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记日记正反映了中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点——闭锁性。他已不再像儿童时那样直率、愿意把内心的一切秘密轻易地吐露,可他们又需要倾吐,日记便成了最好的倾吐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已经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隐秘世界是孩子的自由王国,孩子常会用一些细小的举动为其勾画出一条“警戒线”。这条“警戒线”是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跨越的。但是,许多父母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总是千方百计地窥视、猜测孩子的隐私,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父母的这种“爱心”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隐私应该被尊重,一个孩子如果没有体验过被尊重的感觉,他就不懂得尊重别人。尤其是当孩子10岁以后,逐渐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成熟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会出现一种“闭锁心理”,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想把什么都告诉父母,这就是孩子青春期的“隐私”。这在青少年时期是很正常的现象。孩子有了隐私是孩子长大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家长不理解,往往会发生严重的亲子关系冲突。
为人父母者应该自省:如果孩子信任你,一定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你;若是两代人之间存在所谓“代沟”,孩子当然就会形成“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机制,必然要设法保护自己的隐私。本来,每个公民都有保护个人隐私的合法权益,作为未成年人的孩子也不例外。不可否认,有时孩子的隐私中也可能包含某些不良行为或是越轨行为,因为青春期本来就是危险期;父母要做到既尊重孩子的隐私,又不致发生孩子的“失教”与违法犯罪,就特别要尊重孩子,善于与孩子很好地进行心理沟通。如果孩子视父母为可信任、可亲近的大朋友,也一定会适时地向父母说出自己内心最隐秘的事情。
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对父母偷看他们的日记、私拆他们的信件如此反感呢?又为什么总爱在家中自己使用的抽屉上锁上一把锁呢?
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会强烈感觉到自己的独立性,想拥有自己的隐私,也渴望被尊重。这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减少,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成人化倾向明显,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同时,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知识信息的增多,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起来,感情变得细腻起来,会产生许多想法,原先敞开的心扉渐渐关闭,有了自己的隐私;而且,即使他们有不少话想说,但观点已经与父母有所不同了,于是他们与父母的心理沟通就会明显减少,转而把自己的“秘密”和内心的感受都倾诉在日记里。
这时,如果父母采取强硬和蛮横的手段,想方设法去查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等,无视孩子的感受,随意侵犯孩子的隐私,则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孩子会因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将其保护起来,把自己的心紧紧锁闭,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这样,父母想了解孩子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如何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理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做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对孩子的隐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积极的引导。
1. 从心底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孩子是个人,不是物。他是人,他就有感情,就有他自己的行为方式,就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有他的隐私权。为人父母者,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那么,你首先要做这样的人。要让孩子尊重你,你便应当先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隐私,在家庭教育中应当表现为更多的契约精神和民主、协商的方法和方式。比如,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尊重。
2.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
试着了解他们的想法,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稚嫩想法和做法。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尽量以平等的身份多与孩子交流,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父母,如果真的想看孩子所写的东西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一定要争取使孩子信任自己,使孩子主动、自愿地披露心中的隐私。
3.别贸然去窥探秘密
青春期的孩子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有秘密,而且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虽然那个秘密不是很大,但是家长这种不信任的做法让他特别反感。所以这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点空间,别去偷看孩子的日记。这一点在孩子的人格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爱护他这一点,给他们留点秘密。哪位父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您再好心,孩子也会不满。因为这会使孩子感到受了侵害。
4.给孩子以信任
偷看孩子的日记,无疑是由一片爱心驱动。然而,爱,就要信任。凡是坚持写日记的学生,几乎都是好学上进、有自尊心的学生。也许他们在为人处事上不免有些失误,而吃一堑长一智,正是人生的必修课啊!
5.学会做孩子的大朋友
对孩子闭锁的心灵不去贸然探秘,难道可以不闻不问?当然不是。需要的是您要放下架子,与孩子营造一种朋友关系。孩子不会拒绝朋友。所以爸爸妈妈应该放松一点,就跟平常聊天一样,跟孩子聊聊青春期一些比较隐私的事,在聊天中孩子就掌握了应该跟什么样的人交往。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好感,当然男孩和女孩都应该互相产生好感,其实好感并不一定最后就发展成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6.给孩子留一块独享的天地
任您想尽一切办法,也不可能把孩子的心声全部掏出来,而且也没有必要。独享一块心灵绿地,不要任何人来涉足,这是一个心理健全的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孩子长大了,就应该有一块仅属于自己的天地。把这方天地留给孩子独自享有,这也是对孩子的爱。
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孩子大了,内心里有不愿告诉别人的秘密也是自然的事情。尽管孩子的内心世界里的秘密不一定正确,但这些秘密毕竟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所以,父母们对此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在生活中,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态度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当孩子希望自己的房间没有人打扰时,父母就不要随便进入;当孩子希望拥有记录自己秘密的日记本时,父母就不要偷看,更不能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
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父母应当高兴才对。
天下父母们,当你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赏识和尊重孩子,孩子也同样会尊重你,从而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时候,才有可能主动向你谈起。请记住,你越尊重孩子的隐私,你与孩子的距离也就越近。
父母心语
为人父母者应该自省:如果孩子信任您,一定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您;若是两代人之间存在所谓“代沟”,孩子当然就会形成“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机制,必然要设法保护自己的隐私。
天外来信是谁
小敏是中学三年级的学生,平时学习优秀,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为了自己的隐私权,她曾与父母争吵过、僵持过。事情很小:她小学时就与农村贫困学生结对子互助学习,她们经常书信来往。一天父亲询问:“文句写得不太顺畅。”敏感的她意识到,信封忘记贴邮票及时寄出去,父亲偷看了自己的信件!为此,她告到爷爷、奶奶那:“这样侵犯我隐私权的人不配做我的父亲!”
其实,尊重孩子的隐私,教育孩子保护好个人的隐私,是父母的重要职责。孩子有了隐私是成熟的一个标志,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家庭是孩子最安全的地方,如果父母伤害了孩子的隐私,不但会形成隔阂,而且容易使孩子产生过激的行为,如出走等。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心理,应该给他们独立的空间,家长不要私探他们的隐私。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成人意识的出现,他们的隐私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
现在,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像小时候那样,什么事都和父母讲”。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些事背着自己,如同学之间的书信和日记总要放到装了锁的抽屉里,他们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感到不安,怕孩子染上坏毛病,于是父母在关心孩子时就表现出不同方式。有的家长认为小孩没有什么隐私,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有的家长则对如何处理孩子的隐私表示困惑。一位女儿上高三的杨先生说,他也知道随便查阅女儿的东西不太好,但发现女儿成绩下降或与家人沟通不多时,实在忍不住去查看女儿的手机、电话本,偷听谈话内容,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可是这样做进一步关闭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渠道,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家长关心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过度保护、过度干涉,不允许孩子保护自己隐私的做法是不妥的。
婴幼儿时期,孩子一切依赖父母,少年时期也许孩子仍把父母当作学习、模仿的第一榜样。但是,进入青春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成人意识的出现,他们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接触社会和人生,此时,隐私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
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家长应当高兴,因为这是孩子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一个毫无保留的在父母和他人面前诉说自己内心的孩子是不会成为成熟的人的。有些女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会收到一些同学的来信,包括男生的信。我们在教育她们如何与男生搞好关系、与异性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时,还嘱咐她们一定要收好这些信件,不要遗失在外面,免得给自己同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信件以外,生活在现代高科技下的父母们还会遇到短信以及上网聊天这些类似信件的通讯方式。也有家长会问,孩子都在聊些什么,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呢?所以,孩子在打电话时总会遭到来自父母、兄弟或姐妹的批评和妨碍。
至于聊天内容,很简单,主要聊学校里发生的事以及对同学和老师的看法等等,由于平时学习紧张,同学们放学后就各自回家了,很难有时间在一起聊天,短信和上网聊天弥补了这一不足,有些当面不方便说的话,也可以用短信交流。
面对孩子的私人信件或短消息,家长应采取什么态度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改变交流方式
发现孩子锁日记,或者发现有不向父母公开的信件,父母应该注意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但不要直接逼问,而应采取关心、倾听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教育、指导孩子时,应采用讨论和商量的口气,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既有利于增进对孩子的了解,又能够促进孩子的独立和成熟。
2. 为孩子的成长感到自豪
告诉孩子,你对他能够良好地与他人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沟通表示高兴,提醒他收好并妥善处理来自朋友的来信、聊天记录以及短信,以防带给别人不必要的困扰。
从明天起你可以做些什么
3. 告诉孩子你的立场
任何时候,你都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让孩子知道你的价值观,但不要强加于他;当你指出孩子“不可以这样”的同时,最好告诉他“什么是可以”的。比如,你明确告诉她“不可以单独和一个异性同学密切交往,但不反对她与多个异性同学、同性同学一起交往”。
4. 设定一定的家规
应该有明确的必要的家规,让孩子从小知道,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但家规要适合时代的特点,比如,“上大学之前,晚上出去须经父母同意”,这是必要的家规,而“上大学之前,晚上不可以出门”,就过于苛求了。
父母心语
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家长应当高兴,因为这是孩子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遭遇“电话”
家里“独苗”的菲菲,一直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但父母对她管得也很严。平时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距离就是她生活的全部空间。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她也不例外。她还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子,和同学们关系很好,同学们都喜欢找她玩。可是在家里是个乖乖女的她,能跟同学出来玩的机会并不多,同学们只好选择打电话跟她聊天。可令菲菲烦恼的是每次同学们打电话给她的时候,妈妈都会先“面试”一番,然后才让她接电话,有时还没那么简单,妈妈还会在自己的房间里用另一个电话听他们“聊天”。她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觉得可能是父母担心她谈恋爱。但是她却从来不敢和妈妈提意见,是因为害怕妈妈责骂。她很不喜欢妈妈的这种管束方式。她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需要有自己的隐私和自己的空间,她不想一直生活在妈妈的“阴影”下。
很多母亲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孩子有话不愿意和自己说,但却可以和朋友煲几个小时的“电话粥”?其实,现在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大部分都会存在着一种“逆反”心理。他们不愿意接受父母亲或者老师长辈的教诲,而倾向于接受同学或朋友之间的建议。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他们都互相了解,都能感受到彼此间所处的困境。而家长多数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做事情或接受意见,通常以自己的经验来教导或命令孩子。而从长远的目光来看,这样做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