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鬼谷子的局(1-10卷)
138000000435

第435章 借秦力庞涓伐韩 解纷争苏秦奔走(1)

尽管韩宣王语气委婉,庞涓仍被激怒了,气冲冲地赶到相国府,将韩王的国书“啪”地掼到张仪跟前,道:“张兄,你看看这个!”说着,一拳擂在柱子上,“才做几日王,说话就没个分寸了,简直是欺人太甚!”

这个国书是先到相府,再由相府转呈魏王,而后才交到庞涓手中的,张仪自是看过。

张仪候的也是这个。

“观庞兄之意,”张仪斜一眼那国书,“是想伐韩了?”

“早想伐它了,只是……”庞涓朝柱子上又是一拳。

“只是什么呢?”张仪淡淡一笑,“秦国传来佳音,由蜀国运到的三万石粮食已到河西仓库,在下正要禀报我王,前往运输呢。”

“太好了!”庞涓两眼放光,旋即又暗淡下来,长叹一声,“唉,张兄呀,在下需要的,不只是粮食,还有更紧要之物啊!”

“庞兄请讲。”

“两万套武卒甲胄。”庞涓一字一顿。

“庞兄几时想要?”

“当然是越快越好了!”

“三个月之内,在下为你打造齐备,可否?”

“什么?”庞涓大瞪两眼,“三个月之内?两万套甲胄?”苦笑一声,“张兄,你这不会是开玩笑吧?”

“在下与庞兄开过玩笑吗?”张仪依旧脸上溢笑。

“好吧,”庞涓不再苦笑了,盯住他,“敢问张兄,请问张兄,你又不是神仙,如何能在三个月之内打造出两万套甲胄?”

“在下不能,秦人却能。”张仪敛住笑,一字一顿。

“秦人?”庞涓一拍脑袋,“在下倒是没有想到。只是,甲胄之事,非同小可,秦人万一不肯呢?”

“凭在下的舌头,庞兄的面子,还有魏王的诚意,秦王不会不肯吧!”

“就信张兄。”庞涓眼珠儿一转,“还请张兄再加几样,免得单调。”

“庞兄还要什么?”

庞涓拿起笔,匆匆拉出一个清单,递给张仪。

“好家伙!”张仪看清单,皱紧眉头,“五千只弓弩,五万支箭矢,一万只枪头!好一个庞兄,你真把秦人当成自家兵坊了!”

“呵呵呵,”庞涓连笑几声,拱手,“既然张兄开这尊口了,就得多讨一点儿,省得秦人乱讲闲话,笑话张兄舌头不软,在下面子不大,大王诚意不够呢!”

“你这叫得寸进尺!”

“在下没有进丈,已经给秦人面子了。”庞涓又是一笑,“想想看,前番大王是要在下伐秦的,在下听信张兄你,转头伐赵,为秦人省下多少东西。今朝在下伐韩,让秦人只拿出这一小点儿,已经是……”

“好好好,”张仪赶忙拱手,“在下服你了。”说着,走到一边换服饰,“在下不与你扯皮,这就进宫向王上讨个使节去!”

魏相张仪使秦,秦惠王亲率司马错、公子疾、甘茂等臣迎至咸阳郊外。君臣相见,四目对视,万千话语只在不言之中。

君臣同乘王辇,回到宫中。

“王上,”张仪在殿中自己的席位上坐下,环视曾经熟悉的朝堂,笑道,“臣有些日子没有坐在此处了。”

“是哩。”惠王回以一笑,指向张仪的席位,“自爱卿走后,此位一直空置。”

“谢王上抬爱。”张仪谢过,聚气凝神,将魏宫诸事,尤其是当下困境,一五一十地禀报一遍,末了道,“臣此番来使,是想讨要一批信物。”

“爱卿请讲。”

“三万石粟米,两万套甲胄,五千只弓弩,五万支箭矢,一万只乌金枪头。其他诸物,也请我王酌情调拨。”

“张兄,”司马错大是诧异,“你讨这么多东西做啥?”

“非在下所讨,是应庞涓所请。”张仪应道。

“庞涓?”司马错大吃一怔,“他要这些做啥?”

“伐韩。”

众人各吸一口气,面面相觑。

“哈哈哈哈,”秦惠王长笑数声,“庞大将军的面子,寡人不能不给呀。准允。”

“臣还有一请。”张仪紧盯惠王。

“请讲。”

“庞涓伐韩之时,臣请我王约攻韩国宜阳,拔其铁都,使其首尾不能两顾。”

“魏韩交恶,”惠王思考有顷,“是其三晋内事,我若直接插手宜阳欠妥,不过,我倒是可以陈兵崤函,兵压宜阳,使宜阳之兵不敢东顾。你当与庞将军商议一下,让他最好让出陕、焦、曲沃三邑,使我陈兵无虞。”

“臣受命!”张仪应道,“不过,魏势已是疲软,加之赵、齐、楚三国虎伺在侧,臣恐庞将军独力难支,无勇伐韩。是以臣以为,我仅兵压宜阳尚嫌不足,还请我王压迫上党才是。我有大军在侧,倘使韩人真敢调动上党、宜阳之卒赴郑勤王,我即可乘虚而入,无论是取宜阳还是上党,于我王皆是意外之喜。”

“准爱卿所请,”惠王做个准允手势,看向张仪,“爱卿回来得刚好,寡人正有几桩事情转告于你,多与楚国相关,皆于我不利。”

“臣敬听。”

“其一是,惠施至楚,被楚王拜为客卿,在朝野呼吁联齐抗秦,渐成势力;其二是,齐将田忌出走至楚,投于景氏门下,据守宛城;其三是,楚王熊商卧榻不起,若不出意外,当活不过本月,太子熊槐当无悬念继位。”

“最后一桩或为我王之福。”张仪接道。

“哦?”

“臣知熊槐,远甚于知我王。”

“哈哈哈哈,”惠王先是一怔,继而长笑起来,竖拇指,“好呀好呀,爱卿既有此说,寡人当无虑矣。”

“回禀我王,”张仪拱手,沉声应道,“魏因邯郸、桂陵二战,已成虚空,这再伐韩,势力殆尽,王可无虑。赵、齐各有损伤,三五年内,元气难以恢复。未来几年,我们的对手当是楚人。是以臣以为,惠施不可留楚。另外,庞涓伐韩,赵无力赴救,楚若大丧,或不出兵,救韩之兵只有一齐。孙膑已死,五都之兵只有田忌可治,无论如何,我王不可使田忌抽身回齐,否则,若是韩、齐夹攻,庞涓难有胜算。若是庞涓再败,臣或不容于魏,连横大计也或功亏一篑矣。”

“就寡人所知,善于逐人者,一是爱卿你,一是陈轸。今陈轸在楚,惠施与田忌亦在楚地,寡人可使陈轸建此二功。”

“臣并不乐观。”张仪嘴角一撇,“陈轸本为二心之人,今在楚地,早已背秦。前年臣征巴蜀,正是因为此人,蜀人才节节抗拒。”

“诚如爱卿所言,”惠王点头,“陈轸至楚,终将事楚。只是眼下,陈轸尚欠寡人一个小情,寡人别无他求,托他赶走两个闲人,想他不会不给这个面子!”

“如此甚好,臣恭听佳音。”

夜色将临,惠王体谅紫云,不再留他用晚膳。

张仪回府,紫云果然备好酒肴在等他。

一夜温存。天将明时,紫云率先起床,忙上忙下地收拾行装。

“夫人,你这忙乎什么?”张仪惊讶。

“夫君不是要回魏吗?紫云同去!”

“使不得!”张仪一口回绝。

“为什么?”紫云停下手中活计。

“因为,”张仪眨巴几下眼睛,“夫人在秦,仪之家舍也就在秦,仪别无他念,自当全力为秦效力。夫人若是从仪至梁,仪之家舍也就在梁不在秦了。”

“这……”紫云怔了。

“仪已讲明,夫人是否赴梁,自己掂量。”

紫云闷头掂量良久,看向张仪:“既是此说,紫云就不陪同赴梁了,只在家中守候夫君,日日为夫君祈福。”

“呵呵呵,这就对了!”张仪笑过几声。

在府中住满三日,于第四日上,张仪对紫云道:“夫人,仪已别过王兄,于今日出行,返回大梁。返梁途中,仪欲进山一趟,望望香女,这先禀报一声。”

“紫云也有此意,”紫云热切应道,“如蒙不弃,紫云同往。”

“仪代香女谢夫人挂念。”张仪拱手谢道,“只是,夫人若去,千好万好,只有一个不好,香女的道怕就修不成了!”

紫云微微低头,不再说话。是哩,将心比心,如果自己是香女,也必不待见一个公然抢走自己夫君的女人。

张仪安排随同前来的魏国使团成员留在咸阳,与秦人进一步商榷粟米、甲胄等具体交接事宜,独自走进终南山,在寒泉子的草舍里连候三日,香女终不出来相见。

张仪嗟叹数声,将费尽心力寻到的伤湿药膏留给寒泉子,悻悻出谷,往投函谷而去。

回到大梁,张仪将使秦过程并收获一一说给庞涓,喜得庞涓合不拢嘴。

“不过,”张仪话锋一转,“秦王也不是不要回报。”

“当然,当然,”庞涓笑道,“秦人一向如此,不干吃亏之事。张兄这且讲讲,秦王所求何报,不要太过分即可。”

“要我撤离临晋关,退往河东,与秦划河而治,并将函谷关外陕、焦、曲沃三邑归还于秦。”

“这……”庞涓倒吸一口气。

“唉,”张仪长叹一声,“能讲的在下全都讲了,秦王不肯让步。不过,秦王也有表示。”

“是何表示?”

“屯大军于陕、焦、曲沃三地,以函谷为背,锋指宜阳,使宜阳韩军自顾不暇,以减轻庞兄压力。另外,如果我王愿意借道,秦王愿出精兵一万,开往河东,锋指上党,使上党守军不敢妄动。”

庞涓闭目长思,有顷,抬头道:“临晋关可让,陕、焦、曲沃三邑,我可让曲沃,保留陕、焦二邑,以卫护津渡。至于上党韩军,自有安邑驻军牵扯,不劳秦人了。”

“函谷关外,只让给秦人一邑,在下恐难说话。庞兄,你看这样如何,再让出焦邑,我留陕邑,此地恰在两个津渡正中,左右皆可护佑。”

“咦,”庞涓睁大眼睛,“我说张兄,你是魏室国相,与在下讨价还价起来,如何竟如秦人一般?”

“唉,庞兄呀,”张仪苦笑一声,“眼下是我们去求秦人,不是秦人来求我们。如果秦人愿意,在下恨不得要他们让出咸阳来呢。”又压低声音,“再说了,庞兄若能借得秦人甲胄、粮草、兵器,如果不出意外,当可一举击溃韩国,得其都城并阳翟,别的不说,单是阳翟……”顿住话头,悠闲地用指节轻敲几案。

“好吧,”庞涓应道,“就依张兄所言,只是,此事重大,你我尚须禀报王上,由王上定夺。”

二人入宫,依言奏报魏惠王。

“张爱卿呀,”惠王语气就与庞涓一般无二,“你能否再使秦一趟,与秦王商量一下,能否留下临晋关,那里……埋我数万将士尸骨,每年清明,总得让人前往祭祀吧!”

张仪晓得惠王心意,不为祭祀,是他的河西之心未死,苦笑一声:“君上,能讲的臣已全对秦王讲了,我军退出临晋关,让出全部河西是秦底线,秦王第一条就提这个。再说,臣以为,秦魏划河而治,也非不可。临晋关只要在我手中,秦王就不会安寝,将心比心……”

“好了好了,”惠王不耐烦地打断他,“要寡人让出临晋关也不是不可,但秦人必须再出三万石粟米。如果寡人没有记错,秦人此番给的三万石是用于赈灾的,你与庞将军天天奏报伐韩,寡人总不能让三军将士饿着肚子出征吧!”

庞涓对惠王补出此句极是叹服,目光殷切地看向张仪。

“臣领旨,这就上书秦王。”张仪拱手。

张仪上书后,出乎魏王与庞涓意料的是,秦王不仅准允加拨三万石军粮,又加拨西戎专门用以单骑的军马五千匹,单骑教练一百名,乐得庞涓心花怒放。

有钱有粮,庞涓放手征役,魏王亦连发数旨,奖励军功,凡应役之户,享受此前所颁的赋税优抚待遇外,当场奖粟米一石。时下正值灾情,饥民塞道,年轻人纷纷应役,既给家中省出口粮,又能挣得薪粮。前后不足一月,庞涓即征青壮五万有余,又从三军及应征者中精选两万壮士,充入武卒,由青牛组织集训。

伐大国,当备战三年。然而,庞涓似乎连一年也等不及,于当年秋收之后,就上奏伐韩。

随着惠施、白虎的出走,朱威的告病,朝廷上多是张仪、庞涓的属下,都是主战派,听不到一声反对。看到群情激昂,魏惠王自也踌躇满志,旨令伐韩,择吉日大祭太庙,拜庞涓为主将,公子嗣为副将,太子申为监军,青牛为先锋,张仪协调粮草,发三军八万,祭旗出征。

庞涓的战略部署是:魏军兵分两路,一路兵出陉山,沿颍水河谷直插阳翟,夺占韩国兵坊及商贸重邑,一路由大梁直插新郑,逼迫韩王签署城下之盟。

依此部署,庞涓将三军八万分作两路:庞涓与太子申将中军与右军五万,兵发郑城;公子嗣率左军三万径投陉山,与陉山守军并力攻伐阳翟。

三军将行,无心外战更无意伐韩的太子申却被惠王再次任命为监军,本就郁闷,偏巧祭旗这日凌晨又做一梦,颇为不祥,见离出征还有一个时辰,便驱车赶到朱威府中,与他道别。

朱威气闷交加,卧病在榻,听闻太子驾到,挣扎着坐起,欲下榻作礼,被太子按住。

“殿下出征,老臣本该前往送行,不想却……”朱威脸上浮出苦笑。

“爱卿之病是为江山社稷所累,眼前首务当是将养身体,其他种种,皆为浮云。”太子申在他榻沿坐下,现出一脸无奈与惆怅。

“观殿下气色,似有心事。”

“其他倒好,只是今日凌晨,申于似醒非醒之际,忽然遇到一桩奇事,心中颇为忐忑。”

“敢问是何奇事?”

“申引兵伐韩,路过一处陌生地方。”太子申陷入追忆,“申立于战车上,正自前行,有长须之人当道而立,道:‘车上之人可是魏国太子?’申急停车,拱手作礼:‘正是魏申。先生辱见寡人,有何见谕?’那野人道:‘太子引兵,可为伐韩?’申应道:‘正是。臣奉王命,引兵伐韩。’那野人道:‘在下外黄人徐生,有百战百胜之术于此,太子可愿一闻?’申道:‘寡人乐闻。’那徐生道:‘太子自度,天下之贵可有超过南面之位的?’申道:‘寡人未曾听闻!’那徐生道:‘太子已经贵为储君,今却将兵伐韩,是为不智。幸而战胜,不过南面称孤,万一不胜呢?’申道:‘请先生教我。’那徐生道:‘收兵回梁,太子可无不胜之害,坐享称尊之果,此老朽所谓百战百胜之术也。’申拱手:‘善哉!寡人请从先生之教,即行班师。’那徐生并不复言,一手捋长须,一手指点申头,长笑数声,乘风而去。申乍然醒来,方知是梦,细忖那野人,惊为神仙。”

朱威闭目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