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就这样hold住幸福
13860300000007

第7章 一次次地收获,一点一滴幸福着(1)

很多人都懂得“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却很少有人做到为了建成心中的罗马而有智慧地努力。

忠告1 拥有干大事的态度:肯做小事

有一种人瞧不起小事情,每天都在幻想着要干成一件大事,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到头来什么都干不成,可谓“空留余恨在心间”。这样的人,真是可惜又可怜啊!他们只因为没有搞明白一个道理,就让人生留下了莫大的遗憾。

《塔木德》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塔木德》告诫后人:“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当一个人急于获得成功的时候,眼里只有远处的目标,看不起小事情,结果呢,大事没做成小事做不了。反倒是那些肯从小事做起的人却有了大的收获。

洛克菲勒十六岁开始为一个小商人做会计助理,因账簿做得有条不紊、精细认真,一点差错都没有,深受老板赏识;20世纪初,中国上海的一位犹太裔房地产大亨哈同到上海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门卫兼清洁工,那个时候,哈同便认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超过老板,他努力工作,一年后被升任地产科领班,此后,做地产、搞教育,都做得风生水起,很快超过了老板;钻石大王彼德森十六岁到一家珠宝店当学徒,敲敲打打一丝不苟,仅五个月手艺就得到师傅的认可;股票超人约瑟夫·贺希哈十四岁的时候,做了一名办公室的收发员,中午还兼任接线生,为了接近股票,他说服了总经理,从十四岁到十七岁,画了三年的股票行情图,终于跨进了股市的大门。

当我们以仰视的目光注视这些伟人的时候,最大的发现应该是找到了那个令我们敬佩的点,即从小事做起的精神。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会减少许多不切实际的空想。

做好小事和做好大事的道理是一样的,都需要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做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旺盛的热情,具有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对工作中出现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件小事迅速作出准确的反应和判断。

可见,工作并无小事,做不好小事不但成就不了大事,连做大事的机会都不会有。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件小事也是大事。一个人只有看得起小事,才会重视小事。如果带着一种消极的心态对待“做小事”,敷衍了事,浅尝辄止,则有可能连“做小事”的机会都将丧失。

2008年,四川巴中市政府一名办公室人员因一时疏忽,将放假通知中“中秋节”写成了“端午节”,办公室三位官员因此遭问责被免职。如此简单的事情都会出错,足见三名工作人员责任心有多差!工作态度如此不端正,即便有再大的仕途梦想,都是徒劳的!

那些能够花费最短的时间成就大事的人,不是命运太好,而是他们懂得选择距离大事最近的小事去做。选准小事,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成功就会在某个时刻不期而至。

若干年前,在英国,一位青年在当装订书报的工人,听了当时誉满欧洲的化学家戴维的报告之后,他把所有的报告整理抄清,装上羊皮封皮,一次次邮给戴维。戴维大为感动,就请他来面谈。

这位青年很想在戴维的实验室找份工作,戴维却拒绝了,说:“你年纪也不小了,什么教育也没受过,还是回到装订车间去吧!”青年人并不死心,他再次请求:“不能当实验员,就让我当勤杂工吧!”

就这样,这位青年就从普通的勤杂工干起,一步一步终于当上了实验室助手,并有了一系列的创造发明。他就是被后人尊称为“电学之父”的法拉第!

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如果你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把平凡的小事做得很好,那么你的人生之路就会越来越广,成就大事的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忠告2 生存下去才是硬道理

在一次关于科考的电视访谈节目中,看到这样一个专题片,讲的是我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进行物资冰上倒舱作业时,一处海冰发生塌陷,一辆正在行进中的雪地车落入冰海。在面临塌陷与下沉的危险时,驾驶人员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做出准确判断后,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成功自救。那位科考队员在命悬一线之际,实现了自救,不但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为科考事业做出了贡献。

由此看来,生存能力对一个人来讲是第一位的事情。

《塔木德》上说:“必须加倍努力以谋求生存。”

犹太人具有充满强烈危机感的生存意识,由于长期遭迫害,犹太人一直无法实现定居生活,因此非常重视信息和教育,以便在不熟悉的国家里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够生存。

那么现代青年的生存能力又是怎么样的呢?

《现代快报》报道,2010年7月12日上午10时左右,南昌筷子巷派出所的民警突然接到报警称,有一名衣衫褴褛的男子正躺在人行道上,一动也不动。两名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发现一名赤裸着上身的男子正闭着眼睛躺在地上,直喘着粗气。民警当即驱车将其送往市第三医院进行治疗。

在救治过程中,男子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姓名,民警查询后发现,这名全身脏乱不堪的流浪男子姓黄,今年才二十三岁,福建省三明市人,一个月前竟然刚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

在和小黄进行了很久的沟通后,民警终于了解到,小黄毕业后本想回福建找工作,谁知买错车票,来到了南昌。小黄身上只有几十元钱,因为不善于沟通,几次找工作都失败了。心灰意冷的小黄干脆在南昌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因为天气炎热,他身上的衣服都破了,身上也出现了溃烂。

由此看来,小黄虽然读完了大学,掌握了相当多的知识,但是生存能力并不过关。不但不能及时地为自己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连换票、遇到困难向家人朋友求助这样起码的生存意识都没有,堪称“书呆子”。

一位家住天津市的男性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天津市一所大学报考研究生,报名之后竟然不知道怎么回家了。他急中生智去向警察问路,警察告诉他怎么走之后,他还是不知道怎么回家。警察无奈,只好给他钱让他坐公交车回家,可这位大学毕业生竟然说他不知道怎么坐公交车。无奈,警察只好打电话给这位大学生的父亲。这位大学生的父亲来到这里之后,对警察解释说:“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上学都是大人接送,从来没有自己出过门,也从来没有单独坐过公交车,所以不知道怎么回家。”

当下的孩子,虽然没有落得和小黄一样惨的境况,但是生存能力并不强。这当然与我们的家庭在教育上重成绩轻能力有关。好在,我们已经醒过来了。

2010年,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其实,早在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也就是教育要培养四种学习能力:一是学会认知的能力,二是学会做事的能力,三是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四是学会发展的能力。

孩子们从懂事那一刻起,已经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生存压力,加之我们家长时时抱怨当今的竞争有多么激烈,不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就没有了前途,使得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学习,没有了玩耍,没有了交往,没有了做事的机会,成长呈现向着机械学习一边斜的态势。

家长把当今社会的压力告诉孩子能够起到督促孩子好好学习的目的,但是家长一定要在此基础上为孩子指出并引导上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这样,孩子就能朝着努力适应社会的方向发展。那就是,不但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发展各种能力,比如社交能力、做事能力、组织能力等。

生存能力是生命拓展的基础,家长从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具备了一定的生存能力,有了做事的意愿,才能在此基础上很好地发展自己,家长希冀孩子成才的梦想才能实现。

在达瑞八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想去看电影。因为没有钱,他想,是向爸妈要钱,还是自己挣钱?最后他选择了后者。他自己调制了一种汽水,向过路的行人出售。可那时正是寒冷的冬天,没有人买,只有两个人例外——他的爸爸和妈妈。

他偶然得到一个和非常成功的商人谈话的机会,当他对商人讲述了自己的“破产史”后,商人给了他两个重要的建议:一是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二是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会的和你拥有的东西上。

这两个建议很关键。因为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而言,他不会做的事情很多。于是他穿过大街小巷,不停地思考:人们会有什么难题,他又如何利用这个机会?

一天,吃早饭时父亲让达瑞去取报纸。美国的送报员总是把报纸从花园篱笆的一个特制的管子里塞进来。假如你想穿着睡衣舒舒服服地吃早饭和看报纸,就必须离开温暖的房间,冒着寒风,到花园去取。虽然路短,但十分麻烦。

当达瑞为父亲取报纸的时候,一个主意诞生了。当天他就按响邻居的门铃,对他们说,每个月只需付给他一美元,他就每天早上把报纸塞到他们的房门底下。大多数人都同意了,很快他有了七十多个顾客。一个月后,当他拿到自己赚的钱时,觉得自己简直是飞上了天。

很快他又有了新的机会,他让他的顾客每天把垃圾袋放在门前,然后由他早上运到垃圾桶里,每个月加一美元。之后他还想出了许多让孩子赚钱的办法,并把它们集结成书,书名为《儿童挣钱的二百五十个主意》。因此,达瑞十二岁时就成了畅销书作家,十五岁有了自己的谈话节目,十七岁就拥有了几百万美元。

忠告3 做“有目标”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盼望着自己能有所成就,成功的那一天,我们的能力获得了认可,会非常地开心。可是,很多人即使每天努力地工作,一生都没有品尝过成功的幸福滋味。这样的人,问题就出在没有为自己树立恰当的目标上。

《塔木德》说:“一位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能射中一只野兔。”

一个人不管多么有能力,如果不能把精力集中在某一点上,可能都无法获得最大的成就。一个大老板有一天巡视他在以色列开办的一家工厂,看着看着,瞧见一个员工正埋着头努力地工作着。他走过去拍拍员工的肩膀说道:“努力干吧!我以前也是和你一样。”员工抬起头来,笑一笑,也伸手拍拍大老板的肩膀,说:“你也努力干吧!我以前也是和你一样。”干事业要有规划、有目标,否则不但前进不了,反而会后退。

这个故事提示人们,不管人生处于哪个阶段,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否则,将在变化中被淘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生就是踩着目标走过来的,并且一生都没有偏离过科学这个大目标。爱因斯坦读书的时候成绩并不出色,但是他有志向科学领域进军,他想到自己对物理和数学有兴趣,成绩较好,就确立了在物理和数学方面奋斗的目标。

爱因斯坦读大学时选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由于奋斗目标选得准确,没有脱离个人兴趣,就使得个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他在二十六岁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以后几年他又相继发表了四篇重要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状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