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意外的天灾人祸。会引起紧张、焦虑,伴随着失落感,或绝望感、甚至认为一切都完了,等待破产、毁灭或死亡。假如碰到意外不幸时,建议你正视现实,不低头,不信邪,昂起头,奋勇前进。灾难是会有尽头的,忍耐下去,一定会走出暂时的困境。有时往往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现“绝处逢生”的局面。有时乍看起来是件祸事,但说不定又是一件好事。人生就是这样包含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好与坏,幸福与不幸的辩证关系。
第四,神经质人格。这类人的心理素质不佳,对任何刺激均敏感,一触
即发,对刺激作出不相应的过强反应。承受挫折的能力太低,自我防卸本能过强。甚至无病呻吟,杞人忧天,他们眼中的世界,无处不是陷阱,无处不充满危险。整日提心吊胆、疑神疑鬼,如此心态,怎么不焦虑。
社交焦虑陷阱
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社会交往日益增多,社会交往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升学就业、职位升降、事业发展、恋爱婚姻、名誉地位,因而使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焦虑情绪,造成心神不宁,焦躁不安,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
社交恐怖情绪常见的表现有多种,比如:
着装焦虑:中青年女性容易产生与化妆或着装有关的焦虑情绪。珍妮,41岁,某马术俱乐部经理,她说:“一看见别人比自己会打扮,就像打了败仗一样,情绪一落千丈!”
同事焦虑: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的路丁小姐,业务能力极强,走到哪里都得到上司的赏识,她工作3年,均在全球500强公司,但竟然换过6家公司。为什么频繁跳槽?其实既不是她不适应业务,也不是老板炒她鱿鱼,都是她自己自动离职。原因只有一个,她困惑地对心理医生说:“我不知道如何与同事相处,为什么总有人造谣诬蔑我?有人排挤我?有人向老板告我的黑状?我也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不能容忍我的存在?我只好逃避……”
谈判焦虑:伊曼纽尔先生,英格兰人,某跨国公司副总裁,曾有很好的经商业绩,他跟随总裁到中国谈判,他因感到自己对中国政策、风俗了解较少,自己汉语也讲不好,因而在商业谈判中感到压力很大。再加上总裁要求严格,谈判进展不顺利,加重了他的心理冲突。
媒体焦虑:佛里德曼,大学教授,由于学术研究成果突出,近年来得到全球的关注,频繁接受各种媒体采访,“上镜”机会很多。但因时间分配问题的冲突使他对媒体的采访越来越反感,多次出现与记者的矛盾冲突。经
心理测试,发现他患了焦虑性神经症。
另外,还有如亲友焦虑、校友焦虑、餐桌焦虑等等。形形色色的焦虑情绪不胜枚举,它们像病菌一样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和机体,不仅妨碍一个人畅通无阻地进入人际交往,还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实,分析一下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无非是来自自卑心理,自我评价过低,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和独特性。
让我们对社交焦虑情绪进行进一步剖析,就会发现如下的特点。
例如,有人做事急于求成,一旦不能立竿见影地取得所谓成功,就气急败坏,从精神上“打败”了自己,这是社交焦虑陷阱之一。
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够出色,被别人“比了下去”,丢了面子,于是就自责,自惭形秽,产生羞耻感,这是社交焦虑陷阱之二。
以为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太笨。却不知一个问题的解决,其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有时是“有意栽花花不开”,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荫”。人们却时常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认为努力与回报不平衡,便埋怨社会不公平,这是社交焦虑陷阱之三。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和事物都是:不好不坏,有好有坏,时好时坏;具有多侧面的特征,各有其特色,怎可用同一标准去衡量?绝对化的评价方式,常常会导致自己总是否定自己,这是社交焦虑陷阱之四。社交焦虑的自我调节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总是诱导人们追求十全十美,言行举止,吃喝穿戴都要“看着权势做,做给权势看”。实际上那是一个温柔美丽的陷阱,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其实,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社会性动物,人群本身就是极其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正像大象、小兔、犀牛和长颈鹿不能相互比较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自我意象”,每个人的个性、能力、社会作用等,都是他人不可替代的。所以,要排除来自社会的心理压力所造成的焦虑,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想法、活法。
下面的建议对于克服社交焦虑情绪是极其有效的:
不要“看着别人活,活给别人看”,要问一问自己我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我是谁,我是不是每天有所进取。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评说。
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你的人格魅力,就会赢得成功。
锻炼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世界已经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智慧、在内心,学会“人合百群”是新世纪社会交往的要求,应摒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陈旧观念。
活得积极自主,潇洒自在,为自己寻求快乐,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于解决任何问题无济于事,要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这是克服焦虑的精神良药。
压力下的身心反应
当人们面临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机体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它能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但是如果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可能导致生理、心理功能的紊乱。在压力下通常表现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压力下的生理反应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例如,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和分泌减少、出汗等。加拿大心理学家薛利20世纪50年代以白鼠为研究对象,从事多项压力的实验研究,指出应将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这一阶段中,由刺激的突然出现而产生情绪的紧张和注意力提高,体温与血压下降、肾上腺分泌增加、进入应激状态。如果压力继续存在,身体就进入第二个阶
段,即抗拒,企图对身体上任何受损的部分加以维护复原,因而产生大量调节身体的激素。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压力存在太久,应付压力的精力耗尽,身体各功能突然缓慢下来,适应能力丧失。可见,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可以调动机体的潜在能量,提高肌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适应能力,从而使肌体更有效地应付变化。但过久的压力会使人适应能力下降。
2.压力下的心理反应
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例如,学生考试、运动员参赛,在适度压力下竞争容易出成绩。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如忧虑、焦躁、愤怒、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会使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过度的压力会影响智能,压力越大,认知效能越差。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异,这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以及处理压力的能力。
当个体面临压力时会有各种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决定于压力的程度以及个体所处环境。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可分为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直接反应指直接面对引起紧张的刺激时,为了消除刺激而做出的反应。例如,路遇歹徒或与其搏斗或逃避。间接反应指借助某些物质暂时减轻与压力体验有关的苦恼。例如,借酒消愁。
一般而言,轻度的压力会促发或增强一些正向的行为反应,如寻求他人支持,学习处理压力的技巧。但压力过大过久,会引发不良适应的行为反应,如谈话结巴、动作刻板、过度进食、攻击行为、失眠等。心理学研究发现:当猩猩被隔离监禁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重复的摇晃、吸吮手指或原地绕圈等刻板行为;把一只动物关在无法逃离的笼子中并给予电击,会引起动物不断吃东西的行为;当两只动物被电击时,电击开始或结束后不久,它们会打起架来。
测试你的压力类型
在压力之下,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难以自处,但当你弄清自己属于哪种压力类型,并且弄清当压力来临你何以会那样反应之后,你就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最佳办法。
下面列出4种主要压力类型,哪个最像你?请对号入座。
1.积极型
当压力来临时,你是如此地懊恼,你发现自己易怒、变得挑剔、爱和别人飙车、向爱人吼叫……结果,你周围的所有人都很伤心并渐渐变得不再愿意与你合作,你于是感到受孤立并觉得受伤害很深。
2.消极型
你总是为如何完成每一件事并且解决所有的困难而焦灼不安,你经常莫名其妙地哭泣或在夜半突然惊醒,那些事儿就在你脑子里翻腾不休。这些看似最平常不过的反应最危险之处就在于,你可能会因此得上一系列的病:周期性偏头疼、皮肤过敏、背痛肩酸或消化系统疾病。
3.鸵鸟型
焦虑在你脑中一闪即逝。你强迫自己把这些问题置之脑后,然后迅速地投入到其他事情当中。你或许能在世人面前装作很乐天的样子,但是因为事实上你并没有把问题解决掉,所以它们越积越多直到有一天你无法自控。它们甚至不可避免地堆积在你脸上,那将意味着一场严重的身体或精神上的剧痛反应。
4.应付自如型
你能把握住自己生活的航线,但有时偶尔也会出点儿乱子,这时你似乎有点儿举止失常。但你实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只要在艰难时刻你能直面压力即可。
释放压力的几种方式
压力的调适主要还得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压抑情感易导致心理障碍,因此,我们要学会发泄自己的压力,释放自己的情感。
1.倾诉自己的苦闷
倾诉,就是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尤其是怒和哀,毫无保留地倾吐给对方。这是一种感情的排遣,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术。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八九,难免产生苦闷和烦恼。这些苦闷和烦恼如果长期郁积在心头,就会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损害身心健康。英国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积贮在心中的烦闷忧郁就像一种势能,若不及时加以释放,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一旦触发即可酿成大难。若及时加以发泄或倾诉,便可少生病,保健康。
倾诉,是释放不良情绪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摆脱恶劣心境的必要手段。倾诉的对象很多,既可以是足以信赖的亲人,也可以是言无不尽的知己,还可以是素不相识的陌路人。
美国内战时期,林肯总统曾写信给他的一位乡下的老邻居,请他到华盛顿来,说有些问题要和他讨论。这位老邻居到了白宫后,林肯同他谈了关于宣布释放黑奴是否适当的问题。几个小时后,林肯与他的老朋友握手道别,竟然没有征询他的任何意见。“谈话之后他似稍感安适”,那位老朋友说。林肯并没有要建议,他只是要一位友善的、同情的倾听者,这样他可以没有任何压力地发泄心中的苦闷。
2.发泄情绪,不要压抑自己
一提起“发泄”,人们便认为它是贬义词。其实在医学上,“发泄”却是中性词,甚至是褒义词。由于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就给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一个致病因素,压力过剩,就会失去心理平衡。所以,我们要善于及时释放心理压力,医学上把它叫做“发泄”。
正当发泄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嘴巴发泄,二是手头发泄。
嘴巴发泄又分两种,一是自言自语。比如,有人受了上司的气,不敢对
上司发作,只好买一瓶酒,一边自饮自斟,一边骂骂咧咧。别看他形象不佳,但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骂完了,气也消了,再蒙头睡一觉,什么事也没有了。不过,喝酒别太多,否则,气是出了,又闹出个酒精中毒可就不合算了。二是对人倾诉。当你有“一肚子气”时,不妨找一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肚子里的怨气全部倒出来,这样可以得到解脱。但这必须选准对象,因为不理解你的人不可能静听你的“倾诉”,听别人发牢骚毕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如果他一边听你的诉说,一边做别的事情,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反而会使你更加生气。不理解你的人还会和你唱反调,说一些“嘿,你真不应该那样……”之类的话,简直是火上浇油,把你气个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