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问就问吧全集
13292300000046

第46章 称谓解疑(4)

晋国和秦国之间常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就利用他们的矛盾对秦穆公说:“秦晋联兵攻打郑国,郑国从上到下都知道保不住了,如果郑国灭亡了对贵国有好处的话,那就请您攻打好了。但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郑国之间隔着一个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的土地,恐怕是难于做到的吧。您何必灭掉郑国而让晋国得到实惠呢?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国的实力削弱一分啊!”

秦穆公觉得此言有理,烛之武进一步说:“要是您能把郑国留下,让它作为你们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您的使者来往经过郑国,万一缺什么,郑国可以给他们供应财物,这对您有什么不好呢?”秦穆公终于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但跟郑国签订了和约,还派了部分秦军留守郑国。晋文公无可奈何,也不得不退兵了,郑国的一场危机就这样得到了化解。由此,“东道主”一词便流传了下来。

后来,则泛指招待迎接客人的主人为东道主,请客为做东。到了近、现代,“东道主”一词逐渐通用于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国际体育赛事中。

趣味链接:“做东”的由来

“东”是个方位词,“做东”其实是由“坐东”演化而来的。中国古代建造的房屋大都是坐北朝南的。有地位或富裕的人家,房子的正中是客厅,在厅中朝南摆放两个座位,一东一西。主人在招待宾客时,总是坐在东边的位置上,故而请客吃饭叫“做东”。

有的人家更讲究,他们在厅门上修东、西两条并排的路,进厅门的台阶也分东、西两处。《礼记》中的《曲礼篇》就写明了这样的规定:“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做“主人”自然就变成“做东”了。

023 ■ 为何将风骚放荡的女人称为“狐狸精”?

现代大家把“狐狸精”看做是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勾引男人的“风骚”女人。其实“狐狸精”最早是以祥瑞的正面形象出现的。

酒精、糖精……之“精”,有从该物中提炼提纯的意思,“精”是提炼而成的精华。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特别是动物,可自身修炼成精,此“精”是指神通广大的鬼神妖怪了。按照中国古代传说,认为动物中的狐狸是生性最狡猾的,所以关于狐狸阴谋骗人、设计害人、机诈猥亵的故事极多。

据说“狐狸精”这个名称始于唐初。《太平广记》中《狐神》条云:“唐初以来,百姓皆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魅”字,《说文》释为“老物精也”,“狐魅”即“狐狸精”。

“狐魅子”一词的出现,反映出“狐狸精”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民间信仰里。“狐狸精”化做人形,或到处做客吃喝,或上门求娶妻妾,它的情感、行为都是以人的模式来塑造的。唐代以后的志怪小说,如《容斋随笔》、《聊斋志异》等,更是到处活跃着性格各异、人情味十足的狐狸精。

那么“狐狸精”又怎么成了放荡女人的代名词了呢?《搜神记》引道士云:“狐者,先古之****也,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古人把狐狸视为性情****、以美貌迷惑人的精灵鬼怪,再加上狐狸成精的传说和志怪小说中对众多民间妖艳、多情的狐狸精的描述,于是在人们的俗语中便把性感而具诱惑力的不良女性称为“狐狸精”,“狐狸精”就成了女人轻浮、****的代名词了。

趣味链接:日本的狐狸精传说

由于受中国影响,日本的狐仙也很普及,日本人甚至将它们视为稻荷神的使者。狐狸和其他动物修炼成精的传说,在日本盛行的程度不亚于中国。另外,在中国传说中不常见的狸猫,受到日本民间的重视甚至超过狐狸。

在日本的民间故事里,不管是狐狸还是狸猫,只要将叶子戴在自己头上,就可以任意改变形体。日本文化甚至对狐狸精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如下所示:

仙狐:活了千年左右的狐狸的总称。

空狐:活了三千年以上而升天的狐狸。

天狐:活了一千年以上而升天的狐狸。

善狐:善良的狐狸精的总称。

赤狐:红色的狐狸,神道教所属。

白狐:白色的狐狸,传说****晴明的母亲葛叶是白狐的化身。

金狐:金色的狐狸,是太阳的象征。佛教所属。

银狐:银色的狐狸,是月亮的象征。佛教所属。

黑狐:黑色的狐狸,被视为北斗七星的化身。

野狐:邪恶的狐狸精的总称,被称为地狐、中狐和宙狐。

024 ■ 上海话中的“巴子”是“傻子”的代称吗?

相传古代楚国有“下里巴人”的民间通俗歌曲,当时很多人都会唱。下里,指的是乡曲闾里;巴人,指的是四川巴蜀地方的人。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属于贵族的“阳春白雪”,所谓曲高和寡,会唱的人就少了。后来人们就用“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来形容某事在老百姓心中的认知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里巴人”变成了“乡巴佬”,进而变成了“乡巴子”。“巴子”一词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上海俚语,指不懂上海市面行情、容易被骗的人。

“巴子”与“乡下人”的意思有点不同。“巴子”除了包含“乡下人”之义外,最主要是指不符合大多数上海人价值观的事,如不懂行情,容易被人骗,自以为是等等。而且有个有趣的现象:即离上海愈远,“巴”得愈厉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台巴”、“港巴”、“广巴”、“京巴”、“美巴”等一大串的“巴”,都随之涌现出来了。只要是上海人看不惯的,不合时宜的事,包括上海人自己,一律打上“巴子”的烙印。所以上海人所说的“巴子”,细究起来,基本是指某一类现象,而非特定的一个人。

趣味链接:青帮切口“靶子”与“巴子”

据民国《清门考源·各项切口》载,巴子是青帮切口,原做“靶子”,即挑衅、抢掠、敲诈、殴打的对象,犹如射击中的靶子,后又引申而指帮内或帮外能力较差、容易被人欺侮的笨蛋。

“巴子”也指在道中无地位的小人物。旧上海警察拦路抄身及工厂的抄身工制也被讲做“抄靶子”或“抄巴子”。

025 ■ “大夫”本来是个官职名,用来称呼医生始于何时呢?

今天,给人看病的人被称为“大夫”,可是在古代,“大夫”并不指称医生。《周礼》中记载,古代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之分,“大夫”是官职的名称。

秦汉之后,名叫“大夫”的官员逐渐增多,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这些官员以议论政事为职,虽不专任行政事务,俸禄却较为丰厚。

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称号,而且名称更为繁多,有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等等。

到了宋朝,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发展迅速,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员不断增多,“大夫”和医生开始有了联系。自宋徽宗政和年间改定官阶时,医官始别置大夫以下官阶,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为七级,官职有22种之多,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等。

自此,人们就称呼医生为“大夫”了,如《夷坚志》乙编卷七就有“张二大夫”的称呼。由于习俗的不同,南方惯称医生为郎中,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

趣味链接:名医别称由来

我国医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历代名医辈出,其有各自的别称,有的以官职称名,有的以居地称名,有的以医术称名,有的以用药称名。

仓公:创立中医“诊籍”(相当于现在的病历)而名垂青史的淳于意,曾做过齐国主管都城粮仓的“太仓长”,故后人称之为“仓公”。

许学士:宋代许叔微,多年研习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并加以阐释,对祖国医学很有贡献,因他考中进士后做过翰林学士,故后人称之为“许学士”。

刘河间: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寒凉派首创人物刘完素,家居河间府(今河北河间县),故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鼻祖朱震亨,世居浙江义乌丹溪,因而后世尊称为“朱丹溪”。

汪石山:明代汪机为一代名医,祖居安徽祁门县石山,自号“石山居士”,后人则称他“汪石山”。

外科鼻祖:汉代华佗因在外科手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或“外科圣手”。

张熟地:明代医学家张介宾为“温补派”代表,善用中药熟地黄。他创制的“新方八阵”中,补阵共有29方,用熟地黄的方子竟达22个,疗效显著,故时人称他为“张熟地”。

026 ■ “主席”是指官位还是喝酒的主位?

世界上,把主持会议的人,或某些国家、党派、团体的最高领导人称为主席。“主席”一词源于中国,但最初并不是这个意思。

中国古代没有桌椅,人们用筵来铺地,用席(跟现代的椅垫和蒲团差不多)当坐椅,用餐时席地而坐。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席地而坐也颇讲究。古人进屋,先脱鞋,再走过筵,方可入座。入席时,客人有客座,主人中的长辈独自坐在正位或主家席位,叫做“主席”。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沿用开来。

桌椅出现以后,这一习俗逐渐被淘汰。而今要考查这一遗风,除了在电影戏剧中可看到之外,在日本和韩国的家庭还可以见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主席”的意思慢慢演变成现在的会议主持人,或是国家、团体、公司领导人的职位名衔了。

现在大家常说的“酒席”、“筵席”、“酒筵”,都是从这一习俗演化而来的。

趣味链接:古代的“书记”主要负责什么事情?

在古代,“书记”不是官职,书记是用以记事的书写文字。三国曹丕《与吴质书》中有“元瑜(即阮瑀)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之句,其中的“书记”,指的就是章、表、书、疏等类的文体。

南北朝时期,书记逐渐演化为抄写员的专称了,《齐景陵文宣王行状》中说道:“谋出股肱,任切书记。”吕向在《文选注》中对此注解为:“书记,谓文字之士也。”

唐朝时期,在元帅府和节度使手下主管撰写文字的属官称“掌书记”,也可称为“书记”,就是上面所说的“文字之士”,这些“掌书记”官职较低,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权力,如同官衙里的师爷。杜甫《送高十五书记》诗,诗题下鲍注云:“高书记适也……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是说当时高适的职务是左骁卫兵曹参军,因为他兼任掌书记的职务,所以杜甫称他“高十五书记”。

宋代时,各州也设有掌书记一职,属府衙属官,掌管笺奏公文,著名文学家苏辙就曾任齐州(今山东济南)掌书记。自此以后,掌书记的地位逐渐提高,明代大臣李善长就是从朱元璋的掌书记一职开始,最终担任了丞相之职。

在当代的中国,党、团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都称为“书记”或“总书记”,这跟“书记”一词的演变是分不开的。

027 ■ “大腕”是名人的代称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腕”这个词不论在影视作品还是生活中,都经常听到,这个词一般指称什么呢?

《现代汉语词典》原版未收该词,新修订本便适时地增收了“大腕”这个词条。在词典中解释为“(~儿)指有名气、有实力的人(多指文艺界的)”。括号中的“~儿”说明“大腕”实际上是读儿化音的;根据另一括号所注,“大腕”曾专用以称文艺界名人。这只不过是新时期之初的意思。

后来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当今社会,几乎各界名人均可称为“大腕”了,诸如“足球大腕”“围棋大腕”“房地产大腕”等等。

有时“大腕”还用做定语,有“著名”“顶尖”之意,如“大腕导演”“大腕记者”“大腕作家”,乃至“大腕企业”之类。

此外“大腕”还可以单说成“腕儿”,有了名气,成为名人,可以说“成腕儿”,这跟戏剧界有时单说“角儿”就等于“名角”的道理一样。

趣味链接:江湖隐语“蔓”和“万”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