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波段炒股才赚钱
13800600000008

第8章 “国家队”踏出波段脚印(2)

【跟踪老辣的QFII】

目前国内的机构投资者,除了公私募基金、券商自营、机构、游资外,还有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简称),QFII机制是指外国专业投资机构到境内投资的资格认定制度。随着近年资本市场不断开放,QFII的额度也不断提高,成为当前机构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QFII逢买必涨,逢卖必跌,抄底逃顶,独具慧眼,似乎远比国内投资者聪明,甚至可以说颇具“先见之明”。

比如2008年11月,QFII大举入场,上证指数之后一路上涨,涨幅翻番;再回看2007年10月,QFII明显减仓,而彼时国内的投资者还在津津乐道高喊黄金10年,基金还在用那一套一套的估值理论来为疯狂做多寻找借口,结果股市开始一路滑落,唯有QFII赚到盆满钵满后安然脱身。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QFII总是能够洞悉未来呢?笔者觉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QFII具有多年资本运作的成功经验,其投资手法非常老辣,截至2011年7月,国内QFII共计115家,其中就包括瑞银集团、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野村证券、摩根士丹利国际有限公司、美林国际、高盛集团有限公司,这些机构都具有多年甚至上百年的投资历史。正因为有着丰富的阅历与深厚的投资文化,使得很多QFII相对国内的基金公司和投资机构来说具有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完整的投资估值分析体系,当股市风险积累过大时,富有经验的外国投行总是能够更敏锐地嗅到市场变化的信号。

二是QFII眼光更加长远。国内的基金完全是以业绩来评判输赢,基金公司只有业绩做上去了,才能卖出基金,而QFII信誉度毋庸置疑。在这一点上,基金公司的操作更加急功近利。这会使得基金经理为了追求排名而过于注重短期收益率,从而助推了非理性操作以至于股市风险出现仍置之不理,买入机会来临仍然不断抛售。从这一点来看,QFII眼光更加长远,因而对趋势的判断也相应地更加“提前”。

三是QFII对政策的解读有着独到的一面。俗话说,旁观者清,国内的散户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往往容易对政策走向有太多的“猜测”,使得自身偏离正常的判断范围,而QFII因其集合资源专注投资A股市场,必然会在信息渠道上面有更多“国际化”的渠道,从而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经济运行的变化,搭准政策走向的脉搏。

四是言论配合。资本都是贪婪的,出于利益的考虑,很多国外的投行会公开发表看空或看多的言论来配合QFII的炒作。想必大家都曾见过,有时候即便股市涨得很疯狂,很多国外的投行还是会发表看多的言论来营造氛围,但实际上QFII并未与“洋投行”保持一致地做多,相反他们会在看多的言论中卖出。心口不一,似乎是很卑鄙的事情,可它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了。而投资者往往容易受这些权威投行的分析报告影响,从而不断犯错,为QFII的获利买单。

正因为如此,QFII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抄到A股市场的大底。所以,我们进行波段操作,要学会通过观察分析QFII的动向来判断大盘的走向。当然,笔者并不是在贬低国内的公司,而只是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比较。国内基金公司里面也有很多运作成熟管理规范的典范,能够理性客观地分析市场,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稳定的回报,而QFII同样也有失手的时候。只不过,QFII因其过往成功判断市场的先例,加上目前QFII并不多,便于跟踪,因而能够成为我们波段操作的有利参考。还有关键的一点,我们不要看外国的投行们怎么说,而要看他们怎么做。说,有可能只是吹牛,而做,则需要真金白银。

【自己最了解自己——增持与回购】

市场里面还有第三只手,这只手并不掌握在中央层面,而在“地方”,即在上市公司手里面。股市整体跌多了,管理层要救市会动用前面两只手,目的是起到示范作用。第三只手则是上市公司的“回购与增持”。这与汇金公司、社保基金入场救市是同一种考量,上市公司认为自己公司的股票跌够了,于是选择回购,这也体现了上市公司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传达的是一种积极的信号。因为这种信号是需要动用真金白银来发出的,远比那些报刊媒体出的股价上涨“八大理由”、“九大基础”要实际得多。

当多家上市公司采取回购与增持措施时,即表明整体市场已经具备了投资的价值;反过来,当上市公司选择套现抛售手中的股份时,则很明显,连他们自己都不看好了,那作为并不清楚上市公司真实情况的普通投资者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坚守?再者,上市公司并不是认为股价被高估才抛售而只是需要套现,这同样传达了一个信号:上市公司缺钱,现金流出现了问题,这对基本面也将造成明显的影响,那么继续持有自然并非明智之举。

回购对股价的提升是有限度的,一般在10%~20%之间。公司的股利政策一般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否则会使得市场对公司产生怀疑,一旦派发了现金股利就会对公司未来产生派现压力。回购股票往往会被理解为公司在向市场传递其认为自己股票被市场低估的信息,市场会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

2008年10月24日至10月28日期间,中石油在二级市场上一连回购了3800万股,耗资约8000万港元,至此中石油香港公司已回购约2.72亿股,耗资至少6亿港元。10月27日,香港恒生指数最低曾跌至10600点,触及20年的上升支撑线,当时香港市场哀鸿遍野,许多个股跌至难以想象的低位,AH溢价AH溢价是指同一上市公司在境内上市的A股与在香港上市的H股之间价格相差幅度。达到了创纪录的174%。之后恒生指数一路上涨至22700点之上,涨幅超过100%。

增持则简单得多,上市公司直接动用现金在二级市场买入自己公司的股票,提高持股比例,这一方面是上市公司为防止股权过度被稀释,另一方面也表明上市公司对自己公司的前景有信心。

2011年1月中下旬,A股市场连续下跌,市场人气非常低落,很多公司都相继进行了回购和增持,如深振业A(000006)、步步高(002251)、华能国际(600011)、弘业股份(600128)、健康元(600380)、ST长信(600706,重组后更名为曲江文旅)、国电电力(600795)、津劝业(600821)等。之后上证指数于1月26日见底并展开了一波上涨行情,笔者当时亦根据市场出现众多公司集体增持的情况发文提示市场阶段性底部的到来,此时入场就能赚取波段机会,后来上证指数亦从2664点上涨至3067点。

2012年年底,多家上市公司也相继在A股市场回购股份,宝钢股份(600019)用18亿元回购A股3.93亿股公司股份,江淮汽车(600418)、孚日股份(002083)、申能股份(600642)、用友软件(600588)等大批公司也纷纷在二级市场回购增持自己股票,市场出现回暖,上证指数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走出一波强劲上涨行情,从1949点一路上涨至2444点,为投资者创造了不错的波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