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12961700000060

第60章 梅花题材的绘画(下):名家与名作(3)

王冕画梅以圈花为主,兼没骨红梅,墨渍极少,从其现存题画诗“素梅”、“红梅”、“墨梅”之作的比例可知。历代著录中明确提到的王冕画有30多幅,如今见到的墨梅作品有20多幅,这其中有少量可能出于后人伪作,比较确定的有16幅左右,其中有纪年的7幅,多属晚年作品。重要的传世墨梅有:

签题《南枝春早》共两幅,绢本,立轴,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一(见 图一三)画中梅主干自右下向上生出,两干扶摇右弯,在上端枝条左撇,枝干交叠,虬曲有力。左下主干上横生一枝压住向上生长的二干,以此平稳繁花点点的构图,使布局显得疏劲有至,极其完美。绢底淡墨晕染,衬出梅花白洁。干用飞白法,粗干并非一笔画成,而是数笔平行拖皴成形。点苔疏落有致。花瓣多一笔或两笔圈成,间以圆点表示花萼。有题诗:“和靖门前雪作堆,多年积得满身苔。疏华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又题“癸巳夏五”,可见作于至正十三年(1353)。另一幅画倒垂老梅一枝,主干成S型,粗干反复皴擦而成,细干用飞白法,点苔明晰。细枝则一笔画出,清劲条秀。万蕊千花,正背俯仰、含苞怒放,千姿百态。花瓣用圈法,一笔或两笔圈成。枝干强劲挺秀,栩栩如生。绢底淡墨烘染,衬托花瓣的明净。题“丁酉季冬山农王元章为云峰山人作”,是至正十七年作品。又题七绝一首:“粲粲疏华照水开,不知春意几时回。嫩寒清晓孤山路,记得短节寻句来。”这两幅画无论构图、笔法都颇能代表王冕写梅的基本风格。尤其是后一幅,虬干细枝,繁花密蕊,笔性清拔圆润,一派生意盎然的气象,是其密体写梅的典型。

《墨梅》轴(见图一四),纸本,今藏上海博物馆。自右上方垂枝成S型,万蕊千花,布满画幅。花头繁小,枝作蟹爪形。王冕一再题字其上,有五绝1首,七绝3首,七古1首,几乎占满了梅花之外的所有空地。题“乙未季春正月新写于草堂”,是至正十五年,可见画应作于稍前,是年题诗纪年。字画都是典型的王冕风格。

《墨梅》,纸本手卷,旁出墨梅数枝,构图简淡。款署“王冕元章为良佐作”,钤“王元章”、“文王孙”印,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梅从右边出枝,似横空出世,以浓墨画出,出笔较长,蜿蜒于整个画面,舒婉自如,挺拔清秀,不似宋人的刚斫。花头有正面和侧面之分,有盛开怒放和含苞初绽之别,疏密聚散,错落有致。花朵以淡墨轻染,仅花蕊处以重墨加点,细笔画须,十分晶莹圆润。在枝杈间题诗落款,挺拔的书法和遒劲的枝干搭配和谐,浑然一体。其题诗云:“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吴太素

今传《墨梅图》、《松梅图》等。

《墨梅图》,立轴,水墨,纸本,纵1165毫米,横404毫米,无款,钤印三:“文绣世家”、“吴太素”、“季章”。画梅枝横斜倒悬,颇似王冕,而花头较为疏淡,因而姿态娟秀,神韵清雅放逸。

5邹复雷及其《春消息图》

邹复雷,元代后期道士(据杨维桢至正二十一年即公元1361年《春消息图》跋文,时邹复雷在世),居鹤沙(在今上海南汇县境),主道教洞玄丹房,名其斋曰蓬荜居,人称鹤东或云东道士。其兄复元同为黄冠,皆能诗画,复元长于画竹,复雷则长于画梅,“深得华光老不传之妙,殊名怪状、风枝雪蕊莫不曲尽其妙”时显《题邹复雷〈春消息图〉》,《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三。。今存《春消息图》。

《春消息图》,长卷,纸本,水墨,纵340毫米,横2125毫米,画幅后部自题诗:“蓬头何处索春回,分付寒蟾伴老梅。半缕烟消虚室冷,墨痕留影上窗来。”款署“至正庚子新秋”,是公元1360年。钤印二:“蓬荜居”、“复雷”。引首有杨瑀(山居道人)隶书“春消息”三大字。拖尾有杨维桢、顾晏等跋。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式古堂书画”等鉴藏印多方。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该画绘虬枝老干,主干在画的右方,一枝横斜,末梢上仰。干用飞白法,老辣多节。上缀繁花点点,生意盎然。花头属花光仲仁墨渍传统,但画法奇特,非笔点染,可能是用绢卷或线团蘸淡墨点成,圆润如珠,姿态变化,再以浓墨点丁画蕊。横长发枝,虬干起伏抑扬,疏与密、繁与简、直与曲对比布局,笔势遒劲奔放,极富视觉张力。墨色浓淡辉映,境界幽雅淡逸。

四、明清

1陈录

陈录,字宪章,后以字行,号如隐居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不详,据现存画作款识题跋,知其主要活跃于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能诗,善画,尤工墨梅与松竹、兰蕙,与同时王谦齐名。陈录画梅全学王冕。王冕画梅发展了逃禅,从疏枝幽葩进入千花万蕊。陈录进一步发展了王冕,花枝更为繁密,可谓登峰造极。如其《万玉争辉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二枝倒垂,繁花密蕊,千条万玉纷垂而下。与王冕细梢长出、很少着花不同,陈录是花团蕊簇直缀尖梢,笔触也较王冕圆厚,因而更形璎珞纷呈、喜气洋洋的气氛。其《烟笼玉树图》虽不属这种风格,但构图别致,意境独特,值得一提。

《烟笼玉树图》,立轴,绢本,墨笔,纵1375毫米,横654毫米,故宫博物院藏,题款:“烟笼玉树。陈宪章写。”该图布局豪纵奇崛,气象峥嵘而清劲可爱。枝干枯健如蟠龙虬曲,弧折向上。以墨笔皴写,湿笔中有飞白,再横点重墨,更显苍老遒劲。上部枝梢俏利,而根干处嫩枝又笔直上伸,上下呼应。繁花散于嫩枝之间,只用简洁的双钩。一缕烟雾横遮梅梢,更添隽拔清逸之趣。

2陈道复

陈道复(1483—1544),原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父,号白阳山人,苏州人。祖父陈璚(1440—1506)曾官至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家中庋藏书画,并与王鏊、吴宽及沈周交往密切。父亲陈钥(1464-1516)是文徵明的好友。优裕的家境给陈道复习艺治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经学、古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36岁时曾短暂入国子监修业,不久辞归,隐居苏州城郊,潜心书画。绘画早年师事文徵明,擅山水、花鸟,中年后艺术精进,自出机杼,在吴门诸家中卓然超迈。尤其是写意花卉,在吴门前辈沈周等人基础上,勇拓水墨写意之技巧,代表了戏笔写意花卉的新水平。与稍后的徐渭齐名,合称“青藤白阳”,对后世影响很大。与沈周、文徵明等吴中前辈清雅秀婉的作风相比,道复画无论水墨还是着色,笔墨都更形恣逸潇洒,而意趣也更为清新疏宕。他那些集四季花卉、或聚各类花卉于一体的长卷,于折枝花卉中配以题诗,画一段花书写一段诗,仿佛将对页的诗画册页形制连成一气,这样题材与构图、章法与笔势间形成极富变化的穿插与偏欹,造成一种文人意味甚浓的长卷写生、诗书画合璧的形式,为明代后期以来文人广泛采用。

陈道复画梅典型地体现了他那纵横放逸的写意作风,如20帧《花卉册》中的《梅花图》,以浓墨写枝干,以淡墨细笔勾花,浓淡相映,刚柔兼融,意趣无穷。

3徐渭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士、山阴布衣、田月水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聪慧过人,习诗文,又学琴剑,考取秀才后,八次乡试不中。入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府当一书记小吏。胡倒台入狱,徐渭也受牵连迫害,一度精神失常,九番自杀未遂,终因误杀后妻而被捕入狱,出狱后益放浪形骸。晚年卖画鬻字为生,困顿潦倒以终。徐渭一生坎坷,性格怪诞而多才多艺,自谓“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而戏曲方面的成就也是超卓,有《四声猿》、《南词叙录》等名著。徐渭的画在明代与陈道复齐名,人称“青藤白阳”。他的花卉大写意对后世影响很大,清初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都受其影响。他的绘画描写功夫不深,可贵的是狂浪无羁的性格才具和以笔墨为舒泄的写意精神。其笔墨较之白阳更为恣纵泛滥,而情意也更为散豁落拓,放诞无羁中有一种凌轹震撼的气势。他的梅画,正是这种狂率写意精神的体现,笔墨潇洒,豪放之气溢于画外。他一再自题梅画:“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但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徐渭《题画梅二首》其二,《徐渭集》第2册第387页。所作墨梅,枝干皆一笔画成,花用勾圈。枝干常用浓墨,勾花则用淡墨,点蕊点萼均用浓墨。画枝干用蘸墨法调节浓淡,落笔萧疏横斜,干湿快慢,略不经意。勾花也用粗秃笔锋,点画离披,略具形似而已。如南京博物院藏《杂花图卷》(见图一五)末段梅花、水仙,用笔草草涂抹《徐渭画集》第38-39页。。故宫博物院藏《花卉图卷》第五段画梅竹石,勾花似较严谨,然点画每不相连,时见缺落,用笔极简,笔不到而意到。一般画家写梅,勾花多细心在意,而徐渭如此作法,正见其脱略不羁之个性。

4陈洪绶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枫桥人。崇祯间应召为舍人,使临历代帝王像,画艺益进。明亡落发绍兴云门寺,改号悔迟,流连湖山以终。所画人物、花鸟、山水,取法唐宋,而妙能自创。《杂画册·梅花》王伯敏、黄涌泉编《浙江古代画家作品选集》第六五幅。,兼工带写,古拙生动,风貌独特。又如《梅石图》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绘立石旁一株古梅,老株截折,疮孔斑斑,新株抽条,花朵开放。梅干用勾勒法,施以淡赭色。花朵用淡墨勾画,自然清秀。全幅构图简洁,用笔圆润,皴染较多,是其晚年风格。

5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稽留山民、昔耶居士、曲江外史、枯梅庵主、心出家庵粥饭僧等,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早岁无意科举,游食四方,历江浙、齐鲁、燕赵、秦晋、湘鄂、闽粤,足迹遍大半个中国。50多岁时曾被荐应博学鸿词科,但落选。此后主要侨居扬州,鬻文卖画为生,最后逝于扬州佛舍。金农自幼聪慧,博学多才,通经史,善诗歌,尤喜钻研金石,精收藏,工于书画。早年以经史、诗文得何焯、毛奇龄、朱彝尊等硕学赏识。50岁后才开始专心学画,始画竹,继而画梅,画山水、人马、佛像。由于性格雅逸,学问渊博,浏览名迹众多,又有深厚书法功底,终成一代名家,与郑燮、汪士慎等齐名“扬州八怪”。而金农当时声望尤高,被称为“八怪”之首。金农的画造意新颖,绘形奇古,构境别致,笔墨朴拙生秀,风格卓荦不群。其一生画竹、梅最多,尤以画梅成就突出。他在画题中说:“吾郡孤山下荒亭之中,有梅十数,横斜多态,相传逋仙手植,每花时必吟赏其侧。”金农《梅花图册》自题,《金农书画编年图目》第147页。他将这份情结一直带到了晚年的扬州。他对白玉蟾的“梅枝戌削,几类荆棘”《冬心画梅题记》。、扬无咎的繁花如簇、汤叔雅的倒晕素质、丁野堂的江路野梅、王冕的没骨红梅等都注意学习,吸取精华来丰富自己,而又能与古人拉开距离。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往往以淡墨写干,漫然庸弱;浓墨写枝,纤细坚挺;圈花点蕊,黑白分明。又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配以渴笔漆书题款,从而形成质朴中寓苍老、繁密中含萧散的独特风格。

金农《梅花图册》(见图一六),纸本16开,旅顺博物馆藏《金农书画编年图目》第333页。。写梅或于石间傲立,或于月下吐芳,或一枝独秀,或丛簇竞秀,皆在浓淡之墨、厚拙之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构图上疏密得体,密而井然,疏而有神,更有漆书题识,充盈着古朴苍劲的气韵。

6李方膺“梅花手段”

李方膺(1697-1755),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桑苎翁、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经雍正御赐,任山东乐安(今山东广饶)、兰山(今山东临沂)、安徽潜山等县县令,代理安徽滁州知州。为官戆直,关心民瘼,政绩显著,因而屡受诬陷罢官。晚年寄居南京,奔走扬州、南通等地,卖画为生,与金农、郑燮等交谊笃厚,为“扬州八怪”之一。善山水、人物,晚年主要画松竹兰菊,尤长于画梅。师法徐渭、沈周,但不守常法,以气魄、笔力过人。他生性爱梅,其通州寺街入题名“梅花楼”。据袁枚《李晴江墓志铭》记载,李方膺乾隆间知滁州,入城伊始便问欧阳修手植梅树所在,“遽往,铺氍毹再拜花下”袁枚《李晴江墓志铭》,《小仓山房文集》卷五,《袁枚全集》第2册。。甚至平时衣裳也作梅花色,爱穿白衣。画上多钤“梅花手段”、“平生知己”印章。由于对梅的生态、品格观察细致,领会深刻,信笔挥写,自成篇章。作大幅丈许,蟠塞夭矫。现存卷轴册页墨梅,多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欹侧蟠曲,淡勾浓丁,笔法苍劲脱略,意趣雅逸洒落。

7罗聘与“罗家梅派”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原籍安徽歙县,迁居扬州。是“扬州八怪”中年龄最小者。父母早逝,孤寒无依,然刻苦好学,二十余岁随金农学画,得其神似,常为之代笔。鬻字卖画为生,曾三赴京师,因《鬼趣图》哄动当时文坛。擅长山水、人物、花卉各科,尤善画梅。金农对他的画梅很满意,说他“放胆作大干,极横斜之妙”金农《冬心画梅题记》。。画法大致近金农,但用笔厚重,形象准确,较金农严谨秀雅。多作粗干淡花,或墨晕背景,或勾花敷粉,手法丰富,笔致疏放,浓淡交映,别具风貌。传世作品有《梅花图轴》(故宫博物院藏)、《三色梅图轴》(吉林博物院藏)等。其妻方婉仪(1732-1778),号白莲,也善画梅。其子罗允绍、罗允缵,女罗芳淑,均得家法,工写梅,世称“罗家梅派”。

8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俊卿,中年字昌硕、苍石、昌石,别号缶庐、老缶、苦铁等,晚年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清末曾任安东(今江苏涟水)县令一月,后寓上海,是清末民初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工诗、书,擅写石鼓文,尤精篆刻,曾任西泠印社社长。吴昌硕的画以写意花卉著称于世,继承陈淳、徐渭、石涛、朱耷、金农等传统,也受赵之谦、任颐等影响,将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在近现代画坛上影响颇大。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沉厚老辣,力透纸背,又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法、印章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或“女”字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色上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喜用西洋红,色泽鲜艳强烈而沉厚。在诗、书、画、印四者有机结合上十分讲究,位置、意趣、笔韵处理妥贴,相得益彰。上述这些特点在其画梅中都有鲜明的体现。

梅花是吴昌硕最喜画的题材之一。早岁在安吉城居住,寓楼后一小园,草木蔓生,因名芜园,他亲手种上数十株梅树,初春时节寒梅作花,徘徊园中,反复观赏,结下深厚的情缘。他30多岁开始作画,即从写梅入手。直到晚岁,梅花一直是他画得最多的题材。他以作篆之笔法写枝圈花,笔势常迅疾如“扫”。造型奇古雄壮,繁花苍劲,气势弥盛,流溢画中,而又能深契梅之神韵。喜画红梅,以墨圈花,以色点染,花色在红紫之间,如“铁网珊瑚”,艳而不俗。所画梅花常以怪石相伴,认为“石得梅而益奇,梅得石而益清”,由此变化出各种奇特的布局,进一步拓展了写梅的气势与意态。

《梅花图轴》(见图一七),纸本,设色,上海博物院藏。构图奇特,几条竖直线作为梅花主干,小枝旁出,右上又伸出数干梅枝,穿插主干之间。花用写意法勾勒,再填色。枝干粗看不合常理,但纵横交叉,杂而不乱。在色彩上,只有红梅与墨笔枝干两种色调,但又富于变化,如点花时以水分多寡来把握色度深浅,因而毫无平板之气。书法入画,笔墨苍劲,左侧空隙处巧排长题,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