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厚黑悟人生
13192300000032

第32章 读厚黑悟人生之为人处世篇(1)

每天,我们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要在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要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一天忙碌下来,总会有说不出的疲惫。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让我们面对不同的人和做不同的事时能游刃有余,那就需要我们掌握说话的技巧,学会恰当的赞美;需要我们做事张弛有度,把握原则,该糊涂时装作糊涂,该出击时毫不含糊。

一、为人处世厚黑之道之一:说话讲究技巧

1.见人多说好听话

读过厚黑,会让你从中悟到这样一条道理:在待人处世中,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伤己的双面利刃,而不是劈荆斩棘的开山刀。与人交流时,应该“投其所好”,多说一些好听话、顺心话。直言直语一不小心就会伤人,而好听的话谁都不会拒绝。

鬼谷子认为:与智慧型的人说话,凭借的是见闻的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凭借的是辨析的能力;与善辩的人说话,就要简明扼要;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对方所喜欢的,就模仿而顺从他;对方所讨厌的,就避开而不谈它。能做到这些,就算利用好了你的舌头。

从理论上来讲,与人交往应该做到坦诚相待,真诚相处,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而且在现实中,人们口头上也一向把直来直去的性格,作为一种美德,倍加赞赏。如果你随便问一个朋友:你喜欢什么样性格的人?他往往会回答:性格豪爽、直来直去。人们在称颂某人时,也往往说:“他性格爽直,说话从不拐弯抹脚,直来直去。”

虽然长久以来,国人的习惯看法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是待人处世的一条准则。但现实却并非如此,说话直来直去的人未必会受人欢迎。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很特殊,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表面上一套,实际上可能是“意在言外”。换句话说,就是嘴上说喜欢“直来直去”,内心深处却并不喜欢“直来直去”。当对方回答“不”的时候,未必真的是“不”,很可能只是碍于面子,第一次需要拒绝来拿拿架子、摆摆谱,或是客套的礼貌性回答。而第二次再恳求时,对方可能就同意了。反过来说,当对方说好的时候,也未必就表示同意,或许只是不愿当面给你难堪而已!

所以,说话时还是不要直来直去,要学会换种方法,婉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别人面前,不妨多说些好听话,听者心里舒服,与你也不会有损失,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语言可以说是人类所特有的东西,也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自从人类创造语言以来,语言就开始发挥它无与伦比的威力。语言有时候不但能改变国家的命运,还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为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上,即使最简单的事情,也需要彼此合作,彼此交流,而这个前提却是人们要先彼此了解,而语言是彼此联系的起点、终点和联接点。没有语言,人们就失去了交流的纽带,与人的合作就会成为不可能的事。可见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所以说“说话”是一个人在待人处世中必须使用的交流工具,从早晨睁开眼睛起,一天的每一件事,都很难说不需要用语言来推动。因此,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会影响你的成功。善于说话,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

说话人人都知道,也可以说人人都会,但真正能把话说得好的人却不多。也许很多人会说,说话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可是说真的,说话并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文章写好了可以修改,而一句话说出来了,既无法再修改,也无法再收回。所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就是这个意思。有一则流传已久的笑话,说的是一位工会主席召集五个委员开会。开会的时间早已过了,可是只来了三个人。他叹气说道:“唉,该来的没有来!”有个委员听了这话觉得很不自在,他想:莫非我是不该来的人?于是这个委员悄悄地走了。工会主席见状,又叹道:“唉,不该走的走了!”剩下的两个委员听主席这么说,误认为他俩是该走而没有走的人,于是一气之下全走了。可见,就是因为工会主席说话不妥当,非但会议没开成,而且还得罪了人。以后大家再见面,恐怕会很尴尬吧,而且这位工会主席以后的工作想必也不会好开展。不说别的,单是以后工作需要再请这几个人开会,他们还会爽快地来吗?

威廉·费尔普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文学教授,他在他的《论人性》中讲了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在威廉·费尔普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到姨妈家里去度周末。晚上,有一个中年人来访,他跟威廉·费尔普的姨妈寒暄了一阵之后,便把注意力集中到威廉·费尔普的身上来。那时威廉·费尔普正对帆船十分着迷,这位中年人就劲头十足地跟威廉·费尔普讨论起帆船来。威廉·费尔普兴奋极了,甚至当他走的时候心里还恋恋不舍,盼望他明天再来。威廉·费尔普对姨妈说:“这个人真好,他对帆船那么有兴趣!”可是威廉·费尔普的姨妈却淡淡地说:“他是一个律师,才不会对帆船感兴趣呢。”威廉·费尔普非常诧异,说:“那他怎么会和我谈得那么起劲呢?”姨妈的回答使威廉·费尔普永远也忘不了。她说:“因为你对帆船有兴趣,他就谈一些使你高兴的事。他这样做是为了使自己受欢迎。”这样做狡猾吗?不!这叫投其所好,看人下菜碟。谁不希望别人对自己最喜欢的事物感兴趣呢?谁不希望别人赞同自己的爱好兴趣呢?

不管在何种场所,只要被别人点中自己的隐私,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令人气愤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在中国,有所谓“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摸到这一部位,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呢?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无论心胸多么宽宏大量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所以在与人交往时,只要我们不触及对方的“逆鳞”,就不会惹祸上身,还能平步青云。这就是需要随时随地注意应用“投其所好,多说好听话”这一厚黑妙招。因为好话不管说得多么离谱,至少不会触及对方的缺点。再者,对于好听话,许多人明明知道是恭维,可是大家都爱听。

2.不揭别人的短处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早年还曾讨过饭,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都以为曾和朱元璋是共患难的朋友,现在朱元璋发达了,一定会念在昔日的情份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也好让他们享受一下富贵的生活。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认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所以他那些昔日共患难的穷哥们只能看朱元璋做皇帝,享受着人间的荣华富贵,而自己却只能过着苦日子。

虽然很多人见不到朱元璋,可是也有例外。有位和朱元璋儿时一块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见到了朱元璋。这位老兄还把朱元璋当成儿时的那个小孩子,认为什么话都可以说。所以一见面,不管那么多文武百官在场,就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以为提起儿时的事情就能让朱元璋念起旧情,可是他没想到却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当他还在那喋喋不休唠叨时,宝座上的朱元璋却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那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本想来为自己求得荣华富贵的,可谁知,就因为不小心揭了朱元璋的短处,却把命都给搭进去了,可见别人的短处是揭不得的。

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场面话谁都能说几句,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短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自己也落得下不来台。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为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赞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做文章。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论在何种场合,都不要揭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那样做,是予人予己都不利的事,有时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害处。

对于有过节的人来说,“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对于没有过节的人来说,“揭短”有时却是无意的,那是因为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但是,不管你是有心也好,还是无意也罢,在待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的破裂。

有句俗语说得好,“矮子面前莫说短话”,别人有生理上的缺陷,或者家庭不幸,或者自己在为人办事方面有短处,心里已经够痛苦的了,不能再雪上加霜了。碰上这些情况都应加以避讳,决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然伤害了别人不说,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的,到头来只能是两败俱伤而已。因此,为人处世厚黑之学郑重提醒你:勿犯人忌,小心拍马屁别拍到马蹄上!

清代的康熙皇帝,青年时励精图治,做过不少大事,到了晚年时,年纪大了,头发也花白了,牙齿已松动脱落。这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可他心里就是不服老,犯了老年人的通病,只要听到有人说他“老”就不高兴,左右的臣子深知他的心理,特别忌讳说“老”一类的字眼,也没有谁愿意在皇上面前触这个霉头。康熙皇帝为了显示自己还年轻有活力,常常率领皇后、妃子们去猎苑猎取野兽,在池边钓鱼取乐。

有一天,康熙率领一群妃嫔们去湖中垂钓,不一会儿,鱼杆动,康熙皇帝连忙举起钓竿,只见钩上钓着一只大大的金龟,心中好不喜欢。谁知刚刚拉出水面,只听“扑通”一声,金龟却脱钩掉到水里跑掉了,康熙长吁短叹连叫可惜。在康熙左侧身旁陪同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看这光景这只龟是老得没有门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这时,在一旁观看的一个年轻妃子见状忍不住大笑起来,而且笑个不止,简直直不起腰来。康熙见了不由得龙颜大怒,他认为皇后说的是言者无心,而那妃子则是笑者有意,是含沙射影,笑他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回宫之后,康熙马上下了一道谕旨,将那妃子打入冷官,终身不得复出。到了这个时候,那个年轻的妃子才深深感到后侮了,她叹息着说:“因为我不慎笑了一笑,却害了自己守寡一生,这都是我自己不检点,犯了皇上的大忌所带来的恶果啊!”

为什么皇后在说话时明显说到“老”字而康熙皇帝没有怪罪她,而妃子只是笑了一笑却如此怪罪她呢?首先是康熙的忌讳心理,他不服老,忌讳别人说他老,这种心理实际上反映了老年人的一种普遍心态,由于上了年纪,在体力和精力上都有所下降,但又不肯承认这个现实,而且也希望人们在客观上否认这个现实,故而一旦有人涉及这个话题,心理上就承受不了。此外,由于皇后与妃子同康熙皇帝的感情距离不同。皇后说的话,仔细推敲一下,有显义和隐义两个意义,显义是字面上的意义,因为康熙皇帝与皇后的感情距离较近,他产生的是积极联想,所以康熙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知道皇后是一片好心的安慰。妃子虽然没有说话,只是笑了一笑,但她是在皇后说话的基础上笑的,再加上她与康熙皇帝的感情距离远不如皇后,所以让康熙皇帝产生了消极联想,其隐义是:那老龟老掉牙衔不住钩子,就像康熙皇帝一样老而无用,连钓起的老龟也让它逃跑了。这就深深地刺痛了康熙内心最忌讳的地方。

也许我们会说,康熙因妃子笑话他而给予这样的重罚充分暴露了封建帝王的冷酷无情,但是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别人这样笑话你的缺憾,你也会不高兴的。因为人总是有自尊心的,总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谁也不希望人们一见面就提自己不愉快的事。人人都不愿意人家触及到自己的憾事、缺点、隐私和使自己感到难堪的事,这也是一般人所共有的心理。因此在为人处世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交谈时千万不要涉及别人忌讳的话题,不然就会导致双方的不和,给人际交往带来麻烦。

但是,生活是很复杂的,由于种种原因,在为人处世中有时说话很可能无法避免别人忌讳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讲究说话的技巧了。

我们都知道,男人一到中年,头发便逐年减少,有些男人甚至将秃头视为一大隐忧。而这种人,有时候会出人意料地强调自己头发稀少:“很抱歉,我这个秃头实在很刺眼!”甚至在照相时也会调侃自己:“请注意反光现象……”

这种调侃的话,表面上让人听来似乎他不把秃头这件事放在心里,其实他的内心多半怀有深深的自卑感。一般来说,越是喜欢以自己的秃头为话题大做文章的人,可以说越对自己的头上无毛感到苦恼。所以,当你遇到这种人时,千万不要以为他很豁达大度,还是要避开这个话题去谈些别的为好。

生理上的缺陷有时是无法避免的,可有些人还有别的特殊忌讳。有一位业绩优异的一流公司的高级主管,最引以为耻的就是他的学历。然而,他的学历并非不足挂齿,反而是值得一般人炫耀的高等学历。他不但是毕业于全国首屈一指的高中,大学念的也是热门科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对自己的学历如此引以为耻呢?那就是他上的大学不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他因这件事一生深受打击,甚至在几十年之后仍然耿耿于怀,所以,他特别忌讳别人问到他的学历。

在普通人看来,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只要有人不小心问及他的学历,他就会非常不高兴。其实,以他今天的成就,学历根本不足以影响他的身份地位,并没有什么好引以为耻的,但他却似乎并不这么想。也许这就是人与人的想法不同吧。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并不会为自己的学历不高而自卑,可以不必刻意地回避这个问题。但是不要忘了,还是会有人对此耿耿于怀,所以在为人处世中,一定要尽量避免这一类的话题。至少自己不要主动地询问别人的学历,或是制造这一方面的话题,以免引起别人的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