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13613700000021

第21章 百 家 姓(12)

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三场都嬴了田忌,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爱马时,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注。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的结果可以想象,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接着进行第三局比赛,孙膑拿田忌的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出来,当然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4.胡适与母亲

胡适出生在安徽绩溪一个世代经商的家庭,年仅两三岁时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学写方块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三岁后入家塾。但是很不幸的是,父亲在胡适不满五岁时便因病去世了。此后便由母亲冯顺弟担负起教育胡适的重任。

胡适的父亲胡传是一位仕官学者,夫妻两人感情一直很好,冯氏受丈夫影响很深,她十分敬佩丈夫的人品和学问,丈夫在世时教给她不少古文知识,如《论语》以及其他一些经典书籍。冯氏常常用丈夫教给她的道理和知识学以致用,用来教育儿子,特别是用《论语》等教育孩子要学会日省自律。

南方的冬天其实并不比北方暖和,相反由于屋里没有北方那样的炕,要比北方冷很多。胡适的家乡绩溪上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冬天来临时,就非常的冷。这时候,早上起早去上学,小胡适就不太愿意了,因为被窝里实在是太暖和了。

有一天早上,窗外刮着呼呼的大风,院子里和路上可以说是滴水成冰,7点半已过,小胡适还躲在被窝里,整个脑袋像一只小乌龟样缩在被子里。母亲在外屋做好了早饭,就喊:“适儿,该起床了,吃早饭了,吃完了上学去!”母亲喊了半天,见胡适没反应,就进屋掀开胡适的被子,对他说:“儿子,该起来了,再不起来,上学就来不及了。”被子被母亲一掀开,胡适立即感到有一股寒意,不高兴地说:“娘,没听到外面这么大的风吗?我不去了,太冷了。”“乖啊,怎么能不去呢?不去功课可就落下了,和其他同学不同步了。”但是,母亲的话小胡适一点也听不进,对母亲的坚持也表示不理解,丢下一句“不去就不去”,干脆就把整个脑袋都缩进被窝里了。母亲这下很来气了,不过她还是压住了心头的怒气,尽量温和地对孩子说:“你父亲在世时,就经常说,一个人如果任由着自己的性子去,不能对自己有点自我约束,是成不了大事的。你现在因为刮一点点风就不想去上学了,你对得起你父亲吗?”在被窝里,胡适听到母亲提及父亲,顿时知道自己的行为让母亲伤心了,也想起了父亲平时对自己严厉的教导。于是一骨碌翻身起床,说:“娘,你别伤心,我去我去。”就这样,母亲冯氏遵循丈夫的遗志,时常教导儿子要学会自律。同时,她还让儿子通过经常性地反省来约束自己。她以曾子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来鞭策和鼓励儿子。

每天临睡前,胡母就坐在床沿上,叫儿子站在窗前搁脚板上“省吾身”:今日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该背的书是否背熟,该写的帖是否写完。胡母在督促儿子自省之后,又对儿子讲他父亲生前的种种事迹,讲他是如何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说:“我一生只晓得你父亲是一个完全的好人,对自己要求非常的严格,每天都会静思反省。你要学他,不要丢他的脸。”经过母亲这样的谆谆教导后,当又一个寒冷的早晨来临时,小胡适虽然也想再多睡会儿,但他就用母亲的话来提醒自己,以父亲为榜样,立刻就起床了。所以后来,每日晨光微露时,胡母叫一下儿子,胡适就很快起床了,因为学塾的钥匙放在老师家里,所以胡适总是天蒙蒙亮时就得赶到老师家门口。听到敲门声,里面就有人把钥匙从门缝里递出来。胡适接到钥匙后,就立即赶往学塾把门打开,一人静坐读书,等待老师和同学到来,天天如此。

胡适长大后,想起自己的母亲小时候对自己的教育,说是“慈母兼严父”,母亲给予胡适的爱让胡适终身感念,同时,母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特别是让自己学会了约束自己,更是对他以后的为人处世乃至治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原文 虞万支柯,昝(zǎn)管卢莫。经房裘(qiú)缪(miào),干解(xiè)应(yīnɡ)宗。

注释

虞: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dǎn)父被周尊奉为太王,周太王之子虞仲的后代在文王时建立了虞国(今山西平陆北),春秋时晋国以借道攻虢为由趁机灭掉了虞国,虞国后人遂以原国名虞为姓。

万:西周时芮伯受封于芮(今山西芮城),后代中有名万者,人称芮伯万,芮伯万的子孙中遂有以万为姓者。又春秋时晋献公灭掉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魏国(也在今山西芮城北一带)后,把它封给了晋国大夫毕万,毕万后代遂有以万为姓氏的。

支:古代西域有少数民族所建的月氏(zhī)国,也称月支,其族最早居住在今甘肃敦煌与青海祁连县之间。汉文帝时月支国被匈奴攻破,一部分迁徙至今伊犁河上游,称大月支;余下的进入祁连山区,称小月支。魏晋南北朝时,大、小月支有与汉民族交往并留居中原者,学习汉俗以支作姓,此后遂有支姓。

柯:春秋时吴王有子名柯卢,子孙后来以柯为姓。

昝:原本出自咎(jiù)姓。晋文公重耳身边有五名贤士辅佐,其中一名是他的舅父狐偃,狐偃字子犯,史称狐偃咎犯。"因“咎”与“舅”音同,借以代舅意,狐偃的后代中遂有以咎为姓者。然咎字还有灾祸之意,咎姓后人认为不吉利,于是在这个字下面的口中加上一横,成为昝字,读音zǎn,之后遂有昝姓。

管:武王灭商后,将自己的弟弟鲜封于管(今河南郑州),人称管叔。管叔与蔡叔、霍叔并为周初三监,以监管殷商遗族,后因参与武庚叛乱,被周公杀死(一说自杀),管叔后人遂改姬姓为管姓。

卢:齐文公姜赤之子公子高有孙名姜傒,任齐国正卿,封邑于卢(今山东长青西南),姜傒后代遂以邑名为姓。又齐桓公小白后裔有一支封于卢蒲(在今河北文安西),战国时被燕兼并,子孙遂改姓卢蒲,后又改为单姓卢。故卢姓均为姜太公后裔。另传帝舜后代中一支在夏商时居于卢地(今湖北襄阳),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处融合,史称卢戎。周初因其系帝舜后裔,故被封诸侯国。春秋时卢国被楚所灭,子孙后代遂以卢为姓。

莫:颛顼曾建造鄚(mò)城,其部族居此城的便以城名鄚为姓,后又去邑旁改姓莫。又春秋时楚国有官职称莫敖,地位仅次于令尹,楚庄王大夫屈荡之子屈到就担任过莫敖。因莫敖地位较高,只有王公贵族子弟方可担任,所以担任过莫敖的后代子孙中便有以祖上官职为姓者,再后又演变成单姓莫。

经:春秋时郑武公之子共叔段曾封于京(今河南荥阳东南),世称京城太叔,后出奔到共国,其后代遂有以京为姓者,为避仇杀又改京为经。一说西汉《易经》京氏学创始人京房,本姓李氏,自己推律定为京姓。汉元帝时京房为博士,任魏郡太守,后因与中书令石显争权被下狱处死,其后代为避祸改姓经。另说春秋时魏国有经侯,后代遂以经为姓。

房:尧有儿子名朱,封在丹水,世称丹朱。因其荒淫无能,所以尧禅位于舜。丹朱不服而反舜,被舜击败后改封到房(今河南遂平)建国,世称房侯。房侯之子陵以封国为姓,称房陵,后遂有房姓。

裘: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邑于裘,后代遂以裘为姓。又古代制皮工匠中按技能分为五种,裘是其中之一,裘人的后代于是便有以裘为姓者。也有说是由仇(qiú)姓所改的。

缪:“春秋五霸”之一秦国国君任好,死后谥穆,史称秦穆公。“穆”与“缪”古时音同,故秦穆公后裔中遂有以缪为姓者。

干: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名干犨(chōu),他的后代遂以先祖名中第一字为姓。又说春秋时有小国名干国,干国灭亡后遂有以国为姓者。

解: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世称唐叔虞。唐叔虞儿子名良,食邑于解(今山西解县),人称解良,其子孙遂以解为姓。

应:周武王封自己的一个儿子在应(今河南鲁山东)建国,世称应侯,其后代遂以国名应为姓。

宗:古代职官有宗人,主要负责宗庙祭祀之礼,后代子孙故有以先人官职为姓者。因为宗有祖庙、祖先、宗族的意思,所以历代与此有关的职官名称大多有宗字,比如宗伯主要执掌邦国祭礼典礼,为古代六卿之一,宗伯的后代遂有以此为复姓宗伯的。宗与宗伯虽一为单姓,一为复姓,但都是执管家国祭祀大典职官的后裔。

故事链接

房玄龄尽忠唐太宗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房率龄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李世民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李世民一见到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遇到了知己的人,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迎接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中有谋臣猛将,就跟他们推心置腹,讲陈大义,让他们都表示愿为李世民竭尽死力。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倚马可待。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非常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也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

李建成因为玄龄、杜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将要发动兵变时,李世民令长孙无忌召房玄龄和杜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李世民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房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晋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

第二年,房玄龄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他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而是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人们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封玄龄为太子太傅,仍主持门下省事务,像原来那样监管编撰国史。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布一千五百段。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处置调拨。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

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喜形于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来房玄龄病情加重,太宗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探望,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房玄龄去世后,朝廷三日不上朝。

原文 丁宣贲(bēn)邓,郁单(shàn)杭洪。包诸(zhū)左石,崔吉钮龚。

注释

丁:西周时姜太公望的儿子伋(jí)死后谥号丁公,丁公子孙遂以丁为姓。又三国时吴帝孙权宗室中有中郎将孙匡在伐曹时触犯军纪,孙权强令其族改姓为丁,因丁在古代是苦役的代称。又商代有丁国,第二十二代商王武丁就曾讨伐过丁国的反叛,丁国随同殷商一起被武王灭掉后,其后代便以丁为姓。

宣:西周厉王之子姬静继承君位,死后谥号宣,即周宣王,宣王子孙中遂有以宣为姓氏的。又春秋时鲁国大夫宣伯后代亦有以宣为姓者。

贲:作姓氏时读作bēn。春秋时鲁国有大夫名县贲父,其后人遂以贲为姓。又春秋时楚国令尹斗椒因罪被杀,其子贲皇投奔晋国,封邑于苗,称苗贲皇。晋楚鄢(yān)陵之战中,贲皇为晋侯出谋,大败楚军,被晋侯封为大夫,子孙遂以其名中贲字为姓。又据说古有勇士孟贲,其后代亦以贲为姓。

邓:商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于邓(今河南邓州),称邓侯,其后代遂以邓为姓。又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yù)幼子从镒被封做邓王,南唐被宋灭后,从镒子孙为避祸改李姓为邓姓。

郁:春秋时鲁国宰相有名郁黄者,其后代子孙遂以郁为姓。又春秋时吴国大夫食邑中有郁国,之后遂有郁姓。

单:周成王分封少子臻(zhēn)于单(今河南孟津东南),作为周朝王都辖内的诸侯,世代拱卫周王室,地位显贵尊荣,人称单伯,其子孙后遂以单为姓。

杭:传说夏禹治水之后留下许多舟船,便命自己庶子管理这些余下的船只,其封国称余航(故地在今浙江余杭),后代将航去舟旁改作木旁为姓,遂有杭姓。

洪:相传尧有大臣共工,和(huān)兜(dōu)、三苗、鲧(ɡǔn)合称“四凶”。他们或为祸作乱,或治水无功,结果有的被尧流放,有的被杀。共工后代本以共为姓,后为避仇杀,兼欲获水德,遂将共字加水旁成洪姓。又西周时有姬姓诸侯国共国(今河南辉县),春秋时被卫国所灭,后代改姓共氏,又为避难,加水旁改姓洪。

包:春秋时楚国有大夫申包胥,其后代子孙中有以包为姓者。又说有鲍姓后人去鱼字旁改姓为包者。

诸:春秋越王勾践的后裔支族有驺(zōu)无诸,封为闽越王,秦时被废为君长。因参与诸侯反秦有功,汉代时复为闽越王。后因子孙数次反叛,被汉武帝所灭,其后裔遂取先祖字中的诸字为姓。又春秋时鲁国有诸邑(今山东诸城西南),食邑于诸的公族大夫后裔中遂有以诸为姓的。

左:周代各诸侯国均设有史官,分左史和右史,左史记言为内史,右史记事为太史。如周穆王有左史戎父,楚威王有左史倚相,他们的后代便以祖上官职左字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