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茶经》的人生智慧
13622000000014

第14章 善用如水的力量(2)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馀,无乃[卤舀][卤监]而钟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夹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炭火的火力稳定,既不损害茶味而且便于控制水温。水沸的气泡像鱼的眼睛,发出水的诸多目光来,稍微有一点声音,其目光有声音可听,叫做一沸;边缘像涌泉连珠好似一串佛珠,水里面当然有无数的佛,此为二沸;腾波鼓浪叫做三沸。二沸煎茶最好。二沸的水泡茶能够使茶叶中的水浸出物充分溶解,茶香四溢。三沸的水太老,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消失了,茶汤的口感不好。水凉了以后再煮沸,水中的亚硝酸盐和杂质增加,对人的健康有害。一沸的水太嫩,茶汤的浓度不足。

写茶的好诗不多,但苏东坡写茶的诗歌:“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明。”就很经典,它形象地写到了从出现蟹眼的时候,要舀出一小部分水,到松风明时倒进去,防止谁的再沸腾。这两句诗歌,后来所有的茶道专业人士都反复地引用,因为它太经典了。戴震在《茶说》里,在写煎茶的时候,就专门引用来说明如何把握煎茶的火候。

水过度地沸腾,就会生出毒素。烧开过久的开水,就不能喝了,水死掉了。

所以,什么都不能过度。

水初沸,要根据水的多少适当加入一点食盐来调味,尝尝水味,把尝剩余的倒掉,不要因其鹵臽鹵监(guǎduàn寡断,竟陵俚语,淡而无味的意思)而过份加盐,岂不成了喜欢盐水这一种味道了吗?二沸时,舀出一瓢水,随后用竹尺环搅水汤中心,用“则”量出定量的茶末儿,在沸水中心投下。倾刻沸水就会腾起许多沫子,这时用先前舀出的水浇进去,以制止其沸腾,使其生成汤花。

在茶具里介绍的一些茶具在煮茶的时候都会派上用场。在烧开水和煮茶时的一沸二沸三沸,苏东坡的诗歌里也写过。

现在城市里的用水,还有很多地方的用水,因为环境污染,水都劣质,这不是水的过错而是人之罪。水变成了死体。用水的尸体来烧开水,是为人间不幸。

火候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要把握烧开水煮茶的火候,就像打蛇打七寸,打的是地方,抓住了关键。

一个年轻人向一个高人请教自己如何建功立业。高人就泡了两壶茶给他品尝。他品出其中一壶的茶好,另一壶茶不好喝,以为是茶叶不同造成的。高人就把真相告诉他,茶叶相同,而用的水不一样,有一壶用的是温水,有一壶用的是沸水。沸水泡出来的茶就好,因为火候到了,而温水的火候未到,泡出来的茶就没有意境。年轻人明白自己要成大事,就要积累自己的火候,只有火候一到,功到自然成。

火候,有一个过程。在烧开水的时候,不是一下子就能烧开一壶水,而是水慢慢吃火焰,把火焰消化,到一定时候,水肚子里的火焰充满了,水就自然忍不住,就要沸腾活跃起来。

还差火候,要提醒自己继续积蓄自己,多添一把柴,再多添一把柴,火候总会足够的。

开水深处隐藏的积雪

“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尊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敷,有之。”

陆羽说如是意思:用碗分盛茶汤的时候,要使沫、饽均匀。根据《字书》与《本草》,称“饽”为茗的沫。饽,读作勃。沫、饽为茶汤的“华”,薄的叫“沫”,厚的称之为“饽”,细而轻的名曰“花”。“花”好似枣花在圆形水池上面浮动;又类似于曲折的潭水间新生长的青萍;又好比晴朗天空中鱼鳞状的浮云。“沫”用比喻来说,它像浮在水边的苔藓一样;又像撒在杯盘里的菊花瓣。这些比喻非常贴切。可见陆羽对开水煮茶的观察与细心。“饽”是用煮过一次的茶末儿再煮时产生出来的,水一沸腾,就会有很多白色泡沫重叠积聚于水面,一片纯白、状如积雪。开水深处隐居的积雪也会有露面的时候。《荈赋》中所云:“焕如积雪,烨若春敷。”确实如此。

煮茶烧开水,也能够看到很多景色。在开水身上,看到群山起伏,看到宇宙的缩影,宇宙就在开水中行走。开水,就像积雪的裙子。积雪展开开水的裙子,有温度、力度。

在开水身上看雪山,我们会生出敬畏。

耳朵品茶

清朝的陆廷灿在《续茶经》里与陆羽一样,也收集了一些有关茶的资料和信息,这些资料来自唐代陆羽以后的时代,这本书对《茶经》进行了有关的补充。在这本书里,摘录的《经钮堂杂记》里几句话:“松声、涧声、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声、落子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者。”煎茶的声音要火的努力才能听到,电烧水比较单调,听不到火焰煮茶的声音。

耳朵怎么品茶?听茶。听茶水来来去去的声音,听喝茶时茶在想什么,听出茶的动静。在喝茶之前,听煮茶的声音,听烧开水的时候水沸腾的声音。在茶园里听茶叶在风中安静的声音。在加工茶叶的时候,听火焰伸懒腰的声音。

人品茶皆为心在品茶,耳朵品茶当然也属于心品茶,嘴品茶只不过找一个借口而已,就找到了嘴巴这个借口。目光品茶,看茶看茶,一杯茶从头至尾把喝茶的人看得清清楚楚。从喝茶的事情上来看,无论干什么,都要到位,眼到手到耳到心到,而达到忘我或者清醒的状态。

预热与铺垫

“凡酌,置诸碗”准备茶碗喝茶,预热茶具,陆羽当然应该知道。大凡喝茶,预热茶具,特别预热喝茶的杯子茶碗,其作用很明显。凡预热的杯子,再倒入茶水,茶就不会凉得那么快,喝茶自然就会温热还有温馨。预热,先把温暖暖遍瓷器或者玻璃的骨头,其骨头感受到了关心,被温暖,它得到茶水以后,就会倍加爱护,用怀抱的体温呵护茶水的体温,茶水就不会那么快凉掉。清朝的戴震,很喜欢茶,写有《茶说》,在文章里,说到茶饮的时候,就谈到了如何预热茶杯喝茶的事情。

预热,即准备的铺垫,就像鞋子里的鞋垫,即最初的脚印,脚印准备好了,垫在鞋子里,脚就会在开始走路前有底气,有支撑,就会走得更远,很远很近的道路都会来去自如。

预热,就要先付出,付出自己的温暖,才能得到回报的温暖。

预热,最高境界在于不要得到回报。

很感人的预热,孩子在寒冷的冬天里,先预热冰冷的被子,再让家里的老人睡进被窝里。预热茶杯,就像预热这样感人的被子,那么茶绝对是好茶。

铺垫,在于准备,只有准备好,在看不到的地方,在那些不太为人知的细节上做好准备,方能看到路远处的目标,才能走到目标的身边。

会预热,就会做好开始,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始顺利,就能走得更远,开始做得好,就会更有信心。

预热好比日出的温度垫底,那么茶水深处的阳光就能保持更好的体温。喝茶的温度感觉即对世态炎凉的感觉。

体温即命,体温即灵魂

“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水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诸第一与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

陆羽的经验是,煮茶初沸之后,要把泡沫上像黑云母的一层水膜去掉,一旦有它,味道就会不正。从锅里舀出的第一碗茶汤叫隽永。隽,好味道。永,深长久远。这第一碗茶汤,舀出放在熟盂里面,止沸和育华的时候用它。而后依次从锅里舀出来的第一、第二、第三碗味道比起隽永就要差一些了,第四、第五碗以后的茶汤,如果不太渴,就不要喝。

那时候的茶道,煮水一升,酌量,可分作五碗,可以少到三碗;如果有十个人喝茶,就应煮两锅茶,不要怕麻烦,煮多了,味道就不会好。趁热喝,茶汤中味道次的重浊物质沉淀在下面,精华浮在上面。现在喝的泡茶也可以参考。茶汤冷了才喝,精华也就随热气散发。一碗热茶不连续饮完,剩下的就不要喝,没有什么茶味。

对于人类和肉体之物来说,正常的体温象征生命的存在。

茶要趁热喝。恰当的温度,口感好。温和、温暖、温馨的茶,喝进去,最贴心。

茶凉的情形

“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陆羽说,茶凉了,就不要喝了,因为茶的精英随气而竭。

喝茶,温暖在茶水里,就像人有体温,茶一冷,就像人体没有了体温。有体温的茶,就像有灵魂的圣水,没有了体温,茶就是去了灵魂。人没有体温,就没有了生命。茶没有了温度,就不再有生命力。

那么我们平时喝冷茶,在夏天喝那些冰镇茶,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工业化生产的茶,其实哪里比得上现泡的、现煮的热茶。在夏天喝热茶,也比喝冷茶要好。但世人都图一个痛快,稍微麻烦的事情就不会去做,只看如何方便和走捷径,世上哪里会有那么多捷径可做。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喝高质量的热茶,当然热适合于口感而不是“开水烫死猪”,那么一生的寿命肯定会延长,但世上的人少有如是坚持者,有时候有解渴的水就很满足了,还谈什么高质量的热茶。

我们的人体即一杯热茶,一杯常温的茶,身体里面的茶,被身体的杯子装着,身体里的热血就像红茶,而绿茶在梦里绿化善心,黑茶只象征意义上的黑,而不是自然黑茶之黑,那样的黑茶有人性的黑和邪恶之黑。我们一生,就在保持人生一杯茶的热度,所以茶凉了,生命就败味了,不可喝。

人一走,茶就凉,这句话在人间活了漫长的历史,从这一句话里可以看到人性共同的黑暗,所以如何保持自己人生的茶在世间不冷不凉,人气腾腾,热气腾腾,为至关重要的智慧和学问。学问不在他处而在心里,在于怎么做人。

人走,茶不凉,那就高明,那就好茶,但真正做到这样境界的人少之又少。

人走茶热,人在茶热,那么此人的茶就变为了人们的体温,变为了人们的热血,变为了人们的心,温暖有着恒温。

要注意自己的茶怎么凉,尽量让自己的茶常有活水的体温加进来,那么自己的水来来去去都带着温暖,自己的茶就不会冷下来。自己的茶不会冷下来,就照顾好了自己,就在爱自己,世人爱自己不是自私而是自尊自爱之和,不自私地爱自己,就会爱他人。把自己泡的热茶给他人喝,在给予中获得人生的快乐,并且想到如何让别人手里的茶保持恰当的温度,那么就有好茶的境界。大家都喝到好茶,人生的茶就不会凉得太快。

被冷水感化

“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陆羽说,茶凉了,就不要喝了,而生活不会老在温暖里,有热茶也会有冷茶。

冷水泡茶慢慢香,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有耐力。冷水有自己的弱点,比不上开水的热情万分与激情万丈。但它知道慢慢来,它可以成为慢生活的典型代表和标志性事物。

冷水之冷,有冷静,冷静就会心静,心静知如何付出,当自己没有太高的温度的时候,就只能慢慢来。

人的修养好比冷水泡茶,有一个过程,没有什么急,就得宏大事物,凡事都有来由与根基。

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学会用冷水泡茶,用温水泡茶,只要自己的茶叶好,只要自己的水好,只要自己的心境好,就不怕泡不出好茶来。

在招待客人的时候,热水瓶里的开水由于时间或者保温的效果不好,倒出来泡茶的开水可能已经没有沸腾的激情,那么有温水泡茶,茶叶也会被温水感化。

被冷水感化的茶叶,释放出的茶香,会提升水的灵魂。

在社会上,一些不好打交道的人,一些被伤害了的人,一些有创伤的人,一些沉默的人,都要有冷水泡茶的耐力,与之交往,他们的心犹如茶叶,会被感化而散发出清香来。

水有高矮

自然,茶的伟大比不上水的伟大,茶在水中,好比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当我们的祖先还没有发明泡茶,用手捧起大自然的水喝或用石头泡茶喝——河里堆满的石头,河流天生用石头泡茶。人在世上,自然只为水的仆人,而人把茶发明出现,茶就成了人的仆人。

茶在开水中高温燃烧,放火把水烧成了香气。

一般饮茶冲泡三次,要通过控制水温和冲泡来保证三次茶汤的浓度一致。控制水温不宜使用温度计,温度计太科学太工具化不符人的心灵氛围。采用简单的目测手触法,在泡茶时才能体会到诗的意境。人常说目光火辣辣的,或一双冰凉冷眼,目光本来就知世界的体温,看出人间冷热,目光尝一茶知天下炎凉。

水有天地之灵气,好水从地上来,像大地的灵感,像泥土的灵魂;好水从天上来,飞流直下的山中水,还有雨为天之根,云为天之子宫,小鸟为天之发芽种子,大鸟为天之茶叶。

天水又叫灵水,包括雨、雪、露、霜,为煮茶最好的水。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妙玉煮茶用雨水、五年前收的梅花上雪水,收在鬼脸青花瓮里,埋到地下,林黛玉没有尝出来,被讥讽为“大俗人”。雪和雨从天上来,它们的泉眼在天上,它们有自己的笑声,一直在喝茶时都还响着。捡露珠与捡稻穗同义又不同,把一粒粒水捡起来收集烧茶,实为雅事,一壶茶要用不少的露珠子。一壶茶便有一壶珍珠。露有水的花粉之美,用水的花粉烧茶,当然香了。

以天煮茶,接雨煮茶,用一把天的根煮茶,把根的面条煮成好茶水。喝茶就像喝面。

泡茶的水,可高,从天上的天之根来;可低,从大地深处来;可在表面,从江河表面的波浪来。这样可高可低,人生自己把握自己的高度,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人生高度。

苦的同义词是甜

“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其色缃也。其馨[上必下土,右欠,读音备]也。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陆羽说,茶性俭,水不能加多,否则,味道就淡薄。一碗茶喝了一半之后就会感到味道变淡,何况水加得太多呢。茶汤色浅黄,恰到好处,香气就极美。味道甘爽的称之为槚;不甜而带苦味的名曰荈;尝时苦,咽后甜者俗称茶。茶的量,一杯茶的色香味,都要很好,才能称之为好。

“啜苦咽甘,茶也。”接近生活哲理。

喝苦丁茶,还有在乡下喝那些无名的苦茶,那些苦茶的苦味真有菩萨的味道。喝真正的苦茶,就等于喝菩萨,把菩萨喝进喉咙的交通要道,菩萨在拥挤的道路上稳重前进,到了人的深处,菩萨的境界就全部发挥出来。

苦茶,属于好茶,不仅是茶,更相当于思想的液体,哲学的液体。苦茶喝,味苦,而最佳的效果却回味无穷,甜只是最浅的感觉,那种芳香四溢,妙到无法用言辞说出的境地。

苦茶,通俗说法,在于苦尽甘来。苦尽甘来,总比先甜后苦要强千万倍。苦尽甘来,是无数普通人的生活梦想,因为他们在苦海中总想达到岸边,岸边与甜同义。

苦到底的人很多,苦尽甘来的人算幸运,甘尽苦来的人就有失败。

苦茶身上寄托的梦想,为汉语样式的人生的追求,实际上世界各地的人们也都这么梦想。

苦茶,一片苦海,就像佛教说的人生苦海一样,从苦海中体会到甜蜜的快乐,或者最后超越甜蜜,达到神一样的境界和幸福中,就免不了自省与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