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激:冲除;浊:脏水。冲去污水,使清水涌流。比喻除恶扬善或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牵秀传》。
西晋时,有个名叫牵秀的读书人,年轻时就有些才气,也能说会道。后来得到晋武帝的赏识,任司空给事中郎,当上了皇帝的侍从官。牵秀好说大话,常把自己夸得了不起。有一次竟对人说,他如果能当上宰相,就一定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如果能担任军事要职,就一定会建立将帅的功勋。(自谓居司直立任,当能激浊扬清;处鼓之间,必建将帅之勋。)但是,他不过是说说而已,实际上没有照这样去做。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司马衷是个低能儿,第二年,皇族之间为了争夺政权,发生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
当时牵秀担任尚书,但他对诸王专政、惠帝沦为傀儡,非但不敢反对,相反,他见哪个有势力,就去投靠哪个。他先是为长沙王司马义效力,接着又投奔成都王司马颖,后来再投靠河间王司马颙。最后,牵秀在这场皇族大混战中,被司马颙的部下杀死,以致他根本就没有做到自己说的,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可此人所说“激浊扬清”之语却得以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