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这两年来风靡大江南北,以它为题材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极好的票房成绩,这个号称“比比尔·盖茨的故事更值得参考”的职场人物杜拉拉,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姿色中上,没有特殊背景,受过良好教育,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从一个普通的销售助理,成长为一个专业干练的人力资源经理,见识了各种职场变迁,也历经了各种职场磨炼。
不可否认,勤奋、善于学习、能够审时度势、利用规则是杜拉拉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然而,乐于助人、善于与人建立关系,也是她能够取得如此成绩的重要原因。我们常说,帮助了别人也就是帮助了自己。当小说中的DB公司上海总部为了迎接大领导的来临而装修的时候,行政经理玫瑰给了一份工期短、预算少的交代后,就假称先兆流产休起了病假。身为广州办行政主管的杜拉拉入职时间短,经验不足,本来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但是以“埋头干活的老黄牛”著称的杜拉拉勇敢地接下了这个时间紧、任务重的项目,并且,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与各个部门的有效沟通,出色地完成了这个项目,受到直接上司李斯特和顶头上司何好德的一致好评。这也成为了杜拉拉后来获得升职加薪的一个重要筹码。同样,在对待手下的助理海伦、麦琪以及后来自己招来的“本事小又脾气大”的人力资源经理周亮,杜拉拉都在他们需要时适时地给予了帮助,使得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获得进步和成长。
知识不错:好领导要有好头脑
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经合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知道是什么的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知道怎么做的知识、知道是谁的知识。
当我们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认识他三次:第一次可能是通过他人的介绍,我们认识的是其他人眼中的那个“他”;第二次可能是亲眼见到这个人本身,这时我们会看到这个人的五官外貌,对这个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第三次认识则可能是与这个人进行几次沟通交流之后,这时你会重新认识一个隐形的“他”,对他的性格、人品、能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判断的标准就是在沟通中这个人所展现出来的谈吐和睿智,这就是一个人的知识积累的体现。
东方朔曾经告诉汉武帝刘彻:高山只能与高山对话,高山只能与低谷沟通。这句话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高山在很多时候是很狂傲的,不屑于与低谷对话,我们如果想与高山对话,那我们就必须变成高山,才能有与高山对话的资格。
第二重境界是:有一天,我们成为了高山,获得了与其他高山对话的权利,也习惯于拒绝了与低谷的交流。但是可能正是我们不愿意去沟通交流的那个低谷,10年之后一跃成为了更高的高山,成为了珠穆朗玛峰。这个时候,他成了高山,而我们则成了他眼中的低谷,我们再一次无法与他沟通交流了。而如果我们想一直能与我们眼中的高山对话,那么我们就必须真正地去帮助所有的人,包括那些可能目前在我们眼中的低谷。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成为高山。那么有一天,即使他成为了珠穆朗玛峰,但是他仍然能够想起是我们曾经让他变成更高海拔的高山,他还是会愿意和我们一起沟通交流。因此,我们自己的学习就非常重要。
第三重境界是:即使我们自己目前是个低谷,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以很谦逊、很虔诚的心态去与高山交流的话,也许可以感化对方,让高山来帮助你。如果我们已经是低谷了,还不保持谦逊的心态,反而索性不理睬高山,那么我们就只能一天天成为更低的低谷。
想变成风的男孩
“求你教我变成风吧,只要一会儿就行。”男孩说,“好让我们能够谈谈人和风的无限潜能。”
风十分好奇,这可是它从未遇到过的事情。它很愿意和男孩探讨这个话题,但是却不晓得如何将人变成风。要知道它经历过多少事啊!它塑造过沙漠,吹沉过船只,吹倒过成片的森林,穿越过充斥着音乐和各种怪异噪音的城镇。风认为自己已经是无所不能了,而与此同时,这里竟有一个男孩说,作为风,它还有许多其他可以做到的事。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爱。”当看到风快要答应他的请求时,男孩说道,“当心中有爱的时候,我们就能化为天地万物中的任何一种。当心中有爱的时候,我们根本没必要弄懂发生的事情,因为一切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人是可以变成风的,当然,必须有风来相助。”
这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小故事,男孩与风之间的关系就像高山与低谷,处在低谷的男孩始终无法触及如高山般的风,但是男孩没有放弃,并且找到了低谷向高山进发的途径——“爱”。这种“爱”在男孩心中是一种信念的象征,而在低谷向高山转变的时候同样需要这样的一种坚定信念,需要持续地获取和索求知识。
据说当年有个人想去见老子,想向老子当面求教。他在老子那儿恭恭敬敬地待了好几天,老子一直没说什么话,但是这个人的态度却始终很虔诚。最后老子点了点头,点拨了一下他,他就悟出了自己的学问,成为了高山,成为我们今天所敬仰的人。
这就是高山的力量。如果我们想从高山汲取到我们所想要的知识,我们就必须时刻怀有谦逊的心态,不断地学习。
有不少人说,现在中国的学位都是混的,华而不实,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我经常鼓励我身边的人,有可能的话,多读些书,再有可能的话去学校深造一下,要保持一种学习的欲望。当我们不断获取知识时,我们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进步,我们将来就会比别人好一点。其实,只要具有学习的心态,在哪儿都可以学习,不一定非要在教室里。在新东方的课堂里,有的同学经过几十个小时的学习,连自己旁边的同学都叫不出名字;而有的同学,不仅能结识这个班里最有魅力和学识的同学,还能和老师交流,彼此增加了解,多年后还保持联系。同样,有的人在新东方工作,干不了多久就觉得自己学不到东西;而有的人在新东方工作了八年十年,还在不断成长进步,职位提升、薪水增长,人和人真的有这么大的不同。我对员工说,如果你觉得在新东方学不到东西,你即使换了个地方也还是学不到东西。能否学到东西,不取决于你待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而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心态。
直觉不错:好领导要有好常识
直觉就是人类的本能知觉之一,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直觉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类似大自然中的空气,当你想捉到它的时候,它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你不在意的时候,它会像神来之笔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意外和惊喜。
我们经常会说,直觉判断就是常识判断。直觉不错,也是指一个人的常识不错。直觉判断的正确实际上依赖的是间接的、内在的、深层次的逻辑分析能力的强大,需要在平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历练和驾驭。
上班玩游戏的领导
刘大海在经济环境大好的时期跳出了原来的公司,下海开了一家小型外贸公司。由于有经验,他在创业初期幸运地接到了几笔大单子,公司的业绩还不错。刘大海本人比较朴实,对员工也非常好,经常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处理业务,自己也很投入,每天朝六晚十,员工们也感觉跟着这样一个领导很有工作干劲。
经过起步阶段的紧张之后,员工们都适应了快速的工作节奏,业务能力也都有显著提高,刘大海看在心里非常高兴,而需要他直接去处理的事情较之以前也少了很多。甚至有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上班也没太多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于是,刘大海开始采用弹性工作制,有时上班没事干的时候,还会玩儿两把游戏。
一次,刘大海正玩儿游戏时秘书敲门告知有人找,他放下鼠标就出了门。秘书则进门帮刘大海整理桌面,看到了刘大海的电脑屏幕。
秘书出门后和几个关系好的同事抱怨了几句,说自己干得这么辛苦,老板却在玩。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大海逼员工加班加点干活自己却在上班时间玩儿游戏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公司。
渐渐地,员工们的积极性明显下降,有的员工也开始在工作时打开各种聊天工具找朋友闲聊了。
故事中的刘大海曾是我的邻居,看到他的衰败,我感叹不已。做领导的职责之一就是要起表率作用,要成为标杆,这也是一个基本的直觉判断,要融入我们的血液才行。刘大海的经历可要值得我们职场打拼的人士警醒,一些小错可能就会引发蝴蝶效应,给团队带来一种不良的暗示。
“喜欢拎包”的部门经理
由于负责全国新东方学校的工作,我出差非常多,对各个学校的许多做法和学校业绩文化方面的观察和思考也很多。记得有一次去某地新东方学校视察工作,一下飞机就发现该学校某部门的王经理和办公室秘书小刘在出站口迎接。我心里顿时有点儿不太高兴,因为我在新东方的会议上多次强调要节省不必要的人力损耗,尤其是集团内部的接待,尽量从简,让地方机构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正常工作中。但是毕竟部门经理也是一番好意,我也就没有当面批评,打算在之后的工作汇报时提点一下他。
到了出站口,王经理伸手要替我拎包(我的包可是很有分量的),我拒绝之后耐不住人家的坚持,还是把包给了王经理。不料,王经理接过包后,一转手就扔给了小刘:“小刘,你帮忙拎着!”
王经理执意要替我拎包,我还以为他真是好心为我拎呢。出乎意料的是,刚接过我的包,他就快速转交给小刘,而小刘作为一个体单力薄的女孩子,拎着那个沉甸甸的包,不知心里该作何感想。顿时,王经理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大打折扣。后来,该学校进行绩效考评,果然不出我所料,王经理的考核结果非常糟糕。记住:只对上,不对下,必然出差错。
给领导夹菜
到某学校出差,大家按照议程进行了后续的团队建设。在晚上聚餐时,小齐挤到我身边坐下,随着新菜的端上,他总是殷勤地给我夹菜。
一开始我就觉得有点别扭,但转念一想,可能是当地的习俗如此,也就入乡随俗了。可渐渐地,我发现,小齐只是在为我夹菜,却没有给其他人夹过一次。
这也是我经常碰到的一个常识性问题。只对上,忘却下及周边,必将失去群众,失去支持,甚至有拍马屁、阿谀奉承之嫌。得不偿失啊,还不如真真实实做好自己。
经验不错:好领导要有历练
做团队的领导者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什么叫经验?我举个经济学的例子,以前我们说到金融危机,会说到1929年的金融危机,会说到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会说到1997年源自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今天我们还会说到2007年的次贷危机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以前我们总是说我们懂一点金融危机,而今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比以往更关注和思考金融危机了。今天,我们关于金融危机对我们实际生活可能会产生直接影响的体验更加全面了,我们开始全方位地思考我们人生的所有意义。而这就是经验,我们在经过这么一个风云突变的时代之后,内心或是变得不安,或者变得强大起来。
未卜先知的领导
小张毕业后直接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团队的领导是李总,一个曾自己开创过三家企业的中年人。但在小张的眼里,李总就是一个“半仙儿”。每次团队的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李总都会显得非常平静,点出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而事实上,每次按照李总的意思进行整改之后,以前的问题就烟消云散了。
这次,创业团队似乎又碰到了麻烦,客户仿佛约好了一般,集体消失不见了。整个团队都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但李总却对大家摆了摆手:“别急,大家只要按照原计划完成自己的工作,下周三,我们的生意会重新恢复正常。”
仿佛有着一种魔力,刚才还焦躁的团队突然安静下来,接下来大家各司其职,直到下一周的周三,业务真的如同李总所说的那样恢复了正常。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松了口气,同时也在心里暗暗地佩服李总。
我就曾碰到过很多职场新人,他们总是惊讶于我能迅速点出他们的想法,仿佛我已经认识他们多年了一样。其实,我只不过是看过了几百个和他们有类似经历的人而已。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什么是成熟的企业?唯有经历两次成长危机的企业才算得上是成熟的企业”。我说,“什么是成熟的个人?唯有经历两次或者多次成长危机的个人才算得上是成熟的个人”。其实,这里的经历就是经验的获得途径,只是要我们多用心,多体察,多学习,多感悟,多总结,多升华,多应用,多分享,多历练!
烦琐的维护手册
高天雨是个刚毕业的计算机系学生,毕业后找到了一份编写代码的工作。带他的是一位叫李思成的老技术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