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和睡眠是生物体基本的生理活动,只有在觉醒的状态下,人体才能进行劳动、生活和休闲活动等。也只有通过睡眠,方能使人体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并保持良好的觉醒与睡眠交替出现的节律过程,当这种节律过程变得紊乱,就会出现失眠症状。如今,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调节睡眠能力的药物,当恢复了正常的睡觉与起床的规律时,人类就能彻底摆脱这种顽固性失眠。
20、点评形形色色的睡眠状态
(1)平日损失周末补
现状:平时工作很辛苦,常常加班到凌晨,第二天仍是六七点起床去上班。睡眠严重不足,怎么办?周末补一觉,睡它个一天半天!
点评:每天保持正常的睡眠时间是很重要的,一般成年人应该为6~9个小时。比如晚上10~11点睡觉,早上6~7点起床,这样可以使人维持一个较稳定的生物节律,对人体身心都是有益的。如果平时不能保证,只有在一定阶段内进行调整,不能提倡,久而久之患上失眠症。
(2)整块损失零碎补
现状:缺少睡眠的人无论是坐地铁,还是坐公车,只要一坐下来就打瞌睡,一路睡到目的地。抓紧时间进行小憩。
点评:科学地看,拾暇成整,这也是补充睡眠的一种方式。有专家提出睡眠三段就是将睡眠整体分解,所以白天疲劳的时候小睡一段是可以的,是有助于恢复体能的,但是要注意安全和防病。打瞌睡容易导致生病,最容易患落枕和感冒。脖子歪向一边,易使一侧的脖子肌肉疲劳。人的睡眠大致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中,又可以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在睡眠中循环多次。人们只有在睡眠中经历了几个"深睡眠"过程后,才能使疲劳得到充分的消除。但是,在汽车上睡觉、打盹、补觉,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汽车的晃动、光线的刺激、声音的影响、空间的狭窄……都不容易使人进入"深睡眠"状态,而在"浅睡眠"状态下休息,精神恢复不充分。
(3)睡眠越多精神越好
现状:充足的睡眠可以美容养颜,每天睡上10小时。
点评:对于睡眠时间的长短,没有统一的说法。因人而异,可以分为长睡眠型(8小时左右)和短睡眠型(6小时左右),其实6~10小时都属于正常范围,主要以第二天醒后精神饱满程度为准。
各种人群、各种年龄、各种身体对睡眠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而言10~18岁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时的睡眠时间,18~5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7小时的睡眠时间,50~7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5~6小时。特别对于上了年纪的人,睡眠质量比不上年轻人是自然规律,不影响生活,少睡无妨。
(4)依赖药物入梦乡
现状:稍不留神就失眠,一旦失眠就吃药。偶尔吃一两次药没事,久而久之造成药物依赖。
点评:肯定是误区。90%以上的成年人都有过失眠的情况,这并不意味着是患了失眠症,也不一定要上医院或进行药物治疗。工作负担过重或睡眠环境欠佳或情绪不良等或是时差没有倒过来,或受某一事件的影响,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实在不行,吃两片药也没关系,如果产生了依赖性,一定要去医院做一个简单的心理测定,找到失眠的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像焦虑、抑郁等,如果不解决这些"心病",失眠是肯定不会好的,一生吃安眠药都会无济于事。真正要服药,一次服药也不要超过7天,否则很容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
(5)睡前不动型
现状:睡前静养不动,晚饭后闭目养神,连一些正常的低运动量活动也拒绝参与,以求睡前安静。然而,坐久了,到睡觉前反而睡不着了。
点评:临睡前的过量运动,会令大脑兴奋,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人的大脑分泌出抑制兴奋的物质,促进深度睡眠,迅速缓解疲劳,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特别是脑力工作者,一天下来可能都没什么活动,而晚饭后的轻微活动有助睡眠。
临睡前做一些慢跑类的轻微运动,可以促进体温升高。当慢跑后身体微微出汗时(一般来讲在20~30分钟为宜),随即停止。这时,体温开始下降。当30~40分钟后睡觉时,人体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21、趣话午睡与分段睡眠
午餐后,都会觉得头昏脑胀,思路缓慢,难以集中精神。这时候小睡片刻,醒后顿觉精神恢复,疲劳远去。其实,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睡眠专家狄曼特、布劳顿和丁吉共同发现,人类的身体倾向两段式睡眠,一次在晚上,中心体温和清醒程度会同时下降;另一次在下午,程度较轻微。
某些拉丁美洲国家和欧洲国家现在仍然保有此习惯,商家会在午后关门,以便小睡片刻。据估计,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仍然生活在这种午睡文化(Siestacultures)中,人们会在下午暂停工作,回家充电。
午后小睡片刻,比喝咖啡、可乐更有利于消除疲劳。居住在热带和地中海地区的人有午睡的习惯,午睡能帮助他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居住在北美或北欧的人,他们没有午睡的习惯,所以他们较易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
美国太空总署的科学家有一项研究发现,午睡能够有效地改善驾驶员的注意力与表现。午睡有助于人集中注意力,能起到消除疲乏,保证精力充沛,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保持心情愉悦的作用。
于是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设想,为什么不将一天的睡眠分多次进行呢?实际上,很多人已经把这个方法赋予实施,而且用得挺好,比如中午一次,晚上一次。在欧美的一些国家,还有的人习惯一天睡三次,午饭后小憩一会儿,晚饭后打盹片刻及正常睡眠。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感觉特别累时便想睡一会儿,一旦有空就打个盹儿,精力马上会得到恢复,即使晚上少睡2个小时也不感觉困。
大脑的能量只有通过酣畅的熟睡才能得到充分补充。既然开始的睡眠就比较深沉,分段睡眠完全是可行的。
睡眠是由某种体内平衡功能控制的,剥夺睡眠自然会导致体内功能的紊乱,而过长时间的睡眠也会给平衡带来不利影响。每个人只要掌握好睡眠的时间和质量,就保证了人体对睡眠的需要。
进行分段睡眠是一种健康新时尚,顺应了“只要消除疲劳和恢复精力,适当减少或增加睡眠时间都是可以的”。
22、如何睡午觉?
该如何睡午觉,何时睡,睡多久最好呢?
(1)午睡的最好方式是卧床小睡,周身放松,以更衣侧睡为佳,睡时以15~30分钟最恰当。若是超过30分钟,身体便会进入不易睡醒的深睡期,还不如延长到1~1.5小时,完成一整个睡眠的周期。
(2)午睡习惯不规律也会扰乱生理时钟,影响晚觉的规律。午睡最好的时间是在早上睡醒之后的8小时,以及晚上睡觉前的8小时,也就是一天活动时间的中间。即使在那个时间不觉得困,也可以稍作休息,逐渐养成每天定时定量的习惯,不把喝咖啡当提神剂。咖啡因可能提供短暂的提神效果,接着会带来昏沉迟钝的感觉,会减少晚上的睡眠周期。长期服用有害身体,午睡才真正有助提神。
(3)午睡不宜太久,睡太久醒后会有轻微的头痛、全身无力,这是“睡眠惯性”造成的,一般要经过一个小时的缓冲才能恢复正常。这种较长的午睡只适用于补充前晚的睡眠不足,真正健康的午睡不应该超过30分钟,否则就容易打乱生理时钟,影响正常晚觉。
(4)伏案午睡的习惯不好。有三大弊端:一是对眼睛有害。午睡后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就是伏案时眼球被压迫,引起角膜变形、弧度改变的结果。长时间伏案睡眠,会使视力受损。二是伏案睡觉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加重心脏负担。同时也会因头部压迫双臂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导致手臂麻木、刺痛现象。三是坐得时间久了,导致头部缺氧,出现生理性的一时“脑贫血”,产生头晕、耳鸣、腿软、乏力等症状。
(5)有失眠问题的人,要避免白天的午睡。新生儿的父母则应在小孩午睡的时候一起休息,而不应一直工作,拒绝睡眠。
(6)晚上若是有重要的晚宴或活动,可能会耽误正常的上床时间,可以在下午预先储存睡眠。这种预防性睡眠可长达两三个小时,对身体有益。
(7)随着科学的发展,午睡的方式亦相应改变。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改饭后午睡为饭前午睡。因为,传统的饭后午睡,饱胀难眠,影响午睡的质量,醒来后反而觉得头昏脑胀,四肢乏力,周身酸懒,给下午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不利影响。有研究认为:饭前午睡半小时,比饭后午睡2小时更能有效消除疲劳,并可大大提高下午的工作与学习效率。饭前午睡的方法是下班或放学之后,吃点水果,或喝杯牛奶,随即午睡半小时,再起床就餐。
23、老年人午睡有讲究
(1)老人午睡切忌在午餐后立刻躺下,应休息15~30分钟后再睡。
(2)无论春夏秋冬,老人午睡都应在胸口盖上毛巾被单,因为老人年老体弱,极易受寒着凉。
(3)每当醒后应先在床上伸伸懒腰,用手搓搓脸,神志清醒后缓缓下床,这样既有利血脉通畅,也能防止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