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馈赠的机会
爱特威廉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大商人,在英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但是说来奇怪,爱特威廉创业初期的一切,竟然全是别人馈赠的。
威廉2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整日守在河边打鱼的年轻人,天地十分狭小,根本看不出他的将来会有什么辉煌的成就。一天,一位过河人求助于威廉,原来是过河人的一枚戒指不慎掉进了河里。过河人急得不行,他请威廉不管怎样,也要到水下帮他摸一摸。
威廉一个上午什么也没干,反反复复一连扎到船下二十几次,但是依然没有摸到那枚戒指。爱特威廉又找来了全村的男人帮忙。为了摸到这枚戒指,一村的男人竟然又花费了半天的工夫。
过河人事先答应给爱特威廉一英镑的打捞费,想不到爱特威廉竟然请来了这么多人,用了这么多时间。这要多少报酬才行?过河人很犯难。谁知,威廉却一点都没提报酬的事,一点没有计较这次打捞戒指的巨大成本。他只是想为过河人解决难题,打捞戒指,仅此而已。
不久,这位过河人又路过此地,他又碰到了威廉。这时的河里已经没有多少鱼好打了。过河人对威廉说:“威廉,你别打鱼了,我给你个打气补胎的活儿,你足以养家糊口。”从那以后,威廉便有了一个在路边修补汽车轮胎的活儿。
有一天,一辆小车停在了威廉补胎的小店前,车上的人要找一颗特别的螺丝钉,否则车就无法行驶。威廉翻遍了自己的小店,也没有找到这样的螺丝钉。但威廉并不甘心,他骑上自行车,在另一家修车店里,再次翻找了一遍,终于找到了一颗一样的螺丝钉。
当威廉满头大汗地返回来,并将这颗螺丝钉安装在对方的车上时,对方拿出了10英镑来感谢威廉。威廉却一分不收。他说这是颗丢在箱底的螺丝钉,是不值钱的!不久,这辆小车的主人特地赶来,给了威廉一个五金店让他代理经营。威廉很是惊讶,问对方为什么。
对方告诉威廉:“你是这个世上我所遇到的最诚恳、最值得信任、最无私,也是最可爱的人。”
威廉这一生总能碰到好运气,别人总是会馈赠他。如今,威廉已经是英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商。问起他的发家史,他总是说,他一生的事业,一多半都是别人赠送的。
其实威廉自己并不知道,他之所以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并不是因为别人的乐善好施,而是因为他自己那无比的诚实和热心,还有他对别人委托事情的认真和执著的态度以及奉献精神,他就这样感动了接受过他帮助的富人。而他的这种精神和品质正是成就事业所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先奉献再谈回报
曾经有一位青年来到美国西部,他立志当一名新闻记者,但因初次前来,人地生疏,无从着手,只好写信去请教报界很有影响的柯里蒙先生,不久他接到了柯里蒙先生的回信,信中说:“只要你愿意依照我的话去做,我可以在报界为你谋得一席职位。现在请告诉我:你想进哪一家报馆?这家报馆在什么地方?”
青年接到回信后,当然兴奋异常,连忙再寄一封信,说明他所盼望进去的报馆的名称和地址,同时诚恳表明自己愿意听从他的指示。不久他就接到了第二封回信,信中说:只要你肯暂时只尽义务,不要薪水,随便你到哪家报馆,人家都不会拒绝你;至于薪水,你可不必性急。你去对报馆的人说,你近来失业觉得很无聊,现在很想找个工作,借以充实生活,但可先不收取酬金。这样一来,无论对方是否迫切需要,总不至于一口拒绝。获得机会之后,就要主动找事去做,时间一长,同事们渐渐地都觉得少不了你,这时你再从各方面去采访新闻,把所得到的消息交给编辑部;如果其中有他们需要的新闻,当然会替你陆续发表出来,这样你就可以渐渐升到正式外勤记者或编辑的位置。大家渐渐看重你,至此你便不愁没有薪水了。你的名字和成绩将会被同事和朋友们传开去,这样你迟早会获得一份薪水相当的工作。不久,你收到了其他报馆的招聘书,你可以拿给主编先生看,告诉他那家报馆要给你多少月薪,如果这边也肯出同样的薪水,你愿意仍旧留在这里做下去。那时也许其他报馆会再提高你的薪水,但如果那数目与这边相差不多,你最好还是在老地方做下去。毕竟你在此干的时间较长,人熟事顺了。
起初,这位青年对柯里蒙的这个方法有些怀疑,但他仍然照着去做。不久,他果然进了一家报馆的编辑部;不到一个月,又接到另外一家报馆的聘书,答应每月给他多少薪水,这边报馆知道后,就答应照那数目加倍给他,于是他仍然在原来的报馆服务。这样继续做了4年,在这4年内,又两次接到其他报馆的聘书,他也因此被加了两次薪水。现在他已是那家报馆的主编了。
此外,又有五位青年,也去请教柯里蒙先生,他们也得到了同样的指教,并找到了他们所盼望的工作。其中有一位现在就是美国一家名望极大的日报主编,这位主编先生在20年前,不过是一个极平常的人,自从用了柯里蒙所指示的方法进了那家报馆后,地位日渐上升,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只要你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同时又踏实肯干,那么,你觉得自己为什么会不成功呢?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事情,只要你肯付出,肯努力,人们永远也不会忽视你的存在,更不会任由你的努力没有报酬。
平生第一次感到快乐
他是全美国最富有的四百人之一,也就是说,他基本上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400人之一,但是他却常常得不到快乐,他说:“一些人毕生都在追逐金钱,绝大多数时间却一无所获。另一些人挣的钱多得花不了,自己却活不过他们开的那些公司。这两种人都在朝着他们所认为的幸福不停地劳作。但是他们都错了。”
事情发生在1999年,肯尼斯·贝林乘坐私人飞机到了罗马尼亚。在当地一家医院里,71岁的贝林第一次把上了年纪的残疾人扶到了轮椅上。从那一瞬间起,两个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贝林来非洲之前,圣徒慈爱协会专门找到他,希望他能够用私人飞机顺路带些捐赠物品到罗马尼亚,包括肉罐头和六把轮椅。坐上第一把轮椅的老人,他妻子过世了,他又中了风不能行走,如果没有轮椅他只能永远待在屋子里。
“他老泪纵横,并且告诉我说:‘现在,我可以走出院子,和邻居们一起抽袋烟了。’我只不过把他扶上了轮椅,但就好像帮他恢复了人格尊严,”77岁的贝林接受《英才》专访时说,“生平第一次,我感受到了快乐。为了保持那种感觉,我愿意尽我所能去做任何事。”
罗马尼亚之行,点燃了贝林从事慈善事业的激情,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频频光顾非洲的医院、东欧国家、阿富汗以及中国、印度、越南等新兴国家。2000年,贝林创立了轮椅基金会。根据其网站数据,到2005年5月,轮椅基金会向全球一百三十多个国家,捐赠了超过37万台轮椅。
直到晚年,贝林才找到了自我实现的途径。在《为富之道》一书中,贝林讲述了他如何从大衰退时代的穷小孩,到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四百人之一,再到成为慈善家的经历。
1928年,贝林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农户家里,他祖父母是从普鲁士和瑞士移民到美国的。贝林的家境很贫困,他父亲一小时挣25美分,他母亲帮别人洗衣服、打扫卫生,两人用微薄的收入支撑整个家庭。“我在中学之所以热衷于橄榄球,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学校是第一个让我洗到热水澡的地方。”
“我是自己成长的。他们让我自行其是,让我自己作出重大决定,因为他们都在为谋生而奔命,几乎没有时间来管我。我变得有点不耐烦,我不喜欢做穷人,”贝林说,“但是这种经历,使我渴望走出去,而且做什么事情都无所畏惧。”
在七岁那一年,贝林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卖报纸。每卖掉一份报纸,他就能挣1美分。此后,他又帮别人装卸牛奶、修剪草坪,并在木材场、乳酪厂和杂货店等地方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做一切可以挣到美元的工作”。高中毕业以后,他成为二手车销售员,最后成立了自己的汽车经销公司。后来,他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商,搬到加利福尼亚。27岁那年,他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美元。
他拥有顶级豪华的住宅,世界顶级经典的汽车,拥有私人飞机,在1988~1997年间,他还拥有西雅图海鹰橄榄球队。他真的是应有尽有,似乎什么都不缺了。但是,他又总觉得自己生命中缺少了某一样东西。直到他把别人扶上轮椅的时候,他才找到了这种东西。
当别人坐上轮椅并把便利和自由的意义告诉他时,贝林深受感动。“很多人都告诉我说:‘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想去死到想活着’。”他说。到发展中国家的旅行,“使我更加感激……自由并非天生而来,我们需要付出代价。我们需要不断地奉献并且不断努力,这么做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为了享受奉献所带来的快乐。”
“我为自己在找到目标以前虚度了那么多年的光阴而深深遗憾——并非因为我不渴望去寻觅,而是我起初以为钱挣得多就是目标。事实就是,我把梯子靠错了墙,爬到顶才发现错了。”
这就是奉献的力量,其实财富对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而每一个人能够占有的世界也都是有限的,换句话说,你有再多的钱,你的花销也会有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再多的钱也只是一些数字而已。所以,何不奉献出一点来,对你可能是九牛一毛的一点钱,却可以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当你知道自己的付出竟然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你也就会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值了。
顺性而为
美国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在露天游泳场作了一个有趣的试验,故意安排不同的人溺水,然后观察跳入水中进行施救人员的反应。
结果耐人寻味。在长达一年的试验中,当白发苍苍的老人滑入水中时,累计有20人进行施救。当孩子滑入水中,累计有32人进行施救。而当妙龄女子滑入水中时,施救人员的数字上升到50人。
心理学家称,这个试验可以证明,人性中有自私的倾向。虽然同样是救人,但他们在跳下水的那一刻,他知道他们心里想些什么。他可以告诉那些美丽的姑娘,她们的溺水与其他人群相对而言,安全性高多了。
一位职工平时十分吝啬,公司里举行募捐什么的他最多出一元钱,即使为本公司员工募捐他也是如此。
但令人奇怪的是,最近他和浙北山区的一位贫困学生结成助学对子,他一次性就拿出了1000元钱。
拿出近一个月的工资去捐助学生,这不是他的一贯作风。但如果换一种角度去理解,它就类似于游泳场上妙龄女子落水施救人员多的现象,起作用的是每个人的心中有“基于自己利益”的潜意识倾向,说白了,许多人同时捐助一个人和一个人捐助一个人,当然是后者更有成就感和具有期待回报的可能性。
人是自私的动物,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认识和利用自私,而不是逆“性”而为,以太高的姿态去做一些徒劳而没有实质性效果的事情。
一座城市的郊区有一座水库,每年夏天都吸引了一大批游泳爱好者前去游泳。而水库是城市自来水厂的重要取水源。为了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自来水厂在库区立了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但效果并不理想,人们照游不误。
后来自来水厂换了所有的禁止类的标语,公告牌上写有:“你家用的水来自这里,请保持清洁卫生。”结果,库区中的游泳者就鲜见了。
这与其说是宣传用语的成功,还不如说顺应人性,尊重人性的成功。因为水库中的水与游泳者有了某种密切的利益联系。
人性里面确实有着非常自私的一面,这是事实,这是我们根本无法回避的。即使掩耳盗铃也是没用的,放任自流就更不行了,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营造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每个地方都需要无私的奉献。但事实上,生活中的许多事都因为各种问题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换种角度,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谈无私,也许就会出现另一番天地。战胜我们那些负面的人性,也就是战胜自己,也就是最大的成功。
人性的特点
美国曾经有一所著名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要求学生们在下面的三种情况下,选择其中的一种,对其进行捐助。
一是非洲中部遭遇严重旱灾,许多人正面临死亡的威胁。
二是大学中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无力负担学费,已处于无法继续学习的困境。
三是购置一台复印机,放在系办公室里供学生们使用。
学生们以不记名方式选择,结果有85%选择捐钱买复印机;有82%的学生选择捐钱资助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只有3%的学生,选择捐钱援助非洲的难民。
这个实验一方面说明每个学生都程度不同地关心他人的困难,愿意给予帮助;另一方面说明大多数学生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
无私奉献是高尚的,但是,更关心自己切身利益的选择,也有积极因素。明白人性的这个特点并妥善地加以引导,可以成全许多有益的事情。
一趟客运列车,曾为冬天乘客不肯随手关门而大伤脑筋,于是在每节车厢里贴了一张告示:“为了大家的舒适,请随手关门。”告示贴出后,情况虽有所改变,但收效不是很大。后来,列车长想出一个新的方法,将告示改写成:“为了您自己的舒适,请随手关门。”从此以后,车门基本上都关好了。
一个人如果希望别人好好对待自己,那有一个百试不爽的办法,那就是你自己首先好好对待别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你自己是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就会反过来怎样对待自己。人和人之间,往往就是这种镜子一样的关系。有句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即使不是直接地帮助自己,也是间接地帮助自己。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感恩。感恩,是世间最珍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是美好与快乐的源泉,是真、善、美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