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训大全集
13576200000052

第52章 尊重——磨炼细腻感情的砺石(2)

对人尊重的基本就是要有礼貌,而礼貌需要家长的良好教育,以身作则。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也是细致入微,一丝不苟。

有一天,儿子一鸣因为家里的保姆不听他的话,就骂了句:“讨厌的东西!”陈鹤琴听到后不禁心头一震。他把一鸣叫到身边,蹲下来轻轻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只见一鸣点了点头,跑到保姆跟前,仰起脸来说了声:“大姐,对不起!”保姆的脸上有了笑意,挽起一鸣的手带他去玩了。

事后,陈鹤琴又在琢磨这件事。他想,一鸣这样小,就会骂保姆,妄自尊大,这绝不是天生的,而是做父母的没有好好教育孩子的缘故。做父母的在教育小孩子礼貌地对待保姆的同时,平时还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言行,做小孩子的榜样。另外,凡小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要叫他们自己去做,否则会助长孩子的虚骄之气。他按着自己所想的去做了,不仅教育孩子,也检点家里成人的行为,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

有一天,一鸣(两岁多)坐在小凳子上玩,祖母在他旁边站着,陈鹤琴进屋看见了,就俯身对孩子说:“一鸣,你去拿把椅子给祖母坐。”一鸣应了一声,立刻站起身来,“嗨唷嗨唷地”搬来一把椅子给他的祖母。祖母接过椅子,笑眯眯地坐了下来。陈鹤琴说,教一鸣做这件事除了让他练习动作外,更重要的是教他尊敬长辈。

陈鹤琴指出:“无论什么人对待长者都应当有礼貌。要他们对待长者有礼貌,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做父母的就要留心教他们。”他认为,父母首先应当做到以礼待长辈,平时还应留心用种种方法去教育孩子,如称赞有礼貌的人,对孩子敬重长辈的行为给予鼓励等,使孩子学会自觉地去尊敬长辈。

的确,任何人都要学会尊重他人、谦虚恭敬、礼貌待人。

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一个风雪交加的傍晚,鲁迪斯小心翼翼地驾车赶往医院,看望因高烧住院的儿子。车开出不远,鲁迪斯便看到在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蹒跚的身影在晃动。鲁迪斯想都没想,就把车子缓缓地停在那个身影旁边。“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他探出头大声问道。上车的是一位老者,说前面不远处的农场就是自己的家,上午出来办事,没有想到回来时,公共汽车因雪大停运了,他只好徒步走回去。

主动搭载予人方便对鲁迪斯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善举却非比寻常。

车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滑行,迎面有一辆轿车摇摇晃晃地驶了过来。为避让来车鲁迪斯下意识地踩了刹车,然而,竟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急刹车和雪地打滑,整个车身不听使唤,向路边一棵大树撞去……

等鲁迪斯醒来,他已经躺在医院里,所幸,他只是断了两根肋骨,而搭车老人做了开颅手术,还在昏迷中。老人的家人来到病房,很友好地握了握鲁迪斯的手,感谢他对老人的帮助。即便如此,老人的家人请来的律师还是如期而至。按照当地的法律,鲁迪斯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老人70%的医疗费。

老人在昏睡了二十多天后奇迹般地醒过来了。谁也没有想到,老人清醒后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要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老人的肺腑之言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小城被感动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打着“让善意不再尴尬”、“拯救爱心”的条幅,为仁慈的老人募捐。一时间,爱心像空中飘飞的雪花纷至沓来,收到的善款之多,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更令人钦佩的是,老人把这些善款全部捐出来,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因爱而遭遇尴尬的好心人。

多少年过去了,老人早已离开人世,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基金却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在魁北克省举行的“最受爱戴的人们”评选活动中,人们纷纷写上老人的名字——卢森斯。人们这样评价老人:爱原本就是喜悦的关怀和无求的付出,当爱心遭遇法律的碰撞,善意被扭曲时,是老人还原了善意的本来模样,让人们可以毫无戒备地去爱,再没有什么比生活在和谐有情的社会更能让人愉悦和欢欣的了。

每一颗爱心都是真诚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每一个善意都是美丽的,都应该馥郁芬芳。

成全尊严

随一个旅行团去郊外旅游。出发时,才发现旅客中竟有一位坐轮椅的女孩,由一位老者推着,听导游说,这是一对父女。

大家本来说说笑笑的,兴致很高,但轮椅女孩出现后,每个人都闭上了嘴,收起了笑容,一声声叹息此起彼伏。藏在每个人心底的同情与怜悯,仿佛一下子被眼前的弱者点燃了。旅行社的大巴来了,大家没有登车,而是纷纷避让到车门两旁,我们几个年轻人还主动上前去,要把那女孩抬到车上去,女孩的父亲见状,不停地说:“不用麻烦大家的,真的不用……”但每个人都认为他是在客套,觉得帮这个忙是责无旁贷。

于是七手八脚的,轮椅就悬了起来。大家喊着“一、二、三……”体味着助人的快感。没想到此时那女孩却急了。她大声说,“你们把我放下,你们快把我放下!”这呼喊声中有些惊恐,还夹杂着愤怒。大家听得面面相觑,于是抬起的轮椅又落回到地上。

人们惊讶地看着,女孩的父亲也没有做什么,他只是从后面用力接住轮椅。此时,女孩伸出双手,牢牢握住车门两边的栏杆,突然一用力,把整个身子从轮椅拖引到车门最低的一级阶梯上。她缓了一缓,接着双手再抓住更高的栏杆,又一用力,身子便伏到了第二级阶梯上,女孩的身体微胖,她用一双手的力量,来支撑整个身体的行动,看起来很费力,很艰难,车门口只有三级阶梯,普通人几步就迈上去了,这对于她来说,却不啻于一条坎坷的路,一座陡峭的山。只剩最后一级阶梯了,但此时的她好像已没了力气,我从远处,能看到她的双手隐约暴起一道道青筋,她的身体几次向上努力,却一次次都失败了。她伏在最后一级阶梯上,大口喘着气。

每个人都看着她,人们知道,此刻如果有人能去帮她一把,哪怕是轻轻地拉一下,她就能很轻松地登上去,坐到门口的座位上。但谁也不敢动一下,这个时候,有几个女游客,看着那女孩时,双手竟攥成了拳头,眼里还有泪光。终于,女孩又动了起来,这次,她将双手握在一处,身子微侧,猛然一挺,她成功了。车下有掌声响起来。女孩坐在座位上,看着所有的人,自信地笑了。

旅行结束很久了,人们还想着那个女孩,想她时,很多人没有想到“坚强、令人敬佩”之类的词汇,更没有想到那个轮椅,她是同其他人们见过的女孩一样的,生活得自信,快乐,有尊严。

有的时候给人的尊重不是在于搭把手,拉人一把,而在于放手让别人自己去努力拼搏,自己所能做的就是祝福,给人以胜利的掌声是最大的尊重。

尊重不只赢得大订单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清政府决定要“求强求富”。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当时,清政府自己的兵工厂只有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等有限几处,生产的武器装备少,而且性能不大好。于是,李鸿章决定向洋人购买武器装备。1868年,他派了一个采购团到欧洲。采购团走了几个国家,最后来到德国的埃森,这里是德国最大的军火企业克虏伯公司所在地。采购团受到克虏伯公司的热情接待,又是照相,又是宴请,不仅讲解细致,而且礼貌周到。采购团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

难道他们到别的国家心情不好吗?当时,清朝是战败国,而且,清朝男人是有辫子的,在英国、法国,人们以一种嘲笑、蔑视的眼光与语气,谈论他们的辫子。这让采购团成员非常不舒服。克虏伯公司则不然。这家公司仔细考察中国军火市场,决定要抢在英法前面占领这个市场。于是,他们制定企业经营策略:尊重中国人的风俗与习惯,让他们感觉到,德国与其他国家就是不一样。

克虏伯的经营策略成功了。他们对来访者的尊重,引来了当时世界最大的一个客户。李鸿章听到采购团的汇报,一次就向克虏伯公司订购358门大炮,这是这个公司创办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此后,清政府的军队建设,一直以德国为榜样,根据德国军事制度建立军队。谁能料到尊重战败国客户,竟然让“德国风格”成为晚清军事变革的重要特点之一呢?

克虏伯公司是聪明的,他们明白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于这个国家人民最在乎的又是什么,无论何时何地,尊重是最好的语言。

辛尼加说:“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爱默生说:“节俭是你一生中食用不完的美宴。”的确,勤劳可以创造财富,而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聚宝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