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3
12560000000006

第6章 古文明之谜(5)

迈锡尼城堡遗址呈三角形,城墙周长900米,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墙用粗糙的巨石垒叠而成,其间不用任何黏合材料。墙的厚度平均达6米,最厚处达8~10米。城墙依山形而建,时起时伏,但多处城墙高度相同,约高出地面18米。迈锡尼城堡现在只残留狮子门附近的一段城墙,城墙内是一个光秃秃的荒坡,似乎根本不可能有坟墓的存在。波桑尼阿斯所看到的坟墓在哪里?施里曼徘徊在废墟间思索着,难道波桑尼阿斯的记述有误?

许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阿伽门农的坟墓在著名的“阿特柔斯宝库”。相传“阿特柔斯宝库”是阿特柔斯父子埋藏财宝的地方,它位于距“狮子门”西南约500米的一个山谷中,一条长达35米的壮观的石头长廊通向这座传奇式坟墓的入口。长廊用石块精工垒砌,犹如两堵石墙。走廊的尽头是一个由巨石砌成的门,门的结构同“狮子门”相似,上面为三角形,下面为长方形,之间用重约100吨的巨石横梁隔开,这块巨石长8米,宽5米,高12米,比“狮子门”的横梁还重80吨。整个石门棱角分明整齐,令人赞叹。

经过这道门,就进入了一个直径145米的圆形大厅,大厅的造型很奇特,顶部由一系列打磨得很整齐的石块垒砌,石块向内排列直到中心相会,形成一个蜂窝状的圆顶。石头和石头之间没有用水泥接合,迈锡尼时代高超的建筑技术在此可见一斑。在大厅的旁边还有一间四方形的用来安葬死者的墓室,有一条狭窄的通道与大厅相通。

被挖掘出的迈锡尼城堡高耸在山顶,平面呈三角形铺展开去,守护在城堡门口的是一对已经无头但仍然威武的石刻雄狮。两只狮子顶着的是一条柱子的石板雕,被认为是皇族权势的象征。因此,迈锡尼城堡的大门得一美名——“狮子门”。狮子门往里,就是一处单独围着石墙的皇家墓井。墓井里发现的尸体多为黄金所包裹,有一具男尸脸上还戴着精致的黄金面具,妇女头上也装饰了各种黄金首饰,连墓内的小孩儿也是被黄金片所覆盖。由此可见迈锡尼享有“黄金之城”的美誉确实当之无愧。除了墓地,城堡里还有皇家宫殿、楼阁、冠冕厅及起居室。城馒的东面还有大量商人的住处,在那里发现了不少陶器。人们由此推断迈锡尼古城里居住的全是皇族、政要和商人,是他们享有着迈锡尼文明的富裕果实。但是,迈锡尼本身并不出产黄金,那么多的黄金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迈锡尼高踞高山之上,也算是固若金汤,可为何在历史上却多次被攻破呢?更让人不明白的是,迈锡尼文明已经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并且被用来书写进行贸易时的货物清单,但他们却不在墓碑上刻下死者的名字和业绩,这有别于同时代及后世民族的树立丰碑的习惯。太阳神巨像之谜

罗德岛是爱琴海上的一个岛屿,它因为建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太阳神巨像而闻名于世。太阳神像建在岛北端的罗德市港口,形象为一个手举火炬、脚踩两岸的青铜巨人。进港的船只都要从他胯下通过,而明亮的火焰则昼夜不息地为来往船只引航。传说这座雕像建于公元前4世纪,当时罗德岛被马其顿人围攻,岛上居民坚守一年后终于取得了胜利。马其顿军退却时遗留下了大量的青铜武器。居民们请来雕塑家哈里塔斯,将这些武器熔化后铸成罗德岛的守护神——太阳神像。它耗费了450吨青铜,高达32米,脚趾头有一个人合抱那么粗,中空的两腿内填满了石头用以加固。然而在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大地震中,神像倒塌了。

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是宙斯与丽托之子。阿波罗也叫福玻斯,意即光明神,主管预言、医药、畜牧、诗歌和音乐,又是神箭手,被称为“银弓之神”。其形象常表现为健美的青年,手持弯弓或拨弄七弦琴,为古代各地广泛崇拜的天神,许多地方都建庙雕像奉祀。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后期(约公元前224年),巨像在一次强烈地震中倒并散裂。几百年后,约在公元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占领了罗得斯,把躺在瓦砾中的太阳神像碎片卖给了一个犹太商人,据说那个商人动用了近千匹骆驼,才把其驮走。在罗得斯钱币上,镌刻有太阳神的头像。

太阳神巨像的归属,有以下一些说法:一是说阿拉伯人占领罗德岛后把它熔成碎片,卖给了一个犹太商人,他们动用了近1000匹骆驼才将它运完。也有人说它是在用船运往意大利途中遭遇风浪,从此沉入海底。但铜像真的躺在港口近千年无人过问吗?据说神像倒塌后埃及的托勒密三世立即送来了重建铜像的资金,可见当时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君主对此还是相当重视的。有没有可能被他们运回本国收藏起来了呢?由于没有任何实物资料,也有人怀疑罗德岛巨像只是以讹传讹,因为在许多书里关于巨像外形和位置的记述有很大的出入。毕竟这座巨像离我们太久远了,它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之谜。罗马城起源之谜

罗马城徽的图案是一头母狼腹下伏着两个吃奶的孩子,据说这个图案与罗马城起源的传说有关。

相传古代特洛伊王国被希腊联军灭了之后,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带着残部流亡于台伯河畔,被拉丁国王招为女婿,并作了国王。传到努米托雷王时,王弟阿穆利奥篡位,把努米托雷王放逐了。眼看努米托雷王系就要灭绝了,其女儿西尔维亚与战神私缔姻缘,产下了一对孪生子。阿穆利奥对此十分愤怒,就杀死了西尔维亚,并把她的两个儿子放在竹篮扔进河里。大概神意如此,这对孪生子被漂到河边,一只母狼把他们叼去,用奶把他们喂大。多年以后,一个猎人发现了这两个孩子,就把他们收养起来,抚养成人,一个取名叫罗慕洛斯,一个叫勒莫。兄弟俩长大后,练就了一身本领,杀了那个篡位的国王,报了杀母之仇。之后罗慕洛斯杀了勒莫,在台伯河边建起了一座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罗慕洛斯”,后来慢慢转音成了“罗马”。

既然祖先是喝狼奶长大的战神之子,罗马人自然英勇好斗。在其后的几个世纪里,通过几次征战,征服了伽太基、西班牙的一部分以及希腊等地。形成一个庞大的帝国,而这个帝国后来又成了文艺复兴的光辉最先照亮的地方,养育出凯撒大帝、奥古斯都大帝等雄视千古的帝王。罗马城在前后近千年的时间里,成了西方的一大政治、经济、交通的中心,号称“永恒之城”。更由于教廷也设在罗马城中的梵蒂冈,基督教徒从四面八方赶来朝圣,因此,有“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说法。并不仅仅因为它是宗教圣地,而是把它作为旅游胜地了。

今天的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拥有200多万人口。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们仍然向往着这块地方,每天前来观光旅游的人数达数千万。当然,今天的人们到这里不只是朝圣,也为了看看这些古代遗迹。它们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当你伫足于宏伟的拜洛西姆大斗兽场时,似乎还能听到人与饿兽相斗的惨状。当你面对圆柱广场上的废墟和参天的花岗石火柱的时候,也许还能感觉到当年凯撒大帝的雄姿。此外还有城中心的威尼斯广场,万神庙等著名的古迹。虽然是断墙残垣,荒墟废迹,其中却透出一种巨大的震撼,使人们感叹罗马城的宏伟和美丽。

埃特鲁斯坎人之谜

埃特鲁斯坎人在进入亚平宁半岛定居后,他们最初的活动区域在今天的意大利北部一带。公元前8世纪中叶,埃特鲁斯坎人已超越了筚路蓝缕的创业阶段,开始步入繁荣昌盛的新时期。他们在意大利半岛靠第勒尼安海的西侧,自北部到中部,一共建立了12座城市,号称“埃特鲁斯坎帝国”。他们还开始通过陆路和海路,与希腊和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建立联系,进行海外贸易。发展到公元前6世纪,埃特鲁斯坎人的社会繁荣达到了高峰。他们以意大利北部的托斯卡那为中心,积极向半岛的中部和西部扩张,不仅征服了罗马城,而且占据了科西嘉岛。在这个时期内,埃特鲁斯坎人与希腊人和北非的迦太基人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非常频繁。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吸收了希腊、北非等地外族文明的营养,使自身的繁荣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托斯卡纳公元前9世纪和公元前8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两个新民族:埃特鲁斯坎人和希腊人。古人认为埃持鲁斯坎人来自东方的安纳托利亚,今天的一些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从起源看,他们似乎不是古意大利人,正如他们的语言也并非印欧语系一样,他们的文明混合了来自东西方的各种因素。著名的维朗诺瓦文明代表了埃特鲁斯坎人的最初发展阶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新领土上所取得的非凡的文化进步。这片新领土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及亚平宁山区和第勒尼安海之间的沿海平原地区。埃特鲁斯坎人居住在独立的、强大的城邦中,城邦之间通常结成联盟。这些城邦最初由一个君主统治,后来变成通过议会和选举出的官员施行统治的寡头政治。埃特鲁斯坎人本来是农耕部族,拥有组织严密的军队,他们用这些军队来统治周边民族,同时他们也喜欢经营商业和从事手工业。托斯卡纳和北部的拉丁姆地区应该是埃特鲁斯坎人最早的定居地。一小部分拉丁人在这片领土的南端生息繁衍,在那里最终建立了罗马城。因此,在埃特鲁斯坎文明鼎盛时期还只是村民的罗马人,与埃特鲁斯坎人的语言、思想和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埃特鲁斯坎人对罗马文化向文明的转化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影响。

埃特鲁斯坎人在经历了长期的繁荣之后是如何衰落的呢?多数史学家认为,公元前4世纪,原居住在多瑙河上游的克尔特人(高卢部)入侵意大利北部,致使他们失去了在半岛上活动的中心而趋于衰落;另外,毗邻埃特鲁斯坎人南部的罗马人迅速崛起。罗马人先是摆脱了埃特鲁斯坎人的统治,后来又反过来征服了他们。还有的史学家认为,埃特鲁斯坎人统治的范围太大,而他们又治理不善,最后导致当地民众的反抗,招致自己的衰落。

更让史学家们感到头疼的是:埃特鲁斯坎人究竟从何处来?这也是一个无人能解的旷世之谜。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5)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出,埃特鲁斯坎人来自小亚细亚的吕底亚(今土耳其阿纳托利亚地区)。他们原本是一个酷爱自己家园的民族,但国内后来发生了大饥荒。他们向国外移民,经地中海来到意大利。公元1世纪的史学家狄奥尼斯奥斯却不同意希罗多德的看法。他认为埃特鲁斯坎人不是“外人”,而是意大利半岛上土生土长的,是意大利最早的土著居民。到18世纪时,又有一些学者提出了第三种意见。他们认为埃特鲁斯坎人既不是来自小亚细亚,也不是乘船从海上来,而是从中欧地区向南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的。目前这三种观点呈“三足鼎立”之势,各有一批拥护者。至今谁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看法,看来这个难解之谜只有寄希望于考古学的新发现了。庞贝城灭亡之谜

庞贝城是意大利半岛西南角坎佩尼亚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那不勒斯湾附近,距维苏威火山仅有10千米。早在公元前7世纪,它已是一座人口稠密、商旅云集的小城。后来,逐渐发展成一个酒色之都,吸引富商贵族前来寻欢作乐。维苏威火山海拔1277米,公元初年,著名的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根据其地形、地貌特征,判断这是一座死火山。庞贝人对此深信不疑,在这座火山附近建城并开始寻欢作乐。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了。瞬息之间,火山喷出的灼热岩浆遮天蔽日,四处飞溅。庞贝遭遇了毁城之劫,居民全部遇难。但是庞贝城离火山还有一定距离,居民们为什么没有利用时间逃走呢?难道他们是被火山喷发时所产生的毒气致死的吗?

地质学家的研究表明,火山喷发时,空气会被岩浆和火山灰中所含的大量硫、磷等有毒元素污染,而维苏威火山海拔高于庞贝,有毒空气顺风而下,致使庞贝城上空的空气成为“毒气”,庞贝城的居民可能就是被这种“毒气”熏死的。从考古学家挖掘出的庞贝市民遗体残骸判断,因为这些遗骸大多处于痛苦挣扎的可怕姿势,有理由相信,人们是在毒气的渐进作用之下,逐渐失去知觉死亡的。

从近年来的一些最新考古发现中,法国的两位考古学家惊奇地发现,庞贝的地层呈现出多层颜色不同的“地带”,不同的“地带”,其土壤成分亦不相同。经过进一步实地挖掘与化学分析,他们从较为靠下的“地带”中分离出一些仅属于岩浆和火山灰中特有的粉尘物质。这些物质有可能就是杀死庞贝市民的真正“凶手”,就是说,人们可能是因呼吸时不断吸入含有这种粉尘的空气,最终窒息而死的!

庞贝城是维苏威火山南面的近邻,这座城市因拥有火山赠予的肥沃土壤而物产丰饶,在公元79年,庞贝称得上是古罗马帝国最繁荣的城市。5000名庞贝人的遗骸层层堆垒,他们因被凝固于这颗“时间胶囊”中而得到永生。在庞贝城考古中出土的一只银制饮杯上刻着这样的话:“尽情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

大地颤抖,吼声隆隆而来。公元79年8月24日,古代世界最为严重的天灾向庞贝城袭来。在24小时内,庞贝城和城里至少5000居民在维苏威火山的怒吼中从大地上消失。但庞贝城毁灭的详细过程,以及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丧生,成为长久以来人们无法了解的隐情……

如今的庞贝是一片废墟,但断垣残壁间仍然不断给后人呈现令人关注的线索。人们在火山灰掩埋下的遇难者尸骨孔洞内灌注石膏,以此呈现他们死前最后的挣扎模样,这些模型详细记述了他们的生活。这些证据使我们得以想象并重建部分庞贝人的生活,了解在他们生命末日骇人的恐怖故事……

此时整个城市开始发生轻微地震,这是维苏威活动的征兆之一,但当时的2万居民无一能看出这个征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格斗士是当时的运动明星,在街上横行无阻,热情的仰慕者会在城墙上写下她们的爱意——“我为你怦然心动”;城中的12家漂布工厂里的奴隶正在主人的命令下加紧工作,他们用人的尿液清洗衣服,因为尿酸可以去除油污。

庞贝一带土地肥沃,富含数千年前维苏威火山喷发出的矿物质,但生命的活源也带来死亡,此时地底深处的熔岩或岩浆正逐渐从地壳脆弱处渗出,但被火山口周围厚厚的岩石堵住出路。岩浆不断增加,爆发的压力也随之升高。地面隆起和地震渐趋频繁,乐园的危机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