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人的太阳神崇拜与自然力崇拜也是紧密相连的。对于生活在安第斯山地区的人们来说,初升的旭日会创造出无比美丽的晴空,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会发出无限的光和热,给人们送上光明和温暖,这正是印加人祈求的赐予,他们多么希望大地永久处在璀璨的阳光照耀之下。黄昏时,太阳的余辉往往沉入浩瀚的大海,这十分自然的引起印加人依依惜别的心情。所以,印加人崇拜太阳是十分自然的选择。
印加人庆祝太阳神有四个宗教节日。第一个节日是春分时举行的叫“拉伊米”,是王室祭神之日。第二个节日叫“西图西”,在秋分时举行。这一天,克丘亚人半夜起床点火,然后去洗澡赎罪。第三个节日叫“拉伊米·因蒂”,是在夏至时举行。这一天,全国都要供奉太阳神。清晨人们等候日出,并向初升的太阳欢呼致敬。仪式由印加王主持,朝臣、祭司和居民都要参加,并用骆马肉和玉米酒举行盛宴。最后一个节日,叫“阿莫拉伊”,冬至时举行,向太阳神献祭。国王在祭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拂晓,国王穿着太阳使者的服装,右手拿着印加军队统帅的标志--金长矛。他从萨克萨瓦曼堡出发,跑下山坡,来到中心广场。四个王子挥舞长矛在那里迎候他,并等国王发布赛跑的命令,此举象征在整个国土上将驱除邪恶。四个王子每人在一条通向一个行政区的道路上赛跑,跑完1公里多的路程后,把长矛传递给另外三个人,这样依次传递,直到30多公里路程像接力赛一样跑完,最后一人把长矛插进地里,象征驱除邪恶。
印加宗教仪式的基本内容是供奉牺牲和祭典,祭典主要用海豚、骆马作祭品。在非常的场合下,例如庆祝新的印加王登基时,在发生地震、旱灾、传染病时,在发生战争和印加王出征时,则用活人作祭品。活人祭品主要来自战俘,或是被征服部落作为贡物送来的小孩。仪式神秘庄重,气氛恐怖,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5以绳记事的远古部落
我们知道,每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都有一定的信息传递手段。而文字是最基本的信息传递手段,是文明的载体,也是思维和语言的符号。但印加人有没有自己的文字,这是历史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印加陶器上那些类似豆子的符号是一种尚未破译的特殊的会意文字。有的学者则认为,16世纪以来,在库斯科太阳神庙里的金柜装饰物上的那些“图画”就是传说中的象形文字。1980年5月,英国工程师威廉·伯恩斯·格林在经过7年考证后,发表了题为《介绍印加人的秘密文字符号》的学术论文,认为印加文字由16个辅音和15个元音组成,这种秘密文字是美洲最早的象形和表意文字之一。然而,大多数学者指出,上述几种论断都还缺乏令人信服的根据。我们认为,印加人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创造了结绳记事的方法,管理有序的驿道制度和有关宗教和技艺的教育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也有效地维系着印加帝国的正常运转。
印加结绳记事方法有两种,基普和基尔卡,主要用于辅助记忆、统计和记事。但这两种方法通常为少数祭司、贵族所垄断。
基普是印加人用羊驼毛或骆马毛编成各种结的彩色绳子。具体地讲,基普是在一个横粗的主绳上垂直地系上许多根细绳,有时多达100根,像缨子一样垂着。并在垂着的细绳上距主绳不同的距离处打着一个个结头。结头的形状和数量表示数目。距主绳最近的结是个位,再上一个结是十位,然后是百位和千位,越是大数越接近主绳。人们认为基普上最大的数不超过10000.印加人还不知道零的概念,所以在基普上没有表示出来。1981年1月19日,在利马省拉帕斯村发现的印加古记事绳长250米,是迄今发现的最长的记事绳。
细绳的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事物。据专家们研究,褐色表示马铃薯,白色代表银,黄色代表金,黑色表示时间,红色代表士兵。印加人借助绳的颜色,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来记载各种重要事件和自然现象,也用来进行各种统计,特别是村社社员的人口统计。有人认为,印加境内各地区还存在一种历史基普,用于辅助记忆,记载印加国的编年史。对此,比较谨慎的专家则认为,这还有待于深入调查研究。总之,基普是一种辅助记忆的手段,而不是一种文字形式。
基尔卡是另一种辅助记忆的手段。具体地说,基尔卡就是画在毛织品、布板、石板上的没有年表的历史图画符号。基尔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是在一些奇怪的石板上画有像堡垒开放状的一排排四边形。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种计算和统计的符号。还有的是在一些布板或织物上画上的历史图画符号。据最初侵入印加帝国的西班牙人记述,他们在库斯科的太阳神庙附近的一所专门的祭司秘房中,发现了贴在木板上的大幅粗布画,画有印加人的传说和历史事件。这间秘房,除了印加王和专门负责保管的祭司外,其他人不能进入。16世纪,西班牙驻秘鲁殖民总督托莱多曾亲眼见到过那种布板,上面画着印加统治者的像,人像的周围有关于印加神话传说的符号。由于布板的金框被西班牙殖民者劫走,金框中的历史图画被毁,所以,印加人的历史图画符号都没有保存下来。
善于利用基普的专门祭司或官员,称“基普卡马约克”,是印加帝国的会计兼秘书。他们的职责主要是陪同印加王的钦差大臣--图库伊里库,到全国各地视察。钦差大臣是帝国朝廷和各地酋长之间的联系人,也是帝国重要公共工程的组织者。钦差大臣根据印加王和国家的需要,编制劳力统计,征收贡物,挑选民间美女,增减地方官员等。钦差大臣每到一地,按村社为单位召集村民会议。基普马约克根据到场人数进行统计,分派贡物,征召新的奴隶和美女。基普马约克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收集描绘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画符号,并把它送往库斯科,备王宫秘密收藏。
如果从传递信息手段的角度来理解,印加人没有文字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印加人创造了驿道制度,却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交通建设和良好管理是印加人通讯技术和文化上的巨大成就。
古代印加铺砌的驿道,攀山越岭,跨河渡谷,绵延数千里。有两条道路自北而南,贯通全国。一条是沿海道路,北起厄瓜多尔的通贝斯,纵断沙,漠向南贯通秘鲁地带,进入智利中部,全长4000公里。另一条道路是高原道路,北起哥伦比亚,贯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进入阿根廷,最终抵达智利,全长5600公里。从这两条主干道分出许多小道,把首都同最遥远的地方连接在一起。主干道宽3.5米至4.5米。道路通过有灌溉渠道的平原地区时,常有栅栏围护,栅栏上饰有动物图像和浅浮雕,精美绝伦。在有些地方,渠道和道路平行,道路两旁栽有果树。在沼泽地带或容易泛滥的地区,道路则筑在石堤上,有时高达1至2米。经过沙漠地区时,道路两边立有树桩。沿高原筑路时,为了人们便于攀登,道路还筑成曲折形;在坡度很陡的地方,则凿成梯级,在岩壁处,则穿凿隧道。在道路被河流和峡谷切断的地方,人们还架设桥梁,铺上横木。有时用大石板,长3至4米。印加人制造的吊桥,巧夺天工,享有极高的声誉。桥是架设在深渊之上的,吊桥的支柱为石柱,分别立在河流或深渊的两边。在这些石柱上拴着5条用柔韧树枝或藤条编成的粗索。三条粗绳构成桥体,两条作栏杆,下面的粗索用树枝编缠住,然后在上面铺上横板。栏杆的粗索也与下面的粗索编结,从两侧加固桥身。桥的中部因本身重力而下垂,整个桥身因振动而摇摆。有的吊桥竟长达60米。
为了保护桥梁和道路,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看护和保养,附近村民必须认真维修,不得有误。当时印加人既无马车也无带轮车,通报信息,全凭接力快跑传递,公路两旁设有驿站,驻有驿卒,负责传递信息。古印加人靠接力传信息之快,每天竟达225公里。据说,南部沿海捕获的鲜鱼,运到库斯科献给印加王,只需两天时间。印加人的烽火信号系统组织严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传到很远的地方。印加人修筑道路,其工程水平,远远超过罗马帝国,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杰出的工程之一。据亲自考察秘鲁驿道的德国地理学家洪堡说:“印加大道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可以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各国的大道相媲美。”印加人没有文字,但他们有独特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文明、生活习俗、礼仪和工艺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印加人的基本工艺技术知识是在家庭和村社中自然传播的。譬如:手工艺方面,父亲把手艺传给儿子,以此保持手工艺的持续发展。印加人的社会职业分工明显,有时甚至全村人都从事一种手工艺品的生产,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6帝国文明毁灭的迷雾
在印加帝国到了外拿卡巴克王统治时,造成了印加无以伦比的盛世,多拿卡巴克王死后,把印加帝国分为两部分,传与瓦斯卡尔和阿达凡尔巴两个儿子来统治,于是在1532年,兄弟墙,互不相让的战争种下了自取灭亡的祸因。
“他们在太平洋上,乘坐浮水的大房子,掷出快如闪电、声如雷霆的火团,渐渐靠近了。”正如预言所说,猫眼、尖鼻、红发、白皙的皮肤、蓄着胡须的天使回来了,印第安人甚至没有抵抗,便献出一座空城逃逸了。
其实,他们错了,这一批被误认为神祗的人,是西班牙征服者比萨罗和他率领的180名士兵。
比萨罗深知必须擒获印加帝国的皇帝,方可掳获更多的金银财宝,于是比萨罗和同来的西班牙籍神父商量后,邀请阿达瓦尔巴--印加皇帝前来卡萨玛尔卡镇,接受天使的蒙召,阿达瓦尔巴带着2000名壮士,手无寸铁地诚心接受召见,谁知竟然遭受监禁的命运。
比萨罗囚禁了皇帝,便将所有珍宝集中,并冷酷地杀死国王,以除后患。
贪得无厌的比萨罗在杀死国王后,率兵前往印加首都库斯科,企图搜寻更多的宝藏,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库斯科城中,无论是宫殿、神庙都空无一物,连称为“太阳的尼姑庵”中百位美女亦不知去向,整个库斯科城成了一所死的世界。
究竟印加帝国的人们以及财富,何以霎时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至今仍令历史学家们费思难解。
有一种说法是印加人民自知抵抗不过刀剑锐利、心思狠毒的西班牙人,于是用竹筏载满国王的木乃伊,和国内所有的金银财宝,经向上天祈祷过后,把这些昂贵的宝物沉到250公尺深的的的喀喀湖中。
然而仔细思考,印加人拥有7万骑精锐,难道不敢和180名西班牙人做殊死战,而任由比萨罗横行霸道?却私下做大迁移,逃向不为世人知晓的高山中,这似乎说不通。
然而今日许多考古学家在帛系延的安地斯山脉中,陆续发掘到许多印加帝国的遗迹,证明印加人确实曾经抛弃辛苦经营的帝国,而在蛮荒的山地中再建王国。
在玛殊比殊地方,考古学家丙海姆发现了一个洞穴,两边排着雕凿极工整的石块,可能为一陵墓,陵墓上是一座半圆形建筑物,外墙顺着岩石的天然形势建造,契合的巨石间插不进一张纸,墙是用纹理精细的纯白花岗岩方石砌成,匠心独具,颇有艺术价值。在这山上的墓穴中的骨骸,女性占绝大多数,从其中贵重的玉器也表示她们是重要的人物,是否当年“太阳的尼姑庵”中的美女被送到这里,继续为印加帝国祈祷呢?
由于印加人民没有发明文字记载,使得遗留下来的问题更具神秘性。又有一班学者根据印加人的记录,大胆推测当时印加帝国虽然拥有高度文明,但却被突袭而来的恐怖瘟疫,横扫全国。
然而就算是发生瘟疫,难道当时的西班牙人具有免疫力?即使印加人认命了,纷纷向瘟疫低头,垂首等死,试想1100万的人口,如何能消灭殆尽?
遗留下来的谜,疑云重重,仿佛替古代印加帝国的神秘灭亡增添点点色彩,有没有可能在西班牙人一入侵印加帝国,另一位国王瓦斯卡尔率领着数以百万的印加人深入蛮荒的安地斯山中,以无比坚毅的信念与勇气,在整座山上遍筑藏身的栖息之所,于是一座座宏伟的建筑物在隐密的丛林中再现,当他们养精蓄锐,打算再度恢复当年的印加势力时,一场大瘟疫侵袭,残存的印加人无力再重新振奋势力,只得继续逗留在丛林中,埋葬死者,消灭遗迹,为了避免再度引起纷争,他们销毁了高度的文明,企图掩饰当年印加帝国的强盛……然后以最简单的方式,聚集部落为生,形成今日印第安人的祖先呢?
众说纷纭,又有待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集思广益,为它寻求一个正确的解释,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