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女儿正确上网,或者说女儿面对网络时,我们能为她做些什么呢?
1.制定一份电脑使用规则
平平刚刚接触电脑时,父母就给她制定了这样一个规则:
(1)使用电脑要以学习为主,娱乐为辅;
(2)电脑放在客厅里,没有特殊情况不得移位;
(3)平时每天使用电脑不得超过半小时,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每天不得超过两小时;
(4)不把有关家庭的信息暴露给网上的陌生人;
(5)在网上遇到他人的骚扰等麻烦事要立刻与父母商量,如果父母不在家,应立即关闭电脑;
(6)如果使用者违反上列规则,视情节轻重,处以减少使用电脑时间或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使用电脑的处罚。
在这个规则的约束下,平平在使用电脑和上网方面很少出现问题。
小女孩一般还是会相信权威的,在规则的约束下,小女孩犯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但是,对于大一点的女孩来说,特别是青春期女孩,规则往往是不起作用的。这时,父母就应采取措施告诉她如何在网上进行自我保护。
2.切记不能使用强制手段
如果女儿很喜欢网络,父母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无端指责和限制。
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上网,不是唠叨不断,就是在电脑上设置密码,或者干脆拔掉网线。殊不知,这样不仅无法让孩子真正断了“网瘾”,反而会把他们推进网吧。这样对孩子会更加不利。
其实孩子每天上网不超过两小时,就不能算是“网瘾”,家长大可不必过于紧张。而且,网络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学习工具,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明智的家长常常是这样的,他们会引导孩子健康地使用网络,告诉孩子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知识、充实生活,并积极地参与到孩子所喜好的网络生活中!
3.安装保护软件,以便“过滤”黄色、暴力内容
对于身心幼小的女孩来说,网络上很多的黄色、暴力内容,是危害巨大的,也是最难防范的。对此,家长可以购买相关软件,在自家的电脑上设置防护措施,将这些网络“毒素”清理出孩子的网络世界。
此外,家长还应教给女儿一些基本的网络安全常识,如上网交友时不能轻易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电话、住址、学校名称等个人信息,最好不与网友见面,对网上求爱者、谈话内容低俗者不予理睬等等。
4. 面对女儿的“网恋”,用理解代替责打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恋”也越来越多,处于青春期的女孩也很容易产生“网恋”。对待女孩的“网恋”,父母的责打只会让她们对现实越来越失望,从而更快地投入网上那个虚拟男人的怀抱。所以,面对女儿的“网恋”现象,父母最应该做到的就是理智,理智才能了解女儿“网恋”的原因,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女儿“网恋”的问题。
一般来说,女孩们“网恋”往往是由一定的心理需求引起的,或是渴望了解异性、或是寻找精神寄托、或是想转移学习压力等。父母只有了解了女儿“网恋”的原因后,才能对症下药,引领女儿心甘情愿地走出“网恋”。
密码81:培养女孩享受到平等的权利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小,就是自己的附属品,而不给他们任何权利,在孩子面前总是说话不算数,给孩子的承诺也是一拖再拖不去兑现。这样不仅严重伤害了孩子的心,而且会让自己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10岁的小双提起父母来,竟是一脸鄙夷的神情。她说:“爸爸妈妈算什么呀?他们说话一点儿也不算数。我爸说,只要我考了前5名,他就带我去坐过山车。可我真的考了第五名时,他却说没时间,下次吧。我妈妈也一样,她说我写完作业就让我下楼和小伙伴玩,可是我写完了她又让我弹一个小时的钢琴。每到这时候,我都会想起电影《麦兜的故事》,麦兜的妈妈让他吃药,说吃了药病就好了,病好了就带他去马尔代夫。结果麦兜吃了药,病好了以后,妈妈却再也不提去马尔代夫的事了,麦兜再问,妈妈就说,‘发了财再说吧’。我理解麦兜,觉得他和我一样可怜。以后爸爸、妈妈再怎么向我许诺,我都不相信他们了,全是骗人的!”
15岁的箐箐已经有一个月不理妈妈了。原因是这样的,暑假箐箐去姑姑家玩,有一次无意中听到了姑姑在背后说妈妈的“坏话”。等回到家,箐箐就把姑姑说她的“坏话”全盘照搬地告诉了她。没过多久,姑姑一家来箐箐家作客,姑姑和妈妈言谈甚欢。没想到两个人聊着聊着,妈妈就把箐箐“告密”的事给说了出来。箐箐当时生气极了,因为妈妈答应过箐箐不告诉任何人,也不告诉姑姑。结果,那天姑姑的脸色很不好看,箐箐看了,心里难受极了。后来,她埋怨妈妈,问她为什么说话不算数时,可妈妈说:“小孩子,没关系,这样说了,你姑姑下次就不会说我了!”听了这话,箐箐忽然感觉妈妈不仅说话不算数,而且很自私,只想着自己心里舒服,就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从那以后,箐箐几乎不再和妈妈说话了。
这些女孩对家长的态度,其实完全是由家长一手造成的。在生活中,这些家长不给女孩任何权利。
小双的妈妈对小双说话不算数,但是对身边的成年人却从不如此。她觉得对孩子说话算不算数似乎无关紧要。其实这最本质的原因是妈妈把小双当作了自己的附属品,没把她当成独立的人,因而也没有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承诺,没有正确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箐箐的妈妈更是过分,她的举动已经刺伤了女孩的内心,造成了母女之间深深的隔阂。
这样的家长,不给女孩权利的做法一点儿都不可取。可是对女孩百依百顺的家长呢?
溺爱子女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童年过得很艰辛,再不能让孩子经受我们的那些磨难了。”“现在条件好多了,又是只有一个孩子,因此,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正是怀着这种想法,父母们尽其所能地从各方面满足女孩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代替女孩完成一些理应由她们自己完成的事,如做作业、干家务、值日扫地等等。他们尽力把女孩的生活道路铺得平平顺顺的,似乎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但是事实上,父母的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
培养完美女孩——
为了能够使女孩健康快乐地成长,女孩的父母需要掌握如下方法:
1.给女孩平等权利
不要因为女孩是小孩,就以为自己可以随意把意愿强加在她的身上,不尊重她的想法,不理会她的需求,不在乎她的感受,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女孩越来越疏远家长。
2.不要给女孩特权
父母一切以女孩为中心,对女孩百依百顺,满足她的一切需求,溺爱她,而不去教她如何理解爱,也不去培养孩子对其他人的爱,会使她不自觉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考虑的习惯,认为别人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与她们无关,使女孩渐渐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
密码82:培养女孩学会说“不”
随着青少年成熟期的提前和社会观念的逐步开放,一些未成年人在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情况下进行性行为的情况越来越多,导致未成年人意外妊娠成为我国日趋严重的问题。因此,家长一定要教育你的女孩学会说“不”。因为女孩不敢说“不”、不会说“不”,她们常常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下面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两个女孩在歌厅门口遇到了一个坏人,这个坏人用一把水果刀把女孩从闹市区逼到了郊外。要知道,从市区到郊外要倒三次公交车,然而这两个女孩却都被那把水果刀和坏人恶狠狠的表情震住了,吓得都不敢吭声,最后双双惨遭毒手。
试想,从繁华的都市倒三次公共汽车到郊区,他们会遇到多少人?有多少次出逃的机会?即使她们在公交车上大嚷一声,车上的乘客即使没有帮助她们,但坏人至少心里也会害怕,从而放弃打这两个女孩的主意,仓皇出逃。然而女孩的软弱、女孩的胆怯、女孩的不敢说“不”,却让坏人的恶行得逞、让自己受到了伤害。
培养完美女孩——
对于更容易受到伤害的女孩来说,父母更应早些教她们学会说“不”——教她对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说“不”、对那些有所企图的恶人说“不”、对那些有损自己利益的事情说“不”。
1.让女儿有自己的原则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有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则。有了原则,并坚持按原则去做,才能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并且不易受到坏人的哄骗。
曾有儿童心理学家在一所小学里做了这样一个试验:
孩子们放学正在等家长来接,老师有事暂时离开了,这时一辆外面贴着“中央电视台”标志的车在孩子们面前停下了。这时从车里面走出来几个人,其中一个说:“孩子们,你们好,我们是中央电视台的,我们来这是邀请你们去台里录制节目的,愿意去的赶快上车。”
一听要去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大多数孩子上了车,只有一小部分孩子还在观望。
这时,那个说自己是中央电视台的人问没有上车的那些孩子:“你们不想去中央电视台玩吗?”
其中有孩子说:“我怕父母找不到我会担心!”
“到了之后,我们会给你们的父母打电话的。”
又有一部分孩子上车了。
这时,那人又说:“凡是上车的孩子都会收到礼物。”说着就给上车的孩子发礼物。
全部孩子差不多都上车了,只有一个小女孩站在那里没有动。那人问她:“你为什么不上车呀?”
“因为我爸妈说了,不能随便跟任何人走!”小女孩认真地说。
多好的回答呀,“不能随便跟任何人走”,这就是那个小女孩的原则。
通过这个试验,儿童心理学家得出结论:第一次上车的孩子中,女孩占了绝大多数,这说明这些女孩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些孩子一听,父母会知道自己的去向,或者一听有礼物要拿,或者一看别的孩子都上车了,他们也便欣然跟着上车了.这都表现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很薄弱,同时还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们没有自己的原则。或者说父母从没告诉过他们,要有自己的原则。
因此,作为女孩父母,要想我们的女儿不被伤害,我们在平时就应该教给她这样的原则:
放学后要早点回家,如有特殊情况要给家里打电话,或给父母打手机;不能随便跟任何人走;遇到坏人要敢于反抗;不要随便接受男孩的约会;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小礼物;有了这些原则后,女孩长大后就不会因为贪图小便宜而上坏人的当;不会因为不敢拒绝而被坏人伤害了……
2.教女孩学会有礼貌地拒绝
女孩一向很注重关系,她常常为了维护关系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仅要教女孩有自己的原则,还要教会她不伤害她最关注的关系,委婉而又礼貌地拒绝别人。
下面这位妈妈就做得很好:
13岁的小女孩蕾蕾收到了一个小男孩的小纸条:放学后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好吗?蕾蕾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放学就急冲冲地跑回家了。
回家后,她把小纸条拿给妈妈看,妈妈问她:“你想接受他的约会吗?”
女儿摇摇头。
“那你可以大大方方地这样告诉他:不,谢谢,我放学一定要早早回家,妈妈不放心。”
“那他会不会很尴尬?”
“不会的,因为你的态度是礼貌的,再说你说的也是事实呀!”
“那他要一直纠缠我怎么办?”
“你可以这样对他说:再这样我就得告诉老师了!”
蕾蕾真的按照妈妈教她的去做了,结果那个男生再也没有纠缠她。
教女儿学会礼貌地拒绝,不仅能够让她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而且等女儿长大之后,这还将变成她的一种能力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