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人生的方法
13232500000027

第27章 幸福生活面面观(2)

秃顶一只手拿着淡水壶,另一只手稳稳地握住枪对着其余8个越发疯狂的水手。看到大副满脸疑惑,秃顶红着脸略显局促地说:“你说过,让我接替你,对吗?你是领班,是指挥,我应该肩负这个重任,但是你别倒下了。”后来,他们终于等来一艘救援的船。令救援者万分诧异的是,虽然这10个人干渴得危在旦夕了,但大副的手里仍握着那半壶水。前来救援的船长从大副紧握的手中接过淡水壶,摇了摇,一种沙沙的声音通过壶壁传出来。船长小心翼翼地拧开盖子,只见一股细沙从壶里滑落……

坚定的信念犹如永不凋谢的玫瑰,以它的美好支撑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孜孜以求。

有些人因为事实上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而在生活的浪潮中颠簸不已。如果不明确自己的立场,那么他就无法坚持信念。

如果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或者怎样坚持信念,你也许应该坐下来,写出自己的信念。把自己怎样和为什么相信的内容列出来,这会有助于你明白自己是谁,之后,你会更容易去享受家庭、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幸福在奋斗的途中

德国学者莱辛说:“幸福存在于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理想的实现是一种幸福,但对理想的追求过程则是更大的幸福。这就好比爬山,重在“爬”的过程,等到真正爬到了山顶,风景可能还不如想象中的美好。

理想是一种信仰,向着理想迈进是一种追求。假如你心中是一片荒漠,追求会使你发现新的绿洲;假如你是一个精神上的乞丐,追求将使你变得富有;假如你是大海中的航船,追求是引领你前行的灯塔。有一个理想,然后不断为之奋斗,人生会变得充实快乐。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追求,没有追求就像大海中迷航的船。

吉米·马歇尔被视为职业橄榄球界中最难击败的人。在运动王国,30岁就会被视为“老年人”,但他担任守备到了42岁。

从他开始打球,在282场比赛中,从未失败过。有名的四分卫佛朗·塔肯顿说,吉米是“在任何运动中,我所认得最有意思的运动员”。

吉米也经历过很多的灾难:有一次在大风雪中,所有的同伴都死了,但他却幸存下来;他得过两次肺炎;他在擦枪时,不小心因走火而受伤;他出过几次车祸,也经历过外科手术。但这些都没使他垮掉。

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上帝不要我,因为我的理想还没有完全实现。”

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是快乐的,是充实的;反之,没有为之奋斗的理想,终日无所事事的空虚和无聊则是最大的痛苦。

有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经过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他留下来居住,并问他有什么要求。

这人说:“我在人间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我现在只想吃、只想睡,我讨厌工作。”

宫殿主人答道:“若是这样,那么,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我这里更适合你居住的了。我这里有山珍海味,有舒适的卧床,而且,我保证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你去做。”

于是,这个人就住了下来。开始一段日子,这个人吃了睡、睡了吃,感觉非常快乐。渐渐地他感到空虚和无聊,就去见宫殿的主人,抱怨道:“这种吃了睡、睡了吃的日子过久了也没意思,我现在是脑满肠肥,对这种生活已经没有兴趣了,你能不能给我找一份工作?”宫殿的主人答道:“对不起!我们这儿从来就不曾有过工作!”

又过了几个月,这个人实在无法忍受了,又去见宫殿主人:“如果你不给我工作,我宁愿去下地狱,也不要住在这里了。”

宫殿的主人轻蔑地笑了:“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

是的,空虚和无聊就是人生的地狱。

美国有一个大企业家,经过前半生的奋斗,创下了数亿的财产,金钱对他来说已不再是奋斗的目标。终日操劳,紧张的生活,无休止地周旋在生意场上使他感到身心疲惫。

很长时间以来,他很向往悠闲的生活。经过慎重考虑,他卖掉了企业,花巨资在夏威夷附近的海上买了一座小岛,并按照他的意思,在岛上建了一栋设施完备而且非常舒适的别墅,打算在那里过上他理想中的悠闲生活。

开始时他感到非常惬意和放松,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就感到空虚和无聊。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感到这样的生活简直无法忍受。

两年以后他终于又回到生意场中。后来他的感受是:宁愿在紧张和繁忙中生活,也不愿要那种空虚和无聊。其实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善于调剂自己的生活,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中适当放松和休闲,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我们既要降低欲望,又要有理想并为之奋斗,这并不矛盾。欲望的对象是物质的,为理想奋斗是精神的;前者是占有,后者是付出;前者直奔目标,后者强调过程。

为人做事要留有余地

生活就是一杯水。尽管杯子的华丽程度因人而异,但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是一样,你有权利加盐、加糖等各种调味品,只要你喜欢。但如果添加的成分太多,这杯水的味道就不会恰到好处。人在生活中,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留有余地是最聪明的做法。老练的雕刻师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总是将鼻子弄大一点,眼睛弄小一点。因为大鼻子可以改小,如果一开始把鼻子刻小了,就没有办法补救了;眼睛小了可以加大,而大了就没有办法缩小。

为人做事,也是同样的道理。俗话说“月圆易亏,物极必反”,凡事要留有余地,留有后路。只有这样,才不容易失败,即使失败也有回旋的余地,有反败为胜的一线生机。

一位口若悬河的推销员向一位少妇推销《幼儿百科全书》,说他的这套书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这时,恰巧少妇的小儿子来了。推销员就对他夸下海口:“小弟弟,你随便问我一个问题,我都可以从这本书上找到答案。”小孩问:“上帝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车子?”推销员一下卡住了,只好收拾起他的书,一声不吭地走了。

百货公司为什么不叫万货公司?据说也是有来历的: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看见一家“万货商店”,他就进去问老板:“你这里有万种货物吗?”老板不知天高地厚,回答道:“岂止一万种,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乾隆就说:“那我就买一把金子做的锄头吧,你有吗?”老板一下子无话可说了。乾隆接着说:“话不能说满,你还是将这万货商店改为百货商店吧!”所以,后来才有了百货商店。如果话说得太绝对,做事不留有余地,就会像这位老板一样,使得自己难堪、被动。

话不要说满,事不要做绝,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只要细心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留有余地的哲学随处可见:

书画家进行创作要留有“余地”,就是画面上留有相应的空白,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建造楼群,要留出“余地”,种上一些绿树、花草,让人们心情放松;铺筑路面,每到一定的距离,便要留下一条名为缩水线的“余地”,以免路面发生膨胀而破裂;高速公路每过一段路程,就要在路边留出一块“余地”,供有毛病的车辆应急停靠检修。

没见过一只发条永远上得十足的表会走得久;没见过一辆马力总是加大到极限的车会很安全;没见过一根绷得过紧的琴弦不易断;也没见过一个心情日夜紧张的人不易病。

所以善用表的人永远不把发条上得过足;善驾车的人永远不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永远不把琴弦绷得过紧;善养生的人永远不使心情日夜紧张。

做人做事留有余地,就是多给别人留点好处、说话不要绝对、不要轻易许诺、不要让对方太难堪等,这些也是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如果你把所有的事都做绝了,不给他人发展的空间,别人也会这样地对待你,就会将自己困在一个人际关系的死胡同里面。李嘉诚给儿子李泽楷的忠告是:“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

这也是李嘉诚从商一辈子的处事经验准则,它让李嘉诚结交了无数商界朋友,赢得了广大股东和员工的信赖和支持,树立了崇高的形象,为他换来了无数的财富。

生活当中,对物质和金钱的求取,就当如李嘉诚这般,不过贪。贪者,失败之根本。有多少人由贪而变贫,由贪而伏法,由贪而寝食难安啊!

不过,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日子,都希求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可“欲”而不可求的东西,硬要强加于自身,哪能没有压力?

得与失是互为辩证的,得到多少,相应也就失去多少。别太羡慕那些生活过于富足和奢侈的人们,他们在表面上看似很幸福,实际上也有不为人知苦的一面。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活法不同而已,要何种活法全凭自己取舍。

那些活得既自在又幸福的人,他们既不贪图,又不奢侈,丰衣足食,足矣。所以他们活得潇洒自在,既不累,也没有那么多烦恼和压力。由此,不禁想起两个词,非常贴合他们“留有余地”的生活状态:一曰“微醺”,二曰“半糖”。

所谓“微醺”是指饮酒饮到三四分,既非毫无感觉,但又不是失控,刚有点飘飘然就打住,那才叫享受。何必闹得五脏六腑恨不得全吐出来,甚至丑态百出,活受罪呢?

至于“半糖”,则源于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就叫《半糖主义》。歌词唱道:“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爱来之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这里谈的虽然是爱情,但其中的哲理却有着普遍的意义。比如,干事业要勇于拼搏,但也不能蛮干不要命;美食要好好享受,但也不要撑得难受;减肥少吃一点是必要的,但不能为此饿出病来;外出旅游劳累难免,但若非得一天去八个景点,定会累得一塌糊涂,还怎能感受快乐?

古人有一首《半半歌》曰:“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艳,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正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此中哲理,值得我们借鉴。

人生不要太圆满、太幸福,当生命中有个小小的缺口,也是很美的一件事,它让我们永远有追求幸福的动力。

珍惜你所拥有的

一个小姑娘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哭泣,冬天就要来了,夏天不穿鞋很凉快,秋天不穿鞋尚可以忍受,可是冬天没有鞋怎么办呢?

“可爱的孩子,你为什么哭呢?”一位中年男子走过来问她。

“我没有鞋穿,恐怕在冬天会被冻死。”小姑娘近乎绝望地大哭起来。

“可是,我幸运的孩子,你会得到保佑的,因为在这之前,上帝忙着照顾那些没有脚的人。”小姑娘停止了哭泣,因为她看到面前的这个人坐在一个轮椅上,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双脚。

幸福是什么?恐怕就是一个女孩因为她没有鞋子而哭泣,直到她看见一个没有脚的人。每个人都正在拥有一些东西,同时,他们又想要另外一些东西。有的人在尽情地享受他们拥有的东西;有的人努力拼搏去争取他们想要的东西。人生有两个目标:一是享受拥有的每一种东西;二是得到所想要的东西,尽力去争取,而更多的人属于第二种人,他们知道如何争取,却忘记了珍惜、体会和享受已经拥有的。

有一个青年得了一种怪病:他不快乐,终日闷闷不乐。一天,他去拜见一位智者以讨求良方。智者说,只有世界上你认为最好的东西才能使你快乐。这个人看了看身边,他没有发现自己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于是他决定去寻找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他收拾行装,辞别妻儿老小,踏上了漫漫旅途。

第一天,他遇见了一位政客,他问:“先生,您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政客官腔十足地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嘛,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想了想,觉得权力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的诱惑力,于是继续寻找。

第二天,他遇到了一个乞丐,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乞丐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说:“最好的东西?就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呀。”他想了想,自己对食物并没有太多的渴望,所以也不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第三天,他遇见了一个女人,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女人兴高采烈地脱口而出:“当然是法国巴黎的高档而漂亮的时装了!”他觉得自己对时装也不感兴趣。

第四天,他遇见了一位重病的人,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病人恹恹地说:“那还用问吗?是健康的体魄。”他想,健康怎么会是最好的东西呢?我每天都拥有,但是我不认为它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第五天,他遇见了一个在阳光下玩耍的儿童,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儿童天真地说:“是好多好多的玩具啊。”这个人摇了摇头,继续去寻找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接着他先后又遇到了一个老妇人、一个商人、一个画家、一个囚犯、一个母亲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老妇人说:“年轻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商人说:“利润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画家说:“色彩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囚犯说:“自由自在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母亲说:“我的宝贝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年轻的小伙子说:“我爱过一个姑娘,她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唉!没有一个回答令他满意。

他继续走啊走啊,最后,他穿过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群,带着五花八门的“答案”又回到了智者那里。

智者见他回来了,似乎知道了他的遭遇和失望,于是捋着花白的胡须说:“先不要去追究你的问题,它永远不会有一个确切而唯一的答案。你现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把你最喜欢的东西和情景找出来,告诉我。”

这个人经过长途跋涉,已是饥寒交迫、蓬头垢面。他想了一会儿,对智者说:“我出门很多天了,我想念我亲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想念一家人冬夜里围着火炉谈笑聊天的情景……”说到这里,他不由得感叹:“那是我现在最喜欢的情景啊!”

智者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回去吧!你最好的东西在你的家里,它们可以使你快乐起来。”

这个人不甘心,疑惑地问:“可我就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啊?”

智者笑了,说:“你出来之前,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东西;你出来之后——比如现在,你已经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了。”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要学会珍惜。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珍惜生命;既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就要珍惜健康;既然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就要珍惜每一天,干好每一件事;既然组合一个家庭不容易,就要珍惜父母、妻子、孩子的感情,尽好自己的义务;既然朋友难得、知己难求,就要珍惜友谊,为朋友多多付出;既然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就要尽到社会责任,为社会多多奉献。

世间很多烦恼皆因为欲望而起,欲望使我们没有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却一味追求我们所没有的,最终弄得自己疲惫不堪。还有人把他们拥有的和追求到的东西和别人攀比,因而陷入“比上不足”的自卑、嫉妒和不平。他们不曾认真体会自己身处的幸福——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却不知道庆幸父母还健在;唠叨孩子调皮、不争气,但却不知道为自己健康活泼的孩子而骄傲;总觉得自己的爱人没有别人的好,但却很少去想,有这么一个人把一生的幸福交给自己是一种怎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