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13892600000044

第44章 伏尔泰像/法国 乌东

《伏尔泰像》大理石。高68厘米。创作于1778年。现藏法国巴黎罗浮宫博物馆。

乌东(1741—1828),法国新古典主义杰出的雕塑家。其活动的年代,大体与新古典主义画坛领袖大卫相当,而作品的风格,虽有新古典主义倾向,但不那么明显。

二十岁那年,乌东获得罗马奖。从1764年至1768年,他在罗马深造,其间创作了著名的《剥皮人体》,世界各地的美术学院普遍把它用于教学。归国后,乌东以一种轻快的风格,表现各种神话的形象,从而博得人们的赞赏,并得以进入美术院,现藏罗浮宫博物馆的《狄安娜》就是他这类作品的一个范例。但使乌东声名永驻的,却不是上述作品,而是他的一系列肖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伏尔泰像》。

乌东的肖像雕塑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全身像,如前述的《伏尔泰像》《乔治·华盛顿像》;另一类是胸像,如《卢梭像》和《狄德罗像》。

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哲学家、历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诗人、文艺批评家,与狄德罗、卢梭等一起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坚。他的一生是在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反动势力中度过的。他的大量著作,在传播新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精神准备。

在塑造这位勇敢的斗士的形象时,乌东放弃了那种名人像难免的理想化做法,力求平实地再现伏尔泰本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构图处理得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什么外在的虚饰。图中的伏尔泰身着宽大的长袍,坐在椅上,两手放在扶手上,头稍稍侧向右方。他面容清癯,头戴假发,脸上显现出睿智和胆识,又带着对经院哲学的嘲弄表情。乌东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着思想的痕迹。他着力刻画了伏尔泰深邃的目光和微启的双唇,同时也不放弃那些个性化的细节,如隆起的鼻梁、眼角的皱纹。于是,一个活生生的探求真理的思想家形象诞生了,他仿佛正准备着回答我们的问题。

乌东能塑造这样生动的肖像,与他注重观察和理解对象密不可分。他的人物雕塑,以欧洲肖像画的准确造型为基础,捕捉最能表现对象特点的表情。如乌东替华盛顿造像前,曾远涉重洋,到美国去面对面研究华盛顿本人的形象。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去一趟美国远不像今天这么容易、这么轻松。

见仁见智

乌东在世时没有去迎合时髦的罗可可艺术,作品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但启蒙主义思想家狄德罗与伏尔泰却都不约而同地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乌东的雕塑作品多为肖像,以传神著称,能够生动、逼真地表现各种人物性格。他的代表作《伏尔泰像》《狄德罗像》《莫里哀像》《卢梭像》《富兰克林像》等,均代表了当时法国写实主义雕塑的创作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