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渴望发展、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渴望得到组织提拔晋升、渴望自己有幸福的生活。为什么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呢?其原因在于不懂人情世故,不懂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所以,如何能获得发展、获得他人帮助、获得提拔晋升、获得幸福生活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难题。要攻克这难题必须从重视人情世故,人际关系开始。
为什么说唐僧是个好领导
唐僧是个成功过的领导者,这一点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情,那么唐僧为什么就是一个好的领导呢?
谦虚的态度
在唐僧领导的取经团队里,也经常保持着谦虚的态度,《西游记》第十六回,“观音: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中写到:
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锺;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
三藏见了,夸爱不尽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
那老僧道:“污眼污眼!老爷乃天朝上国,广览奇珍,似这般器具,何足过奖?老爷自上邦来,可有甚么宝贝,借与弟子一观?”
三藏道:“可怜!我那东土,无甚宝贝,就有时,路程。远,也不能带得。”
他人有意显示自己的富贵,可唐僧却不与他人争芒,本是可以躲过接下来的灾劫,可就因为孙悟空的不谦虚埋下了祸根。
行者在旁道:“师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拿与他看看如何?”
孙悟空受不了老僧的卖弄和嫌弃,所以想要争一争,也就是因为想要压倒对方也才导致了后来袈裟被盗的局面。
尽量减化与他人的矛盾
师徒几人走到五庄观,想要借宿,可孙悟空不懂避免矛盾,所以指着人家仙童就嘲笑。
行者闻言,忍不住喝了一声道:“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甚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
这话说的谁听了都不得不生气,唐僧知道若是不劝阻矛盾就会一触即发,所以身为领导的唐僧施展了人际手段。
藏见他发怒,恐怕那童子回言,斗起祸来,便道:“悟空,且休争竞,我们既进来就出去,显得没了方情。常言道,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既是不在,搅扰他做甚?你去山门前放马,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粮,借他锅灶,做顿饭吃,待临行,送他几文柴钱便罢了。各依执事,让我在此歇息歇息,饭毕就行。”
一场纷争就这样结束了,这就是身为领导者该具备的本领。再则,每次被妖怪抓住的时候,总是检讨自己不听孙悟空的话,在下属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从不与人发生争执!就算是孙悟空生气“离家出走”,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唐僧主动道歉:“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自己不听话跑出孙悟空画的保护圈被妖怪拿去,回来第一件事情还是道歉:“徒弟,万分亏你!言谢不尽!早知不出圈痕,那有此杀身之害。”
博爱
我们都知道佛是以慈悲为怀、宽柔为本。但是佛也有善恶之分呀!而唐僧是连自己的敌人,那些要吃他的妖怪们,他都“爱”他们。这就好像有点“滥爱”了。其实不然,真是因为他的博爱才使得三个妖怪成为了保护他西去取经的团队成员。也正是因为他的博爱,才有好多的妖怪都不舍得吃他这块“长生不老肉”,而只想与他成亲。最典型的是一国之君的女儿国王竟然愿意放弃一切来与他成亲。在第五十六回中,唐僧再次遇到盗匪。
长老兜马道:“徒弟啊,趁早去与你师兄说,教他棍下留情,莫要打杀那些强盗。”
唐僧是怀着一颗博爱的心行事,但孙悟空没有听从,虽然没有和第十四章“六贼无踪”中一般将所有盗贼全数打死,但也打死了两人。见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唐僧只能暗自伤心,让猪八戒挖了一个坑为两位死者立碑。
三藏叫:“悟空,取香烛来,待我祷祝,好念经。”行者努着嘴道:“好不知趣!这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那讨香烛?就有钱也无处去买。”三藏恨恨地道:“猴头过去!等我撮土焚香祷告。”
唐僧能够修成正果,我们是否可以从他的身上学习到:见人三分低,这样能让你身边的人都觉得你非常有亲和力;随时赞扬他人、检讨自己,更不能摆架子,这样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聚集在你的身边;宽容,让所有的失误都变成成功的因素。
唐僧的仁德让他成为了众人的引导者,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都认为唐僧之所以被评为好领导只是因为他的“善良”,在现实生活中用善良来管理企业那是自毁前程。唐僧之所以能够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真的只是因为他善良吗?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1.有超强的驾驭能力
唐僧组建的取经班子,虽说只有四个人,可要想管好并不容易。孙猴子有真本事,能降妖除魔,属于班子中的精英。可是,他动不动就翻脸,经常惹出乱子,有文为证:
三藏道:“你这泼猴,凶恶太甚,不是个取经之人。昨日在山坡下,打死那两个贼头,我已怪你不仁。及晚了到老者之家,蒙他赐斋借宿,又蒙他开后门放我等逃了性命,虽然他的儿子不肖,与我无干,也不该就枭他首,况又杀死多人,坏了多少生命,伤了天地多少和气。屡次劝你,更无一毫善念,要你何为!快走!快走!免得又念真言!”
行者害怕,只教:“莫念,莫念!我去也!”说声去,一路筋斗云,无影无踪,遂不见了。
猪八戒好吃懒做,喜欢打小报告,见势不妙就想开溜。
八戒看见,连忙叫:“沙和尚,歇下担子,拿出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
沙僧道:“二哥,分怎的?”
八戒道:“分了罢!你往流沙河还做妖怪,老猪往高老庄上盼盼浑家。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木,与师父送老,大家散火,还往西天去哩?”
长老在马上听见,道:“这个夯货!正走路,怎么又胡说了?”
八戒道:“你儿子便胡说!你不看见孙行者那里哭将来了?他是个钻天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如今戴了个愁帽,泪汪汪的哭来,必是那山险峻,妖怪凶狠。似我们这样软弱的人儿,怎么去得?”
沙和尚倒是个老实人,可领会不了领导意图,好盲从,容易被煽动,只能干些挑担子牵马的粗活。
行者先叫悟净,沙和尚醒来道:“哥哥,你还不曾睡哩?”
行者道:“你且起来,我和你受用些来。”
沙僧道:“半夜三更,口枯眼涩,有甚受用?”
行者道:“这城里果有一座三清观。观里道士们修蘸,三清殿上有许多供养:馒头足有斗大,烧果有五六十斤一个,衬饭无数,果品新鲜。和你受用去来!”
那猪八戒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道:“哥哥,就不带挈我些儿?”
行者道:“兄弟,你要吃东西,不要大呼小叫,惊醒了师父,都跟我来。”他两个套上衣服,悄悄地走出门前,随行者踏了云头,跳将起去。
唐僧深谙三个徒弟的个性,于是在分工上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孙悟空主外,那些降妖除魔等出风头的事情随便你干。但你工作上可不能太出格,一把手还没拍板就擅自行事,对不起,紧箍咒伺候,不怕你不老实。八戒有眼色,会拍马屁也会伺候师傅,领导发牢骚拿他当出气筒也没事,就管办公室吧。沙和尚是怎么捏都行,干些粗活累活,反正也不会抱怨什么。如此分工,各尽所能,唐僧只管眯起眼睛,念他的经去了。
2.贯彻上级思想
唐僧对上级的精神总是吃得透,贯彻落实得好。对上级,他总是彬彬有礼,礼数周到,从而得到一致肯定。《西游记》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中写到:
只听得半空中有人言语道:“圣僧,多简慢你。我是落伽山山神土地,蒙菩萨差送鞍辔与汝等的。汝等可努力西行,却莫一时怠慢。”
慌得个三藏滚鞍下马,望空礼拜道:“弟子肉眼凡胎,不识尊神尊面,望乞恕罪。烦转达菩萨,深蒙恩佑。”
对待落伽山的山神都是尊敬有加,最主要的是还不忘“烦转达菩萨,深蒙恩佑”。既感谢了山神,也向上级问了好。所以,即便孙悟空状告他“肉眼凡胎”、“人妖不辨”,上级也丝毫不以为然,还怪孙猴子目无领导,不听召唤,是个“泼猴”。
3.走最广泛的群众路线
《西游记》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中,师徒几人来到了凤仙郡,文中写道:
猪八戒村愚,把长嘴掬一掬,叫道:“让路!让路!”那些人猛抬头,看见模样,一个个骨软筋麻,跌跌蹡蹡,都道:“妖精来了!妖精来了!”唬得那檐下冠带者战兢兢躬身问道:“那方来者?”
三藏恐他们闯祸,一力当先对众道:“贫僧乃东土大唐驾下拜天竺国大雷音寺佛祖求经者。路过宝方,一则不知地名,二则未落人家,才进城,甚失回避,望列公恕罪。”
这是对外,对内谁也不得罪。唐僧看出八戒好拍马屁,但并不揭穿,还在恰当的时候表示赞许,这对八戒是一种鼓励;对沙和尚也很关心,一句“悟净你也累了,歇会儿吧”就足以让沙和尚肝脑涂地;当孙悟空“滥杀无辜”时则毫不手软,坚决打击,紧箍咒直念到孙猴子服了为止,等知道错怪了他时,又会对八戒、沙僧说:“这次多亏了你大师兄”、“我错怪你大师兄了”,给孙猴子一个甜枣。对外,他尽量搞好宣传,对神、魔、妖、人都是一脸真诚,说话和蔼可亲。
4.不放弃任何深造的机会
《西游记》第十三回中写道:
这长老净了手,同太保家堂前拈了香,拜了家堂。三藏方敲响木鱼,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然后开《度亡经》一卷。诵毕,伯钦又请写荐亡疏一道,再开念《金刚经》、《观音经》,一一朗音高诵。诵毕,吃了午斋,又念《法华经》、《弥陀经》。各诵几卷,又念一卷《孔雀经》,及谈苾蒭洗业的故事,早又天晚。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西游记》第三十七回中也写道:
三藏道:“也罢,徒弟们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这卷经来念一念。”
行者道:“师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时的经文,那本不熟?却又领了唐王旨意,上西天见佛,求取大乘真典。如今功未完成,佛未得见,经未曾取,你念的是那卷经儿?”
三藏道:“我自出长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时的经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闲,等我温习温习。”
行者道:“既这等说,我们先去睡也。”他三人各往一张藤床上睡下。长老掩上禅堂门,高剔银缸,铺开经本,默默看念。正是那:楼头初鼓人烟静,“浦渔舟火灭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僧是一刻也不曾放弃学习和深造的。唐僧深知“学历”的重要性,当初正是因为“学历”高,他才获得开坛讲经的机会,得到唐皇的欣赏。所以,他一门心思要取得真经,只有这样,身价才会更高,才会有更大的升迁成佛的机会。
5.禁得住诱惑
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唐僧信念坚定,作风硬朗,不受美色、金钱的诱惑,所以才最终没被拉下水。他的眼光看得很远,绝不是随遇而安的泛泛之辈。
其实,看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楚的找到唐僧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被上级和下级都认可的好领导,答案就是人际关系。一个好的领导者不可或缺的就是超高的人际手段,只有善用人际手段的领导才能博得大众的喜爱,才能做事情顺风顺水,得到八方支援。
领导者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俗话说“百人百心”,在一个集体中,由于人与人的个性特征、爱好习惯、人生经历、家庭关系等都不相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复杂。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才能使不同的人都要好的感受,才能带动集体的人际关系。否则,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将会大打折扣。
人际交往是门学问。你看不起和砷,他却可以得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人际交往,其实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针对每个人自己的特点,终能找到游刃有余的“生存”定律。
1.诚信定律
唐僧这个好领导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诚信的影子,不打诳语是他可以用生命捍卫的戒律,不管是什么情况下,有什么就是什么,不管是对什么人,始终保持的都是一刻仁德诚信的心,就是这样的一颗心,使得他的取经路多了众多的扶持,少了不少坎坷。
热情是焦点,真诚是最高点。诚信,其实是人与人交往的核心。人与人都是在试探中,判断对方的习性与爱好,但诚信往往是“一票否决制”。热情待人,只是个表面的东西,不然为什么会有“表面叫哥哥,背后操家伙”的俗语,那就是在热情的背后,没有诚信,所以到最后也只能是分道扬镳,“道不同不相为谋”。
做到真诚,不容易。真,就是真实,不虚假,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欺上瞒下,实事求是;诚,不光是诚实,还需要忠心。忠心耿耿的人,往往能收获更长的友谊与信赖。而相互信赖又是彼此合作的基础,有了信赖就不能疑神疑鬼,就敢于放手与授权。做个真真实实的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个让别人放心的人。诚信至关重要!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每一个企业领导都会面临至关重要的人际关系问题,即使是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窑克鲁索也要和仆人“星期五”打交道,人们就像婴儿一样离不开别人,领导者更是如此。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不光是在生活上为你提供帮助,更是在事业上为你添砖加瓦,帮助你早日成就人生理想。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臻于娴熟。
领导者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要掌握为人处世之道,必须掌握以下几点: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才能不必傲尽,留些内涵;锋芒不必露尽,留些深敛;有功不必邀尽,留些谦让;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得宠不必恃尽,留些后路;气势不必倚尽,留些厚道;富贵不必享尽,留些福泽;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
人际关系包括在社会交往中的影响力、倾听与沟通的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建立关系、合作与协调的能力,说服与影响的能力等等。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影响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在参加酒会或庆典的时候,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和所有人交上朋友。但也有个别领导者并不具备这样的天赋,他们在社交活动中常常比较内向,宁愿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也不愿主动与人交谈。
2.面子定律
在师徒几人中最要面子的人就要数孙悟空了,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在整个《西游记》中,不管是神仙还是妖怪又有哪一个不是要面子的人?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要面子人群,唐僧是怎样做的呢?
不管自己前世是否就是释迦摩尼佛的弟子,也不管来的神仙身份高低,他都会真诚的弯腰鞠躬或者下跪感谢。这样的面子下,又有哪一个神仙不愿意给三分薄面前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