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13369400000094

第94章 太虚大师讲国学——中国佛教(14)

法照法师比慈愍稍迟,亦以灵异化众,为净宗祖师。未专修净土前,已于教义禅定有根柢,后又尝苦修般舟行。至五台山感得文殊、普贤为现身说法:“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此世界西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此感通中,教以福慧双修,念佛求生净土,颇近慈愍所行。且慈愍于印度,法照于五台,同感得观音与文殊、普贤说法,后人亦联称为三圣开示之净土法语云。

还要讲到的,就是在此一时期中,如道绰、善导、怀感、慈愍等祖师,对于离教律而别传的宗门禅,莫不痛加驳斥。在唐初又盛行三阶教,此教主要之理论,谓佛所说的一切法门,皆已不能适于此时之根机,唯有学《法华经》中所说的常不轻菩萨的苦行,方能成佛。此种理论,善导、怀感二师均辟之,怀感驳斥尤详。唐时的僧寺中,往往分设有三阶院、禅院,可想见其流行之盛。但不久息灭,宋时已鲜有知者。宋明后盛传之《念佛宝王三昧论》,系唐飞锡法师所作。上卷说念未来佛,中卷说念现在佛,下卷说念过去佛。上卷的理论全与三阶教同,中卷所说则为净土,足见此论系调和净土与三阶教而作。但宋明以后的人,不知三阶教,故亦尊为净土宗的要典,把它收入《净土十要》中。

还有两位居士,也应该说及。第一是与韩愈同时文起八代之衰的柳子厚,他著《东海若》一文,久为净土宗奉为重要文献。其次为白乐天,他是晚唐的大诗人,老年专修净土,有一首关于念佛的诗:“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由这首诗,可见他对于净土法门是如何诚信而笃行了。白居易曾参禅有悟,本可入于透禅融教律之净,但因他是在透禅之净的时代还未开始之间的人物,故仍归此期末尾。

(第三节)透禅融教律之净

透禅与前别禅,有何分别?第一,在五代以后,依教律修禅者很少,仅有宗门禅独盛。第二,此时的净土行,必须是透过宗门禅而融摄教律的净土行。不透宗门禅,已不能修任何行,因此与前期斥禅修净者不同。它不但透禅,而且还要融摄一切教律。故真正能成为中国佛教主潮的净土禅,即在此一期。因为第一期即是修禅,第二期别禅修净,那两个时代的中国佛法主潮是禅、台、贤合宗,唯此第三期方可称为代表中国佛法的净土宗时代。此期修净土行的祖师,均为透宗门禅,而又能融通教律者。

关于透禅不透禅之别,这里引一段文即可知道。莲池《竹窗二笔》云:“道镜、善导二师《念佛镜》,以念佛对种种法门,皆断云百千万亿不及,可谓笃信明辨。独对禅宗,亦谓观心观无生者,千万不能及,学人疑焉。予以为此正四料简所谓有禅无净土者,但执观心不信有极乐净土,但执无生不信有净土往生,则未达即心即土,不知生即无生,偏空之见,非圆顿之禅也。反不如理性虽未大明,而念佛已成三昧者,何足怪乎!若观心而妙证自心,观无生而得无生忍,此已与念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又谁轩轾之有也?”善导为未透禅而修净土,莲池之为透禅而修净土,其意昭然可见。盖莲池说明禅之最高境界,即与念佛上品上生同,已摄禅同净,更不烦排禅矣。此期兹分三段明之:

一、禅宗之净

净土宗远奉慧远法师为初祖,而透禅修净期,亦必尊永明寿禅师为开始者。因他力行念佛,其净土著述有《神栖安养赋》及《万善同归集》、《六重问答》等。为净宗奉作准绳者,有四料简偈,如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跎。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堕。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妥。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四偈,亦有疑为后人伪托者,但无论是否出于永明之手,是这个时期之作品,则不成问题。在永明寿以前,中国佛教的禅宗,以演进到五家宗派的兴起为顶点。法眼为五家中最后创立之宗派,而永明寿为法眼第三传,亦即法眼宗最后一人。因为从它透禅融教律,而摄归于修净土行,其门徒都归宗净土,致法眼宗失传。其传于高丽者,今尚流传为一心念佛的顿门。

次有长芦慈觉宗赜禅师,它曾一度被尊为净土宗第八祖,有关于净土的著作颇多。其《莲花胜会序》云:“以念为念,以生为生者,常见之所失也。以无念为无念,以无生为无生者,邪见之所惑也。念而无念,生而无生者,第一义谛也。是以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则上无诸佛之可念,下无净土之可生。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则总摄诸根,盖有念佛三昧,还原要术,示开往生一门。所以终日念佛,而不乖于无念,炽然往生,而不乖于无生,故能生佛各住自位,而感应道交,东西不相往来,而神迁净刹。”由此可见,其为一透禅融摄教律之净土行者。

真歇清了禅师,是普陀后寺的禅门开祖,为曹洞宗的大老,亦曾以兼提净土著名。其《净土宗要》云:“弥陀不离众生心,是二无别,极乐遍在一切处,举一全收。圣人善巧,示人专念阿弥陀佛。见一佛,即见十方佛及九界众生,微尘刹海,一印圆了。”其要义如此,可见其为透禅而融贯贤首教者。

中峰明本禅师,为宋末元初临济宗巨匠。融通禅教律密净,晚年专修净土。现在流行的《净土忏》,即是他的遗著。他对于净土法门,不但自己笃行实践,尤能广以此法化他。《三时净土系念文》,传亦系彼所作。还有许多关于净土的诗偈,其怀净土诗云:“藉池无日不花开,四色光明映宝台。金臂遥伸垂念切,众生何故不思来。”又云:“清月黄昏礼忏摩,低头泣告老弥陀。轮回六趣知多少,誓愿今番出网罗。”即此可窥一斑。

天如惟则禅师,系明初禅哲,其被选入《净土十要》之《天如或问》中有答云:“良由净土教门至广大,修法至简易,故闻者不能不疑。广大谓一切根机收摄都尽,上至等觉位中一生补处亦生净土,下至愚夫愚妇五逆十恶无知之徒,临终但能念佛悔过,归心净土者,悉获往生也。简易谓初无艰难劳苦之行,又无违误差别之缘,但持阿弥陀佛四字名号,由此得离娑婆,往生极乐,得不退转,直至成佛。”此虽只寥寥数语,然对净土法门之要义,几概括无遗矣。

楚石梵琦禅师,亦是明初临济宗匠。自幼每日清晨修十法念佛,求生净土。主持天宁时,筑室西偏,专修净业,默观极乐,依正庄严。作有《西斋净土诗》,为后世所传颂,被选入《净土十要》。临终时,对他的师兄噩曰:“我去矣!”噩曰:“子去何之?”曰:“西方。”曰:“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师振声一喝而寂。

憨山德清禅师,德业著述甚广,其《梦游集》中,开示净土行法亦多。有《念佛切要》云:“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念!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古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乃生死根株,以众生受生死,皆爱之过耳。”这是开示断爱出生死的念佛法门。他晚年游云栖,深赞莲池,转趋匡庐,专修净土。

还有被奉为净土十一祖或十二祖的彻悟归禅师,清乾、嘉间人。初参禅,兼达台贤教理,主持广通禅寺,禅风大振。后因病而归修净土行,禅者多依之修净土。他的《彻悟语录》中有摄教义之百偈,每偈都冠以“一句弥陀”四字。兹录一二,明其概要。如云:“一句弥陀,我佛心要。竖彻五时,横该八教。一句弥陀,白牛驾劲。其疾如风,行步平正。一句弥陀,第一义谛。尚超百非,岂落四句。一句弥陀,是无上禅。一生事办,百劫功圆。”可谓极其以透禅融摄教律而修净土行之能事,足为禅宗之净之殿军。

以上是这一期中禅宗之净的几个代表人物。以下叙达到几部书:一、《莲宗宝鉴》,是宋东林优昙禅师作。他志承远公,专弘净土。《莲宗宝鉴》分正因,正教,正宗,正派,正信,正行,正愿,正诀八卷,为净土宗重要典籍。二、《净土简要录》,明初道衍或即姚广孝集,不愧“简要”二字。三、《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明妙叶集,被选入《净土十要》。四、《归元直指集》,分二卷,宗本禅师集,本号一元子,内收重要文献甚多,亦为净宗要典。五、《净宗要语》,系鼓山永觉元贤禅师,就念佛净行及戒杀慈行而作,文分二卷。他承无明寿昌禅师之传,为明季曹洞宗之禅匠。六、《净土旨诀》,清初道霑和尚承永觉而作。七、《角虎集》,取永明“犹如戴角虎”义,录各宗禅师净土语要。八、《净土绀珠》,为光绪初年虚舟济能所集。其有可取者,为用法数增一编纂,如由一心增至四十八愿,有如增壹阿含之编纂法。

这里还得讲到的,是有很多居士,如宋文潞公彦博,悟禅修净,专念阿弥陀佛。尝发愿曰:“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善。愿我了心宗,广度诸含识。”在京师与净严等集十万人举行盛大之念佛会,如如居士赠诗云:“知公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一生作活计,大家齐上度人船。”此可想见其盛况。复有给事中冯楫,号济川,亦彻禅修净,作有仿陶渊明的“西方安养兮胡不归”之《归去来辞》。

宋无为子提刑杨杰次公,得悟宗于天衣怀禅师,晚年修净土,命终坐化。有偈云:“生无可恋,死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或有问公:“何往?”曰:“西方。”曰:“若生西方,则又错也。”曰:“将错就错,西方极乐。”时有王古居士,作《净土指归决疑集》,公为序之。王古又为圆澄禅师序《净土宝珠集》,此二书均已失传。

宋进士王虚中,号龙舒,为净土宗著名的居士。所作的《龙舒净土文》,流传最广。自行化他,不曾稍怠,为后代居士宏扬净土宗各种著述之源泉。这是大家所熟知的,无须多讲。

明季袁宏道亦通禅修净,是当时有名的居士。他们三弟兄传为三苏后身,均善文章,在当时另成一公安派。晚年修净土,俱生极乐。中郎所著《净土合论》,其透禅融教律之意,上彻永明,已选入《净土十要》。虽教义似宗《华严》,然实本禅悟。其中以明西方净土为摄十方众生不可思议土,为最胜。然在他以前,怀感亦曾发此义。

还有《净土全书》,清俞行敏著,本《龙舒净土文》义而广之。《径中径又径》,是清道咸间苏抚浙人张师诚著,亦《龙舒净土文》之类,故均附此。

二、台教之净

谈到台教之净,应该仰追到高祖智者大师所著的《净土十疑论》和《观经疏》,因为这是台教修净的最大根据。然而这还是邻于修禅别禅之净之间者,而透禅以后的台教之净,应该首推被尊为莲宗七祖的昭庆省常大师,因为他是先修天台止观而后来才专修净土的。大概在宋淳化中,他在杭州昭庆寺仿庐山莲社创立净行社,当时加入他的净行社的,有比丘千余人,公卿士大夫百二十人。这些公卿士大夫,都是一时的显贵,如为首的王文正公旦,是做过宰相的。另有一位文章很出名的苏易简翰林,为作《净行社序》云:“当布发以承其足,剜身以请其法。”可想见省常大师是怎样的受人倾信了。他领众念佛,精勤不懈,数十年如一日。到六十二岁时,厉声谓佛来了,随之而化。建塔于乌窠禅师之侧,被封为圆净法师。

次讲到四明知礼大师,平常都称为四明尊者法智大师,他是北宋间中兴天台教观的人。他也宏扬净土,曾根据智者大师《观经疏》而著《妙宗抄》,亦为净土宗要典。现时流行的《大悲忏法》,出于大师,系师率众所常修者。又尝念佛克期弃寿生西,当时的大文学家杨亿,函请留世,并问答净土要义。后数十年,有自称私淑弟子的待制陈瓘,号莹中,入台教室,著《三千有门颂》,亦赞扬净土。他在《延庆寺净土院记》中云:“明州延庆寺住持比丘,每有讲席,以天台观行为宗。自法智大师知礼,行学俱高,听徒心向,继其后者,又皆得人。普融无碍,然后空假俱中,分别未忘,不免权实互诤。”亦能扼台净之要旨。四明下天台,分为南屏、广福、神照三家;至于修净土的,要算神照下所出的完晓法师为最著。

和法智同时同师的,有杭州下天竺的慈云忏主遵式法师。著有《净土》、《金光明》、《观音》等诸《忏仪》,所以称为慈云忏主。他常精勤念佛,发愿往生,被他化导的人非常多,可说是台净传入民间的一个有力者。他的著作,有《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及《净土忏法》,都被选入《净土十要》里。又著有《晨朝十念法》,提倡十念法门尤力。

再讲到灵芝圆照律师,他是宋代重兴律宗的祖师,不过他的律宗与南山道宣律师稍异,而是宗天台教义,又以净土为归的。所以律宗从此便与台净相倚了,故为台净之巨擘。而民国以来的弘一法师,可为其嗣音。照师初持慧布“方土虽净,非吾所愿,若使十二劫莲花中受乐,何若三途极苦处救众生也”之见,后遭重病,在病中览天台《十疑论》,始转崇净土。又由善导专杂二修的分辨,乃专持名号,常忏悔初时反对净土的过非,发愿宏扬净土,普度众生。

以上都是宋朝的。至明朝万历年间的幽溪传灯法师,又为明代重兴天台教观的人。著述甚富,尤力宏净土,要旨见于他所著的《生无生论》,蕅益也收入《净土十要》里。论立十门:一、一真法界;二、身土缘起;三、心土相印;四、生佛不二;五、法界为念;六、境观相吞;七、三现法尔;八、感应任运;九、彼此恒一;十、现未互在。洵能摄天台圆境观于一句弥陀中者。有《净土法语》,亦甚剀切,可谓台净之极则。

灵峰蕅益大师,名智旭,他和莲池、紫柏、愍山,称明末四大师。他理解闳深,学问丰富,行愿专在念佛往生。起初,他所学不拘于一宗,后来却承天台的嫡传,同时亦为净土宗的第九祖。关于他宏扬净土的著作,以《弥陀要解》为最,称为绝唱。曾选《弥陀经要解》以至袁中郎《净土合论》为《净土十要》,后由弟子成时坚密法师评点叙述,精刻行世,诚为净土宗最精粹之宝典。

虞山普仁寺行策截流法师,是清初顺、康间人。其初亦曾习天台教观,后来专修净土,精勤修持,不遗余力,因而信从者甚众。留有《净土警语》与《七期规式》各一卷,虽文字不丰而简洁精警。其谓禅净二门,宜各专务,不必兼修。《七期规式》,为清代以来打念佛七的滥觞。近由印光法师推为净土十祖,不无卓见。

杭州梵天寺省庵思齐法师,他为清雍、乾间人,在天台宗的传承上,他是灵峰下第四代。由彭二林居士集其语录并序之,文义亦甚精约。尤其传诵于佛教缁素者,为所作《劝发菩提心文》,其第九《为求生净土故》有云:“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阐发净土宗旨,最为扼要。并在宁波阿育王寺倡设涅盘供佛舍利会,用胜美的供品,多有陈列金银珠宝为供的。直到现在,这种供佛会仍续行未衰。后亦被尊为净土宗祖师。

关于台净的书籍,首应提到《净土十疑论注》,此是智者大师宏扬净土的要论。宋初,有澄彧法师所撰的《十疑论注》,修《续高僧传》的赞宁僧正为之作序,现存续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