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13110400000065

第65章 海市赋并序

黄宗羲

由赋前《小序》可知,梨洲创作此赋时并未亲见海市。照山僧的意思,明年春夏之交作者方可能首见奇观。这样一来,赋中有关海市的描述只能由山僧来进行,因此,作者采用汉大赋那种主客问答的结构框架,也就合乎情理。与西汉初贾谊的《□□鸟赋》不同的是,贾谊赋中的对话是虚拟的,而《海市赋》内对话则有历史之真实性。

余登达蓬山望海[1],山僧四五人皆言:春夏之交,此地特多海市。各举所见,与图画传闻者绝异。盖传闻者多言蜃气烛天[2],影象见于空中[3],岂知附丽水面[4],以呈谲诡[5]。言者不出云气仿佛[6],岂知五采历落[7],刻露秋毫[8]。东坡在登州[9],以岁晚得见为奇,然霜晓雾后[10],往往遇之,亦不必拘拘于春夏也。信耳信目,自有差等[11]。山僧约明年三四月来宿其舍,海神当不余弃。先次第其言而赋之。

己酉之冬[12],观海达蓬。山僧四五,指点空濛[13],曰:”滨海之地不一,兹独当夫神宫也[14]。光怪发作[15],亦何人而不逢!但称登州之海市者,盖不免于瞽聋。“[16]余曰:”各言其状。“

本源曰[17]:”其为城也,雉堞崔嵬[18],丽谯□□晔[19];三里七里,勾股可摄[20]。于焉戎马[21],乘城蹀躞[22];照白窃骊[23],雨鬃风鬣[24]。俨烽火之告严[25],危黑云之将压[26]。其为楼也,蹇产百尺[27],成以鬼巧[28];绮窗朱琐[29],明星萦绕;神妃杂遝[30],凭栏渺渺[31],其语可闻,若在妆晓[32]。有时而现为黄幄[33],深檐婀娜,绣带悠扬,何采旄桂旗之尽屏[34],兹特叠出以为章!“[35]

汪道者曰:”亦有单门聚落[36],忽然而来;屋瓦参差,门户洞开。嗟朝烟之不起,岂井臼之生埃[37]。固职方所不纪[38],亦战争所不灾。“

续宗曰:”当旭日之初高[39],有霜钟之寓质[40],制宏万石[41],音谐七律[42],藏寂寞之元声[43],虽满盈而不出。少焉变为城郭,中引长桥,值刺史之行部[44],或中丞之入朝[45],鸣笳列驺[46],夹毂喧嚣[47]。何珠宫贝阙[48],而以卤簿宣骄[49]?其后幻为染肆[50],绿沉红浅,罗绮缤纷,借霞天以为色,蒸香草而成文,彼蜀江之濯锦[51],信天人之攸分!“[52]

补陀僧曰:”橘柚初黄,飒然风叶[53],览观大洋,涌起宝塔。四面勾栏[54],七重鞺鞳[55],华瞩风涛[56],光交目睫[57]。遇其变现,状如鹦螺[58],琐碎末品[59],大越丘坡,闪尸之下[60],湛然水波。若夫海路壮阔,一山千里,虽人迹所不交[61],亦针经之能指[62]。尔乃帆席未挂[63],僧窗宴启[64]。忽焉丛岛逼塞,孤峰魁峙,疑异国之飞来,岂灵居之迁徙[65]?当其电绝[66]。不烦蝣晷[67],名曰浮山[68],海人习此。“

或曰:”此何理也?“余曰:”夫积块之间[69],红尘机巧[70],菁华销铄[71],犹且群羊飞鸟,野马磅礴。彼大海空灵[72],神明郛廓[73],百色妖露[74],岂能牢落[75]?故其轩豁呈露者[76],穷奇极变而无有龈腭[77],此固蛟龙之所不得专,天吴蝄像之所不能作[78],况蜃之为物甚微,吐气更薄乎?南海谓之浮山,东海谓之海市,是乃方言之托也。“[79]

(《黄宗羲全集》第一〇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1]达蓬山:在今浙江慈溪县东北三十里有大蓬山,一名达蓬山,相传秦始皇欲从此航海到达东海蓬莱,故名。

[2]蜃(shèn)气:大气由于光线的折射,把远处景物显现到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景,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故称蜃气。蜃,大蛤。《本草纲目》鳞部一:”(蜃)能吁气成楼台城郭之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曰海市。“烛天:照耀天空。

[3]影象:指地面的各种物体的影像。见:犹”现“。

[4]附丽:附着,依附。

[5]谲(jué)诡(guǐ):变化多端的怪异形象,指海市幻景。

[6]仿佛:指云气迷濛,看不真切。

[7]历落:参差错落。

[8]刻露秋毫:描摩表现得细致。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

[9]东坡:即北宋文学家苏轼。登州:州、府名,在今山东胶东半岛东端的蓬莱县。岁晚:指冬天。按: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十月十五日至二十日曾调任登州,写过《登州海市》一诗,诗序曰:”父老云:尝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

[10]霜晓:秋天的清晨。

[11]差等:犹差别,高低。

[12]己酉:清康熙八年(1669),时作者六十一岁。

[13]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此指海雾迷濛的样子。

[14]当:对着、向着。神宫:海神的宫殿。

[15]光怪:光彩奇异的幻景。发作:犹发生、表现。

[16]瞽聋:眼瞎、耳聋的人。比喻为耳目闭塞,孤陋寡闻。这两句是说海市幻景滨海各地都会有,只说登州海市奇景的,不免为人耻笑为瞎子、聋子。

[17]本源:山僧名。以下汪道者、续宗与补陀僧皆是。

[18]雉(zhì)堞(dié):城上排列如齿状的矮墙,作掩护用,此处代指城墙。崔嵬(wéi):高峻的样子。

[19]丽谯(qiáo):华丽巍峨的高楼。谯,古时建筑在城门上用以瞭望的高楼,此泛指高楼。□NFEC9□(wěi)晔(yè):光彩华盛的样子。

[20]勾股:古代立竿测量太阳高度时,标竿为股,日影为勾。这里是说可以用立竿测影的办法摄取海市幻影的形状。

[21]于焉:相当于”于此“,表示处所。戎马:军马。

[22]乘(chéng):登。蹀(dié)躞(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

[23]照白:即照夜白,骏马名。窃骊:浅黑色的马。窃,假借为”浅“。骊(lí),纯黑色的马。

[24]雨鬃风鬣:指马颈上的长毛冒雨冲风,披散开来。鬃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25]俨:犹俨然,好像真的。烽火:古代边疆在高台上点燃柴火,作为边防报警的信号。告严:报警。

[26]危:高。黑云:语义双关,既指浓云,又指敌军。这句是形容敌人像黑云压城。

[27]蹇(jiǎn)产:曲折。这里是形容楼阁连绵曲折的样子。

[28]鬼巧:形容制作技艺精巧,似非人工所能及。

[29]绮窗:刻有镂空花纹的窗户。朱琐:犹朱门,指漆红的宫门。琐,宫殿门上镂刻的连琐图案,引申为”宫门“的代称。

[30]神妃:幻境中的宫妃。杂遝(tà):犹”杂沓“,众多杂乱的样子。

[31]渺渺:悠远的样子。

[32]妆晓:清晨梳妆。

[33]黄幄(wò):黄色的帐幕。

[34]采旄(máo):染为彩色的旄牛尾,古代旗竿顶上的装饰物,此处指有这种装饰的旗。桂旗:以桂木制成的旗子。尽屏:全部摒弃。屏,同”摒“。

[35]叠出:更迭而出。章:文彩鲜明貌。

[36]单门:独门。聚落:村落。

[37]臼(jiù):舂米的器具,一般用石头制成,样子像盆。

[38]职方:官名。《周礼》夏官有职方氏,掌天下地图,主四方职贡。纪:同”记“,记录。

[39]初高:犹初升。

[40]霜钟:凝结着白霜的钟。寓质:寄托它(指钟)的实体。

[41]制宏:体制宏大。万石:指钟体有万石之重。石,古代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三十斤为韵,四韵为石。“

[42]七律:中国古乐中的七种基本音律,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43]元声:古代律制,以黄钟管发出的音为十二律所依据的基准音,叫做”元声“。

[44]刺史:官名,相当于州郡太守一类的地方官。行部:汉代制度,刺史常于每年八月间巡行所部,查核官吏治绩,称为”行部“。

[45]中丞:官名。汉代御史大夫的属官有中丞,掌管兰台图籍秘书,负责察举官吏中的非法行为。

[46]鸣笳:吹响笳管。笳,古管乐器。列驺(zōu):骑士列队。驺,古代显官出行时,前后侍从的骑卒。

[47]夹毂(gǔ):夹在车辆两侧。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代指车轮,此处指车辆。

[48]珠宫贝阙:传说中的水神所居之处。

[49]卤簿:古代帝王出外时随侍前后的仪仗队。这里指水神出巡。宣骄:炫耀骄贵。

[50]染肆:洗染作坊。

[51]蜀江:指锦江,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传说古人织锦在江中洗濯,色泽比其他江水鲜明。

[52]攸分:犹所分,指自然与人力确实是有区别的。

[53]飒(sà)然:指风声。

[54]勾栏:又作钩栏,即栏杆。

[55]鞺(tāng)鞳(tà):钟鼓之音。此处借指钟鼓。

[56]华瞩风涛:指光华闪耀于风涛之中。瞩,注视,这里是耀眼的意思。

[57]光交:光彩交错。

[58]鹦螺:鹦鹉螺,海螺的一种。旋尖处弯曲而朱红,如鹦鹉嘴,故名。

[59]末品:卑小的物品。

[60]闪尸:骤然一现的样子。

[61]交:互相接触。

[62]针经:指罗盘等指示和测定方位的仪器。

[63]帆席:指船帆。

[64]宴启:犹晚开。宴,通”晏“,晚。

[65]灵居:仙灵所居之处。

[66]电绝:如电闪灭绝,比喻急速。

[67]蝣(yóu)晷(guǐ):短暂的时光。蝣,即蜉蝣,它的生命十分短促。晷,日影,引申为时光。

[68]浮山:即海市。

[69]积块:积聚的土块,指大地。

[70]红尘:飞扬的尘土,形容繁华热闹,也指繁华热闹的地方。机巧:机智灵巧。

[71]菁(jīng)华:同”精华“。销铄:消除。

[72]空灵;空阔灵活。

[73]郛廓:广大而不可把握。

[74]百色:犹百物。色,佛家称物质领域为”色“。妖露:露出妖形怪状。

[75]牢落:稀疏零落的样子。

[76]轩豁:开朗。

[77]龈(yín)腭(è):牙床,形容物的根柢,这里有束缚意。

[78]天吴:水神。蝄像:犹”蝄蜽“,古代传说中的木石之怪。

[79]方言之托:假借方言来表达而出现的效果。托,假借。

明亡以后,梨洲长年隐居。己酉(1669)之冬,作者到距家乡馀姚不远的慈溪县,登达蓬山望海。虽然”霜晓雾后,往往遇之(指海市),亦不必拘拘于春夏也“,作者观海那天又正好是上下”空濛“的天气,可是他没能见到海市,比苏轼要不幸得多。通过几个长年居山望海的山僧的描绘,他还是了解到海市的景状。此赋正是在耳闻基础上作成的。

借助本源等僧人的谈话,我们先后看到了海市世界中的”城“、”楼“、”黄幄“、”单门聚落“、”城郭“、”染肆“、”宝塔“、”丛岛“、”孤峰“等等逼真如绘的景观。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所读到的文字是经过作者再加工了的文字,许多想象非是僧人所为,而是作者的手笔。

僧人向作者转述种种关于海市的自然景致,而想象属于主观范畴,作者不可能全文照搬僧人的谈话,想象应大多由他本人完成。而这些想象之笔,恰恰向读者暗示出了作者亡国的伤楚,也显出了作者遗民的特殊身份。是本源描绘了城池奇景,作者则用高超文笔让其笼罩在战争的恐惧之下,读来令人抑郁。”俨烽火之告严,危黑云之将压“,这两句分明是作者对鼎革前后纷飞战火、遍野横尸的痛楚回忆。表面上,隐居之后的作者授徒讲课,一心著述,对时事不闻不问,如今又来达蓬游玩,可谓心情愉悦,但这仅仅是表面,秉受多年儒教风习的心灵原来为丧国之痛时时纠绕。由海市中的城池,作者不禁想到了江南士民抗清守城之战的酷烈,心内的忧伤被催发了。由”蹇产百尺“之楼,想象到神妃的美丽与安宁;由城郭中刺史和中丞的排场,想到传说中的龙宫。应该说,这两处充满神话气息的文字是作者渴望安谧心境的反映。这也就不难理解他在写”单门聚落“时,用”固职方所不纪,亦战争之不灾“这样的文句了。他心内仰慕桃花源般的”战争所不灾“的境界,是因为他对现实太失望了。此外,”战争“二字亦与明清之际的硝烟在作者内心投下的阴影有联系。这些解不开的情结就这么隐蔽在生动的景物描写之后。

赋的结尾部分,作者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海市不可能由蜃吐气而成,而是一种自然现象。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查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