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食物医药百科大全
14108200000028

第28章 人体疾病的克星——水产类(3)

甲鱼的背壳味咸,性平,有滋阴潜阳、散结消痞之功效,可治疗虚风内动、骨蒸劳热、症瘕、闭经等症。

甲鱼血味咸,性平,是滋阴退热良药。

凡消化功能减退者、孕妇及产后便秘者忌食甲鱼。痰湿壅盛者、胃口不好和消化能力差的癌症患者及失眠者均不宜食用甲鱼。甲鱼忌鸡蛋、鸭蛋、苋菜、桃子、薄荷、荞麦和兔肉。

食疗应用

①治疗肺结核咳嗽。甲鱼1个,去内脏,加贝母、柴胡、前胡、知母、杏仁各等份同煮,食甲鱼喝汤。

②治疗慢性肾炎。甲鱼肉500克、大蒜60克、白糖和白酒各适量,加水共炖熟,食肉喝汤。

③治疗遗精、阳痿、头晕眼花。甲鱼1只,去头及内脏,加上枸杞子30克、女贞子和熟地各15克,共煮熟,去药渣,食肉喝汤。

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甲鱼肉250克,净猪肚1个。将甲鱼肉纳入猪肚内缝合,用小火炖熟,分多次服下。

⑤治疗肝脾肿大。甲鱼肉250克、小红花子15克共煮,食肉饮汤,每周1次。

⑥治疗脱肛。甲鱼1只,去内脏。猪大肠500克,洗净后与甲鱼共炖熟,食肉喝汤。

⑦治疗久泻久痢。甲鱼卵煮服。

性味归经 甘、酸,温;入肝、肾、肺经。

功用主治 补益精血,祛风湿。适用于血虚体弱、久咳咯血、肠风下血、久瘫痿弱等症的滋补食疗。亦可为肴馔。

《本草纲目》载:“治筋骨疼痛及一二十年寒嗽,止泻血,血痢”。

食疗保健作用

龟与鳖功用近似。其壳入药为龟板,可滋阴潜阳,柔肝补肾,去火明目。多与鳖甲共用,中医称其为“对药”。

中医认为:“龟禀北方之气而生,乃阴中之至阴之物,嵩行任咏,上通心气,下通肾经。”龟肉味甘、咸,性平,滋阴力强,能补阴活血,舒筋治劳,润肺止咳,可治疗肺结核咳嗽、咯血、痢疾、多尿、遗尿、筋骨疼痛、子宫脱垂等病症。龟的腹甲称“龟板”,用它熬制的胶称“龟板胶”。龟板味咸,性平,有滋阴清热、益肾强筋、消治肿痛等功效,用于治疗虚火引起的盗汗、心悸、眩晕、耳鸣、手足心发热、腰酸腿痛、肺结核、慢性肾炎、肝炎等病症,还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多,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龟板胶的滋补力比龟板更强,适用于肾亏所致的贫血、子宫出血、神经衰弱、身体瘦弱等。据报道,药用最好的是海龟胶,它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可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使病人减轻病症,增强体质。龟血味咸、性寒,有活血愈伤、敛收脱肛的功效。龟胆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利胆明目的功效。

阴虚有热者忌食用龟肉。龟肉反苋菜。

食疗应用

(1)治疗肺结核。乌龟1只(约250克),去内脏洗净切块,紫河车1具,洗净切碎,共煮后,加盐食用。

(2)治疗肾虚腰痛。龟肉250克、核桃仁100克、杜仲9克共煮,熟后调味食之。

(3)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活乌龟3只,猪肚1个。先将龟放在清水中养2天,让其吐出泥土,然后宰杀,切成小块。再将猪肚洗净切块,和龟肉共入锅,加水,用小火炖至糊状。早晚分服。

(4)治疗老人尿频。龟肉500克、地骨皮2克、小公鸡肉适量,加调料共炖服。

(5)治疗小儿遗尿。龟肉、狗肉各250克共煮,至烂熟,加盐少许,1日分2次吃完,连吃数日。或龟肉250克、黄鱼鳔25克,共煮熟食用。

(6)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龟肉250克、炒枳壳15克,共煮熟,食肉喝汤。

(7)治疗便血久泄。龟肉、砂糖共炖服用。

(8)治疗烦躁不安、失眠心悸。龟肉250克、百合30克、大枣10枚,共煮汤食用,每日1~2次。

(9)治疗面部丹毒。用龟胆汁涂患处。

(10)治疗跌打损伤。龟肉和酒蒸熟食用,并将生龟肉捣烂后外敷患处。

(11)治疗疖肿、湿疹。龟肉250克、土茯苓50克,共熬膏食用。

(12)治疗产后出血。龟肉60克、石斛15克、桑枝30克,共煎50分钟,饮汤食肉,每周1次。

(13)治疗脑震荡后遗症引起的头痛、头晕。乌龟头5个、京菖蒲21克,用水共煎服。乌龟头焙干研细末,1日2次,每次10~20克,用黄酒服用。

(14)治疗肾炎。乌龟、净猪肚各1只。龟宰杀后去内脏,洗净,放入猪肚内,用小火炖至烂熟,加盐少许食用。

性味归经 咸,寒;入肝、胃经。

功用主治 滋阴清热,散血,补骨髓。主治跌打损伤、淤血肿痛、难产、产后淤血腹痛、黄疸、疥疮等。

《饮膳正要》:“通胃气,调经脉。”《随息居饮食谱》称:“补骨髓,滋肝肾,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疽愈核。”

食疗保健作用

蟹,分海蟹与河蟹两类,二者均为美食,药用者以河蟹为佳。其壳寒凉,能清热解毒,破淤消积;其爪催产下胎。现代研究证实,蟹具有抗结核及免疫调整作用,并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螃蟹味咸,性寒,其肉、壳、爪均可入药,蟹肉有清热散结、通脉滋阴、补肝肾、生精壮骨之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产后腹痛、黄疸、眩晕、健忘、疟疾、漆疮、疥癣、烫火伤、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腿痛、喉风肿痛等病症。河蟹壳有破淤消积、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腹痛、乳痈、淤血停积、产后血闭、筋骨折伤、冻疮、漆疮、蜂蜇伤等症。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河蟹壳中含有20%~35%的甲壳素,应用一定工艺技术可提炼成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人体生态调节功能的作用,有防治高血压、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促进癌症患者的早期康复及预防术后转移、防治老年痴呆等疗效。

河蟹不能与柿子同食。河蟹爪能催生,故孕妇应忌食。蟹黄胆固醇高,冠心病及高血脂患者应少吃河蟹。感冒发热、胃痛、腹泻的患者忌吃河蟹。皮肤病患者也不宜吃河蟹。

食河蟹时要注意选择新鲜活蟹,并冲洗干净,煮熟蒸透,现煮现吃。吃蟹要除去鳃、胃、心和肠。吃蟹时应蘸醋、姜、黄酒等,既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又可杀菌。

食疗应用

①治疗跌打损伤。全蟹焙干,研末,每次9~12克,用黄酒送下。或鲜蟹适量,洗净捣烂,白酒适量,调敷伤处。

②治疗乳痈硬块及乳腺癌。蟹爪9克煎服,或煅研吞服。或蟹壳和黄瓜子研粉,以酒冲服。

③治疗子宫出血、痛经、月经过多。用汤冲服蟹壳灰。

④治疗产后腹痛。活蟹焙干研为细末,每日1次,每次12克,黄酒烫热后送服。

⑤治疗无名肿毒。蟹壳、穿山甲、皂角刺焙干,研末,用黄酒冲服。

⑥治疗胃痛、食欲不振。鲜蟹2只,洗净,用旺火煮后,再用小火煮1小时,饮蟹汤,每日2—3次,每次服50克。

性味归经 甘、咸,温;入肝、肾经。

功用主治 补肾壮阳,健脾化痰。适用于肾虚阳痿、脾虚食少、神疲乏力等症。常食可下乳。

《本草纲目拾遗》认为虾可“补肾兴阳,烧酒浸服,治痰火后半身不遂,筋骨疼痛”。《随息居饮食谱》称其“开胃,化痰”。

食疗保健作用

虾,分海虾和淡水虾两类。一般认为,海虾的营养价值高于淡水虾。

祖国医学认为,河虾味甘,性温,有补肾壮阳、缩泉固精、益气托脓、化淤解毒、通乳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阳痿、遗精早泄、乳汁不下、丹毒、痈疽、臁疮、小便频数或失禁、赤白游风等症。《本草纲目》记载:河虾“作羹,治鳖瘕,托痘毒,下乳汁;法制壮阳道;煮汁吐风痰;捣膏敷虫疽”。《随息居饮食谱》写道:河虾“通督壮阳,吐风痰,下乳汁,补胃气,拓痘疮,消鳖瘕,敷丹毒”。《食物宜忌》曰:河虾能“治疣去癣”。

河虾为发物,《食草本草》指出:河虾“动风,发疥疮”。阴虚火旺者及皮肤疥疮、湿疹、癣、痤疮、高血压、咯血、哮喘、急性炎症患者不宜食用河虾。如果食河虾引起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可用苏叶15克水煎服。河虾忌荆芥、獐肉、麋肉。

食疗应用

(1)治疗阳痿、遗精。河虾与冬虫夏草、九香虫共用水煎服。

(2)治疗产后乳汁不足。虾米30克、瘦猪肉250克、生麦芽60克共煮,连食3天。或活虾适量,微炒,黄酒拌食,连吃3天。

(3)治疗乳痈溃烂。生虾壳,焙干研为细末,每日早、晚用开水吞服,每次9克。或生虾仁捣烂后,加醋炖熟拌匀,外敷。

(4)治疗盗汗、遗尿。鲜虾仁200克、韭菜120克,用急火炒熟,加盐、姜、酒食之。

(5)治疗麻疹、水痘。活河虾适量煎汤,加调味品食用。

(6)治疗血风臁疮。生虾、黄丹各等份,捣和成泥状后贴患处,每日换1次。

(7)治疗皮肤溃疡。用鲜虾仁和牡蛎肉捣成黏膏状,加醋拌匀后涂在溃疡处,疗效显著。

(8)治疗秃疮、疥癣。虾壳晒干,研成细粉,加白糖和水拌和,外涂患处。

(9)治疗性功能低下、宫冷不孕。鸡蛋2个搅匀,入油锅煸炒后,下河虾250克,加酒、盐、醋、姜,再加韭菜(切段)100克和味精,煸炒片刻后食用。

(10)治寒性脓疮久不收口。大活虾10个、生黄芪9克,煮汤食用。

(11)主治阳痿、缺乳、腰腿乏力等症。用粳米100克煮成粥,加河虾仁25克、韭菜100克、姜、盐、味精,稍煮食用。

海蜇

性味归经 咸,温;入肝、肾经。

功用主治 清热化痰,消积软坚。适用于痰热咳嗽、痰核痞块、大便燥结、脚气等。

《随息居饮食谱》称海蜇可“清热消痰,行淤化积,杀虫止痛,开胃润肠”。

食疗保健作用

《归砚录》:“海蛇,妙药也。宣气化淤,消痰行食而不伤正气。以经盐、矾所制,入煎剂虽须漂净,而软坚开结之勋,则固在也。故哮喘、胸痞、腹痛、症瘕、胀满、便秘、滞下、疳、疸等病,皆可量用。虽宜下之而体质柔脆,不能率投硝、黄者,余辄重用海蛇,随机佐以枳、朴之类,无不默收敏效。”“凡水乡农人,多患脚气,俗名大脚风。一肿不消,与寻常脚气发过肿消者迥殊,治之辄无效,此因伤络淤凝,气亦阻痹,风湿热杂合之邪,袭人而不能出也。故病起必胯间结核而痛,憎寒发热,而渐以下行至足。初起宜亟用葱白捣烂,和蜜罨胯核痛处,浓煎海蜇、地栗二物(无地栗时以莱菔代),俟海蜇化尽,取汤吞当归龙荟丸三钱,俾即消散为妙,若已成者,以川黄柏一斤,酒炒研末,海蜇一斤,勿漂,煎烊,加葱须自然汁和匀,泛丸如绿豆大,茅根汤日送二钱,外用杉木刨花煎浓汤入朴硝一两频洗,日以蓝布浸盐罨(湿敷),散风毒,凡洗鹅掌风、脚气并良也。忌一切辛热发物,尤忌蚕蛹。”

药理学研究证实,海蜇头原液有类似乙酰胆碱样作用,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治疗高血压效果较佳。

海蜇含碘量极高,新捕捞的海蜇含水分约99%。宜先用石灰、明矾浸制,榨去水分,洗净,盐渍即成。

①主生气及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汤火(伤)。

②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结核,行邪湿,解渴醒酒,止嗽除烦。

③安胎。

④清热消痰,行淤化积,杀虫止痛,开胃润肠,治哮喘,疳黄,瘕,泻痢,崩中带浊,丹毒,癫痫,脚气。

食疗应用

①治疗高血压。海蜇头120克漂净,荸荠300克洗净,两者加水1000毫升,煮至水剩250毫升,空腹食。海蜇皮或海蜇头,用清水泡净后切丝,凉拌,或在开水中烫后迅速捞起,用凉水泡一下后拌食。

②治疗丹毒、火烫伤。海蜇煮汤,用汤外洗患处。

③治疗气管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海蜇头、荸荠各120克,洗净后放沙锅内,煮汤饮。亦可治小儿积滞、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等症。

④治疗阴虚咳嗽。海蜇皮洗净,加冰糖拌匀蒸食。

⑤治疗哮喘。陈海蜇皮100克,荸荠、胡萝卜各150克,洗净共煮2小时,每日早晚分服。或海蜇100克,鲜猪血150克,共炖熟食用,每日2次。

⑥治疗溃疡病。海蜇头、大枣、红糖放一起浓煎成膏,每日服2次。

⑦治疗产后乳少。海蜇皮切碎,煮熟食用。

⑧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用海蜇皮贴敷患处。

⑨治疗烂腿。用海蜇皮煎作膏,贴患处。

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海蜇皮50克,白芨粉、阿胶各15克。海蜇皮洗净,与白芨粉、阿胶一并入沙锅,煎成膏状。煎为1日的量,分3次服。

海参

性味归经 甘、咸,温;入心、肾、脾、肺经。

功用主治 补肾益精壮阳,养血滋阴润燥。适用于肾虚所致的阳痿、遗精、小便频数,阴虚肠燥之便秘,失血性贫血、肺结核、神经衰弱等病症。亦可作为癌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本草从新》载:“补。肾益精,壮阳疗痿。” 《随息居饮食谱》载:“滋阴,补血,健阳,润燥,调经,养胎,利产。”

食疗保健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海参中所含之海参素能抑制多种霉菌,粗制海参霉素溶液可抑制某些癌瘤。对痉挛性麻痹亦有疗效。

海参味咸,性温,具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镇惊宁心、止血消炎、制酸止痛、补脑益智等功效,可治疗虚劳体弱、肺结核咯血、贫血、高血压、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便干结、癫痫、眩晕耳鸣、小便频数等病症。从海参中提取出的黏多糖,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海参的内脏晒干研末,为小儿麻疹的催发剂。海参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因此它还具有生肌、修补组织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伤、疮疡等疾病。

感冒、咳嗽、气喘、痰多及脾胃虚弱者不宜食用海参。

食疗应用

(1)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血管硬化。海参50克,涨发后洗净,加水炖烂,加冰糖适量,熬汤,每日早晨空腹食用。或水发海参250克(切丁),糯米100克,加水煮成粥,放冰糖200克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