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鸡汤大全集
13373400000123

第123章 做最好的自己(1)

每个人都渴望做好自己的事,从而获得人生的成功。反之,如果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则意味着痛苦。因而,首先要学会问一问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你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一个人——大富翁?艺术家?企业家?演说家?手艺超群的厨师?广受欢迎的年轻人?

每一个人对成功的看法都不同。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需要、希望和价值观,也有着不同的优点。要是我们违背自己的本质,不尊重自己的独特性,那么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我们永远和成功绝缘。

你的本质和你的成功是不可分的。很多人牺牲了自己的本质,去做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就是他们达不到成功的原因。该做老师的人做了企业家,该做企业家的人却跑去当了老师,该做管理员的人跑去做推销员,做管理员的却是那些该做律师的人,做律师的该做医生,当医生的却该自己创业做老板。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本质,不清楚自己的需要,那么你很可能做出完全和你的需要相反的选择。

你的自我意识包括很多方面,包括你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社会能力、智力和其他方面的看法,等等。所有这些都和你的生活目标有关。为了扮演自己的角色,你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意识上。

你是不是觉得现有的层级组织已经把你变成了一个不健全的人?你了解层级组织对你发展方面的影响吗?你知道你是怎么被教育和广告机构造就的吗?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答复是肯定的,那么你理想的自我意识就快形成了。

你生活在一个充满影响的世界里,这些影响可能会侵害到你。倘若你有和人性的观点相一致的自我意识,你就能抵制这些影响,让自己的心灵保持宁静,从而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幸的是,在现代文明中,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经常被误认为是顽固蛮干、向上爬、攫取物质财富,等等。可这些恶习要是得以极度扩张,就会毁灭个人,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

为了增强自我意识,可以利用建设性的想法,创造一个自我形象——一个能够决定自己生活的人,一个把自己看作一个不受广告、商业利益和其他事物影响的人。一旦把你的自我意识化为行动,你就变成了真实的自我。你的建设性思想如同生活中的灯塔,令你过着自然与和谐的生活。

真实的、建设性的精神力量,存在于塑造你的命运的创造性思维之中,而你无时无刻的心理行为,又会产生生活中积极变化的力量。如果把思维比作一列火车,那么你生活中的理想和欢乐,则全靠这列火车的方向而定。

好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有必要在选择自己所做的事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地想好自己能干什么,不要盲目行事。这就要求你自己问这样一个问题:“我到底能做什么?”

合理地调整目标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着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很高兴,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把这两包棉花卖掉,可以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想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见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起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看法不同,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怎么劝同伴也无效,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大量黄金,心想这下要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他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而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以免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却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身上淋透了。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背不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直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了。

成功者的秘诀是随时检视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千万别小看过去

有两位朋友,一个很努力,一个很懒惰,懒惰的人常常讥笑努力的人,努力的那一位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经验,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可是一不小心却失败了。

懒惰的人看见了,便又讥笑他:“你耗费了那么多的心血,最后还不是和我一样,两手空空罢了。”

“谁说我什么也没有?”

“那你还拥有什么?”

“过去!”努力回答道。

“还提过去干什么?过去的已过去。”

努力的人一句话也没有再说,再次开始。结果,他过去的同事、朋友、同学,看他又爬了起来,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再加上他过去的经验,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快,他又成功了。懒惰的人看他成功了,就跑来诚心诚意地问他成功的秘诀。

他说:“因为我有许多可贵的过去。”

千万别小看“过去”。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过去:有的人的过去,呕心沥血,绞尽脑汁,所以,他在脑海里留下了很多智慧;有的人的过去,没做过什么,所以,在他的生命中留下很多经验;有的人的过去,很喜欢帮助别人,所以他交下了许多的朋友;也有的人,什么事也不做,什么事也不想,只会吃喝玩乐,得过且过,于是,他就没有“过去”。

因此,千万别小看过去!

经过时间的累积、岁月的沉淀,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过去。不要小看它,它是人生攀缘的阶梯。

换种心态对待生活

一个十分干练的推销员,他的年薪有六位数字。很少有人知道他原来是历史系毕业的,在干推销员之前还教过书。

这位成功的推销员回忆以前:“事实上我是个很没趣的老师。因为我的课很沉闷,学生个个都坐不住,所以,我讲什么都听不进去。我会这样,是因为我已厌烦教书生涯,但这种厌烦感却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最后,校方终于不与我续约了,理由是我与学生无法沟通;其实,我是被校方免职的。当时,我十分恼火,所以痛下决心,走出校园去闯一番事业。就这样,我才找到推销员这份胜任且愉快的工作。

“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不被解聘,也就不会重新振作!基本上,我是很懒散的人,整天都病恹恹的。校方的解聘正好让我从梦中惊醒,因此,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当时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没有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奋发图强起来有今天的成就。”

换种心态对待生活,生活会更加美好。

用开放的心胸作正确抉择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有时候,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

历史上的永动机,就使很多人投入了毕生的精力,损失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因此,在一些没有胜算把握和科学根据的前提下,应该见好就收,知难而退。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成功的希望,屡屡试验是愚蠢的、没有好处的。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需要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有些事情,即便你用了很大的努力,可你迟早要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位,你所走的研究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别的项目,寻找新的机会。

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并在力学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毫无成果,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阿尔弗莱德·福勒出生于贫苦的农场家庭,成年后,即使他很努力还是失去了三份工作。之后,他尝试推销刷子,他突然发现,他喜欢这种工作。他将思想集中于从事世界上最好的销售工作。

他成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之后,他又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创办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经营买卖,这个目标就会十分适合他的个性。

阿尔弗莱德·福勒停止了为别人销售刷子。这时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心情愉快。他在晚上制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出售。销售额开始上升时,他就在一所旧棚房里租下一块空间,雇佣一名助手,为他制造刷子。他本人则集中精力于销售。最后结果怎么样呢?

福勒制刷公司拥有几千名销售员和数百万美元的年收入!

一个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即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合乎社会道德的,否则,即使你再有本事,付出千百倍努力,也不会获得成功。

有的人失败,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定错了目标。成功者为避免失败,必须时刻检查目标是否合乎实际、合乎道德。

用心去生活

中国的藏传佛教有“活佛转世”之说,老喇嘛临终前告诉弟子,来世将投胎为一名他所熟悉的妇女的儿子。

一年后,这名妇女临盆生下一个男孩。即使这位母亲一点也不知道老喇嘛生前的决定,但是一直非常谨慎地教育他。她希望男孩能在良好的环境下接受熏陶,早日出人头地,成为一代宗师。之后,似乎所有的迹象都显示:她的新生儿子就是老喇嘛的转世灵童。信教的人们准备了丰盛的供礼,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来庆祝。男孩长到8岁,才离开家到寺院去修行,冥冥中似乎一切因缘都推动一个人的生活目标。

生活中其实没有太多的意外,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深藏着意义,一草一木都有来头。冥冥之中始终存有一股神秘而微妙的力量,紧紧环扣住你的现在和将来。这条看似陌生的道路,时有冲击,不断有背后的挑战,助你成长。只要不迷失大方向,始终坚持着你的信念,继续努力走下去,不管个人的目标是否清晰,都要认真活过每一分、每一秒。

用心生活的前提,要求有追求理想的自觉性。细心体味生活,时时检视走过的路,小心掌握各种经验所传达的信息,聆听冥冥之中的暗语,从小到大,总会有人告诉我们要活得好。“好”来自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自信和体贴。生活中的各种经验,都会赋予生命不同的光彩。所以过“好”生活就要求时刻全力以赴向大目标冲刺,把它当做生活最高指令。人说“胸中有了大目标,千斤重担不弯腰”。朝着目标奋斗前进,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大目标”可以是理想、志向的代名词,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可见,应立远大志向,这样才能有余地地奋斗。大志向下面还可以细分出若干个目标,像里程碑一样,一个个树立在未来的路上。

在有目的的生活中,必然也必须时常接触他人,面对自我。我们都不是在真空中生活。在努力去达成生活目标的同时,还要适时地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洗礼,除旧布新,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过着有目的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事事顺心,事实上你反而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是每一次的挑战与挫折,都是宝贵的经验教训。如果能以开放的心情接受,会使生活的触角更加延伸,拓展生命的视野,朝向目标大步前进。

生命应是一气呵成,发现自己到达中途而想抽身,已经太晚了,前尘往事都已如覆水难收,为何不一开始就放弃呢?

如果你能放弃止步不前的念头,继续追求,不断成长,用心去走过生活,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你已经不知不觉地达到了目标。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审慎地判断,用心地体验,一生必有大收获。

珍惜身边的一切

珍惜现在拥有,不要等失去时才感叹它的宝贵。

人们很少想到自己拥有什么,而总是想着自己缺少什么。不要叹息你失去或未得到的,而应该珍惜你已经拥有的。

人们总是在拥有时不珍惜,一旦失去后才觉得后悔莫及。或许在不幸降临之前,我们一直在不断地追求幸福,但事实上我们早已拥有幸福。

当你走进病房,见到许多病人还在为生命而奋斗,当你参加亲友的遗体告别仪式,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是生活在幸福之中吗?

珍惜,对任何人都很重要。你珍惜了生命,生命方能长久;你珍惜了家人、朋友的情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你便会在友善的交流之中,获得快乐和幸福,你的人生就会充满爱。

若是人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件事,那么人生中摆脱不掉的悲苦,也都会变得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了。

面对一件事,即使它是非做不可的工作,因为你会珍惜,你也会感到愉悦;面对一件事,如果就只当它是一件事,因为你不懂得珍惜,你只是在应付,即使会给人带来享受,自己也会无奈。一件事情,随便地完成它和珍惜地完成它或许结果一样,但是感受绝对不同。前者可能是无奈与厌烦,后者必然是欣喜与快乐。

让我们多去想想“我们有什么”,而不要想“我们缺什么”。美无处不在,即使在最简朴的生活里,在逆境中,用珍惜、感激的心情营造生活,不以敷衍、应付的态度消磨生命。这样,你就会发现,美好一直就在你身边!

不要为自己缺少的而悲伤,要为自己拥有的而欢喜。要相信:天黑的时候,星星就会出现。在我们心情沮丧的时候,要想到人生中美好的一面。

“珍惜”是一颗灵丹妙药!写下美好的拥有,然后再细细品味时,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好心情飞扬了。

人生旅途中需要平和顺气

有个老人很喜欢栽盆景。一天要外出,他临行前交代儿子:一定要细心照顾好家里如他命一般的盆景。

在这期间,儿子总是精心照顾盆景。尽管这样,花架还是在浇水时不小心被碰倒了,所有的盆景都打碎了。儿子因此非常害怕,准备接受父亲回来后的责罚。

老人回来知道此事,便叫来儿子。他不但没有责备儿子,反而说:“我栽盆景是用来欣赏和美化家里环境的,不是为了生气的。”

气由心生。人生旅途中,只有平和顺气,才不会愚蠢地去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自己就是面镜子

老人静静地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边。

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这个小镇,看到了老人,停下车,向老人问道:“老先生,请问这个城镇叫什么名字?住在这里的人怎么样?我正在寻找新的居住地!”

老人抬头看了一眼陌生人,回答说:“你能告诉我,你原来居住的那个小镇上的人是怎么样的吗?”

陌生人说:“他们都是一些毫无礼貌、自私自利的人。没办法继续住在那里了,根本无快乐可言,这正是我想搬离的原因。”

听了这话后,老人说:“先生,你还是再去寻找新镇吧!这个镇上的人和他们完全一样。”陌生人怏怏地开车离开了。

过了一段时间,另外一位陌生人来到这个镇上,向老人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住在这里的人们怎么样?”

老人也用同样的问题来反问他:“你现在居住的镇上的人是什么样的?”

陌生人回答:“哦!住在那里的人非常友好善良。我和家人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是,我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离开那里,希望能找到一个和以前一样好的小镇。”

老人说:“你很幸运,年轻人,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们那边的人一样,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