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13613700000023

第23章 百 家 姓(14)

芮:周武王封姬姓司徒于芮(今陕西大荔南)建芮国,世称芮伯。《诗经·桑柔》据说就是他写的讽谏周厉王搜刮民脂民膏的诗篇。芮伯后代东迁居芮伯城(今山西芮城北),春秋时被晋献公所灭,子孙后代为纪念先祖改姓芮。

羿:夏代有穷氏部落首领名叫后羿,又称夷羿,善于射箭狩猎。他曾一度推翻夏朝,夺取了夏第三代君主太康的王位,但不久就因不理民事而被家众杀死,他的后代遂改用其名字羿为姓。

储:古有储国,储国公族后代遂以储为姓。又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名储子,子孙于是以储为姓。

靳:战国时楚怀王侍臣名尚,因食邑封于靳(今湖南长沙至宁乡间),史称靳尚。张仪替秦王游说,离间齐、楚联盟,即将被楚怀王处死,靳尚通过怀王夫人郑袖说服怀王释放了张仪。靳尚子孙后以其封国之名靳为姓。

汲:周文王之后康叔受封于卫建国,至卫宣公时封儿子于汲(今河南卫辉),人称太子汲,后代子孙遂以汲为姓。

邴: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豫食邑封于邴(今山东费县),人称邴豫,子孙遂姓邴。邴氏后人亦有去掉邑旁改姓为丙者。

糜:夏代姒(sì)姓同姓部落中有一族为有糜氏,有糜氏后代遂取糜字为姓。一说古代种植粮食作物糜子的人中,后来有以糜为姓者,为的是祈求上天保佑其氏族永远食粮丰足。

松:据说秦始皇登泰山封禅祭祀天地时途中曾遇大雨,幸有一棵大松树得以避雨其下,于是即以当时的第九等爵“五大夫”封之,后来五大夫便成了松树的代称。陪侍秦始皇泰山封禅的大臣中遂有以松为姓者。

井:周代虞国有大夫名井伯,晋灭虞之后,井伯后代百里奚入秦,秦穆公用之为大夫,与蹇(jiǎn)叔、由余等共同辅佐秦穆公建立霸业,百里奚支族中遂有以先祖井伯之名中的井字为姓者。

段:春秋时郑庄公弟弟共叔段的后代,有以共为姓者,也有以段为姓者。又道家创始人老子后代子孙中,有在鲁国为卿士食邑于段的,后人遂以段为姓。

富:东周时,周襄王准备伐郑,大夫富辰苦谏不听。后襄王利用翟人攻郑,还娶了翟人的女子为自己王后,富辰再谏仍不听。最后翟人反叛,襄王被迫先后出逃到郑国、晋国。富辰后代以祖上忠正贤良为荣,遂取其名字中富字为姓。

巫:古代以舞降神之人叫巫,他们执掌祝祷、占卜、治病等事,被认为是神的代言人,其后代遂以巫为姓。据说黄帝时神巫名咸(一说是商代人),黄帝与炎帝逐鹿中原,大战阪泉之前就是先由巫咸占卜胜负的,故巫姓以巫咸为始祖。一说巫咸之子名贤,商时任太宰,史称巫贤,巫姓就是由他而始。

乌:上古少昊氏以鸟名任命官职,掌管高山丘陵之官名乌鸟,其后代遂以乌为姓。又南北朝魏孝文帝时改变鲜卑风俗,令其民族改姓汉姓,乌石兰氏遂改汉姓作乌氏。

焦: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代子孙于焦地(今安徽亳州),其后人遂以焦为姓。

巴:周代在今四川东部地区有巴人所建巴子国,其不少文化遗存保留至今。巴人的后代遂以国名巴为姓。

弓:古代制造弓弩的官称作弓正,子孙遂以弓为姓。又春秋时鲁大夫叔弓出使晋国,不辱使命,世赞其知礼,死后谥敬子。叔弓之后遂以其名弓为姓。

原文 牧隗(wěi,又读kuí)山谷,车侯宓(fú,又读mì)蓬。全郗(xī)班仰,秋仲伊宫。

注释

牧:春秋时卫国康叔后代有牧人,为管理放牧之官,其子孙遂有以牧为姓者。又传说黄帝有臣名力牧,黄帝梦见他执千钧之弓弩,驱羊万群,勇力过人,遂拜他为将,力牧后裔遂以牧为姓。

隗:商汤灭夏桀后将夏王族封于隗,建隗国(今湖北秭归东),春秋时被楚所灭,后代以隗为姓。

山:周代有山师之官,掌管山林,后代遂以山为姓。传说炎帝出生于厉山(也称烈山,今湖北随州北)的山洞内,遂号厉山氏(烈山氏),后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被黄帝击败,子孙后裔中的一支遂以山为姓。

谷:颛项之后,秦国开国君主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西南),后代遂有以谷或秦为姓者。又南北朝时魏孝文帝命鲜卑族改汉姓,其中谷会氏即改姓谷。

车:“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死时,辅佐他的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鍼(qián)虎三位良臣被迫殉葬从死,子车氏后代子孙哀悼先人,改姓车氏。《诗经·秦风·黄鸟》就是秦国人挽“子车三良”的诗篇。又传黄帝时有大臣名车区,负责星相占卜,其后代以车为姓。又汉武帝时有丞相田千秋,因老迈,上朝时必须乘车出入,时人谓之车丞相,后其子孙遂有以车为姓者。

侯:西周时封夏侯氏于侯,建侯国,子孙遂以国名侯为姓。又春秋时晋哀侯兄弟均被晋武公杀死,哀侯子孙避祸出逃,并以原封爵位侯为姓。南北朝魏孝文帝迁入中原后,鲜卑族侯奴氏、侯伏氏改为汉姓侯。

宓:宓姓据说是伏羲氏的后代,因为上古时宓与伏音同,故伏羲也称宓羲,后裔遂有取宓为姓者,今多读宓为mì音。

蓬:西周初周王室封支裔子孙于蓬州(一说即蓬陂,在今河南开封南;一说在今四川营山东北),后代遂以蓬为姓。又说蓬是蓬草,蓬姓祖先以蓬草筑屋,认为蓬草为生存必需品,故以蓬为姓。

全:西周设有泉府之官,负责管理钱财,泉府后代遂有以泉为姓者。又因泉与全音同,故演化为全姓。一说全是古代邑名,居住全邑的人于是以全为姓。

郗:东夷族少昊氏挚的后裔西周时被封于郗邑(今河南沁阳一带),子孙遂以郗为姓。

班:楚国若敖有孙子名子文,官令尹,人称令尹子文,传说小时候他被老虎叼走,是吃虎奶长大的。因老虎身上有斑纹,所以令尹子文的后代就用斑为姓,后写作班。

仰:秦惠王儿子名卬(yǎnɡ),人称公子卬,子孙后加人字偏旁以仰为姓。又说舜有大臣名仰延,精通音乐,他将原来仅有八根弦的瑟增加到二十五根弦,使其乐律更加丰富宽广,子孙引以为荣,遂改姓仰。

秋:春秋时鲁国大夫仲孙湫(qiū)的裔孙名胡,在陈国为官,人称湫胡,湫胡后代遂有去水偏旁以秋为姓者。传统京剧中《秋胡戏妻》据说就是根据湫胡的故事改编的。

仲:黄帝后裔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称“八元(善)”,舜举之使教化四方。八元中仲熊、仲堪的子孙,遂以先祖名字中的仲字为姓。又商汤王有左相名仲虺(huǐ),仲虺子孙遂以仲为姓。又周宣王有卿士仲山甫,多次劝谏宣王施行仁政,力佐周室中兴,其后代以仲为姓。

伊:传说帝尧出生于伊水畔,其后代于是以伊为姓。一说商代大臣伊尹,辅佐商汤攻灭夏桀,子孙遂以其名伊为姓。伊尹名伊(一说名挚),尹为官名。

宫:周朝专门负责修缮、清扫宫室庭院的官称宫人,其后人遂以官职宫为姓。又春秋时鲁国孟僖子的儿子食邑于南宫,后代子孙中的一支遂以宫为姓。

故事链接

1.侯宝林教子

侯宝林是我国著名的相声大师,人称“中国的卓别林”。他的相声风格庄谐并重,独树一帜。众所周知,侯宝林先生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一套成功的经验。在他的培养下,他的大儿子侯耀华、小儿子侯耀文都成为响当当的文艺界人物。

一般人看来,侯宝林是相声界的一代宗师,子承父业,理所当然。但侯宝林却极力反对儿子们也说相声,他认为:相声是一门综合艺术,不是消愁解闷耍贫嘴,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多种知识,是干不好这一行的。如果干一行不能干好,那还不如不开始的好。耀文读初中时,铁路文工团向社会公开招考相声演员,他被一个同学拉去应考。那天表演的是刚在北京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中获得优胜奖的段子——《学校采访记》,结果意外被主考官一眼看中。这时候,侯耀文却感到为难了。要知道,他是背着父亲去应考的,因此,当主考人员打算录取他时,他支支吾吾地说:“我……我爸爸不同意我当演员。”

“你父亲是谁?”

“侯宝林。”

主考老师恍然大悟,原来是相声大师的儿子。随后,铁路文工团便派人上侯家,不知费了多少口舌,侯宝林坚决不同意,他说:“相声已经摆脱了街头卖艺的杂耍地位,现在已经登了大雅之堂,它不再是生活的小丑和调料,而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所以相声演员应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要有相当的文化水平。耀文初中还没毕业,不适宜当演员。”

“侯老师放心,我们负责给他补习文化。”来人说。

耀文也立刻表示:“爸爸,我保证先当好学生,然后再当演员。”话说到这个地步,侯宝林才同意了耀文的要求。

“不能在台上胡说八道!”侯耀文成了专业相声演员后,侯宝林对他的要求更严格了,思想品德上一丝不苟,艺术上精益求精,从不马虎了事。一次,耀文从外地演出归来,把一家刊物给他拍的“相声表演脸谱剧照”得意地拿给父亲看。谁知侯宝林看了十分生气:“这照片上的你,哪有点儿人样!还在杂志上刊登,都不嫌脸红?一个演员要认真严肃从艺,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

有一年中秋节晚会,著名演员王铁成朗诵了一首词,作为节目主持人的侯耀文称赞道:“您这诗朗诵得太好了。”第二天,老侯一见耀文便说:“你为什么不能好好学点东西?一个搞艺术的人,对诗和词都搞不清楚,丢人不!”耀文一听,知道自己错了,低着头不吱声。父亲抓住时机继续说:“耀文,你既当了演员,就要做个像样的,做有所贡献的演员,要不负这个称号呀!”此后,侯耀文坚持读书,天文地理,文史哲医,艺术理论统统涉猎。终于成为一代著名的相声演员。

2.宓子贱以闹剧劝君

鲁国人宓子贱是孔子的学生。他曾有一段在鲁国朝廷做官的经历。后来,鲁君派他去治理一个名叫亶父的地方。他受命时心里很不平静,心想:到地方上做官,离国君甚远,更容易遭到自己政治上的宿敌和官场小人的诽谤。假如鲁君听信了谗言,自己的政治抱负岂不是会落空?因此,他在临行之际想好了一个计策,向鲁君要了两名副官,以备日后施展计谋之用。

宓子贱风尘仆仆地赶到亶父不久,该地的大小官吏都前往拜见。宓子贱叫两个副官拿记事簿把参拜官员的名字登记下来,这两人遵命而行。当两个副官提笔书写来者姓名的时候,宓子贱却在一旁不断地用手去拉扯他们的胳膊肘,使两人写的字一塌糊涂,不成样子。等前来贺拜的人已经云集殿堂,宓子贱突然举起副官写得乱糟糟的名册,当众把他们狠狠地鄙薄、训斥一顿。宓子贱故意滋事的做法使满堂官员感到莫名其妙、啼笑皆非。两个副官受了冤屈、侮辱,心里非常恼怒。事后,他们向宓子贱递交了辞呈。宓子贱不仅没有挽留他们,而且火上浇油地说:“你们写不好字还不算大事,这次你们回去,一路上可要当心,如果你们走起路来也像写字一样不成体统,那就会出更大的乱子!”

两个副官回去以后,满腹怨恨地向鲁君汇报了宓子贱在亶父的所为。他们以为鲁君听了这些话会处罚宓子贱,从而可以解一解自己心头的积怨。然而没有料想到鲁君竟然负疚地叹息道:“这件事既不是你们的错,也不能怪罪宓子贱。他是故意做给我看的。过去他在朝廷为官的时候,经常发表一些有益于国家的政见。可是我左右的近臣往往设置人为的障碍,以阻挠其政治主张的实现。你们在亶父写字时,宓子贱有意掣肘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隐喻。他在提醒我今后执政时要警惕那些专权乱谏的臣属,不要轻信他们而把国家的大事办糟了。若不是你们及时回来禀报,恐怕今后我还会犯更多类似的错误。”

鲁君说罢,立即派其亲信去亶父。这个钦差大臣见了宓子贱以后,说道:“鲁君让我转告你,从今以后,亶父再不归他管辖,这里全权交给你。凡是有益于亶父发展的事,你可以自主决断,你每隔五年向鲁君通报一次就行了。”

宓子贱很赞赏鲁君的开明许诺。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条件下,他在亶父实践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宓子贱用一个自编自演、一识即破的闹剧,让鲁君意识到了奸诈隐蔽的言行对志士仁人报国之志的危害,从而告诫人们,区分廉洁和腐败,扶正匡邪,不仅需要有一大批像宓子贱那样忠心耿耿的人,更需要有一个头脑清醒、品德正派的国君。

3.班氏兄妹修《汉书》

汉代班昭字惠班,又名姬,是大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的妹妹,秉承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作“曹大家(gū)”。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现在帮她的哥哥班固修《汉书》上。这部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得较好的一部,与《史记》齐名。在班昭的父亲班彪时就开始了这部书的写作工作,班昭父亲死后,她的哥哥班固继续完成这一工作。班固,字孟坚,九岁能作文,稍大一点,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汉书》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的工作继续前进。

好在班昭还在班固活着的时候就参与了全书的纂写,后来又得到汉和帝的恩准,可以到东观藏书阁参考典籍,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

《汉书》问世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

原文 宁(nìnɡ)仇(qiú)栾(1uán)暴,甘钭(tǒu)厉戎。祖武符刘,景詹(zhān)束(shù)龙。

注释

宁:春秋时秦襄公曾孙死后谥宁,世称宁公,子孙遂以宁为姓。又卫武公儿子季亹(wěi)封于宁邑,后代于是以封地宁为姓。

仇:夏代有诸侯九吾氏,入商后建立九国,九国的国君九侯在商朝末年时被纣王杀死,子孙为避祸,遂加人字偏旁改九为“仇”作为姓氏。又春秋时宋缗公被宋万杀死,大夫仇牧闻讯赶赴宫廷救君,在宫门口与宋万狭路相逢,仇牧仗剑斥责宋万,不幸亦被杀死。仇牧后代为纪念先人,取其名字中的仇字为姓。

栾:春秋时晋靖侯有孙子名宾,封食邑于栾(今河北栾城),后代遂以封邑栾为姓。又齐国始祖姜太公后代中有叫子栾的,子栾的后人遂有以栾为姓者。

暴:商代诸侯暴辛公建暴国,周朝时并入郑国,暴辛公后代遂以暴为姓。

甘:夏代有甘国(今河南洛阳南),甘国王族后裔以甘为姓。一说夏代甘国后裔中出了贤士甘盘,在商朝时任第二十二代商王武丁的老师,甘盘子孙因此以甘为姓。又西周时武王,东周时惠王、襄王,都有姬姓王族封邑于甘,他们的子孙后代都以甘为姓。

钭:战国时田氏代齐,史称田齐。姜姓齐国末代君主齐康公被迫流落海滨,用酒器钭当作锅煮食野菜充饥,其支庶子孙中的一支为不忘先祖困苦,遂以钭作为姓氏。

厉:春秋齐国厉公后代以祖上谥号厉为姓。一说上古炎帝生于厉山,号厉山氏,炎帝后裔中遂有以厉为姓者。一说西周时有厉国,故地在今河南桐柏东南一带,厉国公族后代以国名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