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放广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12900600000016

第16章 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5)

在某些乡村,例如看戏,偶然回头一看,便有人喝骂,因为以为你是看他们的女人了。”“民众一般的爱好清洁,天天都要洗澡,这与北方人不同,广东人洗澡只用一个盆或一个桶,因为他们常常洗,只周身一淋便算了。北方人因不常洗,一洗便要一二个钟头,这与广东人不同。”方方特别指出一点:“有人以为广东人有特别排外倾向,我以为那是并不确实的。从大革命到目前,广东党的领导干部.及许多工作同志许多都是外来干部,如内战时期聂荣臻同志、李富春同志等都是外省人,当时红军四六团长李英同志是湖南人,四七团李英平同志、四八团长由时彦同志都是四川人。他们都是外来干部,都领导过广东斗争,都没有碰过什么排外问题。

又如现在湘粤赣边的林平同志是江西人,黄松坚同志及梁威林同志是广西人,左洪涛同志是湖南人,他们都领导得很好,他们的领导都没有碰到过什么反对。因此,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团结问题,只不过是如全国的一般问题而已。”

在回顾了三年来华南党组织的发展和对敌斗争的基本过程之后,方方指出:“在这三年来的斗争中,在普遍发展游击战争这一点来说,虽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和全国胜利推动下有些成绩,但终究是游击队,若没有今天南下大军,我们自己在不犯大错的情况下,也还得要三年的时间才能解放广东,而像广州那样的大城市能否解放还成问题。

现在广东快要彻底解放了,广东三千多万人民可因此而少吃许多苦头,广东人民正准备热烈欢迎南下大军,南雄的农民,曾一连几天准备好花生作为小小的礼物来欢迎大军,他们正在小梅岭上北望大军的南下。这是广东广大人民普遍衷心庆幸的大事。”方方的这个报告,生动具体,对与会干部们了解广东、认识广东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随后几天中,陈赓同志作了军事问题的报告,两兵团的其他负责人,两广纵队负责人,粤东、粤北和赣南三个区党委的负责人,也在会上讲了话,9月23、24日,叶剑英作了一个长长的综合报告,分别阐述了任务和情况、城市政策、城市管理,团结会师、加强领导等五大问题。

他首先介绍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提出了解放华南的任务、途径和办法。同时还提出了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武装干涉和封锁的任务。他特别强调城市管理要严格执行政策和纪律。最后,在谈到团结问题时,他说:“团结会师,这是中央所再三指示我们的”,“闭结问题要特别注意”,“现在是五湖英雄集中在一起,要把英雄主义发挥到集体中去,要正确而恰当地去处理事情。全体干部要团结起来。”叶剑英的这个报告,集中体现了十多天来一系列会议的主要精神,对广东的解放及其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时,按照四野总部的部署,衡宝战役已经在9月中旬打响,西路军13兵团解放了沅陵、沪溪、溆浦、辰溪、怀化等地,突破了敌“湘粤联合防线”的北段,中路军12兵团又紧紧咬住了白崇禧集团的主力,与此同时,东路军第4兵团第13、第14、第15军,第15兵团第43、44军和两广纵队,也相继抵达各集结地点。9月28日,叶剑英、陈赓联名签发了《广州外围作战命令》,决定将东路军22万人分为右、左、南3路军,执行解放广东的任务。右路军由第4兵团的3个军共12万人组成;左路军由第15兵团的2个军共8万人组成;南路军由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粤中纵队共2万人组成。命令规定:第一步由右、左两路军先歼曲江、翁源、英德、佛冈一线之敌,尔后,右、左两路军沿粤汉路及其两侧并肩南下,会攻广州;南路军急进至广州虎门之间,截断敌南逃之路;在粤各地方武装作全面性出击,牵制当地敌军,配合主力作战。

29日,陈赓、郭天民、刘志坚将进攻广州的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并四野、二野首长。10月1日,军委批准了这个部署计划。进攻广州的命令向部队下达后,正好传来人民政协会议闭幕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这个喜讯极大地鼓舞了全体指战员。陈赓司令员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立下铿锵有力的誓言:“我们一定要百分之百地完成中央人民政府所给我们的一切任务。”各部队官兵更是群情激昂,纷纷表示决心,一定要用战斗的胜利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献礼。

支援解放军百姓支前忙

我南下大军,即将进人广东,消灭蒋匪残余势力,解放广州,解放广东全省。这一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必须有巨大的有力的支前工作相配合。因此,我广东全省党、政、军、民应该紧急动员起来,以全力支持大军作战,争取这一战役的迅速胜利。为此,分局对于支前工作,特作如下决定:

一、我南下部队共×××万人,马××匹,所需粮、柴、草料、油盐、菜蔬、民工、担架、运输工具为数甚巨。根据初步预算,时间×个月,所需数目如下:

(一)粮柴草料,(略)。

(二)民工担架(略)。

(三)联络员。

联络员的任务主要是担任翻译,调查路线,当向导等,以略懂普通话的本地人为适宜,每团需要人×,共需××××人。

二、根据粤湘赣边纵粤北指挥部的计划,北江全区可筹粮×××万担,计:粤北地委××万×千担,翁江地委××万×千担,路西地委××万担。

按照上述数目,以人口计算,全北江人口为2367789人,平均每人负担17.7斤。以地亩计算,全北江耕地287万×1081亩,平均每亩负担17.4斤。如以每亩平均产250斤计,负担数占产量的7%弱。

这一负担数目,和北江解放区过去负担比较,自然加重了一些,但与国民党过去征粮数目比较,则减轻了许多。国民党过去征粮分上、中、下三等,按其中等每亩征粮五斗(50斤)计算,每人平均负担为51.8斤,几为我此次征粮平均负担数的3倍。因此,此次筹粮42万担,人民的负担不算过重,估计是可能完成的。

民工,除动员所有青壮年男子及妇女参加普通民工队外,按各乡人口多少,动员2%~5%的青壮年参加常备民工队。北江地区常备民工可达1万人,担架可准备1500付。

道路桥梁之修补。路基被破坏者,由地方动员群众及时修补;桥梁被破坏者,由地方和部队共同负责修建。修桥所需木料由地方负责征借或临时砍伐之,所需各种铁钉由地方和部队共同筹划解决之。

联络员可从东江、北江抽调一批知识分子充任。

根据目前地方工作情况,支前工作尚有以下许多困难:第一,粤北许多地区尚为敌人控制,敌人现正准备破路、抢粮。

许多桥梁附近已放好炸药,我大军一到,敌人撤退时即会将桥炸坏。有些桥梁工程较大,修复费时,给我交通运输增加很大困难。

我所计划之筹粮数目虽不算大,群众也乐于出粮支援我军,但如敌人实行抢粮,群众即有可能拿不出粮来,使我筹粮计划无法完成。

第二,粤北之路西地区,属西江领导,粤北指挥部现尚未与之正式取得联络,支前工作一时统一不起来,各项准备恐不能及时完成。

第三,征粮工作虽已定出计划,尚未布置下去。各县粮食收齐后,还要运至大军经过的地区,但粤北地区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有许多山路又要靠人挑,每人只能挑50斤,所需人力甚大,运输的速度又慢。总之,粮食不能很快筹足,即筹到的一部分粮食,亦难保证迅速集中供应大军。

第四,干部不足,经验缺乏。现在北江地区地方干部为数不多,虽然分局已分配了一部分干部,但要完成如此巨大的支前工作仍不够用。对于支前工作从领导同志到下面干部,均无很多经验,这样多部队的大规模作战行动,过去亦未经过。因此支前工作恐难适合大军的要求。

对于上述困难,必须充分估计,并须认真研究克服困难的具体办法,否则,一切计划均可能落空,支前工作将无法完成。因此,地方和部队都要掌握主动的精神,一方面地方党、政、民在这一时期必须集中一切力量,用尽一切方法,努力完成支前任务;另方面部队不要坐待,完全依赖地方的支前工作,而应随时协助地方筹借粮草、动员民工、组织运输,并准备必要情况下自动直接就地筹粮。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不误军机。

三、关于支前工作,尚须作以下的具体规定与布置。

(一)建立统一的支前组织。

1、整个粤北的支前工作,包括路西地区在内,统一由粤湘赣边纵粤北指挥部指挥。

2、粤北指挥部下设四个支前司令部:翁江支前司令部、五岭支前司令部、连县支前司令部、清(远)英(德)支前司令部。各县、区亦尽可能设立县、区支前司令部,乡设支前指挥所,村设支前指挥员。在部队必经路线及附近地区则必须建立支前组织。

3、各级支前司令部,由各级党、政、民领导干部参加,由各级首长(专员、地委书记、县长、********、区长、区委书记)分任司令员、政委,实行一元化的统一领导。

4、各级支前司令部得根据工作需要,分设财粮、运输、交通、民工、总务等部门,分别执行各项支前任务,紧张工作。

5、各级支前司令部之间建立垂直的领导关系,下级支前司令部对上级支前司令部之一切命令、指示、通知,均须切实保证贯彻执行,并定期向上级作工作报告。

(二)借粮工作。

1、借粮数目之分配。各地委对各县借粮数目之分配,一般应按照粤北指挥部之分配计划实行,但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亦可根据各县土地集中或分散等情况与部队需要作适当的改变。各县又适当的分配各区,各区分配各乡,各乡即应按照合理负担政策,经过村民民主评议,确定各户应借之粮数,规定每借粮1斤,随借柴1斤半、草半斤。但因部队经过的地区,所需柴草数量较其他地区为多,故此比例还可适当调剂改变。

借粮数目之分配,应根据当地存粮、贫富、过去征借的具体情况适当规定,一方面要保证部队供给,一方面应照顾群众的负担能力。在我大军经过的地区,如因借粮过多,群众粮食困难时,则应从别的地区调剂运粮,给以救济,勿使一地负担过重。

2、借粮的对象。借粮的政策,中央与华中局已有明确规定,借粮的主要对象为地主、富农,其次为中农。借粮的数量,以各户的粮食总收人为标准,地主不超过40~50%,富农不超过25~35%,佃富农不超过20%,中农不超过10~15%,贫农一般的不借,只有在万不得已时(如部队多、粮食少的地区)才可少借一点,最多不得超过5%。对于这一政策必须坚决执行,既反对不分贫富平均摊派的办法,以免将负担加到贫苦农民身上,也不要对地主、富农借粮过多,打击过重。各级领导机关应严格检查借粮中有无违反政策的现象,并及时予以纠正。

如在解放区,夏收后农民没有向地主交租的情况下,可先向农民借粮,但此种借粮,即作为农民对地主之交租,农民可将粮票给地主抵租额。

3、借粮的办法。以县为单位组织借粮工作团,团以下可分若干队,深入农村,根据政策展开借粮工作。工作团及工作队均应有得力干部负责领导。

估计由于干部不足,时间紧迫,又靠地方同志难于及时完成借粮任务,因此部队之民运工作队,应先赶到部队即将集结或经过的地区,帮助当地地方同志进行借粮工作以保证部队的供给。

在我政权尚未建立或尚未巩固的新区,还须尽量正确利用旧保甲人员,以便迅速完成借粮工作。但也必须首先向群众说明我之借粮政策,经过群众民主评议,确定借粮数目,防止保甲人员任意摊派。并须对保甲人员实行严格监督,检查帐目,向群众公布借粮数字,以防其营私舞弊,贪污中饱。

4、借粮的手续。由粤湘赣边纵司令部、政治部及东江、北江行政委员会印制统一的借粮证,依票面数目之大小分为若干种,分发各县、区、乡。借粮之后,由直接征借机关及经手人按照所借粮数将借粮证加盖印章交给借粮户,将来征收公粮时,借粮户即可凭证顶交公粮。除此种统一之借粮证外,其他粮票、白条子一般禁用。

如因粮食供给不及,部队民运工作直接向群众借粮时,须与县支前司令部协商,根据部队实际需要与该县借粮情况,领取一定数量之借粮证,借粮之后,按照手续发给借粮户。只有在尚未建立人民政权、没有支前组织、没有粮站的地区,来不及与乡支前司令部协商,部队筹粮队领取不到借粮证等情况上,可将米票、柴草票当做借粮证用,将来借粮户亦可凭票顶交公粮。

5、粮食的集中。在大军经过的交通要道,有计划的设立粮站,将粮食集中,并将吃粮碾成白米存放,供给部队需要。同时应动员粮站附近居民、商家购备大量油、盐、菜蔬,由支前司令部规定适当价格,以供部队购用。

6、粮食支拨手续。部队向粮站领粮时,须交给与所领粮食同等数目之粮票,粮站即以此粮票向支前司令部报帐。规定原华中、华东之粮票一律通用,不另印制。但各兵团用粮票领粮,不得超过所预算之数目,各兵团、军、师首长必须严格掌握,以防浪费。

7、目前借粮工作尚未正式开始,而大军于9月下旬即将进入粤境,故须从赣南运一部分粮食至南雄、始兴一带,从汝城运一部分粮食至仁化、乐昌一带,以保证部队的粮食供给。

8、支前组织及部队均须注意,征借范围应尽最大可能,争取最大限度的分散,扩大征借面,不要只集中一地筹借地,免使群众一次出粮太多,引起反感,并影响后续部队经过时无粮可筹。如部队在一地作较长时期的休整,即可从较远地方筹运粮食调剂,先头部队必须照顾后面部队。

部队进入城市,主要依靠缴获解决军粮,如缴获不敷或没有缴获,一时又无粮食接济,可由军以上机关批准,通过旧商会在粮商有粮条件下,暂向粮商借用短期内必需的粮食,再由商会负责筹款折价偿还。

(三)民工、担架。

1、民工之动员。凡18岁至45岁、身体健全之男子及20至40岁、身体健康之妇女,均应动员参加民工队。

行政工作人员,民兵基干队员、教员与学生,一般可不参加民工队,以免影响工作与学习,但在不妨碍工作及民工队须派人领导的情况下,干部、民兵亦应参加,教员与学生中自愿参加民工队者,亦可让其参加,并可让其在民工队中担任一些工作。

2、民工之组织与任务。各县组织民工团,县长、县书分任团长、政委,团下为营,营下为连,每连二百人左右。

民工分常备民工与普通民工两种。常备民工担任长途运输或随军行动;普通民工担任短途运输,抬担架、架桥修路、看护过往伤员及代耕等。妇女应组织妇女民工队,其任务与普通民工同。

随军行动之常备民工,其任务除抬担架、救护伤员外,在无战斗行动或伤员不多的情况下,亦须担任运输粮草、弹药之任务。其组织应更加严密,必须有班、排、连之组织,以便管理,并须配备得力干部率领,以免发生混乱、逃亡现象。伙食单位更要组织好,锅盆、桶杓、粮食、油盐均应适当携带,以免和大军一起行动,搞不到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