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的历炼
13803700000003

第3章 生活的心态(2)

对于他人的一些小过失,不必过于苛求,要宽以待人。欲责人先要观己、责己。

有一位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她才发现不是对面太太的衣服洗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几乎每个人都曾经遇到过这样愤世嫉俗的人。或者,你也有过一些看什么都不顺眼,永远觉得命运不佳的朋友,但在倾听他们的怨言之后,总会发现有句老话说得很妙: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人就是这样,看到外面的问题,总比看到自己内在的问题容易些;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来得容易。

一个背向太阳的人,只会看见自己的阴影,连别人看他,也只会看见他脸上阴黑一片。人的眼睛仿佛像傻瓜相机,最怕背光照相了——你的脸庞再美,只要背着光,一定是失败的作品。

发泄一下没关系,但如果你一味认为这个世界上会出头的都是混蛋,只拿愤世嫉俗来替代反省自己的机会,则对自己的成长就是一种最大的耽误。

有这样一个说法,每个人出生以后,上帝都会在他的脖子上挂两只袋子。一个挂在胸前,里面装的是他人所犯下的过错与缺失;另一个大袋子背在背后,里面装的是自己犯下的过失。

所以,人们总是容易注意到他人所犯下的过失,并习惯性地将其他人的错误装进胸前的袋中,久久不能忘怀。但是,却压根忘了背在自己背上的袋子里,装满了自己的缺点。

人的确有这样的毛病,无论自己是好是坏,都能容忍自己。我们对自己过错的审视,往往不如看待别人所犯的过错那么严重。即便我们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自己的过错是可以宽恕的。

可是到评判他人时,就完全不同了。我们会用另外一副眼光去品评他人,爱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总认为别人的错误是无法原谅的,总习惯用最苛刻的语言批评别人,就好像自己从没犯过类似错误似的,这就是人很少看到自我缺失的毛病。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远方,途中遇到一只燕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

燕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就问:“你要飞到哪里去?”

乌鸦愤愤不平地说:“我本来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声音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

燕子好心地对乌鸦说:“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

每个地方都有这种人:做事牢骚满腹,喜欢批评别人,有时,也会露出一副郁郁寡欢、不得志的样子,而他从不正视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和这种人交往,你会怎么样?

是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公平不阿,谁都有可能犯一些小错误。富兰克林曾说过:“平凡人的最大缺点,就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其实,人性中掺杂着伟大与渺小、善与恶、崇高与卑微,我们彼此都差不多。只不过有些人性格较强,机会较多,有些人性格懦弱,机会较少罢了,但在骨子里,人性是相似的。不要总以为自己有多么好,如果细致地记下自己生活中的每个举动,每个意念,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许多原以为只有别人才有的错误呀!明白了这个道理,会使我们容忍他人,如同容忍自己一样。

既然责己不必太严,对于他人的一些小过失,即使是名闻天下的贤达,也是可以宽以待之的。欲责人先要观己责己,这样才不至于错怪他人。

嫉妒是腐蚀人际关系的毒瘤

嫉妒别人不如自己努力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我们不能靠嫉妒推动生命,也更不能因嫉妒而停止前进。

有一位公司经理,收到了一封员工对他极尽辱骂讽刺的信,说他是个差劲的经理,希望副经理能马上接替他的职务。他读了这封信以后,就带着信跑到董事长的办公室里。他对董事长说:“我虽然是一个没有才能的经理,但我居然能用到这样一位副经理,连我的员工们都认为是胜过我了,我对此感到非常自豪。”他一点也没有嫉妒,也没有损伤自己的自尊心,只是为自己用了那样能干的副经理而感到自豪。

后来,董事长不但没有撤换他,反而更重用于他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经理的心胸是多么宽广,这种精神非常可嘉。我们青年人更要学习他的那种慷慨无私的精神,如果人们除去嫉妒心理,就容易获得成功。

伏尔泰说:“凡缺乏才能和意志的人,最易产生嫉妒。”

对他人的成就和幸福心怀嫉妒的人,是永远高兴不起来的,因为他忽略了开发自己心中的快乐源泉。嫉妒是对别人的行为感到不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产生于自信的缺乏,嫉妒会导致情绪上的低落。真正自信自爱的人,并不会嫉妒,更不会允许嫉妒让自己心烦意乱。

有许多人,因为自己技不如人,就只能用嫉妒的心理去排解心中的不平。一旦任嫉妒心理自由发展,他们就会疏远那些各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到头来不仅孤立了自己,而且也会阻碍自己的前进。

我们要看到,嫉妒心人人都有,它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也是拥有健康心态的证明。看见自己很想做的事,别人可以轻易就完成,因而出现嫉妒的情绪,这纯属正常的心理行为。只是,如果你一味地嫉妒,让人生充斥着不满的情绪,就无法享有快乐的生活。如果将嫉妒的负面情绪转换成正面,那就成了快乐生活的出发点。

总之,嫉妒别人不如自己努力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我们不能靠嫉妒推动生命,也更不能因嫉妒而停止前进。

你知道什么是螃蟹心理吗?你知道渔民们怎样抓螃蟹吗?把盒子的一面打开,开口冲着螃蟹,让它们爬进来,当盒子装满螃蟹后,将开口关上。盒子有底,但是没有盖子。本来螃蟹可以很容易地从盒子里爬出来跑掉,但是由于螃蟹有嫉妒心理,结果一只都不能跑掉。原来当一只螃蟹开始往上爬的时候,另一只螃蟹就把它挤了下来,最终谁也没有爬出去。

大家不用想就知道它们的结局:它们都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嫉妒使我们的思想禁闭起来,没有一个开放的头脑,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吸收结果——除了怨恨,我们变得一无所有。

他不是比我强,老受表扬嘛,这次我就不帮他,看他能强到哪里去!

嫉妒的起因是我们发现别人比我们做得更好,别人比我们拥有的更多。嫉妒有推动力,但是它不能给我们正确的导航。它给我们指明一条道路,但是却让我们去妨碍和伤害别人。用拖别人后腿的方式来赢得胜利或者至少保持不输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嫉妒使我们放弃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别人的优势恰好映照出我们的不足,想要完成一个健康完善的自我塑造,必须要懂得为自己加油。去拖别人的后腿只会使我们比别人更差劲,而不会使我们获得进步。

嫉妒是发生在自己最熟悉的圈子里的,我们普通老百姓不会去嫉妒国家首脑所拥有的特权、亿万富翁取得的财富,但我们却不能容忍周围的人超越我们半步,故而这种心理会对我们造成切实的伤害。你只要发现别人进步比你快,运气比你好,你心中便酸溜溜地不舒服,说话也不自觉地尖刻起来,甚至还会做出一些小动作来,这样的行为方式谁还会同你在一起互帮互助?到头来只能伤害到自己。

每个人难免都会有些嫉妒心在作祟,因此,每当看到别人发生不幸的时候,有时候幸灾乐祸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那些与我们有利害关系的人身上,如此一来,我们就会觉得似乎又少了一个竞争的对手了。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他人在成功之前所可能付出的汗水与努力,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怎么规划人生的?目前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挑战与成就吗?自己在工作中,能否获得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与别人相比,自己是否有一些较他人突出的特质?然后,将自己未来真正想做的事情,或是欲追求的目标记录下来。例如,希望身旁拥有什么样品质的益友?希望从工作中还能多学习到什么知识或技能!未来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请将所有的梦想个体化,目标明确化吧。

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其实往往代表了全人类的成功,爱迪生成功地发明了电灯,莱特兄弟试飞成功,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等,这些成功的事迹最后都带来了全人类的便利与福音,因此请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骄傲吧!

人生是很奇妙的,以他人的成功自诩,因为也许有一天,我们可能就是个改变人类命运的人喔!

告诉自己这样一个信条: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我要努力进步,过得比你还要好。

别做不合群的“独狼”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只有能帮助更多人成功,自己才能成功。

茫茫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群强大的狮子。狮群中有一只格外高大的狮子。它特别妄自尊大,不受大家的喜欢,也没有被推为狮王。大家捕猎时,怀才不遇的它常常跑得远远的,自己捕猎,自己享用。

茫茫大草原上,还生活着一群鬣狗。他们虽然很弱小,但是由于狮子不屑于捕捉它们,倒也变得十分安全。只是,永远以狮子的残羹剩饭来维持生计,它们真有些不甘心。

一次,狮群中那头最高大的狮子又独自去捕猎。“奇怪,周围怎么什么都没有了呢?”它正在诧异,早已注意它好久的鬣狗群悄悄地从后面包抄上来,吃掉了它。

故事中的这头狮子忽略了这样一个生存法则:老虎再高大也斗不过群狼。

剑桥教授弗雷德·施韦德常常教育学生: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毕竟渺小,只有融入集体之中去,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一加一等于二,这个等式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成立。

世上的植物中,最雄伟的当属美国加州的红杉。它的高度大约为90米,相当于30层楼以上。

一般来说,越是高大的植物,它的根应扎得越深。但科学家却发现,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可是,根扎得不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把它连根拔起,更何况红杉这么高大的家伙呢!

原来,红杉是一大片的红杉林,而且这大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连着一株。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相连、上千公顷的红杉林。

红杉的浅根,也正是它能长得如此高大的利器。它的根浮于地表,方便快速而大量地吸收赖以成长的水分,使自身能够快速茁壮成长起来,同时,它又不需要耗费太多的能量,像一般植物那样扎下深根。

从以上两个事例中,我们不难领悟以下的道理: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只有能帮助更多人成功,自己才能成功。我们应广泛地伸出自己的学习触角,和广大的资讯网络结合,去吸收供应自己迅速成长的养分,而不需耗费能量独自盲目地钻研。

如果你尚未壮大,不妨伸出你学习的根,和成功者紧密连接,加入成功、积极的团体,吸收他们的经验,了解成功者的态度,让自己更快速地成长。

只要你熟谙这项借力与合作的诀窍,很快地,你将成为成功之林中的雄伟巨木。

一只蚂蚁是微不足道的。而由千万只蚂蚁组成的蚁群,却可以战胜任何蚂蚁们想要战胜的强敌。一滴水放在阳光下,眨眼间就被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由无数滴水汇聚成的一条大河,却能奔流不息,势不可挡。人也是如此,即使一个人的本领很大,能力很强,头脑很聪明,要想独自完成一项事业也是绝不可能的。只有在一个集体的团队中,大家的合力就像团结一心的蚁群,就像携手奔涌的江河,每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施展自己的抱负,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这便是剑桥育人智慧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自足是快乐之源

人生终有尽头,活着的时候,少一点欲望,多一点快乐。要抓紧时间享受自己的快乐、幸福,不要为遥不可及的欲望徒耗精力。

这是一个贪婪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是充满着诸多的欲望。

“车子是不是该换了?这个月的工资多少?什么时候能拿到钱?”诸如此类的想法常会把人搞得精疲力尽。欲望的锁链将我们的心埋于牢笼,失去了知觉。

畅销书作家理察·卡尔森博士在《别为小事发狂》一书中曾提及他的一些亲身体验。

“很多年前,我曾活得忙碌不堪。追求成功成为我人生的一切。我不断地做记录,今天完成了多少事,赚了多少钱……我的三餐总是乱买,在车上随便解决,我与自己比赛,看看自己可不可能赢得比任何人都多的成就。”

然而,就在14年前他结婚的那天,他最好的朋友在前往婚礼的途中被一辆汽车撞倒,当场死亡。

“从此,我的步调慢了下来。”卡尔森说,“因为我了解到自己过去紧追不舍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人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又何必执着于外物的追求呢?”

叱咤一世的亚历山大大帝临终时,曾吩咐他的部下,不要按照一般的习俗把它的手包裹起来,而要把他的双手露于棺木外,这样可以让人民看到,他的双手是空空的。虽然他生于帝国,又征服了另一个帝国,但到死的时候,一样连自己一小部分的财富也不能掌握。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子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到了一个可怜流浪汉,于是就带着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