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的性格是由企业家的性格决定的,而性格决定命运,当然也决定你和他们之间的命运。所以尽可能地和客户的高层人员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他们往往通情达理,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也不是每个广告公司都求着客户,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客户不是求来的。现在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广告公司归根结底还是要能提供良好的服务作为基础,帮助企业也等于帮助了自己。
每个广告人都应该有良心、有自尊。好的广告公司也不会听任客户指手画脚,按他们的旨意策划广告方案,除非他的意见在基本上是对的。而事实上,中国的企业懂广告的还是少数,更多的停留在一知半解。恶劣的企业更会把自己广告人当作花钱雇人干活的主,不把干活的人放在眼里。这样的客户扔掉算了,他也不会有大发展,跟着受这个罪也没必要。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客户要求在一个广告里同时塞进太多的广告讯息,或者全线产品同时出击。如果你坚持要分开做,他或许会认为是你让他多花钱,你好多赚。那么我们唯有苦口婆心地解释,实在说不通,也不能照着他们的旨意去做。失败是眼前的事,与其这样,不如不做,将来或许客户清醒了还会来找你的。
维系客户或辞掉客户,每一个广告公司都可能碰到。那种千方百计让广告公司无利可图的客户一定要辞掉,不要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什么效益好了,一定会报答的,云云。
我们一定要有雪亮的眼睛,要认清客户的品格。否则,投资下去就惨了。
客户与客户之间的差别太大了。碰到好客户是你的福气,这类客户尊敬你,器重你,你的方案总能得到重视。重视你也等于重视他自己,他们真正希望你和他们共同成长。为这样的客户去努力干,是心甘情愿的。而你们之间也就不要刻意地维系关系,事情做好了,自然关系也就保住。
我一直保持这样的原则与客户打道:服务质量第一,友谊第二。偏离这种原则的人,迟早要失败。毕竟客户跟你的友谊是为合作的根本服务的。到头来,客户总是向对他们讲实话的广告公司感激不尽,那种见风使舵、跟着客户感觉走的广告公司迟早要被客户扫出门外。
动脑会议先唱《国际歌》
动脑会议禁止批评他人的意见,这样大家才能彻底放松,随心所欲,任思绪野马驰骋,哪怕闯到爪哇国也无妨。自由奔放,创意越突出,越新奇古怪才精灵。另外,动脑会议还要追求量大。创意量越大,挑选余地就越大,从里面找出好创意的可能也越大。
1988年我们投身到广告界时,大家还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对广告一知半解。开动脑会议时,互不相让,你一言我一语地侃,你一句我一句地互相攻击。一个创意刚出炉,就被驳得体无完肤,弄得人人自危,好创意千呼万唤才露脸。真是又吃力又不讨好。
干的时间长了,加上和香港、美国的广告同行合作,才慢慢知道动脑会议最忌当场批评对方。好做法是由会议召集人发出通知,告诉大家什么时间,在会议室开什么动脑会议,请大家作些准备。
开会前,大家一起唱《国际歌》,现在世上没有救世主,创意只能靠我们自己搞。于是,开会时,大家畅所欲言,几乎可以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只要能激发大家的思潮就行。绝不允许闷声大发财,也不讨论该创意行还是不行,开展难度如何。诸如特技难拍、动作难表演之类的屁话以后再说。总之,不批评,不否定,只欢迎提出新想法。
动脑会议禁止批评他人的意见,这样大家才能彻底放松,随心所欲,任思绪野马驰骋,哪怕闯到爪哇国也无妨。自由奔放,创意越突出越新奇古怪才精灵。另外,动脑会议还要追求量大,创意量越大,挑选余地就越大,从里面找出好创意的可能也越大。
这样,由记录小姐不分青红皂白地记下来,由召集人将这些创意加以整理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做成备用提案。
几乎所有的好创意都是在动脑会议上诞生的。因为一个人,不管他[她]有多聪明、多富创造力,但毕竟是一个人。就好比一个人下围棋,总归跳不出一个框框。反之,两个人下围棋,互不知道对方落什么子,下的过程中,会不断跳出新想法。动脑会议就是将各人的智慧集中在一起进行碰撞,从而创造出杰出的创意。但这个过程却不短,往往要经历多次动脑会议,层层过滤,直至滤出个清澈透明的创意来。
在创意之前,首先要让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员搞清产品的基本状况和创意所要到达的目的,以使大家心中有数,不至于南辕北辙地乱想,浪费时间和精力。
参加会议的人在层次上最好能相当,在特别的时候也可以请些不相当甚至不相干的人参加,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一次,我们给浙江天一冷饮搞创意,总也想不出一句满意的广告语。时值中午,做饭的阿姨来催用餐,听到我们的讨论,就插话道:“好吃还要形容?就‘好吃得不得了’嘛!”大家个个喊好,广告语这就么诞生了。
动脑会议的根本是让众人互相激发灵感。美国一所大学的校长室里,悬挂了一幅乌龟图,图旁题有“乌龟只在伸头时前进”的字样。这是告诉我们,要想有好主意,就得伸出头来。
动脑会议就是要让众人伸出思想的头来,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产生灵感,也才由此诞生出好创意。
动脑会议还需要有真正意义上的策划高手坐阵。他可能未必有好创意,但他却有足够的经验捕捉一个好创意。这种判断力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能练就,必须有丰富的策划和制作经验才能胜任高手这个角色,从而在关键时刻,激发大家的思绪,调整大家的思绪向一个目标挺进。
动脑会议产生的创意和文案,最终还要让广告主去评价,所以结果还要看能否和广告主沟通,才能实施变成真正的广告作品。看来我们还得继续动脑。
包装广告公司
美玉美则美矣,但未琢出光彩之前,谁知道它的美呢?广告公司再有实力,没有具体体现让人真切感受,谁又知道广告公司的实力水平到底怎样呢?
一客户走进一家空无一人的广告公司,正疑惑地四处张望,忽然听见头上传来一声问候:“你好!你好!”客户抬眼,正撞见一只威风凛凛的鹦鹉,眼光烁烁如暗夜里的明灯。
两只雪白可爱的宠物犬伴着清脆悦耳的银铃声由远而近,一只嘴上叼着一张会客单,一只脖上挂着“请跟我来”。客户填好会客单,那只宠物犬衔着会客单一溜烟地入内去了。另一只宠物犬引着客户走进铺满沙子的接待室,在椰子树下坐定。客户要找的人已经等在那里了。
这样的广告公司,各位不知有没有见过?如果谁有线索,请千万记着给我一个消息。这可是我费尽心思设想出来的场景,一直没捞着机会实现一下,特遗憾。
现实中的广告公司又是怎样的呢?
看老外的广告作品,印象中老外的广告人总是幽默风趣、创意逼人,其中以欧美的广告人尤甚。由此便推想,老外的广告公司一定也是充满智慧、处处奇趣、出人意表的。
及至做了几年广告人,接触形形色色的广告公司,却发现老外的广告公司并不是想象中的趣味无穷、富有创意,远不如其人之风采照人、才气横溢。倒是一些国内的广告公司给人的第一感觉来得个性、丰富、新奇、不同寻常。
就我个人所见所感,老外的广告公司更像一台运转正常的精良机器,特别是日本的广告公司。严谨规整的布局,井然有序的空间,严格规范的管理,以及统一的着装,悄没声息的工作方式。简直不可思议,真正憋煞叶茂中也。所以每当不幸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我总是特别怀念另一些自由自在、个性张扬的环境。老外的广告公司之所以如此,也许是因为老外对广告的理解更重理性、科学性吧。比如市场调查在老外的广告作业中就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这也使得老外的广告公司从外表上看来个性不那么突出,与其他行业公司区别微乎其微。当客户走进这样的广告公司,第一感觉往往是严谨、认真、负责。这种正规化氛围极容易博得大客户的赞赏与信赖。
许多国内的广告公司往往布置得非常有情调、见品位,尤其是一些广告人出身的老板组建的广告公司。这些广告人原先可能是从事创意、策划或其他什么的,对广告情有独钟。组建广告公司既是事业的开拓,更是自身生活的需要,是将广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需要。一走进这样的公司,便处处能感受到广告的存在,感受到广告人气息的浓郁弥漫。
比如,刚进入通道,便受到四壁上广告大师的独特问候,他们的笑容穿越时空依然光辉灿烂,温暖着你的心怀。推开门,忽然看到一柄火枪振翅欲飞,或是一把巨大精美的钥匙,或是其他你想也想不到的古里古怪的玩意,原来这是公司的形象。坐在陈列室里,就好像掉在了广告海洋里:漂亮的松下小姐和英俊的佳能先生分立你左右;人头马XO在烟雾中忽隐忽现,神秘的诱惑;一只老怀表不甘寂寞地荡来荡去;老爷车上驮着载歌载舞的芭比娃娃;林黛玉和大卫眉目传情,欲语还休;迷你月饼、超霸凉伴和唐老鸭欢聚一堂;巩俐抱着建伍音响冷冷盯着您,好像唯恐别人夺了她什么宝贝似的。一张古怪老太的面孔忽然凑过来,吓您一跳,却原来是接待小姐给您上茶了,怪面杯让你爱不释手、惊奇不已。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直让你不可思议,不知道这些富有创意的布置是怎么想出来的,广告人的脑袋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精灵古怪的想法。不断的新刺激,不断的新感受,使您止不住产生新的渴望。哈,您被广告公司迷住了!跳出来看呢?这就是广告公司自己为自己做的行为广告,也就是广告公司自己的外包装。
做广告的人都知道,现时社会已大不同于以往。光有好的内容远远不足以成功,还需有夺人耳目的形式才能在同类中脱颖而出。美玉美则美矣,但未琢出光彩之前,谁知道它的美呢?广告公司再有实力,没有具体体现让人真切感受,谁又知道广告公司的实力水平到底怎样呢?
我也见过另一些类型的广告公司,很有实力,却总是漫不经心,就像一个不修边幅、恃才傲物的隐士。客户第一次来公司,如果不跟公司深度接触,是根本没有信心将业务交给广告公司的。果真如此,这对广告公司就是莫大的损失与伤害了。
客户选择广告公司虽然并不完全根据其外包装,但广告公司的形象对客户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其中公司的外包装尤其关键。外包装除了体现公司的个性形象之外,最好还能将公司的实力展示出来。比如将自己做过的广告作品装裱陈列,公司的理念说明,公司的管理制度及作业流程等。这些东西可能朴实无华,却往往最能打动客户,说服客户,取信客户。外包装果若能起到如此作用,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