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时光机器:隐藏在时间中的科学
13761600000045

第45章 生物界的“潮汐钟”

潮汐是大自然的节律,是海水受到月亮和太阳吸引的结果。不少海洋里的动物在觅食、繁殖等活动中,也有着明显的潮汐节律,体内有一种“潮汐钟”在支配着。

海滩上的小生命,如哈蜊、贻贝和牡蛎等,在涨潮时张开贝壳,捕捉食物吃,而在落潮时把贝壳紧紧地关闭起来。

沙蚕常常躲在泥沙里,或者珊瑚的隙缝中,看来很安逸,却常常遭到小鱼小虾的吞食。沙蚕会杀害蛏子、牡蛎和各种贝类。

沙蚕身体细长扁平,长约10厘米,灰黄色或淡红色。由很多体节构成,每节两侧各有一个疣足,上有刚毛,适于爬行和游泳。生殖季节,每当月圆以后,雌雄沙蚕糜集,浮上海面,以海面当“产床”,由月亮来“接生”。

每当月圆以后几天,成熟了的雌雄沙蚕的尾部饱孕着卵子和精子,沙蚕在海底将自己一分为二——尾部和母体。母体留在珊瑚礁间,尾部浮上水面,在海上产卵、排精。在波涛传送下,尾部完成了生命的繁衍任务后就死去;另一半母体在珊瑚里慢慢长出生殖器官,到第二年再次生殖。成群的受精卵随波逐流地漂浮,慢慢孵化出小沙蚕来。

沙蚕产卵时的情况大都相似,但是产卵的日期在不同的地点有早有晚。马来群岛的沙蚕在3~4月间产卵,吉尔伯特群岛的沙蚕在6~7月间产卵,萨摩亚群岛的沙蚕却在10~11月间。而时间却都是在月圆后几天,潮头最高的傍晚时分。

沙蚕的这种奇妙的节律,形成了一种自然界的壮观:海上漂满沙蚕的受精卵,连海水的颜色也变成一片乳白色了。

我国沿海和美国东部大西洋的许多海滩沙地上,生活着一种神秘的小蟹,它们的习惯同潮汐有关系,因此叫它“招潮”。潮退后,招潮蟹从沙里爬出来,大模大样地在阳光下爬行,潮涨前的10分钟,招潮蟹总是会安全地藏到洞穴里去。

科学家认为,招潮蟹体内有种神秘的“生物钟”在校正时间,它能根据阳光来改变颜色,又能按月亮升落,随潮汐涨退来指挥觅食或休息的时间。

银鱼体形细长、透明,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我国常见的有面文鱼和太湖新银鱼。

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的一种小银鱼,身体细长,满身银白,长着黑点般的小眼珠。每年3~8月,是小银鱼产卵繁殖时期。海浪将它们冲向海滩,雌小银鱼不断左旋右转,将尾巴钻进沙里产卵。雄鱼赶忙使卵受精,然后等待两星期后,另一次海浪冲来,把孵化出来的小银鱼带回太平洋中去。这种赶浪潮式的交配行动,起了保护后代的作用,使鱼卵能在沙里顺利孵化,小银鱼能按期复归大海。

美国太平洋沿岸,每年5月月圆以后的一次大海潮,海浪把成群的鲈鱼带到海边。当最高潮时海浪到来了,它们大群冲向沙滩上,雌鲈鱼将卵产在沙里,雄鲈鱼急忙将卵受精。鱼卵产在高潮线上的沙滩上,有利于孵化。

有一种叫雀鲷鹭的鸟,生活在离海50公里的地方,它每天飞向海边,时间总是比前一天推迟50分钟,很有规律,这正好同每天潮汐推迟的时间相同,每当潮退后,它们成为海滩上的第一批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