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蓝色蜃楼
13757000000173

第173章

“发家致富”的好日子来了,人们行动起来了!

首先暴发了的,是那些老老实实的庄稼人,或者却是那些奸皮溜滑的不法之徒。只是一二年功夫,他们旧有的粮仓,便再也无法堆放那一年多似一年的粮食了!金黄的粮食堆成了小山,转转手,便变成了哗哗作响的钞票。有了钱,就去盖新房,有了钱,就去买牛羊,生活一下子变得光亮了起来。

最聪明的人,已经当上“万元户”。郭福林是“发了横财”的,是宋刘庄最早一批“万元户”,有了钱的郭福林气壮得就像发情的公牛。他是应该嚣张的呀,现在的郭福林,是远近闻名的大包工头,他包了修铁路的工,据说手下干活的人有二三百呢。这么多人帮他挣钱,他怎么能挣不到钱呢?有人猜测说,他挣到的钱已经远远超过了百万!一百万呀,那是一个多大的数字呀,就是打着灯笼十里八乡地去找,也很难再能找得到像他这样有钱的主儿呀!

马啸、刘会计、刘万左这些人看起来也像“万元户”的模样,他们干的是“无本的买卖”,也没有人敢跟他们相比。

郭云和刘万忠,也是大家公认的“万元户”,他们的钱都是血汗钱,尽管来得光明正大,但却非常吃力。郭云的小钢磨一天能磨三四石粮食,磨出的面粉又白又细。碾米机一天也能碾五六石糜谷,碾出的糜谷又黄又亮。两个机器昼夜不停地转动着,方圆十几里地面上的农户,就都有了新鲜的米面。这是一个“独庄生意”,他家的收入肯定也不错。成为“万元户”也在情理之中。

刘万忠也是最早“发起家来”的“万元户”,他是个老狐狸,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能眼看着自己的生活一天天不如人家。过去,他就是宋刘庄独一无二的“有钱人”,如今,碰到了这么好的政策,如果竟然让自家的生活落到了人后面去,岂不让人笑话?他便设法做点买卖赚钱。

早年,他是做过生意的,生意场上的行行道道没有人比他更熟悉。但是让他头疼的是,他已经无法放下治沙护林的工作了,也无法离开那些成长一天天起来的花草树木了,还有和他共同“奋斗”了这么多年的老伙伴们。他们都是些老实人,又都是上了岁数的,没有一个长头脑的领着他们,不光会毁了这些林子,只怕连生活,也没有了着落——庄田归了农户,植树护沙的事情没有几个人肯干,只有这些人还热爱着治沙护林的事业,他得带领着这些人继续干下去。

治沙护林工作越来越难做,资金少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缺少植树种草的人手。尽管县上和镇上非常重视,千方百计设法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完成一年的植树任务,但毕竟不能像过去一样,发动群众搞“大会战”了。

面对这样的现状,有一段时间,刘万忠也萌生了打道回府的打算,计划着回家去种田。但是事到临头,他却说服了自己,他不愿放弃自己最初的选择,也不愿放弃自己给杨子华书记许下的诺言:“豁出这把老骨头,也要叫沙漠低下头”!言犹在耳,他怎么可以一走了之?刘万忠陷入了巨大的思想矛盾之中。

就在刘万忠去留两难的时候,杨子华书记来到了金沙湾防沙护林管理站,他明确指示,防沙护林,治理环境,这是国家的大事,护林站是国家林业单位,护林人员必须首先考虑国家的利益,要把国家事业放在第一位上。

杨子华书记不同意刘万忠在这个时候离开治沙站,跟他谈了整整一个下午。

杨书记说,防沙护林是大事,尤其是金沙湾防沙护林站的工作,更是关系着国家利益的大事。这个护林站,不仅事关横穿林区的兰新铁路的安全管理工作,而且也关乎着沙漠沿线千万亩耕地的安全,你刘万忠是个治沙有办法的人,如果你不干,又有谁愿意来干?再说,只要肯动脑筋,护林站上照样也可以发家致富。杨书记启发说:“沙漠里有的是土地,沙漠里有的是值钱的东西,只要想办法,还愁挣不到钱?”

杨书记所说的这一切,刘万忠早就考虑过了,实际上,这也是他放置不下的事情,面对书记的期盼,他无法再做推辞。书记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决心带领伙伴们在沙漠里种出值钱的东西来,叫人们知道,治沙护林,也能够发家致富。

刘万忠是个爱钱的人,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生产责任制,他知道这是赚钱的好时候来了,便想回到家里去“发家致富”,他明明知道,只要离开了金沙湾治沙护林站,用不了个把年时间,他就能够为家庭挣到一大笔钱。但是,杨书记却要让他坚守金沙湾,他自己也曾经给杨书记立下过郑重的誓言。面对搞买卖挣大钱的诱惑和难以割舍的治沙事业,刘万忠进退两难,心情一直非常矛盾,但是为了践行自己的承诺,他还是毅然坚守在了防沙护林站上,为维护林区的安全,默默地做着自己应做的事情。他想,杨书记说得对,“只要认真干,到处都有钱。护沙站里难道便没有钱?如果干好了,你比谁都更有钱!”

想到县上给护林站定的政策,刘万忠想只要县上的政策不变,在林站上的确也能挣到大钱。县上说,林区也要搞林业承包责任制,沙漠生态园区以及风沙区,完全可以用承包的方式,把林区交给职工去治理经营。谁经营,谁受益。要说,这的确也是个能挣钱的好政策。

刘万忠有不少治沙的办法。现在,他又想到几种好办法——刘万忠对沙漠的了解,就像了解自家的后院那样,什么时候,他都能够在沙漠里找到生存的出路——用麦秸之类的柴草,封锁流动的沙面,让沙丘固定下来,不再流动。只要沙丘不再流动,就能在沙丘上植树种草。具体的办法是:先在沙面上挖出十厘米左右深,一米见方的方格线来,然后沿着方格线用铁锨、铁铲之类的工具把麦秸、谷草等柴草埋压进沙子里去,这就在沙面上形成了一张用柴草编制的“网子”,就是后来被他们叫做沙障的草网子。沙障牢牢地“网”住了流动的沙子,使得肆虐的沙子寸步难移!只要沙子不移动,沙漠里总会碰到下雨的时候,只要碰到一场透雨,那些沙障形成的方格里,便会长出沙蓬草、水蓬草、黄茅柴、白刺之类的沙生植物来。这些植物都是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一旦扎下根来,那沙丘就被“锁住”了——这可真算得上是治沙的一个大发明呀!沙丘稳定下来,护林员便有了制服它的办法。后来,他们又“发明”了另一种办法,那就是用黏土压沙造田、压沙保树的办法。选择沙丘较小的地方,把沙丘散开铲平,然后在沙子上面压上黏土,就能造出种树种草种药的好地来,不毛之地的沙漠,照样可以变成产金产银的刮金板。风沙口上,流沙很难固定,总是无法植树,他们就在所植的树木周围压上黏土,风刮不走沙子,树木就能成活下来。反过来,又能将沙丘固定下来。对付高大的沙丘,他们也有一套办法:在种植条件较差的沙丘上,他们栽种柠条、桦条、梭梭等乔本植物;在种植条件理想的沙丘上,就要栽种榆树、沙枣树、野白杨、红柳这些耐旱、耐寒的木本植物;种植条件更好的,却被专门用来栽种锁阳、苁蓉、甘草、麻黄等名贵的中药材。

找到了治沙的“高招”,也就找到了“治沙致富”的办法,刘万忠给大家解释说:“柠条、桦条、梭梭这些乔本植物,过一两年就要“平茬”,这样才能长得更旺盛。我们把平茬得到的枝条送到集市上去变卖,不就挣到了钱?林区里出产的药材,更是难得的宝贝,值钱得很呢!只要大家努力干,过不了三五年,我们照样也能弄到钱!沙漠,她永远不会薄待肯吃苦的人。”

大家都相信刘万忠的话,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种神奇的办法,这些办法,总能让他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跟他一同工作的这些老伙伴们,深知他不是一个虚妄的人,只要跟着他干,一定不会吃亏。

刘万忠找到了赚钱的好办法,他们的干劲更足了。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常规工作就是在沙丘上编织沙障,只有到了春秋两季,他们才暂时放下编织沙障的工作,把重点放到栽种树木上去。这时候,大家的心情格外激动,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多栽一棵树,就多一分希望,多治一块沙,荒芜的沙漠便会减少一块,只要坚持不懈地栽种下去,沙漠总有一天会被制服!为了取得更好的治沙效果,他们决定在沙漠中挖开一眼地下水井,刘万忠想,只要能将井中的水引出来,就能在沙漠里种出金元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