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
13025900000041

第41章 以爱为起点,铺设孩子通向真善美的路径(1)

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

放学时段的公交车站。公交车还没停稳,就见几个学生模样的孩子拼命地挤,丝毫不顾及这样的推挤会伤到人。排在公交车前面的人,看到他们像潮水似的涌来,不得不自动避让。

在一片左推右拉中,大家都上了车,此时车上已座无虚席。只听有个男学生笑着和身边的同伴说:“如果不是我助你一臂之力,你哪有位置坐啊?”

同伴感激地点头道:“是啊!多亏了你刚才那不顾一切的一推。”

那几个孩子好像很兴奋,在车上大声地聊着学校、班级发生的新奇事儿,一会大笑,一会喊叫。

在车厢中间,有个阿姨抱着一个熟睡的小孩。看到孩子们根本没有安静的一刻,终于忍不住了,转身对坐在她旁边的男孩说:“你们可不可以说话小声点儿!我的小孩在睡觉。”

男孩一听,顿时不高兴了,依然对同伴说:“公交车是公共场所,又不是卧室。凭什么让我们小声说话啊!”

“就是!我们公民有言论自由。”

又过了一站,上来一个老奶奶,看情形是个外地人,因为她提着个大包。

售票员一看,急忙广播请乘客给老人让个座位。

听到售票员这样喊,车厢里突然变安静了,原来那几个孩子有的“睡着了”,有的闭着眼睛听音乐,只当没听见也没看见。

这几个孩子的表现,就是当前孩子缺乏爱心的典型行为。

通常,孩子缺乏爱心主要表现为:年级高的欺负年级低的;找低年级的孩子收“保护费”,或者拦路“抢劫”低年级的孩子;不懂得尊老爱幼;不懂得助人为乐。

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虽然我们给孩子提供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是孩子的精神生活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因为孩子在向他人索取的同时,没有想到去回报,没有想到自己作为某方面的强者,也应该像父母爱自己一样,去爱他人。

法国文豪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人父母都懂得的道理。但如果父母对孩子只是一味的付出而不求孩子对自己的回报,不知道教育孩子把爱播撒给需要的人,就有可能将孩子培养成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献的人。

因此,夺走孩子爱心的我们,应该把爱心还给他们,积极地培养他们的爱心。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做了一个独特的婴猴实验:哈洛把刚刚出生的婴猴从母猴所在的笼中取出,放到另一个装有两个人造母亲的笼子里。一个纯金属丝的人造母亲胸前安有一个奶瓶,另一个的表面包裹着柔软的布,但不安奶瓶。按理说,婴猴应该经常爬到安有奶瓶的金属丝妈妈的身上,然而结果却相反,婴猴只是在肚子饿要吃奶的时候才爬到金属丝妈妈身上,而大部分时间都爬到布妈妈身上。如果在布妈妈身上也安上奶瓶,那么婴猴就几乎不接触金属丝母亲了。如果在婴猴下地玩耍的时候,突然放入一个自动玩具,就会看到婴猴吓得马上逃到布妈妈身上。

这个实验推翻了人们传统思想中,“有奶便是娘”的认知。从这个实验可以得知,婴猴对母猴的依恋主要不是食物,而是柔软、温暖的接触。推而广之,小孩子依恋母亲并不仅仅是为了喝奶,他更需要柔软而温暖的皮肤接触的感觉,小孩子只有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才能健康地成长。就像小猴子不喜欢只能提供食物的“金属妈妈”一样,孩子也不喜欢只能提供食物、金钱的“机械母亲”,他更需要的是母亲的爱。

父母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人,他们的爱没有条件,父母几乎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对孩子毫无保留的人。父爱母爱缺失的孩子也很容易多疑,不相信任何人,对生活也没有眷恋和感激。一个孩子若从小就没有得到被器重、被全心全意保护的感觉,将很难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很难有爱心。冷漠的人或许可以成就大事,但他能从生活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呢?父爱母爱的缺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可是,却有很多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孩子的父母。有的妈妈认为,给孩子住最好的房子,让他们上最好的学校,给他们花不完的零花钱就是爱,可是,物质上的富足只能带来生活上的愉悦,当孩子们得到那些所谓的爱后,还是不可遏制地产生了诸多常见的问题:和父母之间日益生疏,产生沟通障碍;物质上的富足而感情上的空白让孩子误入歧途;让孩子感情冷漠,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这些问题的产生,能说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爱吗?当然不是,只是不恰当的爱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爱的内容不是空洞的,爱应该是生动丰富的,爱是融入了生活,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

作家毕淑敏曾经做过许多年医生,但是为了爱孩子,有一次,在儿子感冒发烧的时候,她狠了狠心,让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她在《教你生病》一文中,记述了当时的经过: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

“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大吃一惊。

“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打电话找你。”“假如……你最终找不到我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自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爸爸呢?”“那我就忍着。你们早晚反正会回家。”儿子说。“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到医院去看病?”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明。“正是。”我咬咬牙,生怕自己会改变注意。“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在思考。

“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买一个本……”我说。“什么本?”他不解。“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叫你化验你就到化验室去,先划价,后交费。等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我内心里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我后悔、责怪自己,忍耐着时间慢悠悠地向前滑动。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立刻开了门,倚在门上。“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真是件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爱分很多种,孩子们需要的无疑是心灵的共鸣和满足。文中的儿子并不会因为妈妈的“残忍”而认为母亲不爱自己,相反,这种为了锻炼孩子而采取的特殊方法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坚强,孩子自然能理解妈妈的一番苦心。

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出色,他们能干,在外人的眼里他们还特别坚强,似乎自己就是台永远马力十足的发动机。生活中能够理解他们的人很少,有时就连父母也会以为孩子精明能干,不用操太多的心。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常常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他们好强的性格和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注定他们不会轻易得到知己,当他们因学习的压力和生活的疲惫而力不从心时,并没有太多倾诉的机会和对象,另一方面,争强好胜、喜欢以坚强面示人的他们也不会轻易容许他人“觊觎”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所有的疲惫和孤独都像火药一样聚集在内心深处,一旦遇到某件成为导火线的事情,便会让结果变得一发而不可收。

有时候,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的不是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是父母的理解和关怀。比如失败后一句安慰的话语:“这没什么,妈妈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演讲台上慷慨激昂的陈词后,爸爸在观众席上给予的一个鼓励眼神:“你还是那么棒。”有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舒适豪华的房子,也不是吃不完的美食、花不完的零花钱,温暖他们的心,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

父母心语

孩子需要的不是舒适豪华的房子,也不是吃不完的美食、花不完的零花钱,温暖他们的心,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

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一首《感恩的心》,唱得让人为之动容!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场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瞬间,房屋都倒塌了,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四川、重庆、甘肃、陕西、云南等地已有几万人遇难。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中国遭受自然灾害伤亡最重的一次,全国人民为之震惊,无数人们为遇难的同胞哀悼。这一天,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都将成为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抢险救灾画面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国人。这其中,就出现了“小男孩郎铮敬礼”的感恩故事。

在5月13日早晨,在北川灾区一片四周仍在冒烟的废墟上,一个左臂受伤、满脸是血的3岁小男孩郎铮被救灾人员从废墟中救出。当所有人都只着想把他转移到安全地方时,一个令人无法意料的感恩场面出现了,躺在担架上的小郎铮艰难地举起他那稚嫩的右手,向解放军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小郎铮在这个痛苦的时刻还不忘向解救他的叔叔敬礼的感恩举动,令13亿国人为之震撼。

面对这种成人都无法承受的灾难,一个3岁的小孩子竟然在被人从废墟中救出时,还不忘向救援人员敬礼。敬礼的举动如果是在平时,人们也许只会淡然一笑,说他调皮,但是在此时郎铮的举动让我们欣慰,纵然是受到这样巨大的伤害,他还是不忘保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是否扪心自问过,作为没有遭遇到这场灾难孩子们,是否也会像小郎铮一样懂得感恩呢?当我们享受父母的爱或他人的爱的时候,是否把他们看作是理所当然而无动于衷呢?

当你要求父母要疼爱自己、关心自己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要以同样的方法来疼爱和关心他们呢?你是否过于苛求父母要如何溺爱自己,是否会为父母一次没有满足你而发脾气?当你在觉得自己被忽视、受到伤害的时候,是否主动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呢;是否主动地倾听过别人的心声;是否想到可能是因为自己不懂知恩图报,而伤害到那些真正关心、疼爱自己的人呢?

一个3岁大的孩子,本该是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不懂世事的孩子。然而在无情的天灾的磨砺下,让他幼嫩的心变得深沉而成熟,他凭一个“小男人”的阳刚之气,读懂了人性的不可动摇和意志坚定——地震虽然可以毁坏我们的家园,但是永远无法毁灭我们坚强的意志,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抗击灾害而努力,我们中华人民钢铁般血性在此次救灾中得到了最真实、最完美的展现和感受。

曾有人感慨地说:这次地震,孩子们的表现是最坚强的。是的,在这次地震中摧毁最集中的场所之一就是学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地震,孩子们表现出的冷静和刚强,常常令人看到为之流泪,不仅是小郎铮这样,其他的小孩也都是这样。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都是感恩。但在如今社会的人们对感恩似乎有点陌生,年轻一代的孩子不懂得要寻找感恩的原因,更不谈去感恩,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最值得深思的就是每一位家长。

教育学家说,由于人与人相处之间出现功利化,如今有些孩子缺少感恩思想,冷漠与自私心理严重,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许多孩子认为父母有责任让自己舒服的日子,善待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孩子们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不知道感恩,就是对人性的一种背离,不会感恩的人,只会带给他人一种冷漠和残酷。因此,作为家长,从小培养孩子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的感受能力很重要,同时,还要让孩子学会用一些适当的方法去表达情感。

我们的孩子,要让他们知道: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就是要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足,同时他人为你做事时也要有一种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了别人帮助或恩惠时,即使在你认为不是很重要,你也要有一点感激之情,要抽出点时间,向对方表示感谢。让孩子学会在得到他人的关爱与帮助时向对方表示感谢。

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呢?首先父母自己要明白感恩的意义,才能知道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作为父母一定要清楚两点:一是你的付出是对方所需要;二是你的付出不是为了能得到他人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