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导游基础
12918700000031

第31章 中国陶瓷文化(2)

澄泥砚:产于山西络州。砚材的制作原料取自当地的澄浆泥,经淘洗、除杂,制成砚胚,然后再雕刻、熔烧而成,其质地不亚于石,故称“澄泥砚”,但其制法已失传。

挑河砚:产于甘肃卓尼县挑砚乡。砚材采自当地的临挑河中的绿满石,质润色艳,如同碧玉,并以生墨快、蓄水久、吸墨匀、书写流畅爽滑、经久耐用而深受书画界名家喜爱。

二、中国传统绘画的一般特点(一)丰富多彩的题材

中国传统绘画不仅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自然景物,也创造幻想中的人物和动物,而且以高度的艺术手法赋予它诱人的艺术魅力。中国画的绘画

题材主要有人物题材: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文人雅士、宗教人物、神话人物;山水题材:名山大川、清溪幽谷、宫苑楼台、古刹庵堂等;还有瑞兽动物题材和花卉题材。

(二)以散点透视为特点的章法

中国传统绘画在布局上的特点,是散点透视和鸟瞰形式。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则是一幅画中所有景物的远近高低,都要依据该画中的一个视线中的焦点为转移。然而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切景物的大小、高低、远近处理,并不受视线信息的限制,有人把这种构图形式叫“散点透视”。散点透视早在岩画、壁画中就已得到充分表现,一幅壁画中的许多情节可以巧妙地安排在一面墙上,常常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也可以把室内景、室外景、行旅、作战、耕田等情节错落有致地描绘在一起,这种形式有利于表现历史故事、宗教神话,也有利于表现画家的思想感情。这种构图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完美的手法,不仅能够充分表现内容,而且还能够鲜明地突出主题。

(三)以线描为骨法的描绘手法

中国绘画的基本描绘手法是线描。刻画各种形象表现各种形象柔润刚劲的质感,阴阳向背的空间感等方面,线描有很高的表现力,线有多种变化,古人总结前人运用线的技法概括为18描。线的曲直、粗细、转折、顿挫、流滞、速缓、刚柔、疏密、繁简,有千变万化的功效。线描在古画论中称“骨法”、即线是绘画造型的基础,在线描造型基础上,进行色彩描绘。中国画的赋色以物体固有色为依据,不像西画着色那样以光照变幻的色彩为绘画的出发点。如画一个蓝色瓷瓶,用西画描绘时,它的正面和侧面就不能用相同的蓝色画,同时因为周围的其他有色物体可能把色光反映到这个蓝色资瓶上,所以也要适当表现那种光的反射效果。而中国传统绘画则不然,只要用一个蓝色即可。这并不是说国画的色彩技法简单,国画的色彩领域也是画家思想感情驰骋的天地。色彰在中国画中具有强烈的装饰作用,画家在运用色彩时,不完全受客观体真实色彩的束缚。古人用朱砂画成红彤彤的竹子,并不使人感到是干枯的竹子,同样是青翠繁茂的感觉。尤其是工笔重彩,金碧山水之类的绘圃,金线勾勒,青绿填染,加强了作品的特定气氛。所以,中国传统绘画有写真的特点,也有强烈的装饰风格。

(四)形似与神似的统一

绘画中的形与神的关系是绘画艺术哲学中的基本问题,这两者既矛盾

又统一,凡作画者一动笔便涉及这两者的关系问题。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精辟论述说“得其形似,则失其气韵,具有色彩,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张彦远的这段话把具体地、真实地、一丝不苟地描绘物体的形和色的形似,说成妨害气韵和笔法的大敌。从张彦远的观点看,凡优秀作品中的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翻版。这样处理形象并不是说古代画家不求形似,而是不以形似为满足,尤以神似为艺术创作的最高要求。

三、国画的历史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相对于西洋绘画而言的名称。它专指用中国传统绘画工具和独特的表现技法,依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习惯而创作的绘画。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这一时期以人物画见长,绘画题材虽多以佛教和历史人物故事为主,但作为人物画衬景的初期山水画已开始萌芽。这一时期思想活跃,玄学清谈流行,佛教传人中国,带来了新的外来艺术。士大夫画家受玄学、佛教、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澄怀观道”的意趣,寄情山水,放逸自适,在绘画上把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抒发主观意趣结合起来。山水画在这种氛围中萌芽。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顾皑之,其代表作《女史箴图H洛神赋图》,精确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线条悠缓自然,富有动感、节奏感,画面生动体现诗赋原文的意境,是美术史上诗画结合的早期范例。

(二)隋唐时期的绘画

隋唐绘画立足于民族传统,吸收外来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峰,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更纯熟,并倡导“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以自然为师,描写对大自然的感受。山水画有了明显的进步并日渐成熟,盛唐时期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创作的金碧山水画,开一代画风,风格与当时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一脉相承,富有贵族气息和装饰趣味。王维开创了泼墨山水画之先例。这时人物画更多地描绘世俗的生活场景。著名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画,其画作人物形象清俊娟秀,具有魏晋遗风,代表作《历代帝王图H步辈图》等。“画圣”吴道子,擅长以浓墨勾线,略施淡彩,人物达到“八面生意,窃眸欲语”境地,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唐代人物画的评价尺度以传神为要,在传神写照上比前代又有深化。

(三)五代时期的绘画

五代时,山水和花鸟绘画备受重视。西蜀和南唐宫廷中均有“图画院”,是中国历史正式设立画院的开端。南唐董源、巨然的江南山水写意画,用笔草草,不求形似但求神韵。西蜀黄签、黄居采父子创立细笔句描的花鸟画,为院体花鸟画的规范。南唐顾问中善画人物,传世作品有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

(四)宋代绘画

宋代绘画注重色彩和水墨的争辉,诗情与画意交融,艺术水准很高,山水画趋于成熟。宋初李成的画作《宣和画谱》被誉为古今第一。范宽的画作,用笔雄强坚挺,造境气度博大,在画史上与关全、李成合称“三家山水”。米市、米有仁父子的“米点山水”,开文人墨客山水画的先河,其抽象而水墨迷离的情韵,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北宋晚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风俗间的杰出代表。这一绘画长卷巨制充分发挥散点透视、鸟瞰式构图的长处,以广阔的场景详尽描绘北宋都城冲梁风光。画面人物众多,场景宏伟丰富,全面深刻地反映了12世纪初中国都市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风貌,表现技巧生动完美,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明显的先进性。

(五)元代绘画

元代水墨山水画特别兴盛,师法五代北宋之风大行,文人、士大夫表情达意的披麻妓山水得到大力拓展。花鸟画多著以水墨或淡彩,画格工整但不精细,体貌清新雅意。著名画家赵孟烦,其画作线条谨细深沉,设色浑穆文静,风格古朴稚拙,代表作有《红衣罗汉图H浴马图H鹊华秋色图》等。

(六)明、清时期的绘画

明初宫廷画兴起,形成院体和浙派山水两大画系。明代中期,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的“吴门四家”名噪江南。徐渭的泼墨写意花卉,气势豪放,挥洒自如,佳作有《杂花图),被誉为“天下第一徐青藤”。明末,松江画派兴起,代表画家董其昌,用笔古雅秀隽,着意追求“静美”、“柔美”之境。清代以金农、郑撞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在艺术上突破了传统的清高豪迈的风格,关心民间疾苦,抒发对于艺术的真性情。清末以任伯年、赵之谦、吴昌硕等为代表的“上海画派”,消退了传统文人画的清淡高雅,以浓郁的色彩与色墨相结合,产生雅俗共赏的热烈而又沉着和谐的艺术效果。

(七)近现代绘画

近、现代西方美术潮流引人,带动中国绘画的加速发展,国画艺术家如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不但充分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技法,而且勇于突破

传统模式,将中国的水墨写意与西洋画的现代造型艺术、抽象意识等结合,使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新的发展。

四、中国古典绘画的分类

中国古典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被称为“中国画”或简称“国画”。国画按照题材内容,可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画等。人物画起源、最早,成熟于战国。山水画早期作为人物画的衬景,到隋唐才独立出来。花鸟画虽形成较晚,但在唐代也已日趋完善。

中国画按画体即表现手法分类,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工笔画笔墨细密严整,色彩绚烂鲜明。写意画“用笔简单而意全”,以粗疏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志神韵。

山水画作为一个大画种,又可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络山水和界画。

由于国画的装棱极为考究,人们常以装被后的款式分为立轴、手卷、镜片、扇面、斗方、横披、册页等。古典绘画多为立轴,即所谓的“立幅”、“堂幅”;大幅挂于正厅的也叫“中堂”;小幅随意张挂的又叫“条山”。两张立幅可以组成双幅,四张立幅可配成一套组画叫“四扇屏”。横式张挂的卷轴叫做“横幅”、“横披”。极长的不能张挂,只能用手在案台上展阅的横式卷轴叫“手卷”。装被后不安轴,用于装镜框观赏的叫“镜片”。把小的画幅装模成类似书一样的册子,谓之“册页飞”。

五、款识、题跋(一)款识

中国书画作品上款识,有上款下款之分,上款系指该作品被赠送给收藏人的姓名。例如某某先生雅正、惠存、清赏等。下款系作者自己的姓氏、笔名、别号等。只题写作者姓名的,称单款。同幅题写收藏人和作者姓名者为双款。关于款识的名目也不少,常见的有:

落款:书画家完成一件作品,在画面一角或空白处,由作者自己写上年月日、雅号、姓名加盖印章等,称“落款”。从宋元起,文人画家多能作诗题在画上,或者请书法家、诗人、高僧在画上题诗题文,称为“题赞”。

藏款:凡画上款识题在隐蔽处,称为“藏款飞宋人画多题藏款,如范宽的《雪景寒林图》的题名印在树干上,很不易发现。

观款:收藏或观赏书画的人,在书画的本幅或尾纸上所题简单字句,记述观看这件作品的时间或地点,称为“观款”。

边款:指印章侧面篆刻者留下的年月、姓名,有时也刻简短诗句或吉样之词。

(二)题跋

题跋也是中国书画、图书、人物题记的一种传统形式。如一件长卷,卷首有题,卷尾有跋。题者是书画、碑帖、书籍前面题记的文字,跋者即其后面的题记文字。

题跋可以是作者自己书写的文字,可以是同时代人或后世人们题写的文字。题跋的内容有考订、评论、赞颂、记事诸类。题跋的体裁有散文形式,有诗词形式。

题跋的文字优劣,题者名声的大小,对该作品的价值有直接影响。许多艺术作品,经历代皇帝或著名评论家、文学家的亲笔题记,都成了国宝华萃。题跋对考察和了解一件作品的内容、创作过程、流传情况,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鉴定艺术作品的真伪也有帮助。

六、书法艺术的审美欣赏

古典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艺术,书法渗透在各个时代的审美文化当中,成为中国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随处可见的装点,因此在任何一个中国旅游胜地都可以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存在与魅力。

中国汉字从创造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形成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构成了书法艺术的字体基础。

(一)书法美的形式特征

书法艺术是形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结合。书法不能如同绘画一样具体地描绘现实中的事物,因而具有抽象性;书法通过运笔形成的线条形象和结构变化反映现实事物的形体和动态之美,又具有形象性。唐代张怀瑾把书法称为“无声之音,无形之相”。作为造型艺术,书法是以线条及其结构的形式,表达作者所创造的意境和所要体现的情趣,即写意的艺术。

线条美是书法美最为突出的形式特征。写意画是以具象造型来创造意境和体现情趣,而书法则是以线条来创造意境和体现情趣。

(二)书法美的时代性与个性独创

中国古典书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

联系,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汉字的书体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经历了多少演变,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汉人的隶书,魏晋的行草,唐人的真书,宋明的行草,各有各的姿态和风格。而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也影响着书法,东晋“风流气骨”造就了王善之行书的“势和体均”,唐代社会的“豁达阁大之风”产生了颜真卿雄傲数代的大家与书风。同时书法美的时代性并不掩盖书法家在艺术上的独创性。

(三)书法艺术的五大要点

法度:书法无论是用笔的方法,字的造型结构,整篇布局等都包含着历代公认的基本规律与法则,这就是“法度飞苏东坡说,书法作品应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遵循规律法度之中有着作者推陈出新的独具个性的艺术创造。

笔力:历代评价书法公认标准之一是”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要求书法”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这并不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张扬外露、剑拔弩张,也不是机械地笔上加力,而是表现在笔墨技法与作者思想情感相融合,藏于笔墨之中,展现于纸之上。

形美:书法的形美建立在法度、笔力的基础之上,也是其后谈到的意境,气韵的外在形式。

意境:意境的创造,在于表现作者的心境和意趣,展示出内在的理念之美。

气韵:气韵生动是书法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气韵生动的书法艺术作品,不仅线条字形符合美的原则。而且章法布局首尾呼应,上下衔接,疏密相同,错落有致,交织着音乐般的韵律,焕发着奕奕的动人的风采,使人感到意味无穷。气韵的生成,不但是笔力道劲,而且要墨法华滋,气势贯通,并与书写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统一协调。

七、历代书法艺术的特点

中国的书法艺术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发展期(魏晋南北朝)、集大成期(隋唐宋元)、守成期(明至清中叶)和求变期(清中叶以后)。晋、唐、宋、明、清是书法艺术成熟和兴盛的五个重要朝代,而“韵、法、意、姿、变”则构成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核心。

(一)晋人尚韵

书法艺术摆脱文字形体、笔画约束,体现出一种超脱的风格,涌现出一

批卓越的书法家。王善之,树立了真、行、草书美的典范,被历代书法人奉为“书圣”。他创立的如美流便的新书体,表现在楷书上隶意汰尽,草书上变章草为今草,行书上创立的“王字”书体,风行至今,其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唐人尚法

南北朝时期,南方书法以王善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其风格风流温柔,而北方则产生以刚狠、强猛为特色的“魏碑”。唐代书法艺术进入集大成的辉煌阶段,楷书日臻完善,先有“初唐四杰”,后有颜真卿、柳公权。其中唐代的欧体、颜体、柳体和元代的赵体,并称为“楷体四家”。

颜体书法端庄大方,点画肥厚,结构规整疏朗,运笔流畅果断,表现浑厚道劲、丰润奇伟、大气磅暗的大家气派,其代表作《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而柳体则强调骨力、体态劲健、笔画清瘦,在书法界素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三)宋人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