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放广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12900600000007

第7章 战略决战中的后勤支前工作(1)

一、 解放区经济发展,为战略决战的后勤保障奠定了物质基础

全国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秋时,东北解放区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获得解放,华北解放区除北平、天津、唐山、张家口和太原等几个孤立据点外,已基本连成一片;西北和华东解放区的失地已基本恢复;中原新解放区也日益巩固。解放区面积已发展到235.5万平方公里,拥有县以上城市586座,人口1.68亿。

其中约有1.6亿人口的区域完成了土地改革,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及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中央确定和实行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集中领导,分散经营,军民兼顾,公私兼顾,生产和节约并重”等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方针,发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的伟大号召,把发展生产提高到与前线作战并重的战略地位。解放区人民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大力发展生产,促进解放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后方支援前线的能力。

第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首先是劳动力人数增加。广大翻身农民在解放区政府领导下,广泛地组织起来投入生产。如太行解放区24个县统计,1947年初组织起来的劳动力为45万余人,比1944年增加了5倍;山东解放区1948年已有变工组18.44万个,劳动力达120万人;东北解放区1948年初已普遍建立起农业劳动互助组织。其次是解放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如陕甘宁解放区,1948年耕地面积达1651万亩,超过1946年耕地面积的1倍;华东解放区,1948年上半年就开垦荒地一半以上;东北解放区,1948年扩大耕地面积77万亩,因而使解放区粮、棉、油等产量稳步提高。华北、晋绥、陕甘宁、山东等解放区,1948年秋季粮食作物一般在7到8成,一些地区达到9成。特别是东北解放区,1948年的粮食产量达到1187万吨,比上年增加601万吨,农民向政府交纳公粮由上年的151万吨增加到210万吨,其他经济作物如棉花、麻、柞蚕、烟草等都有较大发展。

第二,工商业迅速发展。解放区农业的发展给工商业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资金和市场,加上****中央保护城市工商业的政策,解放区工商业特别是民营商业和手工业迅速恢复发展。石家庄解放后的1年内,民营工业和手工业由1947年11月的700多家发展到1700多家。洛阳1948年4月解放后不到2个月,民营商号就增加了400多家。齐齐哈尔市1948年头5个月,新增商号达477家,增加资金(东北流通券)3亿多元。哈尔滨市1948年3月登记开业的个体商号一千数百余户,同年举办的哈尔滨工业品展览会展出机械、电料、化工品、棉纺织品等多达3000多种。

东北解放区的重工业也获得恢复和发展,1948年采煤量达到540多万吨,发电量达3.6亿多度。

解放区工农业的发展,不但使城乡人民生活有很大改善,而且增强了战争经济潜力,保障了军队对粮食、棉花、布匹等物资的大量需求,以及为扩大军工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原料和资金。

第三,财政、金融改善。随着各解放区的扩大和逐步连成一片,各解放区的财政金融工作也日趋统一,成立了统一的财政机关,加强了对财政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逐步实行统收统支,统一平衡负担,统一规定解放区党政机关和解放军部队各地供给标准。1948年底,在各解放区联合财政会议上,决定成立中国人民银行,除东北外,统一发行中国人民币,逐步收兑原有的各种地方性货币。各解放区财政金融的逐步统一,对于促进物资交流,稳定物价、扩大内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和解决军费需要等,都有很大意义。

第四,交通、运输业恢复和发展。随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胜利发展,解放区掌管了愈来愈多的铁路和公路。到1948年秋,已控制铁路1.28万余公里,其中通车里程8132公里。东北解放区控制了境内铁路的绝大部分,路线总长5000公里左右。为加强对铁路事业的领导,东北行政委员会于1948年9月成立铁道部(吕正操任部长)。辽沈战役前,东北军区以护路军为基础,成立了铁道纵队,担负铁路抢修和护路任务。各解放区还控制了大量的公路和水路,先后成立了交通局(公路局)。解放区还拥有安东、营口、威海卫等港口。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于保障大规模战役机动和物资供应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五,军工生产能力迅速增强。****中央、中央军委始终把发展解放区军工生产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解放区城市增多和工农业经济发展,为军工生产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1947年底,中央军委在石家庄召开了第1次兵工生产会议,确定了军工生产以自力更生为主,坚持实事求是,既照顾目前需要,又要作长期打算,扩大军工生产,组织民用工业品生产,辅助国民经济的方针。根据这个方针,各解放区调整了军工生产部署和力量,加强了对军工生产的领导和管理,使解放区军工生产有较快的发展。

东北解放区成立了军工部,何长工、伍修权分任部长、政治委员,统一领导东北的军工生产。并在珲春、兴山、鸡西、北安、齐齐哈尔、吉林、哈尔滨、大连等地设9个办事处,由办事处组织本辖区军工厂的生产。不仅满足东北作战需要,还支援了关内解放军。晋冀鲁豫解放区1948年初有兵工厂24个,其中直接生产军火的有19个,原料厂、电力厂5个。华北解放区1948年生产的弹药,除自给外,每月还奉命调拨一批支援其他军区。华东解放军弹药的来源已由过去缴获为主过渡到自己生产和缴获相结合。到战略决战之前,全军所需弹药已由战场缴获为主逐步发展为自产为主。如最常用的迫击炮弹等自产426万多发,缴获83万发,自产是缴获的5倍;手榴弹自产900万枚,缴获68万枚,自产是缴获的13倍。

第六,兵源、民工力量雄厚。解放区广大翻身农民,为保卫土地,保卫胜利果实,踊跃参军支前。到战略决战前的3年中,山东解放区有59万农民参军,有700万民工随军征战;华北解放区参军农民达148万人;东北解放区参军农民达160余万人,仅1948年参战民工达200万人;陕甘宁解放区1948年上半年组织民工120万人(次)支前。

总之,解放区面积扩大,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日益发展,支援战争的经济力量不断壮大,积极性空前提高,为做好战略决战的后勤支前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解放军后勤建设不断发展,为保障战略决战准备了必要条件

随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发展,军队后勤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军队后勤保障任务日趋繁重。随着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规模、持续时间、参战兵力、物质消耗的不断扩大,后勤保障任务日趋繁重。如东北野战军1947年冬季攻势,历时90天,投入8个纵队又数个独立师共45万人,集中在法库、彰武、新民、新立屯之间东西南北约50余公里的区域内作战;华东、中原野战军睢杞战役,共投入8个纵队25万人,作战10天,消耗炮弹8.3万发,子弹326.2万发,手榴弹5.5万枚,炸药5.8万吨,伤亡2.1万人。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揭开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战略决战序幕,此后的作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后勤保障任务更加繁重;另一方面,由于解放区不断扩大,财力、物力日益增强。这就要求集中、统一、合理、有计划地筹集、调拨、使用解放区的战争物资,实行集中统一的大后勤保障。做到统一计划后勤支前工作,统一部署和使用后勤力量,统一筹划作战物资,统一动员地方资金和人力。

二是军队后勤保障内容更加复杂。随着人民解放军装备不断得到改善,特别是各野战军的炮兵、工兵、坦克兵、汽车兵等特种兵部队,不断壮大。诸兵种联合遂行大规模正规战,后勤保障内容更加复杂。除继续供应粮草、被装外,对军械、弹药、车辆、油料等物资需求和装备维修,都要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实施综合保障,而且要求更高。

中央军委要求各战略区、各野战军适时实行后勤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加强后勤组织建设,建立各种规章和标准制度,提高物资供应、医疗卫生、战地运输和装备维修等保障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战略后勤保障体系,从而为战略决战及部队的建设,准备了充分的后勤条件。

(一)建立统一的战略区后勤组织

为使军队后勤工作与大规模作战的要求和解放区的财政经济状况相适应,把分散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更有效地支援战争,各战略区逐步建立了统一的、固定的后勤组织,并且随着战争的发展日趋完善,为实施大规模战役的后勤保障奠定组织基础。

早在1947年春,****中央晋察冀局会议研究建军问题时,即确定晋察冀军区建立统一、固定的后勤机构,并拟定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后勤组织及其工作问题的草案》。为贯彻此次会议精神,晋察冀军区于同年6月和8月两次召开后勤会议,军区参谋长赵尔陆作的经中央局批准的《关于后勤工作》的报告,对于建立统一后勤组织的方针、目的、机构设置、工作任务、范围与权限等问题,作了系统的说明。会后,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后勤司令部。野战军按纵队、旅、团序列设置后勤机构。二级军区、军分区设后勤司令部,县、区设后勤指挥部,村设战勤生产委员会。基本形成了全区统一的后勤组织系统。

1948年5月,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战略区合并时,即成立了华北军区后勤司令部。10月,****中央华北局作出《关于建立统一后勤组织的决定》。华北人民政府和华北军区联合发出《为颁发全军区统一的后勤组织的决定的训令》。全区各级都成立和健全了统一的后勤组织。

随后,西北、华东、东北等战略区都着手建立战略区统一的后勤组织机构,从而为统一调动战略区内各方面力量支援大规模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逐步统一战略区的供应体制和供给标准

1947年10月,****中央批转了《华北财政经济会议决定》。

《决定》建议在****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统一的财政机关,统一规定各地供给标准,统一掌握各地货币发行,逐步达到各解放区财经工作的统一。落实决定的第一步,是各解放区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供应体制,制定统一的供给标准。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于1947年底至1948年初召开后勤工作会议,确立了“统筹统支”的供给方针,讨论制定了统一的供给标准和供给、兵站、卫生等制度,要求今后不折不扣的执行。1948年8月召开的后勤会议对贯彻统筹统支方针的成绩作了肯定:“统筹统支方针,供给工作上之基本制度(供给标准)之贯彻,获得成绩,特别是各部队,由于过去生产自给,分筹分支所产生的各自为政的财经政策和不统一的供给制度,现已走上了家务归公、缴获归公,按照统一的供给标准开支经费、粮食等,使我们供给工作开始走上正规。”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了由联防军区后勤部集中统一供应的体制。

晋察冀军区,于1948年1月召开第3次后勤工作会议,集中讨论了经费、粮秣、被装的统一供应问题,作出了二级军区经费、物资由大军区统一供应的决定。华北军区,于7月1日颁发了全区统一的供给标准制度。

冀察热辽军区,于1948年4月作出《关于今后供给工作的决定》。改变以往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供给办法,实行全区统一供给、统一筹划、分工实施的方针。

东北民主联军,于1947年3月制定和颁发正规的供给标准和预决算制度。同年12月颁发了《供给标准修正案》。、1948年4月召开的供给会议再次修订了《供给标准修订草案》,并决定野战军归东北军区后勤部统一供应,地方部队仍由当地按照统一的供给标准供给。

华东野战军,于1948年2月颁发了《关于1948年暂行供给标准的命令》。同年4月,****中央华东局制定了《关于华东军区及野战军新供给标准决定》,规定原供给标准一律作废,所有华东部队、机关、学校“概以本标准执行。”在战略区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后勤组织,实行统一的供应体制和供给标准,既为战略决战实施集中统一的后勤保障准备了组织制度,同时为后来建立全军集中统一的后勤保障体制奠定了基础。

三、把军队后勤保障工作提高到战略地位

(一)提高全军对后勤保障工作战略意义的认识

辽沈、淮海、平津********的后勤保障与战略进攻阶段的战役后勤保障相比,其形式和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筹集作战物资的方式由过去就地取给为主,转变为以后方供应为主,后方供应与就地取给相结合。二是作战物资和跨区筹措,造成后方向前线输送物资的任务空前繁重。三是不同战略区部队和诸兵种集中在一个战场作战,对集中统一的后勤保障的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