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使世间嘈杂的声音化为优美的旋律,创造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人都是喜欢赞美的,因为人性的根源有一种被人肯定,赞美的强烈愿望。
每课名言
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辞而不吃东西。
——马克·吐温
每课经典
上校的卡片
美军陆军部的一次军官培训课上,一位上校对于专家所讲的激励技巧颇不以为然。
一个星期后,上司安排上校负责一份重要的简报,由于他做得很出色,那位上司——将军决定表扬他。将军在一张卡片的封皮外面写上“太棒了!”,里面则写了些赞扬和鼓励的话,然后召见上校,当面称赞他,并把那张卡片交给他。
上校打开卡片看了一遍,愣了一会儿,然后头也不抬地走了出去。
将军感到莫名其妙,还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随后便跟了出去,结果,让他感到美妙的是,上校转到每个办公室,向其他人炫耀他那张卡片。
后来,上校专门设计印制了一些类似的卡片,专门用来赞美和鼓励他人。1赞美,需要掌握对方的心理
赞美本质上是通过一方颇具处世艺术的语言来实现对方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取得双方心理上的沟通。了解他人的心理是赞美的前提条件。是否了解他人的心理,决定了你的赞美是否恰当,成效是否明显,也是衡量你赞美水平高低的标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憾,但在自己信任的人面前,总是把自己最美的部分袒露给对方。你只有谙熟对方的心理,才能辨别其优缺,“顺藤摸瓜”你的赞美才能准确定位,并尽可能触及其最美的那一部分。对方在欣喜之余,会视你为知己,继续向你袒露心怀,使你不断捕捉赞美的闪光点,你的赞美也才更加慷慨,得体,游刃有余。
如果不了解他人心理,你就不知道他有何可赞之处,更不知道他需要什么。首先,可能连一句话都说不到点子上去,更不用说赞美。如一位财主家业兴旺,喜得贵子,满心欢喜,亲戚朋友也都皆尽恭维之能事。有人说这孩子长大定能当大官,有人说他将来定能发大财……但有一位却走到财主面前说:“这孩子将来肯定会死。”此君一言,使财主满头晦气。其次,若不了解他人心理,你貌似慷慨的赞美可能在对方看来是毫无意义的累言赘辞,甚至会伤害对方。A女士生性刚烈,事业心强,从不喜欢生活在作为名人的丈夫的光圈里。但她最近的一次晋升之机确是夫君助了一臂之力。这使她既高兴,又略有惭愧之感。同事B前来向她祝贺,并特地称赞道:“你是有眼识泰山,选对了老公,受益无穷,嫁人就嫁哥哥这样嘛。我都恨不得另嫁一次……”的确是赞美,而且是一箭双雕,滔滔不绝,但在被赞者听来,无异于一根根刺向其敏感神经的钢针,令她哭笑不得。
了解他人心理,不仅要抓住对方大致的心理波动,而且要于细微之处下功夫,利用细小兴奋的刺激来影响其特定情形下的心理,从而使你的赞美既巧收“润物细无声”之效,又有极强的针对性。周恩来作为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他的外交艺术令世人为之赞叹。1971年7月29日,基辛格率代表团秘密访华,进行打破中美中断20年外交僵局的谈判。来华前,尼克松总统曾不止一次地为他们设想这次会谈的情形,以为中方会大声拍桌子叫喊着打倒美帝,勒令他们退出台湾,滚出东南亚,基辛格一行为此非常紧张。但周恩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他们时,却与之截然相反。他微笑着握住基辛格的手,友好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握手。”当基辛格把自己的随员一一介绍给周恩来时,他的赞美更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他握住霍尔德里奇的手说:“我知道,你会讲北京话,还会讲广东话。广东话连我都讲不好。你在香港学的吧!”握着斯迈泽的手说:“我读过你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关于日本的论文,希望你也写一篇关于中国的。”周恩来握着洛德的手摇晃:“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该是半个亲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到她的书,欢迎她回来访问。”
周恩来简短的几句欢迎词蕴含着高超的赞美技巧。第一,他对基辛格一行的紧张心理有清醒的认识。新中国站在正义的一方,他们是作为曾欺压中国的另一方代表,肩负着为恢复外交关系的第一次谈判的政治使命,其紧张心理可想而知。他们在迎接周恩来时垂手而立,表情僵硬,手足无措之态足以证明其心理状态。周恩来为清除其紧张心理,故意淡化其政治角色,对基辛格的几位随员,不赞美他们政治舞台上的出色表演,而是抓住其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如语言才能、论文、家庭成员进行赞美,既亲切、自然、又大方、得体。周恩来抓住这些表面看来与彼此外交使命无关的细节,琐碎之事进行慷慨赞美,一方面缩短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周恩来平易近人的温和态度,使客人们感觉到他们似乎并不是在会见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双方不是进行严肃的政治谈判,而是在会见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亲切地在同他们拉着家常,赞赏着他们的独到之处。另一方面,“言者有意,听者有心”,周恩来通过这些与主题毫无联系的赞美巧妙传达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态度。因而,这些看似微妙,甚至不易为人觉察的信息却使基辛格一行的心理发生了一个大转变,由紧张、拘束一下子变得活跃了,为会谈消除了心理屏障。第二,要了解别人的心理,使你的赞美既慷慨又准确,必须对其做充分的了解,事先要掌握关于对方的翔实材料,并做出相对准确的心理预测。周恩来先对基辛格一行的工作、生活资料做了一定的了解,准确地找出他们在外交场合一般不为别人提及的细小之处。同时对其来华的心理有大致的分析,且为他们一下飞机踏上中国土地时的表情、举止所证实。为消除其紧张心理,周恩来从细节处入手,津津乐道,谈笑风生,以中国人的宽大胸怀使忧虑重重的美国客人顿感温暖、亲切、宽松。周恩来轻轻几句赞美之词,如丝丝春雨洒落美国外交官的心田。紧张、僵持心理悄然解冻。
了解他人心理,还要以敏锐的洞察力观其内心所向,不为表面言辞所迷惑,你的赞美才能切中要害,打动其心。曾国藩在当时士人朋友看来,虽胸有大志,但处事却是谨小慎微,瞻前顾后,拘于名节。因此左宗棠在太平军势如破竹时,想动员守丧在家的曾国藩办团练时,不免有些担心。但学杂识广的陈敷却另有高见。他通过曾国藩的《戒行图》,以其诗观其人,认为谨慎拘名节只是其外表,其实则是一渴望建非常之业、立非常之功、享非常之名的英雄豪杰式的人物,而不是那种规规然恂恂然的腐儒庸吏。他根据自己的判断,前往曾府游说,慷慨恭维,大加吹捧,当看到曾国藩谈到调兵遣将时三角眼中榛色眸子分外光亮,更相信了自己的判断,便进一步赞其既具有雍容大方、文人雅士之风度,又具有武士威严峻厉、肃杀凛冽之气,“此气骤然凝聚,有气冲斗牛状”。陈敷知世论人,独幽显微,句句话都说到曾国藩的心坎上。就这样,与曾国藩素不相识的陈敷竟被看作仙人知己。曾国藩被陈敷的大肆赞美灌得喜滋滋乐融融,对其所言深信不疑,最终带孝出山,大办团练。陈敷的高明之处即在于善从细微之处洞其内心世界,并在褒扬之时察言观色,以证实自己的推测,为下一步赞美捕捉信息。否则,即使陈敷巧舌如簧,也难以打动曾国藩。
熟人之间了解心理很容易,双方的言谈举止,表情变化,都传送着其心理信息。由于彼此接触较多,交往频繁,更能抓住对方微小的心理变化。人的心理有相对稳定的一部分,也有相对不稳定的部分,往往随气氛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聪明人就善于捕捉别人此时此刻的心境,予以适当的赞美。一个中秋之夜,某单位举行宴会庆祝佳节。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是在这合家团圆的中秋之夜。来自四川,“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刘斌面对美酒佳肴,思绪又飞回了父母身边。大家都是本地人,没有人注意到刘斌情绪的变化,但逃不过王处长的眼睛。他看到置身于欢乐人群之中却欢乐不起来的小伙子,立即意识到年轻人是想家了。随即高举酒杯,朗声说道;“在这中秋之夜,大家像亲人一样聚在这里举行欢宴,我非常高兴。尤其是小刘同志,远离故乡亲人,怀着极大的热情来我们这里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在这里向刘斌同志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关心刘斌,把他当作我们的亲人,使他在这里更好地发光发热!”细心的王处长在这种特殊的气氛下,通过观察刘斌情绪的变化,推测出他此时的心理,他不是直接地去安慰他,而是通过称赞和关心,使他抛弃思乡之情,加入到欢乐的宴会中来。如果大家都觉察不到刘斌情绪的变化,即使是再欢乐的宴会,刘斌也是无动于衷,了解别人的心理,需要你做个有心人。“粗心”、“太忙”不能成为你不能了解别人心理的借口,只能使你不能慷慨地赞美别人,降低你的水准。
赞美水平是高是低,慷慨与否,不在于你说话多少,关键在于你能否抓住对方心理,对症下药,动之以情。
2赞美,需要技巧
赞美是一门学问,其中的奥妙无穷。
“赞美”的实质是能抓住赞美的事物的实质。许多人常犯的错误,见了什么都说好,见了谁都说高,有的是不懂装懂,有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语言不到位,说不到点子上去,切不中要害,缺乏力度。在书法展上,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似懂非懂,不懂装懂的人发出这样的赞叹:“这字写得真好!”问他究竟好在哪里,他支吾半天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或者有人慨叹:“这手字真乃绝活!我一个认不出来!”如此赞扬,真是浅薄。
做一个赞美者,要懂专业知识。“隔行如隔山。”现代社会中专业分工很细;各专业相对独立,自成相对封闭的系统。如果知识而狭窄,无疑就成了“门外汉”,空怀一颗善良的心,却找不到赞美的话题。
首先,要善于使用专业术语。术语是构成一门学问的细胞,是其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概念。
其次,对某一行要有一定的造诣,你的赞美,才会令人接受,并视你为知己好友。
赞美者还表现独具慧眼。独具慧眼的赞美者善于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优点、长处和意义。
(1)了解引以为荣的事
有人认为,人不是历史的符号,同时在每个人成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又满载着历史记录,其中不乏自己引以为荣的事情。对这些引以为荣的事情,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较高的评价,如果能够得到衷心地肯定和赞美,更是让人高兴和自豪的事。
对于陌生人,则可以从他的职业,所处环境及历史年代大体判断其引以为荣的事情的范围。一位将军引以为骄傲资本的往往是他曾经取得的屡屡战功。一位研究历史的教授则必然对自己发表的论文和专著引以为豪,如果你想对一陌生历史教授尽一点赞美之意,不妨对他说:“教授先生您的论文和专著在历史学界颇具影响力,久仰大名。”律师则会以自己办的影响力较大的案子而得意,碰到一名陌生的律师可以说:“做律师的人都不简单,您办的好几件案子都相当出色。”即使是一个农民,也会为今年只有他多种西瓜,又碰上西瓜行情出奇的好,而有几分成就感,你买瓜时不妨说:“老兄,你真有眼力,今年这西瓜行情算是让你给瞅准了。”
真诚地赞美一个人引以为荣的事情,可以使你更好地与对方相处。
赞美一个人引以为荣的事情,可以使他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从而改正自己的一些错误行为。
经常赞美老人一生中引以为荣的事情,可以使老人晚年更加幸福。
老人奋斗一生,如果你不了解、不理解,又不赞美他一生的成就,他们就会感到失望。许多老人喜欢在晚辈面前谈起自己曾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自己是如何艰难创业的,除了对晚辈有教育意义之外,更希望得到晚辈的赞美和崇敬。
称赞一个人引以为荣的事情必须注意三点:其一,赞美的话语表达要准确,不能偏离事实;其二,赞美必须是由衷的,发自肺腑的言语,不要夸张;其三,赞美之时要专注,让被赞美者感到你有享其光荣和快乐的心情。
(2)了解爱好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擅长的事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甚至吸烟喝酒也算得上是爱好。爱好是一个人的乐趣所在。为了自己的爱好,比如集邮,每个人都舍得花钱,也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对有些人来说,爱好就是他的命根子,你若冲撞他的爱好,轻则讨人嫌,重则怒气冲天。尊重别人的爱好,可以赢得别人喜欢。常言所说有志趣相投,很大程度上是指兴趣、爱好接近,从而才使两人走到一起。
要做一个赞美的高手必须了解别人的爱好,尊重别人的爱好,赞美别人的爱好。要想使你的赞美真正能够“投其所好”,必须有一“技”之长。
①首先要把握好正当爱好与有分歧的爱好之间的界线。
正当爱好多不胜数,当前很热的如足球、集邮、气功等。这些爱好有益于大家身心健康,易为接受,颇受大众欢迎,人们在评价上也没多少分歧,比较容易称赞。比如你赞扬一群足球迷时,不论夸他足球知识渊博,劲头足,还是赞扬他喜爱的球队,他都会感到高兴。
②虚心请教是高超的赞美
一般说来,爱什么懂什么。一个人爱好书法,必定有丰富的书法知识;一个人爱钓鱼,钓鱼经验必定丰富,你没有必要恭维其爱好如何如何,这样的话他必然听得太多,如一阵风过耳畔,脑中划不下半点痕迹。这时,只要你虚心地讨教一番,作毕恭毕敬状,他定会耐心地向你传授其中一二奥秘。
③不妨把直己变得“外行”一些
爱好相同的两个人相处时,谈得最多的自然是他们的爱好,两人即使是萍水相逢,也可能一见如故。对于爱好相同者,其互相切磋,玩味的全神贯注状令人好生佩服。他们可能互相交流经验也可能是某一技术性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然而,有时候,你想恭维对方,不妨把自己表现得“外行”一些或水平更低一些。
3赞美,要懂得欣赏别人
优点和成绩是赞美的主要内容。刘德华长得英俊潇洒,歌唱的也棒,位居香港“四大天王”之首,凭这个吸引了众多追星族。生活中明星毕竟是少数,但某一方面的相对优势还是随处可见。如某人是个热心肠,别人有难处都尽力相助,于是朋友送其“及时雨”之美称;某人没啥工作才能,却写得一手好书法……对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每个人都会把它摆到最显眼的位置,以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评价,以期获得赞美。能否慷慨地赞美别人的优点和成绩,关键是看能否坦然地接受别人的过人之处。而一看见别人的优点就心里堵得慌,嫉妒心作怪,就不可能发自内心地赞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