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时光机器:隐藏在时间中的科学
13761600000056

第56章 生物钟的调拨

钟表可以调拨对时,那么生物钟是否也有这种性质呢?生物活动的时间节律既然不是它们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简单反应,那么究竟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有无关系呢?

科学工作者在实验中又有了新的发现。

他们把鼯鼠放在一个铁丝笼子里,将笼子放在全黑的环境中,发现这种动物的活动周期逐渐偏离了24小时,已变为23小时或25小时,这就叫做“近昼夜节律”。如果以23小时计算,鼯鼠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开始奔跑,那么,经过3个多星期,鼯鼠的活动就比自然界中的鼯鼠推迟一昼夜。

蟑螂是一种害虫,傍晚最为活跃,成群结队地出来觅食。有人把蟑螂装进笼子里,再把笼子放到暗处,用电子眼监视它们的活动,给它制造一个与外界颠倒的昼夜环境。黑夜用电灯照亮暗室,清晨关闭电灯,保持黑暗。大约经过1个星期,蟑螂的活动次序也颠倒过来。在人造的黑夜里进行活动,尽管这时外边还是光天化日。

原来,生物的生物钟也和人造钟表一样,可以进行调拨,可以调快,也可以调慢,还可以把时间的起点对在任一时刻上。钟表的调拨是通过人来完成的,生物钟的调拨靠的是什么呢?联系上边的实验,我们可以自然地联想到,生物钟的调拨者,正是生物周围变化的环境条件。生物钟本身的存在是内因,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则是外因。生物所以偏离了原来的自然节律,而按着人为的节律活动,是因为生物钟被人为的环境条件调拨了。一旦把实验生物再放到大自然的环境中,要不了多久,它们的生物钟又被自然环境调回到原来的状态,重新按着自然的节律活动了。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一定能发现更多生物的生物钟,进一步加深对生物钟本质及其规律性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