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中,孔子最关注什么样的问题?或者说,《论语》究竟是不是如某些外行所说的是一部孔子炖熬“心灵鸡汤”历史的记录?表面上看,孔子重视“礼”和“君子”,这两个概念出现的次数最多。因而人们按照主观臆断,就以为孔子最重视个人修养。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孔子的总体思想上,以及他一生的具体行动中来加以考察的话,就难以理解孔子所谓的“学而优则仕”、“以德服人”、“圣人”等说法,乃至他为什么要周游列国。实际上,孔子关注的是天下统一和太平,这个统一的标志是礼乐兴盛;动力源泉是君子去参与治国。君子要参与治国,就要有好的个人修养,而且要掌握治国的理念,就是以身作则。孔子认为,地位越高的人德行要越好,否则如何服人?假如一个坏蛋占据高位,老百姓岂不是要遭殃呢!所以,《大学》也不是讲一般君子的修养,而是讲那个“欲明明德于天下”,即意欲平治天下、统一天下的未来最高统治者,应当从修身做起。如果把君子的个人修养等同于可以平治天下,就要闹大笑话了;因为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只有造反才能平治天下呢!当然,孔子也没有那么幼稚,认为治国仅仅依靠道德,或者给老百姓喝“心灵鸡汤”。治国要达到和谐,所以需要礼乐;治国需要人才,所以,孔子不只是谈修养,他还热衷于教育和培养人才,并且用六艺来培养人呢!那么,孔子为什么关注治国问题?因为孔子感受到天下人颠沛流离的苦难,因为他察觉出战乱的后果,因为他是个悲天悯人的圣人。因此,《论语》中的“民信之矣”就不能解释为老百姓要信赖政府和统治者!而是统治者要取信于民!
第二,确定性。许多企业管理者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LOGO、老板喜欢的口号或者企业形象。这样一来,企业文化是无法做好的,因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的问题。很多企业花钱做了许多所谓的“企业文化”,最后的结果却是离心离德,不是太冤枉了吗?
人人谈文化的时代,谈文化就显得高雅有学问。可是,当一个人评论大学生时说,“有知识没文化”,或者比如说谈论“文化艺术”时,这里的“文化”指什么?是指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还是指道德修养?是指欣赏文化的能力,还是指心智的成熟度?是指民俗,还是指价值观?这样的谈论是无法沟通的。因为“文化”的概念无所不包,估计和“知识”的概念差不多。所以,如果不确定所谈论的“文化”是指称什么具体的内涵,那就是对“文化”没有真正理解的表现。当一个调控房地产的政策出台之后,可能大家都不能购买更多的房子,有不少人都在观望,等待住宅价格继续下降。房子的交易量骤降,证明调控效果显著,一片欢呼声。问题是,我们期待的究竟是房价下跌还是没有交易量?假如是没有交易量而导致房价下跌,那么在实现控制房价涨幅的同时,会不会也造成实体经济的下滑,以及就业状况的恶化?我们究竟要的是什么?是不是还没有到拍手称庆的时机,乃至后面还要挠头不已呢?
第三,基础性。不久前有一个生产和经营方便面的公司破产了。虽然该公司投人了很多钱做广告,最后公司还是破产了。该公司的产品诉求是“非油炸”,言外之意是健康。并且请了一个“中老年妇女的偶像”做广告代言人。为什么破产呢?因为他们忽视了消费者的特点。那么,方便面的消费者是谁?是青少年,既然是青少年,就应该请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做广告,而且应当了解青少年喜欢什么样的口味。青少年喜欢的是烧、烤,非老人!好不少。所!当于做广告,让青少年不要来买自己的方便面。
再以所谓中国发展模式为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把握中国特色国情基础上,进行新的文明平台上的创造和创意行动。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文明的体系变革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因素。这里需要思考新的商业文明和公共交往的文明。假如一个国家为公民、政府和企业的不诚信行为所困扰,那么就应该努力建立一个信用社会,才能破解发展的难题。
第四,针对性,企业为什么搞并购?并购的成功概率有多少?企业做并购,是基于战略发展的考虑,所以,为了企业更快速地发展或者为了更快进人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并购是必要的,但是,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国外像通用电气或者新闻集团做并购的时候,选择进人朝阳产业,而国内一些企业则是为了扩大规模而并购,因此并没有针对性地通过并购来解决战略转型的问题,一些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说,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不到50%。总体上看,这个结论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企业并购多少即并购次数和并购的成功概率是有联系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并购,成功的概率较低;越是并购多的企业,并购的成功率越高。所以,我们只能说,企业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并购要小心;但是不能说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不高。例如,史玉柱卖保健品,似乎很成功。因为他针对“孝”和“人情文化”,讲送礼和孝敬老人,很合乎重视礼品的中国家庭的口味。不管他的保健品品质如何,在营销的针对性上是成功的。其实,很多行业,比如说画廊需要改进商业模式,可以在史玉柱的模式上做研究。总之,结合国情才具有针对性。在中国特色的框架内,我们要看到重视人情、政府主导资源、产业不断变动以及市场法律监管不完善等几个特点,并且根据这些特点来思考中国式的管理哲学,包括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模式选择和持续改进。
第五,积累性。中国创造的口号和产业升级的口号随处可闻。问题是,什么时候中国的企业可以出现奢侈品的品牌?什么人可以解决产业调整或者产业升级的问题?对于前者,答案是,奢侈品的积累需要靠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的文化积淀。对于后者,答案是,目前在提升产业方面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人力资源瓶颈,因而提升产业的难度很大。
假如未来我们要达到某种目标,那么我们今天怎样开始为此而积累,或者我们今天做的决策怎样才能对未来产生好的影响?举例来说,苹果公司似乎会越来越成功。一方面,他们越来越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时尚电子产品的设计越来越有心得;另一方面,苹果公司的产品已经代表着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在未来将持续代表着一种潮流。短期内,很难有企业能赶上苹果公司。而苹果公司的成功实际上来源于十几年来在时尚电子产品研发设计上的持续性的积累。就此而言,几年来,无论是改革教育制度还是企业培养人才,我们都是做得很不够的。假如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诞生像苹果那样的企业,由这样的企业来引领产业结构调整,那么,今我们就必须认真思考!我们怎么做才能为五年十年之后的高附加值和高品质的经济做好积累的工作。
放飞想象力
假如以上的方法论是悟道体验的话,那么我们还需要关注具体的策略问题。我认为策略问题或者“术”的问题不是一种问题,而是表现为策略的多样性和术的可选择性。简而言之,商业活动特别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涉及无数的策略思考问题,在许多情况下,经营管理者需要集思广益,而且要放飞所有员工的想象力。3M公司是一个例子,谷歌是另外一个成功的。
当然,如果我们从哲学的角度而不仅仅从经济的视角来看这些策略或者技巧的问题,可以发现许多新的道理。
首先,商业项目上的自主性选择远比受到他人的鼓动要好。比如说,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讲,凡是你自己主动想做的生意,一般都比别人找你做的生意要好。假如你想做一件什么事,你最好自己先策划好,然后再去找别人共同来做,肯定比别人说“哎,你来做这件事吧”的结果好很多。因为你策划的事情你自己是了解的,别人的事情你是不了解的;你策划的事情你能够从中获得很大的价值,而帮别人做事,你的价值体现要小一些。另外,从动力上来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总是比配合别人去做事情更有激1倩。
其次,做事情不能停留在视野之内,即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功夫,有所谓的“功夫在诗外”的做法可以选择。例如,一些经营管理领域的好的做法不是取决于是否具备充分的商业知识,而是取决于眼光、判断力和常识等非主流因素。假如t巴企业的商务活动视为一个内外联动的事项的话,就能发现许多新的促进成功或者导致失败的非商业因素。例如,做高端产品如奢侈品的主要因素是对于文化和生活方式等的理解,而做一项企业激励机制的规划可能取决于对公平的把握能力。
再次,扩大视野之后再去体现专业化水平,类似于博大与精深的结合问题。要进行比较专深的思考,用我的话说就是先博大,而后精深,没有博大它就不可能很精深。所以,在今天的产业变动和市场机会变幻的情况下,做业务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的经验或者所谓熟悉自己的专业,而是要对相关领域有更广泛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再去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更加深人的、更加专业化的研究,最后才能作出最好的决策,再者,应当掌握纸上谈兵的技巧,我认为哲学智慧必定是有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智慧,也就是它和人们能力的提升相一致,人们的能力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天赋,比如你就比别人更聪明一点,或者你的某些条件比别人更好一点,但是我讲的这个能力是内在能力。换句话说,凡是通过后天的、经过人为去改造促进而形成的品德、才智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等部分,我把它叫内在的能力。通过学习哲学可以让人们获得更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纸上谈兵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当然,会纸上谈兵的人不一定会带兵打仗,所以有时也不能等同于把理论上在行的人认定为他实践起来也是绰绰有余,而是理论工作和实际操作应各有分工比好。
此外,经营管理者应拓展想象空间,以及具备必要的创意意识。我的研究发现,想象力也是一种经营管理能力;创意也是一种能力。这种创意是哲学上的创意,它实际上是对我们知识的一种有效拓展和提升。
比如说,我们这个杯子原来是一个卖5元,而那个有创意设计的杯子卖25元,那么,创意设计就变成一种提升附加价值的实际能力。所以,我们平时很多人都会有关于审美具有商业价值的意识,比如我看到这个东西,我就知道这个东西肯定比另外的那个东西卖得好,我们能感觉出来;但是,这里面需要怎样把创意设计与实用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转变为一种实际的能力。例如,我曾经读了一个讲述日本20世纪60年代治疗癌症的外科医生的故事。那个医生很善于治食道癌,他治食道癌动手术很敏捷,完成手术的速度非常快,因为他创造了一种方法,能够很快地完成手术,总之,他手术的特点非常富有创意。换句话说,普通医生在平时治病时,肯定会按照医疗教学手册上的要求去做。但是,这位医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后,创造出一种更快捷而且是可能把癌细胞切除得更好的办法,手术水平就很高。这给我一个启发,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各种事情上都要开发想象力,把事情做得很有创意,否则你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功。
2.原则统领
企业的高层,包括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都应是敏锐而灵活应变的人,但是他们必须也应当意识到,原则性问题必须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来看待。尽管在中国的环境中,一定的灵活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原则更重要也更根本。当然,在实践中,破坏原则的人,主要是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们,而不是他们的部下。由于他们破坏了原则,就造成这个结果:其他员工们不再认为原则很重要,而是认为揣测领导的意图才是重要的;只要领导喜欢,不讲原则也能得到重用。
原则性与灵活性
做事要成功,就需要原则统领,或者说讲究标准怎么制订,原则怎么确立。我们平时把制度视为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标准体系。制度中包含很多规则,其中有一部分规则比较重要,我们把它叫做原则。它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它是我们的核心价值。所以,一般来说,原则要么是最重要的性质,要么就是你最重视的价值所在。所谓最重要的性质就是如果缺了它,这个事情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所谓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它对你来讲是个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价值,如果没有它的话,其他的价值观就确立不起来。所以,以基础性、重要性和弓I导性三者相结合的价值观叫核心价值观。我们知道原则很重要,因为一旦原则丧失的话,衡量各种东西的标准体系也就随之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