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身份的人在拭泪的时候也有身份,那些珠光宝气的贵妇偶尔也会哭,虽然她们大多心狠,但还有比其更狠的人,譬如她们经商的丈夫。当夫君与小姘出入,太不像话时,她就要哭了,哭时,以精美手帕在涂满眼影和睫毛油的眼眶上按,当然是轻轻按。按完用眼扫视手帕。嘴里一般是“没良心的……”这样,泪水总也流不成行,哭自然已经哭过了。
我佩服那种真率的人,他们大多是孩子。他们泪流满面,大颗的晶莹的泪珠挂在腮边,眼睛并没有因为流泪而不大睁着,清澈依然。孩子们的泪水如两条河从眼睛流下。每到这时我就想起迦尔洛的诗“格林纳达有两条河……”
女儿鲍尔金娜小的时候也常哭,那眼泪的确自眶里滚出,我因此服膺“夺眶而出”这一成语创造者的观察力。鲍尔金娜常用粉红的胖手抓泪珠,边哭边抓,像摘什么果子一样,盖因泪水流过脸颊而引起很痒的感觉。
有些人在哭过后就舒服一些,这同雨后展现蓝天道理相通。这时,间或还会抽一口气,完成哭事的尾声。抽气常常两三口气并为一口,胸脯为之起伏,情景感人。
泪水一般自左眼先出,这是我的体验。当然此乃由情感引出的泪水。被烧炕倒烟引出的泪水,演电影由点眼药引出的泪水,切洋葱头与吃芥末食物引出的泪水,均不择地而出。吃芥末的人,挺直了腰板,双眼无神,在泪下的同时鼻子翕动,等待着喷嚏,情景亦可观。
小孩子擦拭泪水,多以手背涂鸦,他们的手背当然比较脏。一局哭事结束后,彼等的脸面便晕成抽象意味的水墨小品。当背着书包的孩子面戴这副尊容疲惫回到家后,大人劈头便问:“又跟谁打架了?又挨老师训了?”孩子很强硬地回答:“没有。”心里却想“他怎么知道的?”孩子常常对大人预卜先知的能力很钦佩也很烦恼。其实大人多不如孩子聪明,只是拭泪的方式不同。
大人流泪,特别是囿于种种世故的大人有时竞改变了流泪和拭泪的方式。譬如有人在悲恸时,泪水并不涌出,而是连续不断地擤鼻涕。为什么?泪水改道了。感情压抑也使泪腺压抑,泪水从鼻腔淌落,因此他们拭泪的方式是将两指捏住鼻孔,低下头来不断地擤,声音也因此哽咽。在这一类的哭法中,有一种用手帕掩盖口鼻,訇然一擤的方式令我不安,常为之悚然。
在流泪的情景中,没有眼泪却硬挤的那种人,显然是卑下的流泪者。他们暗酿感情,待眼眶稍事湿润,便用上下眼皮挤出一两颗泪珠挂着。泪就是泪,你挤它做甚?也不是金子。他们挤过之后,必用手帕大张旗鼓地擦拭,然后抽抽鼻子。
我在流泪的时候,眼球常常布满血丝,不好看。哭过之后,眼皮又会浮肿,也不好看。我常常流泪,包括听音乐的时候。我妈说我“眼眶子浅”。这是没出息的同义词,但说得实在很对,我的泪水常常一决而出,因为眼眶子浅。我的女儿却能够使泪水在眼里盈盈漾漾,然后聚成大粒的泪珠。
人站着流泪,泪水会淌进嘴角里,这时尝出泪水是咸的,同血水、汗水与海水一样。人躺着流泪,会浸湿枕巾以至流进耳里。头几日我做梦大肆涕哭,流了许多泪,流泪的原因已忘了,耳廓却湿漉漉的。
现代人敢哭的很少,除非孩子。众生之哭,大多是泣而已,又要掩面拭泪。
二
古人常在诗文中写到泪水“沾襟”或“沾巾”,印在书上有悠远的诗味。
人到中年之后,我忽然知道这不是诗意的夸张,而是动作与心境的写实。
中年或老境中人,无论伤别或感怀,一阵悲凉袭上心头时,泪水蒙盖眼帘。此泪极不畅达,想流都流不下来,视线因此模糊了。这时,悲苦人便扯一扯嘴角,用衣襟或葛巾在眼窝捂一捂,与京剧人物的动作一模一样。这时,抬泪眼看去,襟上已印着黑枣大的湿痕。
农村的老汉或大娘,逢这时,用四指攥住棉袄袖子,拽直,在模糊的眼上点两点。在战争题材的影片中,八路军被迫转移,其大娘在村口招手,接着撩起大襟在眼窝上左一下右一下按。
这不是擦去眼泪。能够泪流满面的人,心里已有了一些痛快,双眼也能炯炯看清周遭风景。他们擦的是留在脸上的泪痕。
使中老年人泪流满面的事,并不多,他们的泪腺经历许多悲喜之后,亦有些滞涩。一点泪水涌上,便突然止住了,此刻鼻腔和眼里俱酸楚。这情景被别人看了,形容为“泪眼婆娑”。
这种要用衣襟自眼窝把泪水吸下来的心境,如是悲戚也不是大悲,里面含着许多无奈,相当于枉自叹息。敢于“涕泗滂沱”的多是孩子,哭起来也百无遮拦。
另一种常常“泪沾襟”的人,与悲无关,乃迎风流泪的眼疾使然。
三
最大的泪滴,往往只在小孩子的眼里。成人的眼泪远不及小孩泪珠那么饱满晶莹。
我感动于小孩子抑制泪珠流出时的神态。这是一种原本不想哭泣然而没有办法避免的努力,泪水仍像一对难于割舍的朋友分离那样,一步一回头,它留恋着眼眶。这是经过克制而后发生的场面,因而泪水可以蓄积得那么充沛。
儿童泪水的感人还在于他们哭得真诚,毫无虚饰而惭愧,能放声大哭是一种高人作为,多属孩子与诗人。
孩子哭的原因,无论饥饿、玩具、受父母呵斥,都是大悲哀。
大人在饥饿的时候仍能做出笑容,遭受委屈之后可装出无所谓之态,而被剥夺了快乐的权利之后只好漠然。
大人已经没什么可哭的了。或者说大人再哭就毫无道理了。当然那些怀抱着童贞之心的成年人仍哭得深挚有力。
大人的泪水稀薄。
大人的泪水流得极快。
大人擦去自己泪水的速度更快。他们不敢像儿童那样让泪珠像铃铛一样亮亮地挂在腮边装饰。大人的眼睛在哭过之后发红微肿并有些混浊,儿童的眼睛哭过像洗过一样清澈。
我读过台湾的余光中所写的一组悼母诗,如“而清明的路上,母亲啊,我的足印将深深/柳树的长发上滴着雨,母亲呀,滴着我的回忆。”(《招魂的短笛》)
柳树之雨几近于哭,但余先生未敷一个泪字。在他自己的生日所写的诗中,他说:“永不忘记,这是你流血的日子/你在血管中呼我/你输血,你给我血型。”(《登园通寺》)
不写泪,写血。更甚于哭了。
在余氏的诗中,还有近于中年的冷静和对冥冥大化的思索:“塔顶是印度的云,塔底是母亲/启骨灰匣,可窥我脐带联系的一切。”(《园通寺》)
余光中是有真性情的人,彻骨之痛也终于没有哭声。
四
沉默的人哭时顿失滔滔。
最为沉雄淋漓的哭声,来自那些平素缄默的人们。
哭的至高境界在于痛哭,如同在众人的睽视下净去衣衫自悬崖纵人海中。它没有哽咽的委屈,不是嘤嘤而泣的小气。眼泪一决而出,一种至悲天下无人能敌。
痛哭有泪水倾盆而下,心境而后清凉。哭而能痛,亦属大丈夫所为。
沉默的嚎啕,往往有着可怕的预感,如同暴风雨前的闷雷。
同样感动人的流泪场面,还有口齿伶俐者的默默流泪。他们善辩,但在这时却流泪无语,外表静穆了,内心已暴雨滂沱。
哭是一件令哭者后悔的事,至少有情人是如此。真正的有情人大多抑制自己的泪水,但泪水如世上许多不可逆料的事情一样径自发生。哭者后悔。他们在哭声中暴露了心灵的最后一道防线——软弱,并惟恐有伤尊严。
沉默的人在滔滔痛哭中获得舒释,善辩的人在默默流泪后领受到语言所无能为力的宽慰。
哭泣的有声与无语,也就标明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姿态。
还有一种“长歌当哭”的人,将感情移入更艺术也更深挚的领域。
而杜甫,不哭亦不歌,只从牡丹花蕊的清露上,透过际遇模糊地看出自己心底“感时花溅泪”的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