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东江纵队
1266400000012

第12章 榴花塔阻击战 (1)

18

正当曾生在惠阳坪山地区筹备武装斗争的同时,东莞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在王作尧的领导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王作尧是东莞厚街镇人,广州燕塘军事学校毕业,1936参加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派遣,先后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并在广州的学生运动中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一九三八年初,接受党组织交给回乡组建人民抗日武装的任务,担任东莞中心县委军事部长。1938年10月中旬,在东莞中心县委书记姚永光的大力支持下,在莞城建立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王作尧担任队长,何与成为政训员。

与此同时,与东莞相邻的增城县的党组织通过统战工作,建立了“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第三区常备队”。常备队在增城县仙村的竹园涌,伏击东江河上的日军兵船,击沉橡皮艇一艘,击毙日军十余人。不久常备队又在仙村附近多次打击敌人。10月下旬,中共东宝边工委在章阁村建立了一支由我党直接掌握的“东宝边人民抗日游击队”,这支武装队伍主要在观澜、龙华一带活动。为了壮大武装队伍,东莞、增城、宝安等各地游击队约二百多人在东莞的苦草洞进行整编,重新组成“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王作尧,政训员何与成,党总支书高阳。

这天早上,榴花乡干部曾向梅特意去了一趟石龙亲戚家,并与石龙的地下交通员取得了联系,意外地获得了一份重要情报,因为时间紧急,曾向梅匆匆立即返回东莞。

王作尧正在和何与成说话,一中队长高阳走了进来说:“曾向梅刚从石龙回来,有重要情况?”王作尧说:“什么情况,请她马上进来。”

“不用请,我已经来了!”曾向梅进来说:“王大队长,今天早上有一支日军已经从石龙方向出发了,准备从榴花塔登岸进攻东莞。”

王作尧赶紧问:“消息可靠吗?”

曾向梅肯定地说:“肯定可据,我还特意从江边看到了鬼子的船队。”

何与成狠狠地说:“小鬼子终于来了,正好揍他娘的,你看怎么办?”

王作尧沉思片刻,坚定地说:“对,打!”说完对高阳说:“马上通知小队长以上干部开会。”高阳答应一声就走了。王作尧走到地图边,与何与成研究作战方案。

等各中队、小队干部到齐后,王作尧说:“同志,鬼子不甘心前几天的失败,这次又派来一支先头部队,且来势汹汹。其用意很明确,就是企图在榴花塔登岸,然后攻击我县。”经过刚才我与何政训员商量,“现在我宣布:一中队高阳防守榴花右侧的峡口,防止日军从京山、西湖一带登岸,三中队潜伏在榴花塔左翼,二中队为主力,各乡和各村自卫队配合守卫在榴花塔附近,两个小时后全部到达预定地点,只要鬼子胆敢靠近,咱们就打他个伏击战。”任务部署完毕,各队立即出发。

那天上午,日军隶属104师团宫本中队长带领队伍,分乘五艘大型机帆船从石龙顺东江而下,一路所向披糜,从未遇到任何抵抗。此次任务是准备在东江南岸的榴花塔登陆,为主力部队进攻东莞开路。这之前,日军曾试探性地派出过几支队伍,结果在峡江一带遭到了地方游击人员的顽强阻击,没有登陆成功。

这次能作为先头部队,宫本非常兴奋。此人长得不高,身材干瘦,目光狡诈,他的脸上带着日本军官惯有的神态:冷酷和坚毅。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灌输武士道精神,是出了名的激进分子,由于天生好战,又熟悉水战,曾经率队远征台湾,当过海军教官。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前,专门把他调过来,他是个随时准备为天皇陛下献身的武士,他胯下的军刀,不知粘了多少中国人的血。

响午时分,队伍抵达石碣,开始转舵向榴花塔开进。东江河水流湍急,河面很宽,水面上少有船只,就算偶有船只驶过,见了他们的船队,都躲得远远的,不敢靠近。对岸芦草丛生,高可没人,他不时地拿起望远镜紧张地观察,仿佛少有人迹,显得格外的寂静。就是这种寂静,使他产生了怀疑,隐隐之中似有一种恐惧感。

他高傲地站在船舷上,似有一种强烈的征服欲。从进入中国南方,特别是广东珠三角一带,可以说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东江两岸所有的村庄、街镇都处在纵横交错的水乡河道之中,地形相当复杂。

说句实在话,他久经风浪,什么事情都遇到过,不过今天似乎有点特别,特静,似乎连空气都凝固了。船快靠岸了,越往岸边靠,他远感不安。便挥手示意:准备战斗。500米、300米、200米……

只听对面一声大喊,岸边上就窜出不少人来,于是枪声大作,子弹啾啾地飞过来,站在船头的几个人立即中弹倒下,要不就载入了江里。宫本拿起望远镜,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军人,正指挥众人向他们展开攻击。他立即退入船舱,拔出指挥刀,指挥各船用枪关枪、迫击炮、掷弹筒一齐向对岸开火。他就不信,凭着强大的火力,压倒不了对方溃不成军的游击人员。

眼看着鬼子的船越靠越近,已进入射程范围。王作尧握着手枪,沉着地大喊一声:“打!”,队员们早就沉不住气了,于是,步枪、机关枪、火铳一齐向敌船开火,只见站在船头的鬼子们应声倒下,一个个哭喊着掉入水中。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王作尧端起一支步枪,正准备向站在船头上一个拿着指挥刀的日军军官射击,刚要瞄准,不料那军官迅速躲了进去。他扣动了扳机,身边一个日军登时毙命,转眼地就成了替死鬼。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日军的炮火猛烈地往阵地上狂轰滥炸,十几挺机关枪嗒嗒地疯狂扫射,子弹像雨点一样打在江堤边、掩体上,尘土飞扬,火光冲天。有人被炸飞了,尸体与残肢断臂被重重地摔在阵地周围,有人被子弹击中,面目全非,血流不已。虽然如此,但队员们打得非常英勇顽强,一个个轻伤不下火线。

曾向梅正带领各村妇救会、自卫队和村民帮助抢救伤员。他们抬的台,背的背,迅速将伤员转移到村子里抢救。曾向梅的老公李汉帮也参加了战斗,他是二中队的中队长,正带领全队人马和王作尧、何与成等并肩膀作战。

战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宫本的部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有迫击炮猛然地轰击,可对方却越打越勇,人越打越多,只见岸边上、草丛里到处都是人。他们在明处,而对方在暗处,只有挨打的份。宫本见大队人马无法靠岸,不觉恼羞成恼。自他参加和指挥过水战以来,历来是战无不胜,今天才发觉遇到了强劲的对手,脸上沁出了细密的汗水。

他发现对方的指挥官决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从江堤构筑的工事和火力的配备来看,决对是一个行家,也不知道是国民党军的哪位将军,情报部门根本就没有提供任何资料。孙子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他想搞不清对方的情况,肯定是要吃大亏的,于是,指挥船队且战且退。

见把敌人打退了,队员们兴高采烈,一个个跳起来高呼:“日本仔打跑了!”消息传来,附近村民都涌上江堤奔走相告,无不拍手称快。王作尧和何与成也很高兴,这是自重新整队以来打的第一场硬仗,大大鼓舞了队员的士气和群众的热情。

他站在江堤上,看着日军渐渐远去。

何与成走过来问:“难道敌人就这样走了吗?”他似乎打得还不过瘾。

王作尧说:“没那么简单,估计他们不会走多远的。”

何与成点头说:“是的,我也是这么想的,说不定晚上还会来偷袭?”

王作尧说:“对,肯定会!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警戒,补充弹药,加固工事,准备迎接新的战斗!”说完就与何与成部署去了。

群众的抗日情绪非常高,都把他们当成了英雄。有的送来凉茶水果,有的送来鸡蛋和红薯,小有资产的开明人士纷纷捐款捐物,前来犒劳抗日勇士们。青壮年更是闲不住,他们扛来麻袋,拆了家里的门板,在王作尧的带领下构建新的工事。

19

一位老大爷拉住王作尧的手不放,硬带着才十五岁的孙子李冬过来要参加队伍。王作尧摸着李冬的头说:“大爷,李冬还太小,你让他参加自卫队或者儿童团吧!”大爷不依,说:“王队长,你就收下吧,他父母死得早,都是我拉扯大的。听说你们来了,他就吵着闹着一定要来,我也是没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