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12583600000023

第23章 借口于成功,蝼蚁于大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

“唉,怎么许多聪明的人也会失败呢?”我想我可以给他们一个永远不再让他们叹息的答案,倘若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总是习惯于用他们惊人的脑力去思考无法成功的借口,并予以证明的话,他就根本没有心思去考虑如何去寻找迈向成功的种种办法,那么,失败的命运就注定是要悬在他们的头上的。消极的想法像一根毒藤似的纠缠在他们的心头,直到将他们的才智打乱,使得他们自身的潜力无法得以发展,最终只能一事无成。

其实,只要他们稍稍改变一下心态,他们就一定会写下自己辉煌的人生篇章的。

存满伟大事业幻想却不知道思考实现事业方法的大脑,比一桶廉价的糨糊多值不了几个钱。

儿子呀,你要记住,诱发我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思考方式比我们原本就有的聪明才智要宝贵得多,这就如同是一摊死水和一个溪源一样,我们原有的聪明才智仅仅是一摊已有的死水而已,而诱发我们聪明才智的思考方式则是我们思想的溪源。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一个就算学历再高的人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天生的聪明才智或者是受教育获得的聪明才智不是评价一个人业绩好坏的基准。那些成功的商人们是不会整天思考自己才智的,而是将满腔的热忱投向自己的事业。

你无法改变天赐的才智,但是你却很容易得到唤起自己潜在才智的方法。

有些人热衷于“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但是,在我看来,这句话仅仅是说对了一小部分。拿才智当失败借口的人们正是错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其实,知识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如同我们自身所有的潜力一样,不被付诸行动是毫无意义的,真正的知识力量是将知识建设性地运用了,才可见到的。

在我的标准石油公司里,永远也没有活字典式的高才智人物的位置,因为我所需要的是真正能够想出种种办法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那些只会记资料的机器。怀有梦想而且又勇于实现自己梦想的人能够发掘出自身的巨大创造力,而富有创造力的人能够为我赚钱,但那些只会记忆东西的“专家”们却不能。

一个不拿才智问题当借口的人,永远不会低估自己的才智,也永远不会高估别人的才智。因为他所专注的是自己的资产而不是自己的才智,他懂得如何去发掘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大肆地抱怨自己的劣势。

他明白成功之道关键的不是自己拥有多少聪明才智,而是如何活用自身所拥有的这些才智。他时常告诫自己:心态比才智更重要。他在自己的内心里建立了一个“我必赢”的强烈信念,接着他会运用自己的才智去创造成功的机缘。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清楚思考的价值远大于记忆的价值,他需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更好的做事方法,而不是用自己的记忆去实现成功的目标。他时刻提醒自己:

“啊!我正在用自己的头脑创造历史或者是记录他人创造的历史呢!”

所谓事出必有因,人类的遭遇当然也遵循这一原则。所以,那些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将一切失败结果都推向运气的人真是可怜呀!

因为他们不懂得这一原则,他们只知道看见别人成功就妒忌人家运气太好,殊不知,没有创造运气,何来运气之说。我从来不会相信什么天赐良机、天赐好运之说,在我看来,运气从来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只有经过自己精心筹备过、策划过的行动才能够赢得“好运”。

倘若说人们该做什么都是由这个人的运气所决定的,那么每一种生意都会土崩瓦解。就拿标准石油公司的改组举例来说明吧,倘若这个巨大公司的改组是凭借运气来决定的,那么就将公司的所有职员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放进大纸箱里,然后由一个人去抽取纸条,第一个被抽出来的名字的主人就是公司的老董,第二个就是总经理,依次下去,抽出公司所有职员的位置。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一个笑话,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运气的作用。

我从来不相信天赐运气的说法,我只相信因果定律。你仔细观察那些鸿运当头的人们,你就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绝非运气使然,只有详细的计划、得当的准备和积极的思想才是他们成功背后的真正原因。倘若你也仔细地观察了那些“不济时运”的人们,你会发现,在他们失败的背后绝非是什么时运的原因。成功者不会畏惧挫折,他们不把失败当魔鬼而是将其当老师,要从它那里学得经验教训。但平庸的人则总是将失败看做是魔鬼,一旦遇上了便同其一起下地狱。

一个人要想成功,他是不能靠运气的,最好让他成功的方法就是付出辛勤的劳作。我从未妄想过要凭借好的运气去获得人生中种种美好的东西,我只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善于思考的大脑去培养自己变成“赢家”的资本。

借口是挡在绝大多数人面前的拦路石,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者都是由于没有越过借口拦路石的原因,他们总是惯于寻找种种借口。因此,我的儿子,我希望在你追求事业的道路上一定要越过借口拦路石,切莫找借口呀!

——疼爱你的爸爸

洛克菲勒见证智慧的小事迹

跻身于石油产业

早在18世纪,印第安人塞尼卡部落就开始利用石油了。到了19世纪50年代,30岁出头,毕业于达特默斯学院的中学校长兼律师乔治·比斯尔组建了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并且在当地采集了石油样本送到当时最着名的化学家之一、耶鲁大学教授小本杰明·西里曼那里进行化验。化验报告中显示这种油可以提炼成优质的照明油,还可以生产出许多副产品。1859年8月28日,宾州的一口探油井里终于咕嘟咕嘟地冒出了石油。

洛克菲勒虽然后来对石油抱有极大的热忱,却是逐步从经营农产品转移到石油上来的。把洛克菲勒拉进这个行业的,是克拉克的朋友塞缪尔·安德鲁斯。安德鲁斯是照明油方面的专家,他认为煤油将比其他来源的光要亮,市场也更大。为了寻找赞助人,安德鲁斯经常去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里转悠。可是每次一旦安德鲁斯谈起提炼石油的事情,心存疑虑的克拉克就会立马打断他的话说:

“我告诉过你,这事没希望,我们不会拿出钱来的,你就死心吧!”安德鲁斯转而走到洛克菲勒的办公室里,把他的想法又推销了一遍。洛克菲勒头一次投资铁路股份获利了,正好手头有一笔钱,他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动员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美元,作为新建的炼油企业——安德鲁斯克拉克-洛克菲勒石油公司一半的周转资金。

洛克菲勒将炼油厂选在一条名叫金斯伯里的小河边上,那条窄窄的水路,离克利夫兰市中心一英里半,流入凯霍加河。而铁路把克利夫兰同纽约市连接起来,并且使它有了一条连接宾州油田的宝贵通道。

由于水陆并举,洛克菲勒占据了他取得低廉运费的优势。没过多久,沿着金斯伯里河出现了一连串的炼油厂。安德鲁斯对做生意一窍不通,他让克拉克和洛克菲勒去管理公司运营,而自己则只管炼油方面的事。

而洛克菲勒对实际炼油过程十分关心,他经常早晨六点钟就到制油桶车间,将一个个油桶推出来,石油提炼出来之后还会残留下一部分硫酸,洛克菲勒就制订计划用那些残余的硫酸来生产化肥——这是他头一次想到废弃物重新利用生产副产品的主意。不到一年,炼油业务就成了他们公司最赢利的项目,洛克菲勒紧紧抓住了这个大展宏图的机会,一头扎了进去。

1860年,洛克菲勒代表一群炼油资本家去了泰特斯-维尔油田,以确保自己炼油厂的石油供应。他在油田看到,为了把原油运到铁路边上,人们就将其装在桶里,用大车拉着走上崎岖的乡间小路。装满石油的车队在车辙交错的道路上绵延不断,许多油桶从车上掉下来摔碎了。原先一派田园风光的山谷变得一片乌黑。井架、油罐、机房与东倒西歪的小屋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油区到处都是赌徒和妓女,道德败坏,简直像地狱一般。就如同早年的淘金热一样,他看出了这个行业的草率之处。洛克菲勒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更加理性的阶段。他尽可能地收集资料,坚定地要在这个被上帝抛弃的地方,做道德的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