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智囊悟人生
13196100000029

第29章 通简(1)

“世本无事,庸人自扰。惟通则简,冰消日皎。”

把他做一下译文:“世上本来没什么烦恼的事情,只是一些庸人自己扰乱自己。只要通晓了人情事理,处事就变得十分简捷顺当,就像太阳出来冰消雪化一样。”

人,活简单点是挺好的。

(第一节)通简之术

一个人如果总是把事情想得太复杂,那就只能自己受罪。冯梦龙说得多好,世本无事,庸人自扰。只有通简不足以通晓人情世事,只有通简方能举世阔达,只有通简才显人生之大智慧。

朱博是西汉成帝时的一名官吏,他原本是武官,不懂得做文官的规则条文。在他做了翼州刺史后,到所属各郡去看望部属,在通往郡县的路上,有好几百个官吏、民众拦着道路,叫喊着要告状,官府里同时也都挤满了前来告状的人。

从事官是个狡诈的小人,于是就把情况向他汇报,请求他暂时留在那里召见那些告状者,等事情结束了再出发。其实他是想以此来观察、试探一下这位新任上司的办事能力,也是故意给朱博难堪。

朱博虽然是一名武官,可是他心中却非常明白该怎么处理这样的事,他告诉侍从赶紧准备车马,然后走出去上了车去接见告状的人。另外他派那位从事,在门外贴出告示,告诉全县官民:凡想告县丞、县尉的,由于不属于本刺史直接管辖的事,请他们到各自所辖的郡守那里去反映;凡想告二千石俸禄的郡守、长史的人,待本刺史巡视回去后,请他们到我府中反映;老百姓被上级官吏祸害和告发盗贼、对簿公堂的,都请他们到所辖郡县的有关部门主管那里去反映。朱博做出这一果断的安排后,那些拦路的三四百人好像神仙指教般马上散去,这件事让在场官民大吃一惊,因为他们没有想到朱博的应变能力是如此的强。

后来,朱博慢慢了解到,果然是那个老从事教唆百姓聚众闹事,朱博就将那个人杀了。可见,朱博不只是在领军上有一套,而且在管治上也很有办法。

朱博的能力还不止这些。朱博在当左冯翊时,长陵大姓中有个叫尚方禁的,年少时曾和别人的妻子通奸,被人用刀砍伤了面颊。官府的功曹接收了他的贿赂,不但没有革除尚方禁的官职,反而还调他作了守尉。朱博听到此事后,就找了一个借口召见尚方禁,看见他面颊果然有伤痕。朱博于是退下左右的人,悄声问尚方禁,说:“你脸上是什么伤啊,为何如此严重?”尚方禁自知朱博已知晓了他的事,只好将被砍的情况说出,并叩头谢罪。朱博笑着说:“男子汉大丈夫年轻时犯这种过失也是难免的,我打算给你刷洗耻辱,你能够自愿为我效力吗?”尚方禁听了又喜又怕,答道:“小人自当尽死力报效。”朱博又命令他不得泄露今天的谈话,以后如果发生了什么事,都要统统记下来并报告于他。此后朱博就把尚方禁视为亲信,把他当做自己的耳目。尚方禁也不分昼夜地不断揭发郡中的盗贼及其隐藏的坏人,很有功效。朱博于是提升他任了县令。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朱博召见功曹,把门关上,将收尚方禁贿赂等事说开,几次痛斥他的过错,给他纸笔,让他自己写检查,“只要贪污受贿一分钱,都要记上,不得有隐瞒,若有半点欺诈之言,杀头无赦。”功曹非常害怕,就把自己一桩桩贪赃、奸情、贿赂等事宜,一一写出。朱博知道了他的犯罪实情,叫他仍然就座,教育他要改过自新后,拔出刀来,把所记下的罪状削成碎片,并打发他仍任原职。功曹听后,吓得浑身直打哆嗦,从此再也不敢有贪赃收贿的念头。

朱博不愧是一名做官的高手,做事果断,处事坚决,究其原因是他通晓做官的通简之术,不懂为管的规矩成了他最大的优点,把事情做简单了,想简单了,一切都会顺其自然,马到成功的。

汾阳王郭子仪是唐德宗时的一员大将,他的王府宅邸坐落在亲仁里,通常情况下都是府门敞开,任人出出进进,从不加过问。有一次,他的一个部下将领要离开京师去镇守边疆,前来郭府告别。他看见郭公夫人和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让郭公又拿毛巾、又端洗脸水,就像使唤仆役一样。过后,郭公子弟们实在是想不通,老师是朝廷的大将,怎么能让人看到他的这副模样呢?于是就都前来劝他。可是郭公却根本听不进去,认为这一切并没有什么。

他的弟子们便笑着说:“大人功业显赫,但自己不尊重自己。不论地位高低,谁都能进入你的卧室。我们都认为,即便是伊尹那样的大圣人、霍光那样的权臣也不会像您这样。”

对于他们的一番高论,郭公笑着对他们说了一段话,使人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你们根本不知道我的用意,你们看看现在我的状况,我的马匹吃国家草料的有500多匹、我的部属、仆人吃公家皇粮的也有1000多人。往前走,再没我的位置;往后退,也没有可仗恃的途径。如果现在我修筑高墙,紧闭门户,与朝内、朝外人不相往来。一旦与他们结下怨仇,就会有人诬陷我怀有二心。再加上那些贪功邀赏、陷害贤能之徒空编事实,旁听附会,把假的硬说成真的,那我们家族人将化为齑粉,到那时将后悔莫及啊。现在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无懈可击,四门大开,任凭进入,即便有人想用谗言加以毁谤,他也找不出借口啊!”

郭公的一番话,听得子弟们都拜倒在地,心中对郭公的远见很是钦佩。

可见,郭子仪是懂得为官之道,更懂得处事之道,懂得把原本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让别人找不到把柄。

唐德宗时,一到祭祀皇陵的日子,就下令禁止官民屠杀牲畜。有一次,郭子仪的家仆违反了禁令,犯了杀生的过失,被人上报到了皇上那里。

上报这件事的人是金吾将军裴婿。有人对裴婿说:“你只图一时痛快,就一点也不为郭公留有余地?”裴婿却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他留有余地!因为郭公一向德高望重,受人尊重,可是皇上才刚刚即位,他必定认为朝中官员都结成朋党,依附于郭公,而郭公根本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我对他的小过错进行为难。以表明他并不让人害怕,这难道不是为了郭公好吗?”

像裴婿这样的人,应该是一个真正的益友,也是郭公的通简之术的成品和回报。为人臣者,郭子仪堪称极品。他做事往往能看得开,不管是别人的恩也好,怨也好,他都把事情往简单的方面想,不去报复那些伤害他的人,可见郭子仪为官为人的磊落胸怀。

唐朝时有一个著名的奸臣鱼朝恩,他派人偷偷挖了郭子仪祖宗的坟墓,想看看墓中有何宝物,结果一无所获。郭子仪知道这件事后,从泾阳镇回到朝廷后,重新安葬了祖先。皇上去参加了吊唁,郭子仪痛心地哭道:“长期以来,臣带兵打仗时,不能禁止部下兵毁他人坟墓,现在别人掘了我家祖坟,这是上天对我的谴责,并非人为的祸患。”皇上听到这些话后,对郭子仪非常同情和理解,同时也很感动郭子仪的大度。

经历了挖坟事件后,鱼朝恩又想害郭子仪。有一次,他备下酒席宴请郭公,大家都知道鱼朝恩的这顿饭是居心叵测的,是想害郭公。于是有人就对郭公说这十分不利,部下们愿意穿戴铠甲陪郭公前往,以防万一。郭子仪没有答应,只带了几个随身的家僮到鱼朝恩家去了。

看到郭子仪到来后,鱼朝恩很是吃惊。惊愕地问道:“为何随从的车马这么少呀?”郭子仪便很坦率地告诉了他所听到的人言人语。鱼朝恩惶恐地说道:“若不是像郭公那样贤明的人,能不怀疑我吗!”郭子仪精通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像鱼朝恩那样的人也会被他的盛德所感化。可见,只要是真正的君子,其威慑力是小人也不能躲避掉的。如若不幸遇见小人,发挥通简之术,不必和他一般见识是最好的方式。

明朝穆宗隆庆年间,贵州土司安国亨、安智因为结下冤仇,就相互领兵厮杀,贵州巡抚以叛逆的罪名把他们都上奏给了朝廷。于是官府派兵前来征剿,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就要激成更大的暴乱。

朝廷另换了一任巡抚阮文中前去平定叛乱,阮文中在赴任以前,先去谒见内客首辅高拱。高拱对他说:“安国亨本来是被坏人挑起仇恨,杀了安信,致使安信的母亲疏穷、兄长安智怀恨报复。他们彼此结怨,互相攻击,都是出于双方仇恨的心理,仅凭一面之词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原来的抚台偏信安智,故安国亨心存疑惧,而不服从官军捉拿,于是抚台就上奏朝廷说安国亨要反叛。要论叛逆,应当是指反对朝廷。如今却是夷族人之间的自相仇杀,和朝廷有什么关系呢?纵使拘拿他,他不出面,也仅仅是违拗了巡抚而矣,而巡抚就马上奏向朝廷,轻易发兵捕杀,夷兵能束手就死吗?虽说官军、夷兵各有伤残,但还没有听说安国亨有领兵拒抗的迹象,如果一定以叛逆论处,实在太过分了。这是官员中有人变着法子欺瞒朝廷。地方上有事,隐瞒不报,这是一帮无事生非、邀功取宠的人干的;还有的人将小事变成大事,甚至无中生有,一开始就虚张声势,作为请功的资本;后来小纠纷激成大乱子,用以证明自己以前的说法,这哪里是忠心为国呢?你这次去调查到真实情况后,应平心静气地处理这事,把叛乱的罪名给他们去掉,只判他仇杀和违拗抚台的罪名,那样他们必定会出庭,听候审理。这样,才能体现出国法的严正、天理的公道啊。如今那些当官的,只喜欢在前任官员遗留的事务上多增加些名堂,以此来出出风头,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干。这是没出息的男子干的事情,不是君子的风度。你不要学他们,而是要努力奋进啊!”高拱的一番劝导,让阮文正有种播开乌云见天日的感觉,心中已经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件事了。

阮文中到贵州后,经过明察暗访,事情果然和高丞相说的一模一样。于是他公布了五项命令:

一、责令安国亨交出挑拨离间的犯人;

二、照夷人的风俗,责令安国亨赔偿安信等人的人命损失;

三、责令分开两个地方安置疏穷、安智母子;

四、罢免安国亨贵州宣慰使的职衔,而由他儿子安权接替;

五、从重处罚安国亨,用来惩罚他的罪恶。

决定公布后,安国亨看到安智住在省城中,疑虑不但没有解除,反而更深了,他害怕巡抚将他引诱出来后把他杀了。于是他还像以前那样领着军队,始终不肯出来接受审讯,却向朝廷上书,申辩自己的冤情。阮文中拘泥于外界的舆论,就再次上书,请求剿灭安国亨。高拱考虑到征剿不是良策,可不征剿又有损国威,就向兵部授意,批准阮文中的奏请,同时派吏科给事贾三近前往勘察。高拱这一举动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得很灵活,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而且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吏部官员奉命前来勘察的消息传来后,安国亨高兴地说:“我是愿意听候勘察的,巡抚必然不敢随便杀我,我可以明辨自己的是非了。于是安国亨交出了挑拨离间的小人,自己到省城受审。阮文中的五项命令全部答应,并愿交出白银三万五千两,赎取自己的罪行。但是安智还不答应,直到阮巡抚惩罚了挑拨离间的人,他才服从了。安智的管事职务也被罢免了,随他母亲被安插在一起。在科官到达贵州之前,事情就已经妥善地处理好了。

当时的朝廷对于土司,都用夷人的法令来牵制他们,其根本制度和内地不同的是,土司们世代享用富贵,没有无故叛逆的道理。但是当地的办事官员经常性地剥削、残害,或做事情处理不当,激起了事端才反叛的。

有时候,土司的造反是情有可原,他们大多数不是真的造反,只不过他们想要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力。像安国亨这一件事,如果不是高拱全力主持,势必会兵戎相见,即使侥幸获胜,也必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用这样高昂的代价去战胜一伙自相仇杀的夷人,会被历史当做一场笑料的,高拱作为一代名臣,的确有其高明的地方,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

明孝宗的时候,云南的思叠对朝廷有反叛之心,不服从朝廷的教化。当地的官员都打算发兵讨伐,当时的兵部尚书马文升上书说:“如今朝廷内外的财力物力都处于疲劳困乏的局面,灾情变异更是连续不断,凭什么要出兵讨伐?应该从京都选派一名朝臣前去宣谕、安抚他们。”

倪文毅却说:“用兵之法,即使是实力不足时也要显示出实力雄厚。按先生说的那样,那不是向天下人显示出朝廷软弱无力吗?思叠听到后不是更加轻视我们吗?派遣朝中大臣抚谕,成功了当然很好,假如抚谕他们不听,那我们岂不是处于被动地位,束手无策了。不如暂且派一名藩臣中有声誉、有威望的人前去,思叠可能就会服从;如若他还不服,再商量派兵讨伐也为时不迟。”他的这一思想得到了众人的赞同,皇帝也不希望兵戎相见,因为战争只会破坏国家的稳定,带来社会的动荡。

参议郭绪和按察副使曹玉二人被选中前去抚谕。十多天后,他们到达金齿地界,卢参将率领军队,在距离他所据守的地点还有二程多路的地方安营扎寨,他派人到思叠那里去通告朝廷的意思。可派去的人都被对方拘禁起来了。卢参将带领军队退到千崖,遇见郭绪,把情况都告诉他,并告诫郭绪不要急于去见思叠。稍等一下,看看以后的情况怎么发展再说。

郭绪说:“我蒙受国家恩惠,称言报答国家,如果像您说的那样去办,我哪里还有身为大臣的气节?当年苏武到匈奴十九年,尚能生还,何况思叠是远远不能与匈奴相比的。万一不能生还,那也是我这个做臣子的分内的事。”

旁边还有人劝谏郭公说:“苏武当年去匈奴时是满头黑发的青年,到了满头白发时才返还,您现在已是白发如霜了,难道还要等到头发变黑了才回来吗?”郭绪却正气凛然,坚定了要去的决心。

这天,曹玉生病了,郭绪就一人骑着马,带了几个随从到思叠那儿去。走了十多天才到南甸,道路很难走,无法骑马,于是便踏着荆棘,徒步攀登向前。又过了十多天,来到一处大泽地,戛都的土司官员给郭绪牵来一头大象,郭绪便坐在象背上继续前进。沿途中头上烟雾弥漫,地下流沙漫漫,天气昏暗,路途很是艰险。

然而,郭绪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完成这次的使命,于是更加不顾条件的艰苦。又过了十天,来到了孟濑,离金沙江只有一个驿站的路程,郭公就派人拿着檄文过江,告谕他们朝廷对他们有招安的意图。而且朝廷派来的官员已经到了。

夷人看到了檄文,顿时面面相觑,觉得不可思议,说:“朝廷的官员也能来到这里,这在历代是不可能的,也许是一个骗局,我们要去看看虚实。”

于是他们就派出夷兵,率领几万匹的象马,乘着黑夜,渡过金沙江来到了郭绪驻扎的地方。他们拿着长矛、弓箭,把郭绪的住所围得像铁桶一般。

有一个官员是跟着郭绪作翻译的,看到这样的场面,顿时哭了起来,“贼兵这么多,不过一天半日就会把我们烧死的!”

听了这个官员的话,郭绪大怒,斥责道:“你这不是在提醒他们怎么对付我们吗?”于是拔剑指着他说:“明日过江,有谁再敢说这样的话,我一定按军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