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小人难防,小人难对付,尤其是城府极深,深藏不露的小人,其杀伤力更是非比寻常。韩非子在《制分》一文中提到“治国之道,善以止奸为务”,即治理好国家,应该把禁止奸邪的活动视为最紧要的任务,可见韩非子对防小人,治小人认识之深刻了。
1.认清小人真面目
[原文]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大意]市集上没有老虎是明明白白的,然而,三个人说有老虎,就让人信以为真了。
“三人成虎”的故事的确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但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那便是“众口铄金”般的小人之言,因而认识小人,防止小人伤害便成了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时必须具备的手段。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人也必然会有好人有坏人,有君子也有小人。当然,我们不能以算计别人来保护自己,但至少我们要懂防人,尤其防小人。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当中,多长几个心眼绝没有坏处,它能让你处理好与各种人的关系,更能让小人难近你身。
古今中外都是小人最难防。这并不是说小人在实力上有什么超过正人君子的地方。而是小人多是在阴暗角落里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小人表面上做得比“君子”还“君子”,道貌岸然,风度翩翩,暗地里却做着伤害别人的勾当。要时刻警惕,防止受骗上当。
小李在吃了一次亏后,辨别力是真的长了不少。他原本信任的领导想不到竟是一个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听听他的职场故事吧。
王科长是小李的第一位领导,开始小李觉得王科长这人蛮好的,没什么领导架子,他让小李称他为王老师,常常特意提醒小李:“上班时不要打私人电话。”“办公室里别说话——这里可比不得学校那么单纯,弄不好就有人捅到领导那里。”“小陈这人爱在背后说三道四,你要对她防着点……”
小陈、小周是小李的部门同事,孙总是上级主管领导。小李一个毛头小伙子,遇到的领导居然像老师一样关心,心里暖洋洋的。他就按王科长说的,尽量注意言行。
可上班不到一个星期,小李就被孙总叫去了:“小李,上班时间不要打私人电话,影响不好!”
当时,他不敢再说什么,只是认错,心里暗暗把小周、小陈骂了个够。
不知为什么,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特别多,总是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就挨了孙总一通批,而且倒霉蛋永远是他们三个兵。
一天,小陈因家里有事迟到5分钟,还没来得及解释,孙总就把他叫过去:“怎么就你总迟到!前天领办公用品时,听说你还把一瓶胶水拿回家了!”
这些都是小陈找小李质问他才知道的!原来,又有人在孙总面前打了小报告。王科长对小陈说是小李反映的。后来才明白,原来是王科长在其中作乱。
小李渐渐领教了王科长对下属的猜疑。他一出差,每次来电话都指名他们轮流接,看他们来没来上班。平时,他们的分机也经常响,可接起来又没有声音,原来是他在办公室里“查岗”。
王科长的所作所为,真让人生气,可他又是“头”,对他们的饭碗有生杀予夺大权,他们不知该如何是好。于是大家就忍了。虽然三人都怨气冲天,凑到一块儿就抱怨,可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
终于有一天,小李实在忍无可忍。
这天刚上班,孙总就找他谈话:“小李,听说你对单位这次奖金分配不满。这是为什么?”孙总越说越严厉,并认为小李是在针对他。小李吃了一惊,开始还辩解,但无济于事,于是便渐渐沉默,后来干脆问领导:“是谁反映的情况?”孙总耐不住他的缠磨,终于说出来:王科长。就在离开孙总的办公室的那一刻,小李下决心:必须找他说清楚。
那天碰巧部门聚会。小李喝了几杯闷酒,再也坐不住了,走到王科长身边,请他到屋外聊几句。然后,他转身先走了。
小李点了一支烟。王科长出来了,依然满脸堆笑。他压了压嗓子:“王科长,我想问你一句话,是不是你向孙总打我的小报告?”
王科长先是吃惊,旋即一脸正气:“决不是我!”
“我只提过一句:奖金对行政部门不够公平。在场的人都能听明白,你凭什么说我对孙总有意见?”
王科长慌了,连连摆手:“不是我,不是我……”
“可孙总说就是你!”
“决不是!”
他随即赌咒发誓。看着他气急败坏的样子,小李甚至有点可怜他。然后,小李没说什么,转身就走了。
没过多长时间,小李主动调离了这个部门。又过了一段时间,奇迹般地又被安排做这个部门的主管,和王科长换了个位置。那时,他已经不再不是涉世未深的小伙子了。
小人一般不会有很明显的特征让我们去辩认,我们在短时间内也难以认清其真面目,但正所谓日久见人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迟早会露出狐狸尾巴。小人的表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喜欢造谣生事
他们把造谣生事当成家常便饭一样,乐此不疲。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诽谤别人,诋毁别人的名誉。
(2)喜欢挑拨离间
他们为了达到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通常会使用离间法挑拨你与众人之间的感情,好从中坐收渔利。
(3)擅长拍马奉承
这种人嘴甜如蜜,善于恭维别人,拍马屁,巴结上司,打小报告,无中生有说别人的坏话,容易得到上司的宠爱。
(4)喜欢找替罪羊
一旦工作中发生差错,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让别人背黑锅,自己脱离干系。
(5)具有势利眼病
他们对有权有势的人关怀备至,一旦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所依附的靠山调离此处或出现问题轰然倒塌,他们就会落井下石,迅速抛弃对方,另寻高枝。
生活中“小人”的表现不是只有上述几种,他们的表现各式各样,使人防不胜防,但若最大限度地保持不受小人的伤害,可以参考以下几大原则:
(1)惹不起就躲
自古以来君子斗不过小人。因为小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一般的正人君子是做不到的。平时最好不要去惹他,不要得罪他,更不要为了正义而去揭发他。惹不起,躲得起,离他远远的。
(2)做到与小人之间不要有利益上的关系
小人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你千万不要与他有利益上的瓜葛。一旦你得到利益,他会要求得到相当的回报,否则他会象苍蝇一样叮着你不放,让你甩不掉,也难以脱身。
(3)与小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工作中不要与小人过度亲密,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也不要过于疏远,好像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似的。可以保持刺猬式的同事关系,不近也不远,以免被刺伤。
(4)在与小人说话时要保持谨慎
出于礼貌,见面打招呼,说些简单的问候语也就可以了,不要与他们谈论同事间的事情,也不要谈论别人的隐私,以免成为他们兴风作浪或传播谣言的材料。
(5)不要害怕吃小亏。对于小人有时无心的伤害,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吃点亏也无妨。只要不会影响到大的方面,也就不要与他们计较。
小人是这样一种人,在未识其本相以前,你认定他是个关心他人的人,是个周到的有爱心的人,到你吃尽他的苦头时,才知道关心是怎样的虚伪,那所谓“爱心”其实不过是口蜜腹剑。小人难治,但也要治,小人若成了你的上司,就不必再唯唯喏喏怕丢了饭碗了,不卑不亢,义正辞严地展开正面斗争,邪总不能压正嘛!
2.千万不要“与狼共舞”
[原文]削迹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
[大意]砍伐树木就不要留下根,不要与祸害相为邻,祸害就不存在。
我们常说与狼共舞方显英雄本色,殊不知狼总是会吃人的,稍不留意便会被狼所伤,甚至被狼谋害,因此我们最好不要与狼这样的祸害为邻,否则的话自己被别人害了还分不清东南西北。
中国历史上被狼一样的小人暗算的人不计其数,其中唐朝的著名宰相杨炎便是其中一例。
杨炎与卢杞在唐德宗时一度同任宰相,卢杞的爷爷是唐玄宗时的宰相卢怀慎,以忠正廉洁而著称,从不以权谋私,清廉方正,是位颇受时人敬重的贤相。他的父亲卢奕也是一位忠烈之士。卢杞在平日里不注意衣着吃用,穿的很朴素,吃的也不讲究,人们都以为他有祖风,没有人知道卢杞本人则是一个善于揣摩上意,很有心计,貌似忠厚,以厚脸来取得别人的信任的人。卢杞除了巧言善辩,别无所长,但嫉贤妒能,脸厚心黑,使坏主意害人却是拿手好戏。但大奸似忠,卢杞靠着左右逢源的厚黑之道,很快就由一名普通的官员爬上宰相的宝座。
与卢杞同为宰相的杨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财能手,他提出的“两税法”对缓解当时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的史学家评论他说:“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可见杨炎确实是个干练之才,受时人的尊重和推崇。此外,杨炎与卢杞在外表上也有很大不同,杨炎是个美髯公,仪表堂堂,卢杞脸上却有大片的蓝色痣斑,相貌奇丑。
然而,博学多闻,精通时政,具有卓越政治才能的杨炎,虽然有宰相之能,却没有宰相之度。尤其是在处理与同僚的关系上,他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特别是对卢杞这样的小人,他压根儿就没放在眼里。两人同处一朝,共事一主,但杨炎几乎不与卢杞有丝毫往来。按当时制度,宰相们一同在政事堂办公,一同吃饭,杨炎因为不愿与卢杞同桌而食,便经常找个借口在别处单独吃饭,有人趁机对卢杞挑拨说:“杨大人看不起你,不愿跟你在一起吃饭。”
因相貌丑陋内心自卑的卢杞自然怀恨在心,便先找杨炎手下亲信官员的过错,并上奏皇帝。杨炎因而愤愤不平,专门找卢杞质问道:“我的手下人有什么过错,自有我来处理,如果我不处理,可以一起商量,你为什么瞒着我暗中向皇上打小报告!”弄得卢杞很下不来台。于是,两个人的隔阂越来越深,常常是你提出一条什么建议,明明是对的我也要反对;你要推荐那个人,我就推荐另一些人,总是较着劲、对着干。
卢杞与杨炎结怨后,千方百计谋图报复。他深知自己不是进士出身,又面貌奇丑,才干更是无法与杨炎相比,但他凭借厚黑之才,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并逐渐取得了唐德宗的信任。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节度使梁崇义背叛朝廷,发动叛乱,德宗皇帝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前去讨伐,杨炎不同意重用李希烈,认为此人反复无常,对德宗说:“李希烈这个人,杀害了对他十分信任的养父而夺其职位,为人凶狠无情,他没有功劳都傲视朝廷,不守法度,若是在平定粱崇义时立了功,以后就更不可控制了。”
然而,德宗已经下定了决心,对杨炎说:“这件事你就不要管了!”谁知,不会察颜观色的杨炎并不把德宗的不快放在眼里,还是一再表示反对用李希烈,这使本来就对他有点不满的德宗更加生气。
不巧的是,诏命下达之后,赶上连日阴雨,李希烈进军迟缓,德宗又是个急性子,就找卢杞商量。卢杞看到这是扳倒杨炎的绝好时机,便对德宗皇帝说:“李希烈之所以拖延徘徊,正是因为听说杨炎反对他的缘故,陛下何必为了保全杨炎的面子而影响平定叛军的大事呢?不如暂时免去杨炎宰相的职位,让李希烈放心。等到叛军平定以后,再重新起用,也没有什么大关系!”
这番话看上去完全是为朝廷考虑,也没有一句伤害杨炎的话,卢杞用厚黑术排挤人的手段就是这么高明。德宗皇帝果然信以为真,就听信了卢杞的话,免去了杨炎的宰相职务。就这样,杨炎因为不愿与小人同桌就餐而莫明其妙地丢掉了相位。
从此卢杞独掌大权,杨炎可就在他的掌握之中了,他自然不会让杨炎东山再起的,便找茬儿整治杨炎。杨炎在长安曲江池边为祖先建了座祠庙,卢杞便诬奏说:“那块地方有帝王之气,早在玄宗时代,宰相萧嵩就曾在那里建立过家庙,因为玄宗皇帝曾到此地巡游,看到此处王气很盛,就让萧嵩把家庙改建在别处了。如今杨炎又在此处建家庙,必定是怀有篡权夺位的谋反野心!近日长安城内到处传言:‘因为此处有帝王之气,所以杨炎要据为已有,这必定是有当帝王的野心。’”
什么!杨炎有“谋反篡位”之心?岂能容之!于是,在卢杞的鼓动之下,勃然大怒的德宗皇帝,便以卢杞这番话为借口,将杨炎贬至崖州(今海南省境内)司马,随即下旨于途中将杨炎缢杀。
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杨炎明知道卢杞是个得罪不起的小人,自己的厚黑手段又没有对方高,“惹不起”偏不“躲”,为了芝麻粒儿大的小事,喜怒形于色,犯了卢杞内心自卑的忌讳,甚至公开与对方撕破了脸面,让对方毫无顾忌地与你相斗,最后遭到对手的暗算,实在是不明智之举!
3.小人不会风光一辈子
[原文]衿伪不长,盖虚不久。
[大意]专心作伪不能长远,掩饰虚假不能长久。
中国有句古话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小人虽然善用心计,但日子久了便自然会有露马脚的时候,因此小人的下场大多也并不好看。
作为清朝乾隆帝第一宠臣的和砷,一生都在不停地用各种手腕追求金钱、权力和美色,但到头来还是还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丢了卿卿性命”,这也许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因果循环吧。
和砷少年时就进宫当差了,他只在官学中念过几天书,除了“四书”读得比较熟,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和砷虽然善于巴结逢迎,并凭借这一特长讨取了乾隆帝的欢心和宠信,得以官运亨通、青云直上。但是,和砷肚子里除了几根花花肠子,没有多少真“货”,这毕竟是他的弱点,和砷最怕和别人比才学,最恨别人比他强,容不得高过他的人。
仁宗嘉庆帝的师傅朱硅,是一位学识渊博、正直能干的大臣。嘉庆当时还是一位很不起眼的皇子,他对他的老师极为敬重,师生二人时常往来和诗,感情颇为融洽。有一次,嘉庆帝给朱硅写了一首祝诗,诗中称颂了老师的人品才学,表达了对老师的尊重之情。和砷一向嫉妒朱硅,对朱硅的一举一动都比较留心,存心找他的毛病,以便有机会进行陷害。
后来,朱硅离开京城,出任两广总督。他到任后,兢兢业业,秉公办事,执政清廉,卓有成效,赢得了较好的声誉。乾隆帝考察了朱硅的政迹,打算把他召回京中,授予他大学士之职。和砷听说乾隆帝的这个意思,心里又气又妒,他早已觊觎大学士的职位,岂能甘心这个大权落在别人手中,再说,他又很忌妒朱珪的才能。和砷表面上不露声色,暗中却变着法儿说朱硅的坏话,他把当年嘉庆帝给朱硅写贺诗的旧事又翻了出来,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说朱硅和皇子的关系不正常,教唆皇子写诗恭维他。和砷还列举了一大串历史事例,别有用心地说凡是有“市恩”行动的人,都有野心,恐怕大清将来要重蹈覆辙。
他这一席诬告的谎话使乾隆帝对朱硅心生厌恶,乾隆帝最憎恨怀有野心的人,他当即就要下旨逮捕朱硅,严加治罪。幸亏有大臣董浩从中劝谏,澄清当时写贺诗的事实真相,朱硅才免于下狱受刑,但从此朱硅的政治生涯也就被断送了。不久以后,朱硅被降调为安徽巡抚,并命其以后不得内召,永为外任。朱硅不仅没当成大学士,还被狠狠地踢了一脚,踹下深沟,而大学士之职在不久以后则加在了和砷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