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三战三捷大败刘发威,取得了大岭山区根据地以来第一次全面胜利。打出了抗日游击队的声威,打出了人民群众的斗志,使当地老百姓信心百倍深受鼓舞。百花洞、大环和大塘等大岭山区的人民群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庆祝胜利。在祝捷大会上,曾生和林平等领导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数千群众赶来参加,更有不少当地青年争相报名参加游击队。
消息不胫而走,大岭山区的老百姓津津乐道,连阳台山区和宝安、东莞、惠阳坪山等根据地的群众风传开来,于是各地酒肆、茶楼都在广为传诵游击队沉痛打击伪军和顽军的故事,因而东江抗日游击队名声大噪,誉扬广东。
这天恰逢端阳节,万物竟放,艳阳高照。已能隐若听到周边隆隆的战鼓声,那是东江河边的水手正在赛龙舟。大姨婶子们一早就在家门挂上了葱绿水嫩的茱萸,拿出鸡肉果品前往庙里上香,然后提着煮熟的粽子送往大队部,慰问游击队指战员。
李淑珍一大早就提了不少米粽赶来大王岭,因战斗需要,游击队总部机关已搬至大王岭村,当她来到总部办公室时,听到曾生正在与七八个小鬼班的战士训话。只听曾生问:“你们快说,是谁先动手打人的?”
七八个小孩一字排开,战战兢兢地站在曾生面前,一个个蔫头耷脑,像是犯了什么错,其中有两个衣衫褴褛,满脸泥巴。她一眼瞥见钟涛也在其中,便远远站在门外,没有进去。这时曾生挨个审视,没人敢说话,曾生走到邱平面前,说:“阿平,现在你是小鬼班的班长,你们班有人打架就说明你没有管好,责任在于你,你看怎么处理吧?”
邱平似乎满脸冤枉地说:“报告大队长,我已经出面制止了钟涛,按理我们班每人分了两个粽子,可是不知怎么就多了一个,李斯特和胡约翰俩人都争着要吃,钟涛不给,一定要将多出来的那只粽子送给伤员吃,他俩不听,非要去睹,先是扳手腕,后来就打起来了。”
这时有人走了过来,是方蓝和李健良,他们手里都拿着刚印出来的《大家团结报》边走边讨论。方蓝见了李淑珍,笑着问:“李校长,你是不是要见曾大队长?”
李淑珍和蔼地说:“是呀,可是你看!”她故意朝里屋呶呶嘴,意思是不方便。
方蓝见了,笑道:“他们这群小家伙呀,为了争一只粽子,几个人还打架呢,说起来就好笑。”
李淑珍也跟着会心地笑。一旁的李健良激动地问:“原来你就是那个送七个儿女回家当兵的李校长?”
李淑珍说:“我是李淑珍,请问你是?”
方蓝说:“他呀,是我们《大家团结报》的执行总编,李大记者。”
李淑珍听了夸道:“哟,李大记者真是年轻有为。”
李健良说:“什么呀,都是方蓝给夸的,不过李校长,我久闻你的大名,正想找个时间采访一下你,你的故事太多了,我可要好好写一写你。”
李淑珍谦虚地说:“哪里,我有什么可写的,如果你真要采访的话,我建议你去采访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指战员,像叶凌风、刘鹏仔和林文雄他们,应该好好宣传一下他们的战斗故事,我的事不值一提,就免了吧。”
方蓝说:“你也太谦虚了,你们一家为抗日斗争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应该要写一写,你的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李淑珍望着里屋,说:“行了,我得听听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方蓝说:“那你就进去吧,干吗要站在外面呢?”
李淑珍说:“没事,如果我在里面,曾大队长一定会给我儿子面子,他也不好受,我倒是先在外面听听他要说什么,然后再进去不迟,你们有事忙去吧,不用管我了。哎,这孩子……”
这时只听曾生问:“到底谁打谁?”
钟涛低着头,指着他身边两个人小声说:“是李斯特打胡约翰。”
他的话刚刚说完,一个身着花格子西装,脚蹬皮鞋的男孩立即指着钟涛愤愤地说:“大队长,不对,是钟涛和胡约翰两个人打我。”
另一个身材较瘦穿着黑色衣服的小个子站出来说:“李斯特,谁要你先骗负我,不然钟涛副班长就不会帮我了,明明是你不讲道理,先动手打我的。”
李斯特不服气地说:“胡约翰,你血口喷人,明明是你和钟涛两个人欺负我。”
邱平说:“不对,钟涛没有参与打架,明明是你们俩个人先动手,钟涛是来劝你们的。”
李斯特大声说:“就不是,是他们俩个先打我的。”说着,三四个小孩子吵闹起来。
曾生也听糊涂了,觉得好笑又好气,就敲着桌子厉声说:“好了,你们不要吵了。邱平,你是班长,你应该带好他们,再说李斯特和胡约翰他们刚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过来,还不太习惯这边的生活,你身为老兵,为什么不以身作责呢?”
邱平低着头,嘴里嗫嚅着,不知说什么好。紧接着,曾生又指着钟涛说:“钟涛,你身为副班长,不应该让他们为了一个粽子打架,传出去不让人家笑话吗?”
钟涛看了一眼曾生,站在那里不敢说话。曾生说完,叫警卫员小陈从里屋提出一篮子还冒着热气的粽子,笑着说:“小同志们,这里粽子有的是,今天是过节,我今天特意将这一篮子也送给你们,你们拿回去慢慢吃,多吃一点,记着,再也不能打架哟!”说完把篮子放在桌子上,七八小战士齐刷刷都望过去,心里美滋滋的。
曾生等了一会,见无人来提,笑着说:“哟,这会子怎么一个个都斯文起来了,不想吃了?”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曾生好奇地问:“那想还为什么不拿回去?”
孩子们你推我我推你,却没一个人敢去提。曾生故意大声喊:“你们不要是吧,那就算了,警卫员,快拿回去咱们自己吃。”
警卫员小陈答应一声,正准备提回去。哪知邱平一个箭步冲了上来,嘴里啼咕:“不要白不要!”,说着,一手提过满篮粽子往外就跑,其他孩子们一窝蜂地追过去。
曾生见状,开怀大笑,心想孩子就是孩子,见了吃的什么都顾不了。钟涛跑得急了,在门口与一个人撞了满怀,他抬头一看,竟是母亲,吓得低着头走也不是退也不是,傻楞着不敢乱动。
“曾大队长!”李淑珍喊了一声曾生,算是打招呼,然后拉着钟涛过来,责怪说:“你这孩子,怎么又淘气了呢!”
曾生见了,高兴地说:“李校长来了,算了,孩子们的事,由着他们去吧。”
李淑珍坚持说:“不行,做人得讲个原则,何况是在革命队伍里,身为一个游击队战士,哪能随便打人呢,大队长,你看如何处分他?”
钟涛一听母亲说要处分他,吓得脸都白了,眼里急出了泪水。曾生说:“李校长,算了,一点小事,都过去了,就不要再为难孩子们了,今天过节放假,由他们去玩吧。”
李淑珍想了想,就说:“那好,既然大队长这么说了,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但是我要求你就写个检讨,保证以后不许打架,并要以身作责。”
曾生看着李淑珍如此认真的态度,反倒不好意思,就对钟涛说:“这样也好,你就写个检讨吧?”
钟涛急得哭了,揩着眼泪争辩道:“凭什么就我一个人写,我又没打架。”
李淑珍说:“你看你这孩子,谁要你做得不对啊,再说人家李斯特和胡约翰他们上个月刚从国外回来,你都是老兵了,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钟涛满脸冤屈,泪水却禁不住哗哗地流。曾生拿手帕为他擦泪,小声劝道:“游击队战士不许哭鼻子,好了,那边准备了纸和笔,你就当写一篇作文,好好向你妈妈汇报工作,好不好?”
钟涛无奈地走过去,搬了条木凳子,伏在桌子上埋头写,一边写一边还在流泪。李淑珍连连叹气,对曾生说:“大队长,我今天特意煮了些粽子过来送给你和林平政委等领导吃,你就收下吧。”
曾生见了,笑着说:“哎,李校长真客气,你看我那屋里还有很多,都是这几天乡亲们送来的,我还准备叫人送一些过来给你们学校的老师呢。”
李淑珍说:“我们学校也收到了不少附近群众送来的米粽,已经够多了,这点你就收下吧。”
曾生看看,说:“那好,就算我收了,不过还得麻烦你一趟。”
李淑珍笑道:“有什么事大队长尽管说吧。”
曾生说:“这几仗打下来,我们游击队也有不少同志受伤,现在伤员们都转移在大环临时医院里,昨天我去看了一下,王琳医生真够忙的,你抽空去看看她,顺便就把这个代我送给她吧,另外我再叫人捎些水果一并拿过去给伤员们吃。”说完要警卫员装了一些水果出来。
李淑珍望着曾生,不好意思地说:“那你呢?”
曾生笑道:“我就不用操心了,我这边有的是。”
李淑珍随警卫员小陈进去一看,只见里屋只有一间房子,靠窗边摆着一张木床,床边摆满了书报和作战地图,旁边有一个木桌子,上面放着几个干瘪了的粽子,还有几条香蕉。李淑珍不解地问:“大队长不是说有很多么,怎么就这点?”
小陈悄悄告诉她说:“李校长,你哪里知道,乡亲们送来的东西他差不多都拿给伤员们吃了,还送了一些给林平政委,他自己根本上没有。”
李淑珍明白了,原来大队长一心想着大家,真是不简单啊。她走了出来,对曾生说:“大队长,我还是留点给你吧,不然,你自己就没有了。”
曾生说:“不行,我真的不要,你就全部拿去给伤病员吧,他们才真正需要粮食。”
李淑珍想留都留下不了,只好叹了口气,问钟涛:“写好没有?”
钟涛收了笔,点点头,把写好的检讨书给她看,李淑珍说:“你就当着我和大队长的面念一遍吧,省得你不长记性。”
钟涛看看妈妈,又看看曾生,怯怯地念:“尊敬的曾大队长,亲爱的妈妈:我今天不对,不应该和战友李斯特打架……”
念完了,曾生笑道:“好好,写得不错,以后记住就行了,今天放假,你就和你妈妈去大环看看你嫂子吧。”
李淑珍也说:“写了还得记在心里,以后不准再犯错,你把检讨书给我,我帮你保管。”
钟涛就把检讨书交给妈妈,李淑珍小心地折好,放在贴身衣袋里,与曾生告别,就和钟涛前往大环村。
李淑珍母子一走,高阳带着几个人走了进来,曾生正在为明天的报纸撰写文章,听到外面有人报告,曾生抬头,见是第五大队的高阳中队长,眼睛亮了起来,赶紧说:“快进来!”
曾生一看他们带了十几箱东西,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好东西?”
高阳说:“是子弹、药品和食品,这都是我们在铁路上从日军手里缴获来的,王大队长和周副大队长要我送来给你们。”
曾生乐呵呵地说:“哎呀,真是好宝贝,我们大岭山区别的不缺,就缺武器弹药和药品,看来你们在阳台山都变成富翁了。”
高阳说:“大队长,我们在阳台山也听到过你们三败伪军刘发威大队和顽军黄文光大队的事,传得可神了。”
曾生笑着问:“是吗,如何神法,说来听听?”
高阳就从随身包里掏出几份报纸,交给曾生,说:“你看看我们的报纸就知道了。”
曾生接过报纸,一看印有《新百姓报》报头的报纸,立即饶有兴趣地翻阅起来,口里赞叹道:“不错,你们第五大队这个报纸办得不错,比我们第三大队的《大家团结报》办得好,真是辛苦你们了。”然后又问:“怎么样,我也听说你们最近在阳台山区打了不少胜仗,快说说你们那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