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14115400000012

第12章 懂得赏识,学会批评(2)

记得刚接班时,我班有一位同学,为人诚实,虽不善言辞,却能与同学融洽相处,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因此,我让他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可在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中,我发现他将一条纸卷放进笔筒偷偷带进了考场。当时,对他这种出乎意料的举动,我可以说是怒火冲天:难道他以前的成绩都是抄来的?我正想对他狠狠训斥一通,可当我严厉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遇时,我一下子想到了柯里亚,虽然事情已经发生,但看他红着脸,悄悄地低下了头,我还是收了纸条,慢慢转过身。试想那时我如对他直接训斥,势必将其不良行为和不愉快的心理感受结合在一起,而且训斥也是一种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它往往表现为表情呆板、态度生硬、语言过激,加上那种盛气凌人的气势,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压力,形成师生间对立情绪,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很难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

为此,我采取了沉默的方式。当然,沉默不是熟视无睹,更不是对学生缺点的袒护。适当使用沉默,实质上是为学生创造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行为调节、自我教育的过程和空间,也容易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那场考试结束后,他主动找到我,对其错误行为作了深刻检讨,并向我敞开心扉,道出个中原由:原来他为了争取保送市重点高中的一个名额,暗里早和班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他听说班长在其他班级考试时有作弊行为,在不辨是非情况下,受虚荣心的驱使,采用了这种不正当手段,以期夺得高分,事后调查得知班长根本没那回事。就此,我和他共同剖析,端正看法,帮他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念,他表示诚恳接受。后来,他考取了重点高中,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刘老师,您虽然只和我相处了一年,但您的教诲我将终身难忘。每每想起那次考场上的情景,我的心头不禁又涌起对您的深深歉意。感谢您给我的真诚帮助,要是……说真的,也许我再也抬不起自己的头。”每次读起这段话,我的心头总会涌起阵阵的暖意。

从这位老师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只看到其本身,而要究其根源。只有少一分训斥,适当使用沉默,给予学生理解和尊重,才便于激发其上进心。要善于变堵为导,只有疏导得法,才能不禁自止。只有动之以情,才能便于晓之以理。我们要力求以愉快为核心的各种积极情感与认识的互促,达到知、情、意并茂,从而起到教育孩子、规范孩子行为,最终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

5.批评的话不能说绝

批评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之一。正确的批评能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克服缺点,但绝对化的批评,往往适得其反。

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发现一个平时学习成绩一般表现较差的学生多次在课桌里划火柴:他便停止讲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的批评了这个学生,说他不懂事,不争气,永远也学不好等等。当时老师想,这样严肃地批评一顿,也许能使他认识到自己不求上进的严重后果,进而产生一种上进的欲望。可是,事与愿违,该学生的表现不但没好转,反而更坏了。

第二次,老师单独找这位学生谈话,这个学生开始不吭声,最后满肚子怨气地说:“我反正学不好,学了也没用!”老师问:“你没努力怎么就知道自己学不好呢?”他说:“你上次批评我,就是这么说的嘛。”

听了这位学生的回答,老师深感自己教育方法的不妥。他的批评教育不但没能使学生产生上进愿望,反而挫伤了他的积极性,原因就是他把批评的话说绝对了。于是,老师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先是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然后说:“其实你的头脑聪明反应很快,只要你认真克服过去的缺点,努力一点,你是完全能学好的。”学生听了他的话,高兴地说:“老师能相信我,我一定改正缺点,认真学习。”

从此,每当老师看到他有了点滴的进步,就及时地给予他表扬和鼓励,并耐心地帮助他改正缺点。很快,这位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不但自己遵守纪律,积极回答问题,还能热情帮助其他后进同学。通过这件事,老师深深体会到:批评要讲艺术,切忌把话说绝对。如果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永无出息,势必使学生丧失上进的信心,进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样就使批评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造成教育工作的被动。同时也可能彻底毁灭了一个孩子的明天。正确的批评应该是中肯的、恰如其分的分析,在批评中伴随着鼓励与期望,在批评中饱含着诚意与热忱,既让学生看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又让他看到纠正错误、改正错误的可能性,激起学生心中上进的火花。

批评固然是教育孩子的必备手段,但在批评时做老师的一定要考虑到这对像毕竟对老师有着偶像般的崇拜与信任,老师的话他们一般都是深信不疑的,这当然也包括批评的语言,批评一旦说绝,就很可能让孩子自暴自弃,自以为不可救药,这对老师来说无疑是非常失败的教育,因此,批评的话千万不要说绝。

6.批评学生要注意方法的运用

批评用得好,在教育工作中,往往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实施批评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

在教学中,批评要用得好就一定要能慎重采用,否则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以下几种方法经过了长期的教学实践,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妨作以参考。

一、鼓励——巧妙的批评

中、小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自尊心强,爱面子,因此可以不从正面提出批评,而是从侧面绕一绕,巧妙地给予鼓励和提醒,即在批评中寓于鼓励和鞭策,在鼓励中饱含信任和期望,在信任中维护其自信和勇气,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又不丧失自尊,从而起到预期的批评效果。例如,针对少数学生轻视政治课的现象,当发现某位学生上政治课时总是看语文、数学,在找他谈话时可以说:“热爱专业钻研专业知识是很好的,要是对每门功课都这么用功就好了,相信你是一定做得到的……”同时说明政治课的重要性等。这样貌似鼓励实是批评的方法较之训斥和责备,其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二、商讨——热情的批评

面对认识及判断能力较强的学生,切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训斥和指责,因为这是他们最反感的。应该以诚恳、平和的态度,热情的关怀去帮助和引导他们,适时地并用适当的语言指出其不足之处,言语要饱含深情,态度要蕴藏期望,表情要充满关怀,心平气和地同他商讨不良行为的不良后果以及纠正的办法,使他感到教师的诚恳批评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接受批评进而改正错误。

三、提醒——善意的批评

有一位学生,其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好,可由于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染上了抽烟、打游戏机的坏习惯,成绩直线下降。在找他谈话时,老师并没有直接提出批评,而是先与他拉家常、寻问他家中每月的收入有多少,父母亲每月给他多少伙食钱等,然后说:“你学习认真刻苦,不像个别同学成绩差而又不努力……你父母对你寄于很大希望,要是你能在生活上,纪律方面再约束一下自己就更好了。”这种从善意的立场出发,采用及时提醒和暗示的教育方法,要做到言辞诚恳,以情感人,使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构成或即将构成错误,要能分清是非,能约束自己,避免继续再犯。

四、沉默——无声的批评

一般来说,批评都要诉诸声音、语调和动作。然而,在一定场合,教育者有意识地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方法。实施这种无声的批评,首先要创造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批评者表情要严肃,态度要冷漠,眼神要专注,使学生在沉静、严肃的气氛中感觉到教师的不满和责备,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并在自我反省及检查中领悟到自己的不足或过错,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然,这种无声的批评方式要注意把握时间的长短,要适可而止。

五、谴责——严厉的批评

无庸讳言,在学生中也有个别平时表现极差而又屡教不改的,或者所犯错误性质较严重、影响较坏的。对这些人则不能采取轻松、委婉的批评方法,更不能姑息迁就,而是要进行公开的严厉的批评。批评的态度要愤慨有力,表情要严肃认真,语言要激烈尖锐,批评时切忌含糊其辞、目标不明,也不宜威胁鄙夷、讽刺挖苦,更不能嬉皮笑脸、漫不经心,要让犯错误的学生及旁人都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理解和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总而言之,批评是一种有很强艺术性的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也是必然要使用的,但是用这种教育方式一定要适时恰当,因人而异,因事而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也只有这样,批评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7.一次的错怪可能导致孩子更严重的错误

前文说到,批评用的不对,就可能适得其反,而错误的批评导致的不良后果更加严重,很可能让学生走向真正的罪恶之路。

赵岩本来是个好孩子,在学校好学上进,在家里老实听话。一次,班上有人丢了东西,查来查去他的疑点最多,班主任老师责令他写检讨,并把这件事通知了家长,做家长的更是恼火,斥骂他是“小偷”、“给父母丢脸”等。半个月后,当问题查清,老师要还他清白的时候,派出所却来了电话,说赵岩和几个社会青年一起当上了扒手,老师和家长大为震惊,为什么一次错怪,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就会走上犯罪道路?

心理学中,把这种给某人贴上某种“标签”,容易导致此人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这种“贴标签效应”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比如说,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很高,而孩子却反应慢,思维能力差,学习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为此常常受到老师的斥责,父母也称孩子是“大笨蛋”、“不是读书的科”。时间长了,孩子便会产生自己确实不行的感受,自信心也就越来越差,学习成绩越来越糟,最后,任意放纵,破罐子破摔。

所以,老师千万不能对一时有缺点和不良行为的孩子进行经常性的贬低和训斥,孩子没犯错,也往他头上推,这种茫目的给孩子贴“黑标鉴”的行为很可能误导孩子真正的向坏的方向发展,最终让“黑标鉴”永远的贴在孩子身上。相反,做教师的要尽可能地去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及时地、大张旗鼓地表扬,也就是有意识地给孩子贴上一枚“红标签”,这也是教育界常说的一句话:“对于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要在课堂上,批评要在办公室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常常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长处,意识到自己是“好的”,从而按“好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久而久之,这枚“红标签”便起到了使孩子强化好行为、淡化坏行为的作用,“坏孩子”、“落后分子”也就变成了“好孩子”、“先进分子”。

由此可见,对待孩子的错误做老师的一定要能调查清楚,不要妄下断语,冤枉了孩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8.要能包容孩子,以奖代罚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老师如果能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它,那么孩子就有胆量去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站在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陶行知走过来,一见面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知道校长想干什么。