。记得小初见③,两重心字罗衣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⑤。

【注释】

①这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所云“一场愁梦酒醒时”;“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兴非常阑珊。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②“却来”,又来,再来。“去年春恨”是较近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点。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独立”与双飞对照,已暗逗怀人意。《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此篇盖袭用成句,但翁作不出名,晏句却十分烜赫。这里也有好些原因:(一)乐府向例可引用诗句,所谓“以诗入乐”,如用得浑然天成,恰当好处,评家且认为是一种优点。(二)诗词体性亦不尽同,有用在诗中并不甚好,而在词中却很好的,如前录晏殊的“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一联(见晏殊《浣溪沙》注③)。(三)优劣当以全篇论,不可单凭摘句。③以下直到篇末,是更远的回忆,即此篇的本事。小,当时歌女名。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小莲、小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④“心字罗衣”,未详。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说亦未必确。疑指衣上的花纹。“心”当是篆体,故可作为图案。“两重心字”,殆含“心心”义。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仅就两句字面,虽似与本句差远,但太白彼诗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显然为此词结句所本,则“罗衣”云云盖亦相绾合。前人记诵广博,于创作时,每以联想的关系,错杂融会,成为新篇。此等例子正多,殆有不胜枚举者。此书注释,只略见一斑而已。⑤彩云比美人。江淹《丽色赋》:“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其比喻美人之取义仍从《高唐赋》“行云”来,屡见李白集中,如《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凤凰曲》“影灭彩云断”及前引《宫中行乐词》。白居易《简简吟》:“彩云易散琉璃脆。”本篇“当时明月”、“曾照彩云”,与诸例均合,寓追怀悼惜之意,即作者自跋所云。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①,春梦秋云②,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③翠。衣上酒痕④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⑤。

【注释】

①回忆往事。李白《鲁中都东楼醉起作》:“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②白居易《花非花》:“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又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小山或承用其父语。③“吴山”,指画屏上的江南山水,有怀旧的意思。后来周邦彦《隔浦莲》:“屏里吴山梦自到”,意思相同,而较醒豁。④白居易《故衫》:“襟上杭州旧酒痕。”⑤烛油倾泻,如人流泪,称烛泪。杜牧《赠别》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①。从别后,忆相逢②,几回魂梦与君同③。今宵賸把银④照,犹恐相逢是梦中⑤。

【注释】

①“舞低”、“歌尽”,极言歌舞酣畅,亦不必是一桩事,一日之事。杨柳下连楼台是真景;桃花下连歌扇,是扇上画的,对偶中有错综。②“相逢”指初见时,所谓“当年”,即上片云云。③话虽这样说,梦见与否,有多少次,如何光景,都不曾说,句意很含蓄。“同梦”字面出《诗·齐风·鸡鸣》“甘与子同梦”。“与君同”者,仿佛那人真的来了,有疑梦为真的感觉。④“”(gōng),车毂口上所用,《说文》十四篇上:“车毂中铁。”其形状外圆内方。屋壁的装饰品形似之,亦叫。班固《西都赋》:“金衔璧,是为列钱。”转为灯的同义语,约始于六朝,见《文选》卷十六《别赋》“冬凝兮夜何长”下,李善注引夏侯湛《灯赋》。至音读的转入“江阳”韵,殆在更后。兰、金、银等,六朝唐以来诗文中常见。如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银夕映。”⑤杜甫《羌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均为此词句所本,见《野客丛书》卷二十。两“相逢”是本篇下片的转折关节所在。第一“相逢”实是初逢,第二“相逢”应是重逢,却同用这“相逢”字。回忆本是虚,因忆而有梦,梦也是虚,却疑为实。及真的相逢,反疑为梦。上句“賸把”,与下句“犹恐”口吻呼应。“賸”,亦作“剩”,犹“唯”也,说见刘淇《助字辨略》。“賸把,尽把也。”(《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意谓“只管把光明的灯火来照,却怕它还是梦”,有点担心,妙得神味。然清灯一点,不是繁华,见今昔之不同,喜极而含悲矣。上片单纯浓深,似乎板重,下片用回环的句法、淡远的笔调,将悲喜错杂的真情迤逦写来,就把上面的浮艳给融化开了。此篇笔意极细,承用杜诗,却非抄袭,意境略近司空曙,亦在同异之间。若仅从诗词分疆上着眼,似乎只是二者体裁、风格方面的一般区别,这种说法还觉得空泛一些。

少年游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①,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可怜人意,薄于云水②,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③番同。

【注释】

①传为卓文君作的《白头吟》:“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②行云流水,一般作为一种比喻。本词上片一分为二,仿佛行云不如流水。这里又合并了,说人情之薄既不如流水之“终解相逢”,亦且不如行云之“犹到梦魂”,有意分作三层,加倍渲染。近人夏敬观评此词,云作法变幻。③“这个”之“这”,本作“者”,是代词。唐以来已有借用“这”字的。“这”原音彦,本义迎也。

苏 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二年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言官劾其作诗“谤讪朝廷”,下狱,贬谪黄州。哲宗时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绍圣初年,复行新法,贬惠州,又贬琼州(今属海南)。徽宗立,遇赦召还,卒于常州。学识广博,于文章诗词书画均工。有《东坡乐府》。

昭君怨①

谁作桓伊三弄②,惊破绿窗③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④。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⑤。飞絮送行舟,水东流⑥。

【注释】

①一本题《金山送柳子玉(瑾)》。②晋桓伊,字子野,善吹笛,曾为王子猷踞胡床作三调(吹了三个曲调),见《世说新语·任诞》。这里不过说听见笛声。③“绿窗”,碧纱窗。④客将远行,故如此说。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⑤欲去还留恋,终于不得不去。⑥上片平稳。下片首句一顿,以下便顺流而下。叠用“飞絮”接上“落花飞絮”句,顶针接麻格,更显得生动。诗意实是“落花飞絮送行舟”,因调所限,只用了“飞絮”二字。

醉落魄

离京口作①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②。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③。

【注释】

①“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与前《昭君怨》并熙宁七年作。②醉归情况。引李白诗,见前晏幾道《蝶恋花》注①。③作者是西蜀人,自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在苏杭一带做官。

南乡子

送述古①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②。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③,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④,秋雨晴时泪不晴⑤。

【注释】

①“述古”,陈襄字。熙宁七年秋七月,陈襄交卸杭州太守,赴南都(今河南商丘市),作者时为杭州通判,在临平舟中送别。②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③临平山在杭州市东北。“亭亭”,孤峻貌。山上有塔,未见志书记载。陆游《入蜀记》卷一:“临平者,太师蔡京葬其父准于此……山形如骆驼,葬于驼之耳,而筑塔于驼之峰……然东坡先生乐府固已云,‘谁似临平山上塔……’则临平有塔亦久矣,当是蔡氏葬后增筑或迁之耳。京责太子少保制云:‘托祝圣而饰临平之山’是也。”《老学庵笔记》卷十:“蔡太师父准葬临平山,山为驼形;术家谓驼负重则行,故作塔于驼峰,而其墓以钱塘江为水,越之秦望山为案,可谓雄矣。然富贵既极,一旦丧败,几于覆族,至今不能振,俗师之不可信如此。”《茶香室丛钞》卷十六引此条,并云:“余少时侨寓临平,问之土人,莫知蔡京父葬之所在,且山亦无塔……按东坡集《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云:‘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则临平山上有塔,由来久矣,非始于蔡京也,或蔡又增修之耳。”既两见放翁记载,似临平之塔其来历在南宋时已不甚可考,而东坡诗词亦两见,其先有一古塔则无可疑。④荧荧,光明貌,形容灯火,亦状泪珠。⑤将泪比雨,故曰泪不晴。

蝶恋花

密州上元①

灯火钱塘②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③,更无一点尘随马④。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⑤,却入农桑社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

①熙宁八年元宵节。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②作者于熙宁七年九月离杭州。③王建《宫词》:“沉香火底坐吹笙。”④苏味道《上元》:“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无一点尘”,言江南气候清润。⑤《周礼·春官·籥章》:“凡国祈年于田祖,吹(原作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又《地官·鼓人》:“以灵鼓鼓社祭。”今于元宵节言“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有新年祈谷之意,与《周礼》文并相合。王维《凉州郊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⑥“社”,祭土神的所在,后来演化为土地祠。

江城子

乙卯①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②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③,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①乙卯,1075,熙宁八年。②作者妻王氏卒于1065,治平二年。③王氏于次年葬在四川彭山县,作者的故乡,见本集《亡妻王氏墓志铭》。《本事诗》“征异第五”,录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密州出猎①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③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④。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⑤。会⑥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⑦。

【注释】

①作者在密州《与鲜于子骏(侁)书》:“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当即指此词。②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太平御览》卷九二六羽族部“鹰”引《史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与今《史记》文略异。《梁书·张克传》:“值克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③“倾城”,有万人空巷、看热闹的意思。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倾城远追送。”“为报”云云,为了报答大家追随的盛意。④《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作者以孙郎自比,即上所谓“少年狂”也。⑤“节”以竹竿为之,使者所执,以为符信。汉文帝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拜冯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事见《史记·冯唐传》。这里盖以冯唐自比,兼采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及王勃《滕王阁序》所谓“冯唐易老”等意,承“鬓微霜,又何妨”来,亦即上文所谓“老夫”,其实作者年方四十。冯唐在武帝时,年九十不能为官,亦见本传,他在文帝朝,持节赦免魏尚时,也并不太老,用在这里似乎不太合适,但词人遣词每不拘。古代文士又有叹老嗟卑的习气,年未半百即已称老。如上录《蝶恋花》词亦云“人老也”,而其时作者年方三十九;又如元丰七年有《除夜病中赠段屯田》:“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现在看来,都觉得很奇怪。近来注家,或释本句为作者以魏尚自比。按史所载,魏尚时因有罪,下吏削爵;东坡于元丰七年自杭州通判调密州太守,是升官,非贬职,更非有罪下狱,与魏尚事不合。其另一面,史载冯唐其时不但持节为使者,且做车骑都尉,带了许多兵,也和本词下文“挽雕弓”、“射天狼”等意思得相呼应。审文意,仍以自比冯唐为较惬当。以有异说,故附记所见。⑥“会”,将要。假定的口气,有预期意。⑦“天狼”,狼星。古代谈天文者以为主侵掠、盗贼、贪残等。《楚辞·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时西夏常与宋开衅,词意盖有为而发。云“西北望”,地望亦合。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①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我欲乘风④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⑤,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⑥,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⑦,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⑨。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