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智慧故事
13112900000015

第15章 第七军争篇(2)

冒顿用“鸣镝”来统一部下的视听,用射杀自己的宝马、爱妻的方式来锻造绝对服从的部下,只因他的最终目标是杀父篡位,所以不用这么极端的方法来训练兴许就不会成功。他用严厉的惩罚(杀头)来制裁不服从命令或对命令犹豫的部将,反复将唯一的一条铁律植入余下人的脑中:鸣镝所向不准许有任何落空。这已经类似于人对动物所进行的条件反射试验了。他深知头曼是部族中至高无上的首领,要自己手下的部将们跟着自己将他射杀,肯定会很困难,唯一的途径就是将他们锻造到只服从于自己一人、指哪打哪的地步。这种做法自然让现代人胆寒,但想想冒顿在太子地位和性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还能怎么做呢?要么被杀,要么先发制人。旧时代绝对的权力四周都洒满了无数皇族自家人的鲜血,父子相残、兄弟相残,无论中原王朝还是四方部族,这些剧目都没少上演。

【原文】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译文】

三军,可以挫伤他的士气,将帅,可以动摇他的意志。所以早晨士气最旺,陈兵至中午,则士气怠惰,日暮人心思归,士气衰竭。善于用兵的人,避开其旺盛之气,攻击其怠惰衰竭之气,这是运用士气的正确方法。用整齐来对付混乱,用沉着镇静来对付躁动,这是正确运用军心的方法。用近便来对付奔波,用安逸来对付劳累,用饱食来对付饥饿,这是正确运用士兵体力的方法。不要向旗帜齐整、严正有序的军队挑战,不要向阵容整肃、精力充沛的军队进攻,这是正确运用战场形势的方法。

【解析】

士兵们的士气在一天中的早晨最盛,白天则逐渐衰退,到了傍晚就衰竭。所以作战应避开敌人士气高涨的时候,攻击敌人士气衰竭的时候,才能保证自己的胜利(即治气)。这是针对军队。而带兵的将领,就要动摇他的意志(即治心)。除此之外,还要正确应付军队的战斗力(即治力)和战场的形势(即治变)。

【故事一】

公元32年冬,汉军被隗嚣军战败退回关中地区后,大司马吴汉率军退屯于长安地区,岑彭率军退出对隗嚣作战的战场,去往津乡地区,准备从水路向公孙述进兵。这样原属隗嚣军的天水、陇西、北地、安定等各郡县,又均为隗嚣军所收复,使刘秀与隗嚣苦战两年多的战果功亏于洛阳一役。于是刘秀与隗嚣双方基本上恢复了原有的战略态势。但是,由于隗嚣军在洛阳战役中消耗了大量的军资财物,十多员大将率十万之众,投降了刘秀军,故而隗嚣军已十分虚弱,实际上正濒临崩溃的边缘。

刘秀鉴于大司马吴汉两度轻敌恋战,招致了战略全局的一时失利,便决定以来歙监护征讨隗嚣的各路大军。后来又让马援为太中大夫做来歙的副手,以便平定依附于隗嚣的陇西各地羌族部落势力。来歙在担任了汉军的统帅之后,便向刘秀上书说:“蜀地的公孙述以天水、陇西为其屏障,故能够苟延残喘,待此两郡平定,公孙述便智穷力竭了。当务之急是选调兵马、储积资粮,以便下一步作战之用。”于是,刘秀下令积谷六万斛,并调来相应的转运粮食的牲畜,一场大决战已经不可避免。

公元33年春,隗嚣集团的处境已相当困难,长期的战争消耗,使其粮食将尽。隗嚣统治阶层几乎一筹莫展,隗嚣因之悲愤而死。隗嚣死后,大将军王元、宗周等人拥立隗嚣之子隗纯为首领。

八月,汉军开始向隗嚣军进击,建威大将军耿弇率兵攻打高平第一城,高平第一城的守将为高峻,他坚守城池,耿弇用了一年时间也没能攻下。刘秀亲自前来督战,又派将军寇恂前往城下招降。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城与寇恂相见,皇甫文不卑不亢,拒绝降服。寇恂大怒,下令立即将皇甫文斩首。汉军诸将领劝阻寇恂说:“现在既然要招降高峻,却又杀害他的使者,恐怕不是上策。”寇恂不听,坚持斩了皇甫文,并命令皇甫文的副使回城向高峻报告:“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高峻听到皇甫文已被斩杀,十分惶恐,即日开城投降了汉军。汉军诸将欢呼雀跃,同时也不解为何杀了皇甫文,高峻这么快就会投降。他们询问寇恂,寇恂回答说:“皇甫文是高峻言听计从的重要谋士,他出城来与我们相见时,言语坚定,毫无降服之心,如果放其回城,定会鼓动高峻顽抗到底,杀了皇甫文,高峻失去了有胆有识之士,则必然投降。”诸将领皆佩服寇恂的胆略。

来歙率冯异、盖延等五位将领的部队进入陇地后,于建武十年七月击败赵匡、田弇统率的蜀军,斩杀了赵匡和田弇,推进至落门,并于当年的十月攻破了落门城。将军宗周、行巡、苟赵恢等与隗纯一起投降了汉军。大将军王元在冀城已是孤军作战,在无任何取胜希望的情况下,率众投奔了蜀地公孙述。至此,刘秀平定隗嚣集团的战争,经过四年多的苦战终于全部结束。

【故事二】

公元217年,刘备亲率大军进攻汉中,直抵阳平关,曹操部下将领夏侯渊据关死守,刘备军队久攻不下,相持了一年有余仍然没有攻破此关。

后来刘备决定绕开易守难攻的阳平关,南下攻占定军山。定军山是汉中西南的门户,地势险要,一旦刘备的军队打下定军山,就可以直攻汉中了。

为防刘备北上或东进,曹军在汉水南岸和定军山东侧都竭力加固营垒,修筑鹿砦。然而刘备率军夜袭曹营,火烧了南围的鹿砦。夏侯渊命张郃守东围,自领轻骑救援南围。刘备则让黄忠布置精兵埋伏在东围、南围之间的险要地带,等夏侯渊军队行进到此的时候,黄忠突然杀出,借助山势居高临下袭击敌军。夏侯渊完全没有防备,手下军队很快溃败,自己也被黄忠斩杀。张郃拼死逃出东围,退守阳平关。

曹操得知此消息后,率主力亲援汉中,但刘备夺取了定军山做据点,一改从前的被动局面,士兵们也士气高涨。曹操急于取胜,刘备则以逸待劳、以静待哗,不与曹军正面接战,而是派遣小股机动部队去骚扰曹军的后方,抢劫其粮草,阻断其要道,时不时再攻击一下落单的曹军部队。曹操军队很快被这样的战术弄得疲惫不堪,一时又攻不下险关,后方供应又遭受敌人侵扰,很快便粮食缺乏,士兵丧失斗志。过了一个多月,曹操见这样下去难于取胜,只是徒劳耗在汉中,遂放弃汉中,撤回关中。

刘备以逸待劳、以静待哗,用游击作战的方式逼退了曹操。

【原文】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

所以用兵的法子:敌人占据高地不可仰攻,敌人背靠丘陵不可迎击,敌人佯装逃跑不可跟踪追击,敌人士卒精锐不可强攻,敌人放出做诱饵的小股兵力不可贪食,正向本土撤退的军队不可阻截,被围的军队必须要预留缺口,陷入绝境的军队不可逼迫,这些就是用兵的法子。

【解析】

这是作战中需要具体面对的战术细节,“高陵勿向,背丘勿逆”说的是地形上需要注意的事项,后面几条是说所面对的敌人作出的种种形态,要小心谨慎、勿为敌所诱。

【故事一·高陵勿向】

公元564年,北周宇文护派将军尉迟迥等率十万军队攻打北齐,包围了洛阳,然而北周军硬攻了一个月也没能攻下这座城池。北齐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率军前来救援。由于周军势盛,援军在洛阳的北邙山驻扎了下来。北齐武成帝又召回此时镇守边关并州的段韶,问道:“现在洛阳危急,我想派你去援救,但是你原本在边疆防备突厥,你一走边防又怎么办呢?”段韶说:“北方突厥时时骚扰边塞,就好像疥癣一样,虽然麻烦但还不太严重。而西方的北周,却是我北齐的心腹大患,我愿意去援救洛阳。”武成帝遂给了段韶一千精骑,段韶走后不久,武成帝又亲率部队赶往洛阳。

段韶带领军队渡过黄河,由于当时数日阴天大雾,他领着兵悄悄到了洛阳,周军还没有发现。第二天,段韶带着三百精骑与诸位将领登邙阪观察敌情,在太和谷与周军相遇,段韶派人驰回军营报信,不多时齐军便集结起来,列阵与周军对峙。段韶领左军,兰陵王高长恭领中军,斛律光领右军。段韶见敌人是步兵,于是就指挥齐军边战边向山上退,周军果然被一步步诱到山前。等北周士兵气力衰竭的时候,齐军借助山势,与周军大战,周军很快败退,掉进溪谷淹死、跌死的不计其数。洛阳城下的周军也纷纷弃营逃跑,他们丢弃的各种军用物资堆满了山坡河谷。

这是老战术了,一方占据高地,一方仰面而攻,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却经常出现。简单的道理,是经过无数次验证的真理。

【故事二·佯北勿从】

公元1409年,明成祖朱棣派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率十万精骑剿伐漠北的鞑靼。临行前再三告诫丘福:“用兵须慎重。千万不要轻易进军,不要被蒙骗。”丘福出发后,朱棣仍不放心,又连传圣旨:“军中如有人认为鞑靼是可以轻取的,万万不可相信。”

八月,丘福亲自率轻骑千余人行至胪驹河,在与鞑靼游骑的遭遇战中,丘福抓获了一名鞑靼“尚书”——实则是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故意派出来的一名间谍。丘福亲自审问“尚书”,“尚书”供认说:“本雅失里听说将军来到,仓皇逃去,离此不过三十里。”丘福居然毫不怀疑,率领轻骑疾追。

连续两天,丘福在鞑靼“尚书”的引导下,多次追上了鞑靼军。鞑靼军每战必败,且战且退。丘福却认为鞑靼军是胆怯,丝毫不疑有诈,穷追不止。右参将李远劝阻说:“将军只凭俘虏的一句话就贸然轻进,万一是敌军佯败诱我上钩,我军人少势孤,后果将不堪设想!”左副将军王聪也力劝道:“不如结营自守,等待大部队到来,再取鞑靼不迟。”左参将王忠、右副将火真也劝道:“皇上再三告诫我们要小心谨慎,不可轻敌冒进,难道将军不记得了?”然而丘福压根听不进去反对意见,喝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从命者,斩!”

众将无可奈何,明知前去凶多吉少,却只好硬着头皮跟随丘福往前闯。没过多久,鞑靼大军如同浓云般涌来,霎时将丘福轻骑重重围住。王聪率先战死,丘福、火真、王忠、李远力战被俘,同遭杀戮,这支先头部队全军覆灭,明军后续部队闻报后,也只得急急忙忙撤退。

噩耗传到京城,朱棣大怒,不但褫夺了丘福的封爵,还把丘福的家眷发配到边远的南疆。

这是吃了敌人的诱饵、一步步掉进陷阱的一个战例。俘虏有时候正是对方故意放出来的间谍,在敌方阵营中制造假消息,这在后面《用间篇》还有专门论述。就算听信了俘虏的一面之词,但敌军屡战屡败难道不值得怀疑么?丘福的部将都认为这太蹊跷,可能有诈,然而主将求胜心切,孤军深入,导致最后局势不可挽回,将领全部被杀,真是可悲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