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就这样hold住幸福
13860300000020

第20章 做个有智慧的人(1)

什么东西能够给一个人带来长久的幸福呢?不是金钱、不是知识、不是房子、不是美女,唯有智慧。《塔木德》说:“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忠告1 智慧是无价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个书生特别喜欢看书,就是回家奔丧的路上也要带着几麻袋的书。不巧,在路上遇到了暴雨,他用带来的雨具盖住了书,而让自己淋雨,结果把自己淋病了,没能及时赶回去为母亲送终。像这样的读书人,热爱读书而把读书当成天大的事情,却不具备快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说,知识没有转化成能力,反倒让书成了生活的拖累,实在是缺少智慧。

《塔木德》说:“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知道什么问题最好不回答,也是一种智慧。”

在犹太家庭里,孩子懂事后,母亲问孩子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孩子们少不更事,会说带钱、带珠宝、带钻石!孩子们思维浅显,哪里晓得妈妈的期待呢?

孩子没有说对,母亲不会生气。她们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智慧是无价之宝,能让一个人快乐地生活。母亲告诉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是能让你一生受益的宝贝。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那么,什么是智慧呢?是一个人能够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这些能力不单单是靠家长说、书上讲就能够领悟到的,需要在感受社会、感受自然、感受人生的过程中形成,这样的亲身体验才能够催醒一个沉睡的灵魂。

智慧不是知识和经验的复制,而是领会到事件的精髓、观念、方法后与实际相结合,恰当地应用。当下的很多青少年没有组织过一次像样的活动、不善于思考、交往能力差,二十几岁还没有独自出门旅行过,遇到一点事情就手忙脚乱。这样的孩子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最大可能地接触社会,有知识没智慧。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他说:“一切教育都是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它不断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

智慧通过做事来感悟、习得。一个人只有努力做事,才能在做事的过程中增长智慧,千万不要觉得小事情包含的智慧就少。

小时候刷过碗的人,不管有没有打碎过碗,都会明白碗容易碎,刷碗的时候要小心,轻拿轻放。另外,他们在接触一切易碎的物品的时候,都懂得小心翼翼。一旦见到别人拿易碎物品不够小心的时候,就会远离或者提示别人,以免碰碎了。这些是从生活实践中得来的生活智慧。

再如,一个女孩看到有女孩夜深人静在路上被劫的案例报道后,出门做事的时候,会尽快办完尽快回来,回来的路上她会选人多的大路走,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讪,她会很警觉地回避。这些是从媒体上获得的安全智慧。

人们常常觉得努力学习知识就会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知识自然能够提升智慧,可是,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因为知识解决的是经验的可传递性问题,而智慧解决的是决策问题,需要借助经验的累积。当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虽然需要借助知识的力量,但是一定不是有知识就有智慧。

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必定是掌握了丰富知识的人。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看书、听讲座、和有智慧的人交谈、上网、旅行、做事、探索某个问题等。在这个过程中,要习得的智慧很多,比如哪些人需要尊重;怎么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什么时候要顺应别人;顺应应该把握一个怎样的尺度;适当地刺激一下他人,是否更有利于事件的进展;情况陷入僵局的时候,是否需要退让;退让多少使自己不受损害又能摆平对方。

有智慧的人善于引导、谦虚待人、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懂得与人分享、能够保持冷静、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一个人拥有了这些精神能量的时候,不管面对多么复杂的局面,都能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想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忠告2 巧妙借助别人的力量

关于“借”的智慧,自古以来就被提倡和颂扬。别的不说,单单从这些脱口而出的典故,就能看出来了:“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借网捕鱼”、“借刀杀人”、“借东风”……为什么古人这么推崇“借”呢?因为“借”的行为,弥补了自己的短处,使得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顺利进行。

那么,犹太智者又是如何看待和运用这个“借”字呢?

《塔木德》说:“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

借助别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情,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呢!更为美好的是,你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全了别人,皆大欢喜,这就是最美好的结局。借助别人的力量做事,不一定是办公司、做企业,找工作、拼车、拼房,完成某一件事,都算是借力。

实践证明,谁能很好地借到力,谁就能摆脱困窘的局面,让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著名的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当初开创自己的培训事业的时候,就是借助了东方大学的力量;等他的新东方有了一些起色后,俞敏洪召集自己的校友和同学,群策群力使得新东方获得了更大的发展;随着新东方越做越大,俞敏洪又带领公司在美国成功上市,无疑让俞敏洪的事业有了国际方向的发展。

英国大英图书馆要搬家了,要把那么多图书从旧馆搬到新馆去,搬运费需要几百万,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办?这个时候,有高人教了馆长一招。图书馆在报上登了一个广告:从即日开始,每个市民可以免费从大英图书馆借十本书,但是有个条件,还的时候要还到新馆去。就这样,借助读者的力量,图书馆搬家了。

如今的长安福特汽车公司是于2001年4月25日在重庆成立的,该公司总投资九千八百万美元,两个出资方长安汽车集团和福特汽车公司各自占有百分之五十的股份。长安集团之所以有了今天的辉煌,就是因为长安集团的领导者们完成了一次聪明的“借力”之举,使得原长安公司能够站到巨人的肩膀之上开始新的巨人之旅。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凡是那些想到借力,并借力成功的人士和团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过人的大智慧。

1.算清自己这笔账。

凡是借力成功的人,他首先做到了一点,那就是算清了自己那笔账。搞清了自己想要什么这个大前提后,对自己的实力做了一个充分而严谨的估算,得出结论,就是这样下去发展得太慢,效果不理想。这个时候,就要想到借助外界了。如果能够调动外界一切能为我所用的资源,就能提高办事效率,快速达到自己的预定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想是这样想,要真的做起来,当然要有分享精神。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更少有什么也不图就伸过来的臂膀。所以,如果我要借助人家的力量,要想到我能给对方什么,我要求对方付出什么。双赢的事情才是最稳固、最长久、最划算的。

所以,借力的第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算清自己。算清自己能给别人什么,自己需要什么,对方是否具备自己缺少的那些东西,是否愿意付出;算清别人拥有怎样的优势,是否和自己最契合。这样,自己收获,他人也获得。

2.善于识别别人的才能。

堪称大陆乐坛最稳固组合的“羽泉”,组合成立之初就有一段“找老婆”的佳话。当陈羽凡有意成立自己的音乐组合的时候,陈羽凡看到了胡海泉,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好朋友吕晓峰。吕晓峰和陈羽凡去看胡海泉的表演,到了三里屯南街五月花酒吧现场,当时胡海泉在那里演出,他们登时感觉不错,就敲定了下来。一合作,十年了,如兄弟,如亲人般亲密无间。

这段佳话告诉我们识别朋友、识别人才的重要意义。

马登在他的《一生的资本》一书中说:“任何青年人一跨入社会都应该学会待人接物、结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借重,否则,单枪匹马绝对难以发展到成功的地步。”

那么,一个人怎么去识别他人呢?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一颗接纳的心。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只有先接纳了对方的性格、行为习惯,才能够发现他人的长处,而不是去挑剔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记得,自己在寻找的是合作伙伴,只要对方在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出色,而且是自己所需要的就够了,其他的方面,如果不涉及品格、道德的问题,就跟自己没有关系。

忠告3 聪明人与自己比

比较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方式,一般情况下,比较的都是自己特别在意的东西,越是在意,越不自觉地拿出来跟别人比。跟别人比的时候,我们常常比的是一个现状,也就是一个结果,而往往忽略了别人的过程。这样的比法,对自己的进步起不到任何推动作用,还可能滋生嫉妒、丧气的情绪。所以,聪明的人不把自己和别人比,而是和从前的自己比。

《塔木德》说:“超越别人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优秀;超越从前的自我,才是真正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